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2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 2 课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回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材主要呈现了托勒 密和哥白尼的学说和观点,学生通过阅读并用小球模拟地球运动来了解“地心说” 和“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和证据,培养利用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进行推理、论 证的能力,尝试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 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学说观点是不容易马上理解和消化的,即使有些学生在字 面上能看懂。因此,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的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显得 尤为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解释这些证据的意思。在理解证据的基础上,学生的 思维才可能到达一定高度,才能反过来思考科学家这些证据是否就能够说明他的 观点。学生通过解释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比较两位科学家之间的 不同和相同点,他们对于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并能够根据已 有观点选择认为正确的猜测。同时对于历史上科学家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精神产生 共鸣。 【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大多十岁左右。学生已经感受过模拟实验, 具有简单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对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具 有初步的了解,但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还有欠缺。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比较片 面,愿意相信科学家的全部观点,辨证看待问题的意识不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体会证据对于科学真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阅读并分析历史上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假说,找出相应证据支持或批判其中 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 / 4 认识到科学真理在证据的支持下不断完善,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前进。尝试用 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信息素养目标: 通过恰当的媒体教学,呈现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情景, 促进知识融会贯通,逐步把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最终由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另外,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协作交流,锻炼自主探究 学习的能力,并且使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逐渐掌握运用信息工具进行学习 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体会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 【教学难点】 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图片、文本资料。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知道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2.提问:你怎么知道的?你怎么去证明?(学生继续畅所欲言:上网、电 视、卫星、飞船等,板书:卫星、飞船) 师:确实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快,卫星、飞船等先进观察工具让我们对地 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图片欣赏一些卫星、飞船) 3.那古代的人们没有那么先进的观察工具和技术,他们对地球及其运动有 哪些认识?今天就让我们沿着这条长长的时光隧道回到过去,一起揭开这段历 史!(课件揭示课题: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 / 4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元认知,以他们的认知起点出发,开始本 课的教学,并引导学生在过去年代没有先进的科学工具,只能依靠观察作为手段, 他们通过观察都有哪些发现呢?自然而然激发了学生想一探究竟的兴趣。) 二、阅览资料,引导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 1.首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本和阅读资料,讨论一下。出示活 动要求,学生自行默读,共同指出要按照时间顺序,学生分组看书第 75 页、76 页和阅读资料 1.2,进行讨论,完成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2.请四个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展示(实物投影的方式),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 可以进行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 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进行肯定、表扬,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讲到哪儿就开始哪个板块的 学习,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抓住这些生成性资源让课堂活 起来。) 3.问:(齐看黑板)根据我们刚才的概括,这四位科学家的观点中相同的是 什么?(地球是球形的) 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主要就提出了两种核心观点,分别是(生: 地心说)和(生:日心说)。 学生看板书提炼这四位科学家的核心观点(地心说、日心说) 4.出示两种学说的示意图,提问: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能否解释昼夜交 替现象?(生:能或不能) 为什么?你能利用模拟实验证明吗? (二)探究活动二 1.出示活动要求,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性 2.学生领取实验器材,分组进行模拟实验证明。 3.两组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展示交流。(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展示组,提醒 表述说明要完整) 4.师小结:通过刚才简单的模拟,我们知道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的观点 和托勒密的“地心说”的观点都是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 (设计意图:类似的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问题,使学生不会感到一味地枯 燥学习,并能参照之前的学习方法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自主模拟研究,能通过亲身 体验,加深对“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核心观点的理解,从而去解释昼夜交替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 / 4 现象。) 5.谈话:在伽利略之后还有许多科学家用自己的方式对地球进行了研究。 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 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 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 人们通过测量发现地球的形状并非是正圆的球体,准确意义上来说地球是两 端略扁,中间略鼓的椭球体。(机动) 三、情感渗入,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沿着时光轴回到了过去,了解了四位科学家(师指黑板,生:亚里 士多德、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对地球及其运动的研究成果,未来还会有许 多科学家继续深入研究地球及其运动,未来要靠你们!(板书:……未来……) 希望我们都能做“小哥白尼”、“小伽利略”,在学习上持之以恒、不断创 新,更上一层楼! 【板书设计】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盖天说 浑天说 地心说 日心说 【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