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考点滚动练十六基础知识论述类实用类诗歌作文
考点滚动练十六 (基础知识+论述类+实用类+诗歌+作文)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2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6 分) 1.[2017·雅安中学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丰收的秋天远去,萧瑟的冬日降临了,曾经活跃在田野里的各种动物都已烟消云散...., 雪花漫天飞舞着,为大地披上了一件银白色的大衣。 B.会议上,周小川对绿色金融的数据如数家珍....,并表示目前大约有 10%的贷款是绿色贷 款。 C.这些追求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一脉相承....,植根于中国千百年历史 文化传统,不需要刻意的说教,便可化为中国少年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觉。 D.随着我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加剧,“老漂族”这个群体将会越来越壮大,他们的 晚年生活虽然有含饴弄孙....之乐,却也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答案 A 解析 A 项,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净尽。也说云消雾散。不合语境,应改为“销声 匿迹”。B 项,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 熟悉。使用正确。C 项,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使用正确。D 项,含饴弄 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闲适生活的乐趣。使用正确。 2.[2016·江西吉安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在野生动物救助基地负责人陪同下,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察看了基地救助的大象、狮 子、穿山甲、长颈鹿等野生动物,并给它们喂食。 B.产科主任刘慧姝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人手肯定不够,这不只是很多医院的 妇产科都将面临的困境,更是我们医院的情况”。 C.近日,一则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消息称,中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对终极抗生素产 生强耐药性的基因向人类发出了挑战。 D.作为韩国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强调将选择适当时机访问朝鲜,并表示作为联合国 秘书长将朝鲜半岛和平尽职尽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 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 项“这不只是很多医院的妇产科都将面临的 困境,更是我们医院的情况”。逻辑关系不当,应该调整为“这不只是我们医院的情况,更 是很多医院的妇产科都将面临的困境”。C 项“中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对终极抗生素产 生强耐药性的基因对人类发出了挑战”杂糅,可改为“中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对终极抗 生素产生强耐药性的基因,该基因对人类发出了挑战”。D 项应为“并表示作为联合国秘书 长将‘为’朝鲜半岛和平尽职尽责”。介词“为”的残缺导致句意不畅。 二、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2017·本溪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5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国学”这一概念随着“国学热”而为人们所熟知,它主要是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其 实,“国学”一词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周礼》中就有“乐师掌国学之政”的话。可见,“国 学”这一概念最早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而不是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用“国学”来指称中 国传统学术文化,有一个流变的过程。清朝末年,中西文化的交流有了很大进展。为了区别 西方的学术文化和中国两千多年来以经、史、子、集为基础的传统学术文化,人们把前者称 为“西学”,而把后者称为“中学”。此后,随着变法维新的推进,有人将西方学术文化称 为“新学”,而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称为“旧学”。也有一些学者出于保存中国文化命脉的 考虑,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称为“国粹”或“国故”。后来,章太炎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 北京大学创办《国学季刊》,均用“国学”指称中国固有之学术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国 学”一词逐渐通行起来。 那么,在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国学”这个显得有些笼统的 概念来指称以经、史、子、集为基础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呢?今天,我们使用“国学”这个 概念来指称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这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整体性、综合性有着密切关系。这 里所说的整体性、综合性,不是说“国学”等于经、史、子、集的简单相加,而是说所谓“经 学”“史学”“子学”“文学”都是在同一个文化母体中生成的,它们在内涵上是交叉互通 的。 今天,学术的发展确实需要越来越精细的分科,但“国学”这一概念为我们从整体上观 照和把握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特征与内涵提供了独特视角,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 学术文化。首先,从古代目录分类来说,经、史、子、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这四大部类书 籍,实际上有很多是相互交叉的。比如说,《诗经》本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尚书》本被 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但皆被尊为经。其次,经、史、子、集各部类本身也体现出某种 程度的综合性。例如,经部的书也包含着自然和社会的丰富知识。子部的书也是这样,像《管 子》中就有农学方面的内容,《墨子》里就有逻辑学、几何学方面的内容。这是因为,各类书 作者的知识结构往往是复合型的,而不是单一的。最后,学习研究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要求从 整体上去综合把握。一般来说,学哲学的应读经部和子部,学历史的应读史部,学文学的应 读集部。然而,只要我们的学习和研究略微走向深入,就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一部类中,因 为认知的对象、研究的问题常常涉及方方面面,必然要求我们有比较广泛的涉猎。所以,我 国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都是经、史、子、集兼通的。 因此,可以认为,用“国学”这一概念来指称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更能 凸显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自身的特点,更切合其整体性、综合性的学术风貌。“国学”概念提 供的独特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经、史、子、集的内在联系,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学 术的思想文化内涵。 (选自边家珍《“国学”概念的独特视角》,有删改) 3.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这个词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当时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周礼》中“乐师掌 国学之政”的话就是明证。 B.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学”,是指以经、史、子、集为基础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C.作为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称谓的“国学”,是为了区别西方的学术文化,由“中 学”“旧学”“国粹”等称谓逐步流变而来的。 D.章太炎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北京大学创办《国学季刊》,弘扬了中国传统学术 文化,对于“国学”一词逐渐通行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答案 C 解析 不仅“是为了区别西方的学术文化”,还有出于保存中国文化命脉的考虑等因素。 4.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用“国学”这一概念来指称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整体性、综合 性有密切关系。 B.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整体性、综合性是指各种传统文化类别生成于同一个文化母体, 它们在内涵上是交叉互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体的。 C.《管子》《墨子》都是经、史、子、集里“子部”的书籍,但其内容突破了哲学思想的 范畴,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综合性的特点。 D.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学术文化,需要从整体上去综合把握,所以我们在认知对象、研究 问题的时候,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 答案 D 解析 因果关系错,原文说的是“只要我们的学习和研究略微走向深入,就不可能仅仅 局限于某一部类中,因为认知的对象、研究的问题常常涉及方方面面,必然要求我们有比较 广泛的涉猎”。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提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但被尊为经,是为了说明我国经、史、子、 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在内涵上交叉互通的现象是很普遍的。 B.经、史、子、集的各类书作者的知识结构往往是复合型的,这就决定了在他们的作品 中,有很多内容不是单一的,有可能触及多个领域。 C.在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的今天,我们用“国学”这一显得有些笼统的概念指称中国传统 学术文化,是为了突出“国学”的与众不同。 D.“国学”概念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提供了独特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思想文化内涵。 答案 C 解析 “是为了突出‘国学’的与众不同”于文无据。 (二)[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9 题。(25 分)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 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 《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 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 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 20 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 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 1965 年 3 月 8 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 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 1979 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 9 月 25 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 40 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 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 1985 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 10 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 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 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 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 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 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 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 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 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 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 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 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 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 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 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 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 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 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 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 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 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 认为自己就是在 1985 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 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 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 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 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 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 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 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 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 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 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 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 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 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 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 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 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答案 答 D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C、E 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 不给分。) 解析 B 项,“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说法不准确,文中说“他 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只是他个人的感觉。C 项,“不如说是他 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错误,这是陈忠实受到刺激后的真实体验,是一种正确的判断。E 项, “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错误,陈忠实的文学生涯是有曲折的。 7.为什么说 1985 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 自己;②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③他认为自 己是在 1985 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的。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回到原文,找到题目的对应信息。细读全文可以发现,文中第 三段中说“小说写于 1985 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然后可以以此为基点从上下文 中寻找关键信息。这里的小说指的是《蓝袍先生》,陈忠实在《蓝袍先生》中表达了要从赵树 理、柳青的作品特色中剥离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的愿望;1985 年,他出访泰国,第四段中 明确说他“痛感自己需要……打开自己”。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8.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②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 在 20 世纪中国是无可取代的;③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文学经典。 解析 回答此题,重点要理解这个句子。结合文章来看,“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指的应 该是陈忠实的作品;“永留人间”指的是虽然陈忠实去世了,但他的作品却永留人间。那么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考虑陈忠实作品的重要性。细读原文可以发现,对于陈忠实作品重 要性的评价主要在相关链接①中。筛选其中的重要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9.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8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 发剥离的愿望。①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 ②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③从“典型性 格”说中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④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 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 解析 回答第一问,应注重分析“剥离”和“寻找”在文中的意思和具体表现。如“剥 离”指陈忠实想把自己的作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即褪去赵树理、柳青文学 特征的影响;“寻找”指陈忠实想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特色,创作一部有自己特色的小说。 然后可以发现“剥离”和“寻找”存在着辩证关系。第二问,从文中筛选出“剥离”的相关 内容,即可得出具体答案。 三、语言表达(6 分) 10.[2016·云南玉溪一中月考]《开明国语课本》是 1932 年出版的儿童语文教材。由叶 圣陶先生亲自编写,丰子恺先生书写并绘插图。近年来,此书再次受到关注,尤其受到广大 家长和小学生的欢迎,成为热销书。下图为该书的封面和两篇课文,请据此说出三条该书受 欢迎的原因。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字简单,贴近口语,浅显易懂,容易为儿童接受;或文辞押韵,朗朗上口, 易于诵读; (2)精心绘制插图,形式活泼有趣; (3)内容富有童心,给孩子提供了发散性思考的空间; (4)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儿童语文教材”“丰子恺先生书写并 绘插图”以及图中的封面和课文,从图画的内容和形式来分析,可知,该书受欢迎的原因有 浅显易懂,精心绘制插图,内容富有童心,尊重传统文化等;其简单易读、内涵丰富、画面 生动符合孩子心理等方面的特点。 四、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2017·定州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 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 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 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 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 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 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 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 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老迈, 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答案 CE 解析 C 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暖” 和“悲”形成对比。E 项,颔联中的“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 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1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 “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异:崔诗主要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 的白发,表达了韶光易逝的愁苦。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 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解析 从“家信”的功用看,相同点可以说很明显,都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至于不同点,结合本诗的标题和注释内容大致可以推定李诗主要表达的是因入朝为官的愿望 (不谒承明庐)不能实现而产生壮志难酬的悲伤;而崔诗从“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 生”中可以推出,其久居异地,窥镜中白发而有感,表达的是韶光易逝的愁苦。 五、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写来往于陋室的均是有学问之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化用典故,表示美好愿望终如烟云、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追忆往昔,以“舞榭歌台”暗指往日繁华生 活,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 答案 (1)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解析 作答本题,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判断。抓住(1)句中的“均是有学问之 人”可得出应填写的句子;抓住(2)句中的“化用典故”“美好愿望终如烟云”可得出应填写 的诗句;抓住(3)句中的“舞榭歌台”可得出应填写的诗句。注意书写要正确,避免出现错别 字。 六、写作(60 分) 14.[2016·山东临沂质检]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阿里巴巴公司上市,让万余名员工身价百万,这样的造富奇迹迅速在年轻人朋友圈中引 发了一连串热议。 有人说:“在互联网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有人发出“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巴”的感叹! 而有人则抱怨:“没赶上互联网好时代,如果早生 10 年,或许也成为百万富翁了。” 经过一番“事后诸葛亮”,不少年轻人反思起当初的职业选择,为自己没抓住机会而惋 惜、懊恼。不过,假如时光倒流到十几年前,他们是否有勇气加入那些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公 司:腾讯、百度、新东方…… 请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写出你的思考、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解析]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材料内容及关键信息构思立意。 读后可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其羡慕懊悔,不如脚踏实地;坚持 创新,开拓自己的路;坚信自己的观点与做法;要做事前明白人,不做事后诸葛亮等,均可 作为立意。可拟写的出彩题目,如,慧眼识机遇,眼界定高度;勇气是最大的能力。 [例文] 错过霞满天,莫道桑榆晚 “阿里巴巴”奇迹让无数人后悔起自己的职业选择,殊不知,当年的他们正是由于缺乏 远见卓识,才错过了机遇。“事后诸葛亮”的行为我不敢苟同,错过了满天的霞光,就莫要 抱怨“桑榆已晚”,不如拥有远见,才能拈得馥郁花香。 哲人说:“机会不会自己上门来找。”寥寥几字,极言远见的重要性,任何机会都未明 码标价,关键看你能否挖掘出它的真正价值。拥有远见卓识,无疑为发现机遇提供了垫脚石。 拂去机遇表面的浮尘,是远见,让你沐浴于霞光满天。 拥有远见,让你能在纷繁迷乱的喧嚣世间寻得一方竹林,潜心开辟事业。他,秉烛夜游, 虽身负高龄仍老而弥坚;他,斋戒素食,于青灯古佛旁深研佛法;他,笔耕不辍,以半壁青 灯漂白思想。他便是南怀瑾。心有木兰,濯濯君子,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远见让他认识到佛禅 和一的重要性。无慎浮世虚浮,他以远见成就佛学真我,在川九年,终得大成。 远见让南怀瑾穿越喧嚣浮世,摘得万仞山上的佛学灵芝,开辟佛学竹林。心怀远见,让 他尽享次第花开。 拥有远见,让你在面对选择时能遵循内心,尽显智者风范。她是才女,亦是“铁娘子”, 她便是汉娜·阿伦特。师从海德格尔,师长归顺纳粹的行为让她不解,她对纳粹命运不佳的 远见让她忠于内心,忠于犹太。集中营中的所见所感和她相信纳粹必亡的远见,让她敢于书 写内心的想法。《纳粹理性批判》更是让她一往无前。汉娜·阿伦特用她的远见保全了自己, 更是推己及人,将思想内涵书写得酣畅淋漓。 巴尔扎克说:“拼着你的一切,奔你的前程。”诚如斯言,用智慧、耐心、勇气助你奔 向前程犹为重要,但远见卓识更是必不可少。以远见为帆,棹梦想之舟,方能摆渡到成功的 彼岸。 君不见梁思成有远见,奔走呼号保古城,君子高标留千年;君不见陈寅恪有远见,不理 世俗铸《柳如是》,思想境界连绵不已;君不见朱绍侯有远见,呕心沥血写《二十四史》注解, 思想内涵与天齐。 为山九仞,片石为基;为海九丈,滴水为基;为人于世,必得以远见为基。如此,你将 再也不会错过霞光满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