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版历史新导学人教必修一练习:单元质量评估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版历史新导学人教必修一练习:单元质量评估4

第四单元 单元质量评估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 分。测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2019·临沂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所 说的“大势”主要指( B )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解析] 题干材料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战争前的西方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崛起,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这 也是工业革命的需要,故选 B 项。 2.根据《南京条约》的规定,今天我国的哪一直辖市曾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D ) A.天津 B.北京 C.重庆 D.上海 [解析] 《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宁波、上海、福州,故选 D 项。 3.(2019·常州高一检测)学者方之光指出,洪秀全“虽犯了这样那样的甚至严重的错 误”,仍不愧为近代历史上伟大的农民革命家。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洪秀全 ( D ) A.制定了反映农民要求平等的纲领 B.大力借助西方宗教思想 C.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D.将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 [解析] 材料认为洪秀全“不愧为近代历史上伟大的农民革命家”,说明该学者主要肯 定了洪秀全对农民革命的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因而洪秀全不愧为近代 历史上伟大的农民革命家,故 D 项正确。 4.(2019·常州高一检测)有人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 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说明《资政新篇》 ( C ) A.为中国民主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B.是农民革命斗争的产物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超前性 D.在当时有实施的可能性 [解析]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民主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故 A 项错误;《资政新篇》不 能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不是农民革命斗争的产物,故 B 项错误;由材料“摆脱封 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先 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故 C 项正确;迫于当时的形势,《资政 新篇》未能实施,故 D 项错误。 5.(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史学家唐德刚说,这次战役“从全盘战局看,日本联合舰 队虽没有达成‘聚歼’中国北洋舰队的目的,却为下一步实施登陆辽东半岛创造了条件”。 此战位于下图中的(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从题干材料“日本联合舰队……‘聚歼’中国北洋舰队”可知描述的是黄海 海战,故选 B 项。 6.下图为 19 世纪末西方人绘制的时事漫画《日本人进了中国店》。日本人在“中国店” 获得的好处是( D ) A.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同日本商定 B.日本军队可在北京到山海关沿线驻扎 C.反对日本的中国官吏都受到严厉惩处 D.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解析] 由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 世纪末”和漫画的题目“日本人进了中国店”可知 D 项正确。 7.著名维新人士容闳认为,(美国)“十三州独立,杀英税吏,焚英货船,其举动何殊 义和团?”这表明其( A ) A.肯定义和团反帝斗争的正义性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指导意义 C.批判义和团反帝斗争的盲目排外性 D.希望义和团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解析]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容闳认为义和团运动等同于北美独立战争,肯定了义和团运 动的正义性,故选 A 项。义和团运动发生于美国独立之后,B 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盲 目排外,C 项不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D 项不正确。 8.(2019·重庆高一检测)《辛丑条约》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 A ) A.列强获取了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特权 B.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C.列强获取了更多的在华投资特权 D.列强向中国勒索赔款的数额达到顶点 [解析] 列强通过《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人民不能进行反帝斗争,清朝官吏要严厉镇压 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体现了列强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故选 A 项。 9.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 体,这种政体,不是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 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有政体 不好的缘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由此可见( A ) A.民权主义是民主革命的核心 B.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政治革命 C.民生主义是民主革命的目标 D.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缺一不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从“这种政体,不是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试想 明太祖驱除蒙古……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可知,孙中山认为仅进行民族革命不能 解决中国的问题,而应进行政治革命,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选 A 项。 10.1919 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 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 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D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解析]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 的”,这表明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 D 项。 11.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中间,也有我的熟友…… 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 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A ) A.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解析] 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 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 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A 项 正确,B、C 两项错误,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2.1919 年 5 月 17 日,上海救国十人团在《申报》上敬告先施、永安公司不要卖日货。 先施、永安两公司随后在 5 月 27 日《申报》上声明:准(农历)四月廿三日起实行不卖日货(如 图)。以下理解不确切的是( D ) A.五四运动不是一场单纯的学生爱国运动 B.参加五四运动的阶层在逐渐增多 C.商人阶层逐渐加入反帝爱国运动中来 D.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 [解析] 先施、永安都是商业公司,它们拒绝出售日货,说明商人阶层已加入斗争的行 列中来,但不能说明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故选 D 项。 13.(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陈潭秋曾回忆:七月底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 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这次大会是( A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七月底”“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可知是中共“一大”, 故选 A 项。 14.邓小平回忆他参加的一次秘密会议,“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搞农民暴动……号召共 产党人拿起枪杆子,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该会议是( B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解析] 由题干信息“搞农民暴动”“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可知这是八七 会议所作出的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决议,故选 B 项。 15.1931 年 8 月 26 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 高度评价、赞扬了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斗争策略,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推广(毛泽东) 良好经验”。材料中的“良好经验”是指 ( B ) A.发动城市工人武装暴动 B.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领导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D.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 [解析] 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B 项正确;A 项属于南昌起义; C 项是在 1934~1936 年;D 项是 1937 年之后。 16.(2019·北京学业水平测试)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 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 C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红星照耀中国》”“远征”,美国记者斯诺在红军长征胜利 后,到陕北采访毛泽东,写了《红星照耀中国》,故选 C 项。 17.(2019·通辽高一检测)长征开始时,红军主要领导人硬是坚持带上所有的办公用具和 文件,但就是没有想到带上对行军最重要的地图。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他们( B ) A.长征过程中不忘日常党务工作 B.缺乏实际指挥军事战争经验 C.情况太危急没来得及全面考虑 D.受共产国际指挥不了解国情 [解析] 长征属于战略转移,没有带上最重要的地图,这是红军的失误,说明红军缺乏 实际指挥军事战争经验,与红军主要领导人不忘日常党务工作无关,故 B 项正确,A 项错 误;由材料中“红军主要领导人硬是坚持带上所有的办公用具和文件”可知没有带地图并非 因为情况危急,故 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红军主要领导人是否接受共产国际指挥,故 D 项 错误。 18.(2019·宿迁高一检测)1938 年 4 月,蒋介石向第五战区下达命令。“训令”(部分) 如下:鲁南之敌,仍系板垣、矶谷两师团,济南敌援军万余,其半部已到兖、济、滕接防。…… 但须控制有力预备队于南、北洛附近,并以一部加强台儿庄阵地。由此判断,国民政府正在 组织( C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解析] 材料中的“台儿庄阵地”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所以国民政府正在组织徐州 会战而非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也非武汉会战,故选 C 项。 19.(2019·九江高一检测)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一场战役:“从晋西高山,到东 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战斗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 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次战役( D ) A.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 B.是国共合作进行抗日的典型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解析] 由“战斗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可知其描述的是抗日战争 中的百团大战,对于当时低迷的士气有极大鼓舞,振奋了人心,故 D 项正确。 20.下图是一枚名为“同盟胜利”的纪念章。对其所含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D ) A.“同盟”指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中、美、英、苏四国为“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C.“胜利”时代表中国的是南京国民政府 D.“34.9.2”指的是 1934 年 9 月 2 日 [解析] 抗日战争胜利是在 1945 年,即民国 34 年,因此纪念章中的“34”是指民国 34 年,故 D 项说法错误。 21.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 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国国内永久和平 C.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一个偶然事件 D.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 [解析] 费正清强调的是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由一个战争的牺牲者转化为世 界大国,故 A 项正确;抗日战争后中国还经历了解放战争,因此促成中国永久和平错误, 故 B 项错误;中国本身就是世界大国,只是近代衰落,但不是偶然事件,故 C 项错误;日 本侵华只是让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重要性进一步体现,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无 关,故 D 项错误。 22.抗日战争以后,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脉搏,主张中国走“联合政府”之路,实现和 平统一。为此,中国共产党做出的努力包括( C ) ①参加重庆谈判 ②促成 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③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④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注意“联合政府”的含义。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了争取和平与民 主,主张走“联合政府”道路,并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但是,1946 年 6 月国民党悍然发动了内战,走“联合政府”之路的愿望破产。③④都是在 内战爆发以后出现的,不合题意,故选 C 项。 23.据 1948 年 3 月的统计,我南线三路大军共调动和吸引敌 90 个旅于自己的周围,而 大别山地区敌人兵力最多时(1947 年 12 月)为 33 个旅。这说明( B ) A.刘邓大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大别山根据地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 C.刘邓大军是参加淮海战役的主力军 D.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形势已经成熟 [解析] A 项发生在 1947 年 6 月,与题意不符。B 项与题干材料内涵相符。C 项不正确, 淮海战役发生在 1948 年 11 月。D 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24.1948 年 9 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说,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全 国作战的“重心在中原”,“北线重点在北宁路”,“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 战”。这表明( B ) A.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B.人民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成熟 C.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决战的起点应在中原 D.人民解放军人数已超过国民党军 [解析] A 项发生在 1947 年 6 月。B 项发生在 1948 年 9 月,与题中材料相符合。C 项 的表述与史实不相符合。D 项与材料无关,也与史实不相符合。 25.(2019·北京学业水平测试)如图是一幅历史照片,可以用来佐证( D ) A.战略决战的开始 B.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C.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D.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垮台 [解析] 1949 年 4 月 23 日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 覆灭,故选 D 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小题 17 分,第 27 小题 18 分,第 28 小题 15 分, 共计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 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 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1840 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 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 1839~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1858 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 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 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2 分) [解析] 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4 分) [解析] 首先要理解材料二中的观点,其次列出相应史实即可。 [答案] “1840 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自认为中国是 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人为夷人。“1840 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 不公正”指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多次对华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 (4 分) (3)概述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华 民族的不同影响。(8 分) [解析] 注意结合三次战争的影响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答案] 观点: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华民族深刻反思、抗争、探索,最终取得反侵 略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了一个新中国。(2 分)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 开始解体,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 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掀起洋务运动,中国经济、军事、教育逐渐走向近 代化;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中国政治 体制的近代化被提上议事日程,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6 分)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3 分) [解析] 可从近代化进程与内容等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 主要特点:在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起步,地主阶级最先担负起近代化的重任。 (3 分) 27.近代以来,国共两党虽然有过激烈的对抗,但中共领导人始终对国民党创始人孙中 山先生充满敬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生活在 19 世纪后半叶至 20 世纪初叶,那时我们历史悠久的祖国遭 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蹂躏和侵略,中国人民遭受着封建制度的腐朽统治和压迫,中国的 民族独立受到严重侵害、主权不断丧失,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处于水深 火热之中。不愿意忍受奴役和压迫的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奋起反抗,向着帝 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生 14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 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 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后来,孙中山觉得资本主义西方不行了,提出“以俄 为师”,学习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开始了国共合作,导致北伐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邓小平《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 材料三 孙中山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 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四 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 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先后走了哪两条不同的道路。结合 所学知识说说各自的原因及孙中山进行的斗争。(12 分) [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关键句“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后来……提出‘以俄为 师’,学习十月革命后的俄国”作答;“原因”和“斗争”根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 [答案] 早期走向西方学习的道路。(1 分)原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治 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思想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 播等。(3 分)斗争: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2 分)晚期走“以俄为师” 的道路。(1 分)原因: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维护共和的斗争先后遭到失败;中共领导的一系 列罢工斗争也遭遇挫折;共产国际的帮助等。(3 分)斗争: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 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等。(2 分)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一生的主要功绩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孙中山 的“缺点”是什么。它对中国民主革命有何影响?(7 分) [解析] “功绩”根据材料归纳即可;“缺点”和“影响”可结合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 辛亥革命的结果回答。 [答案] 功绩: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 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封建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 分)缺 点:具有软弱性、妥协性。(1 分)影响:导致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不彻底,辛亥革命的果实最 终被袁世凯窃取。(2 分) 28.军装——军人的仪表,军队的标志,骄傲的服饰,威武的象征。穿上了军装,就意 味着肩负使命,报效人民,穿上了军装,就意味着准备牺牲,献身祖国! (1)看图一请回答,图中人物指挥了哪次重要的起义,这次起义的意义是什么?(3 分) [解析] 根据南昌起义的内容作答。 [答案] 南昌起义。(1 分)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2 分) (2)从图二到图三军装的变化反映了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 么?国共关系的这次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4 分) [解析] 从民族矛盾的角度分析红军改编的背景和影响。 [答案] 变化: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1 分)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使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 分)影响: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全民族 的抗战,为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2 分) (3)图二、三、四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哪几个重要时期?在这几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革命军队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6 分)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归纳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和革命任务。 [答案] 图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图三: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图四: 解放战争时期。(3 分)主要任务: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 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3 分) (4)看图四请回答,身着 1948 年军装的解放军取得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的胜利?(2 分) [解析] 结合解放战争的史实列举 1948 年以后的军事行动。 [答案]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2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