2014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1 2014 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梅州市部分地区特产制作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平远脐橙榨汁 B. 蕉岭竹笋凉干 C. 梅县金柚酿酒 D. 五华水柿晒饼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平远脐橙榨汁制作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蕉岭竹笋凉干过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梅县金柚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五华水柿晒饼制作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 过滤 B. 蒸馏 C. 吸附沉淀 D. 静置沉淀 考点: 硬水与软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指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根据硬水和 软水区别和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蒸馏能使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除去而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正确. C、吸附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硬水就是里面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静置只是沉淀大的颗粒,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 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软化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 3.有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 ) A. 油脂 B. 维生素 C. 蛋白质 D. 无机盐 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苹果中富含维生素,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维生素,而不是油脂,故选项错误. B、苹果中富含维生素,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C、苹果中富含维生素,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维生素,而不是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苹果中富含维生素,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维生素,而不是无机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 C. 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D.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分子、原子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离子的形成过程来分析;C、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 来分析;D、根据物质构成的基本情况来分析. 解答: 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 A 说法错误; B、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得到电子后形成阴离子,故 B 说法错误; C、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故 C 说法错误; D、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离子的形成过程、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和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属于基 础性知识,难度较小. 5.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五金”,其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3 A. 金 B.铜 C. 铁 D. 锡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五金的活动性进行排序,找出金属活动性最强的金属. 解答: 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锡>铜>银>金, 因此五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为铁;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为金属活动性类问题中最基础的题型,主要考查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识记与理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不属于合金 B.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完全相同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D.常温下,氧气与所有金属都能反应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铜属于单质,不属于合金; B、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由碳元素组成,但其结构不同,故其性质不同; C、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D、常温下,氧气能和大多数物质和平共处; 解答: 解:A、铜属于单质,不属于合金,故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由碳元素组成,但其结构不同,故其性质不同,故错误; C、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故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说法正确; D、常温下,氧气能和大多数物质和平共处,故错误; 故选 AC 点评: 本题主要考察金属、合金、金刚石、石墨的性质,难度不大. 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 (“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氯原子),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吸收热量 B.此反应为 H2+Cl2 2HCl C.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此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4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由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该反应是 1 个氢分子和 1 个氯分子反应生成 2 个氯化氢分子,据 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由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该反应是 1 个氢分子和 1 个氯分子反应生成 2 个氯化氢 分子,宏观上该反应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宏观上该反应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l2 2HCl, 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 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要学会获取和辨别信息,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食品保质期 C.锌元素有“智力之花”美称,补锌口服液喝得越多越好 D.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考点: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白色污染与防治;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亚硝酸钠、 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进行解答; B、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 C、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解答; D、根据塑料的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所以要合理使用,故 A 错误; 5 B、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食品保质期,故 B 错误; C、锌元素有“智力之花”美称,但是补锌口服液不是喝得越多越好,要适量,故 C 错误; D、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塑料制品难以降解,所以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合成材料的应用和有关的环境问题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 有关食品问题是中考的主要考点之一,基础性比较强.食品在现实生活中种类繁多,应该好好选 择.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9.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 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提高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物质 x 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 X 可能是( )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HCl B.CO C.NaOH D.CaO 6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 由题意,物质 x 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①X+碱→盐+水、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解答本 题可采用带入验证法,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碱 的化学性质(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盐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则 X 可能是 盐酸,故选项正确. B、CO 不能与碱反应,故选项错误. C、NaOH 不能与碱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氧化钙不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碱的化学 性质(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34 分) 1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现有水、氮气、甲烷、硫酸、碳酸钙等五种物质,用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 CaCO3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3)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 H2SO4 (4)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的是 N2 (5)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的氧化物是 H2O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1)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3)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硫酸,其化学式为:H2SO4; (4)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其化学式为:N2. (5)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的物质,其化 7 学式是 H2O. 故答案为:(1)CaCO3;(2)CH4;(3)H2SO4;(4)N2;(5)H2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 在. 12. 0℃时,分别向盛有 10g 水的 A、B 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 如图 1 所示的现象.图 2 表示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 B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 2 中 N (填“M”或“N”),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3)要使 B 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升高温度 (答一种方法即可). (4)将 10℃时 M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20℃(假设水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 (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 B 试管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进行解答; (2)根据 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进行解答; (3)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解答; (4)根据 M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解答. 解答: 解:(1)B 试管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 20℃时,B 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填:B; (2)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所以图 2 中 N,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填:N; (3)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 B 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 是加水或升高温度;故填:升高温度; (4)M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 10℃时 M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20℃(假设水不蒸发), 8 不会析出晶体,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填:不变.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要据题意灵活分 析解答. 13.钠元素对人类生命、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 . (2)某病人静脉注射需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NaCl (写化学式). (3)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 NaNH2,再将 NaNH2 与 N2O 反应可生成 NaN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NH2+N2O=NaN3+NaOH+X,则 X 的化学式是 NH3 . (4)盛烧碱溶液的试剂瓶若使用玻璃塞,时间长了能生成 Na2SiO3 而使瓶塞被粘住,Na2SiO3 中 Si 元素的 化合价为 +4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 进行解答; (2)根据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进行解答;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解答; (4)根据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进行解答. 解答: 解:(1)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故填:1; (2)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化学式为 NaCl;故填:NaCl; (3)由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和 2NaNH2+N2O=NaN3+NaOH+X 可知,X 的化学式是 NH3;故填:NH3; (4)根据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其中 Na2SiO3 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氧元素 的化合价为﹣2 价,所以 Si 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故填:+4.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 题的关键. 9 14.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孔雀石标本,查阅资料知其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他们 以 Cu2(OH)2CO3 为原料制取铜,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铁制仪器为 铁架台 (2)无色气体 A 的化学式是 CO2 ,大气中该气体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 温室效应 增强,全球气 候变暖. (3)写出蓝色溶液 B 与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SO4+Fe=FeSO4+Cu . (4)试剂 E 可选用 稀硫酸 溶液.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 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碱式碳酸铜和过量的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蓝色溶液 B 是硫酸铜溶液, 其中含有反应剩余的稀硫酸,硫酸铜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 C 中含有铁和铜,溶液 D 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 F 是氢气,然后将推出的各物质 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 解:碱式碳酸铜和过量的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蓝色溶液 B 是硫酸铜溶液, 其中含有反应剩余的稀硫酸,硫酸铜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 C 中含有铁和铜,溶液 D 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 F 是氢气,碱式碳酸铜和硫酸反 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 氢气,推导合理.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等,所以过滤操作中用到的 铁制仪器为:铁架台; (2)通过推导可知 A 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 10 (4)通过推导可知固体 C 中含有铁和铜,铁排在氢之前,铜排在氢之后,所以试剂 E 可选用稀硫 酸溶液. 故答案为:(1)铁架台; (2)温室效应; (3)CuSO4+Fe=FeSO4+Cu; (4)稀硫酸.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 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24 分) 15.(14 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仪器或装置进行气体制备,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 a 的名称 长颈漏斗 ,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 (2)若要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BC (填序号)进行组装,连接玻璃 管和胶皮管的操作:先把玻璃管口 用水润湿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内. (3)要制的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在收集装置前增加盛有 浓硫酸 的洗气瓶. (4)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用到的装置是 F (填序号) (5)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仪器的装配或连接;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 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及 A 装置的特点适用于固体加热型的反应; (2)据实验室正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根据玻璃管和胶皮管的链接操作分析解 答; 11 (3)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解答; (4)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 (5)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 解答: 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可知仪器 a 的名称为:长颈漏斗;A 装置的特点适用于固体 加热型的反应,适用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为固体液体常温型,故发生装置可 选用图中的 BC 组合;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 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内; (3)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知浓硫酸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故要制的干燥 的二氧化碳,可在收集装置前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4)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这两种气体的收集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故实验室 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用到的装置是 F; (5)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KMnO4 K2MnO4+MnO2+O2↑;(2)BC,用水润湿;(3)浓硫 酸;(4)F;(5)CO2+Ca(OH)2═CaCO3↓+H2O. 点评: 题综合考查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选取与与干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 方程式的书写. 16.(10 分)糕点疏松剂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一】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 pH 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 pH 约为 10,由此得出结论是碳 酸氢钠溶液呈 碱性 . 【探究实验二】碳酸氢钠能否与酸反应: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现象为 产生大量 气泡 .结论: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 【探究实验三】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在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3)通过进一步实验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澄 清石灰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序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12 ① 取少量加热后的固体产物放入试管 A 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 分振荡溶解,滴加足量 氯化钙 ,振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产物含 Na2CO3 ② 取操作①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 B 中,滴加 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 产物不含 NaOH (4)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 Na2CO3+CO2↑+H2O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实验一: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 实验二:根据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分析; 实验三:(3)检验生成物是 NaOH 还是 Na2CO3,加入氯化钙溶液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沉淀的物 质,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 Na2CO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 实验一:用 pH 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 pH 为 10,大于 7,显碱性; 实验二:碳酸氢钠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三:(3)检验生成物是 NaOH 还是 Na2CO3,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可以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 生沉淀的物质,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产物是 Na2CO3 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酚 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红,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根,说明固体产物中不含氢氧化钠; (4)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 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CO2↑+H2O. 故答案为:碱性;产生大量气泡;氯化钙;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13 2NaHCO3 Na2CO3+CO2↑+H2O.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知识,回答问题时,可以依据课本已有的知识,灵活应用,所 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2 分) 17.(12 分)某氢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杂质,称取研细的该样品 12.4g 放入锥形瓶中,加入 32.6g 水,充分 振荡形成悬浊液,再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盐酸使其充分反应至无气泡产生,测得加入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 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加入盐酸的质量/g 0 25 37.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45 70 80.3 (1)加入盐酸的质量在 0﹣25g 时, 氢氧化钙 与盐酸发生反应. (2)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2 g. (3)求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 0.1%).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向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化合物中加入稀盐酸时,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 钙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氢氧化钙的质量及其氢氧化钙的质量 分数. 解答: 解:(1)加入盐酸的质量在 0﹣25g 时,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说明是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故填:氢氧化钙. (2)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4g+32.6g+37.5g﹣80.3g=2.2g, 故填:2.2. (3)设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 , x=5g, 14 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59.7%, 答: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59.7%.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 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