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31页精品】新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新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 1 课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凝固的音乐--建筑”,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运用立 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了解现代 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了解美术的门类有很多,建 筑是其中的一个。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用探究 性学习方式学习。 重点难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 变化?能够把自己喜欢的建筑描绘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讨 论回答。 课件展示美术各门类图片,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世界中的氛围,引起学生兴趣, 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其中我们展示的中国古代建筑图, 大家肯定不陌生。同学们说是什么建筑?对,是我们的天安门城楼。德国诗人 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 筑艺术。 出示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二、讲述新课 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欣赏课本中故宫的门、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回答问题。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我们了解了关于古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外国建筑 有什么特点?欣赏凡尔赛宫殿内景及科隆大教堂、泰姬陵等古建筑。 回答问题,1、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教堂是西方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不同地区、不同宗教的建筑展现着不同的风格。 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 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 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欣赏现代建筑图片了解。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 录下来。 第 2 课 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学习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 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本课主要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 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教学目标: 1、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 幅奇妙的作品 3、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教学重点: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想。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若干图片、彩色笔、记号笔。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作欣赏 1、《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 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 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 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揭题:图形的魔术组合板书 二、新授 1、出示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3、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4、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 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a)学生作品欣赏 5、练习 a)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 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 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b)注意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最后上颜色时注 意色彩的对比。 3、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4、练习、辅导。5、作品展览和评述 a)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b)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c)教师点评。d)修改、评优。 7、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 3 课 添画人像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本课学习人物半身像和头像的 表现方法,根据提供的人想的一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利用线描、色彩的方 法生动的表现人像的另一半。本课在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点是发散思维训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能力目标:学习人物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3、情感目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地添 画另一半。 【教学难点】发散和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人物头像图片、绘画用具。学生:人物头像的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引出课题——添画人像。 根据作品简单分析添画人像的方法。 引发兴趣,简单了解作业方法。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画人物头像的基本方法。 二、 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课件人物头像。 (1)分析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 (2)五官有什么特征? 根据教学课件中提供的人物头像,分析头像的表现方法,分析人物五官特征。 初 步了解画人物头像的基本方法。 2.播放教学课件。 人物头像切割图——展示添加过程。 提出问题: (1)你对片中哪些地方最感兴趣? (2)添加部分运用了哪些方法? (3)添加部分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想象和夸张?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观看教学课件,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从而了解作业方 法,学习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方法进行表现,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大胆进 行表现。 3.布置作业要求: 利用正面人物头像图片,剪成一半贴在作业纸上,可以采用与图片相同的方法 或其他方法添画人像的另一半。 组织学生交流: 你准备利用什么方法?怎样表现? 4.了解作业方法。 交流:如何利用图片的一半,添画人像另一半,交流准备采用的表现方法。明 确作业要求,准备按要求完成作业。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进行构思。 5.教师演示。利用实物投影演示: (1)利用线描的方法添画人物头像的一半。 (2)展示并分析相同的一幅画,分别利用油画棒、水粉、黑白画等方法进行表 现的艺术效果。 观看教师演示,学习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现。观察和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 了解、掌握表现方法。 三、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书中的学生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书本中优秀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在表现方法上大胆创 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1.看书第 18 页和第 19 页。问题: (1)人物头像有什么特征? (2)利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添加的? (3)添加部分有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哪些地方是应注意改进的? 2. 看书并分析:作品在方法上、形象上是怎样体现创新表现的。 四、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教师辅导要点: (1)图片切割方法和粘贴位置。 (2)工具的选用。 (3)创新的表现。 (4)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进行不同程度的有针对性的辅导。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艺术实践。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和表现。 五、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组织学生评价作品。 (1)展示作品。 (2)根据作业要求进行评价。 2.教师点评,课堂小结。 第 4 课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教学目标: 欣赏感受线描画的独特魅力 1、学习线描的表现形式:线条的粗细 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2、完成一幅用线画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教学 重点:感受线描画中线条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 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若干图片 第一课时 一、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2、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3、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4、揭题:线描画板书 二、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 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小组探究)(汇报)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 增粗)?? 8、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 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 的不同呢?(黑白色块)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4)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想比 较)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 (5)小结: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错落有 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优美的旋律。刚才我们所看到了线描作品,都 是以生动丰富线条表现出变幻多姿的视觉世界。 三、练习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 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4、作画步骤: (1)构思(2)起稿(3)线描(4)调整 5、练习 6、辅导 四、作品展评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二、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 3、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4、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三、继续创作绘画作品 第 5 课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一节容量大的技法课。教材向学生展示了充满浓 郁生活气息的儿童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它们都表现了生活中家庭成员间平凡而 温馨的瞬间,由此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并 有感而发进行创作。在教学过程中,又适当扩大了亲情的范围,由人到动物到 拟人的植物,使表现得范围更加宽泛并引发孩子用一颗爱心去观察世界。 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尽量借用信息技术直观、容量大的特点, 以最为简便快捷的方式传达知识信息;用情境表演、动画人物引路,教师示范 等多样活泼的方式使学生产生直观感受,迅速形成创作意识。着力培养、发展 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及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粉印版画之以表现形式。 应会:仔细观察、体会,表现亲亲密密的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 格。 2、隐形内容与目标。 通过创作组合表现一家子亲密的场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粉印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场景。 难点: 1、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亲密感。2、粉印过程中颜料水分的怎样掌握。 三、学习用具: 吹塑纸、各色卡纸、水粉色、调色盘、笔洗、铅笔、夹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设计意图:以轻松的谈话切入,引导学生体会家人之间的关心,并初步留意亲 密时的动作和表情。] 1、谁来接你放学?知道感受爱并回报爱,老师要送你一张笑脸。(师贴笑脸) 2、没有人来接的小朋友很勇敢,老师也要送你一张笑脸。(有意把笑脸贴在一 起) 3、猜两张笑脸是什么人,她们有什么关系?她们在干什么? 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亲亲密密一家子。 二、情感体验,感知体会。 [设计意图: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路,调动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讲述回忆来增强学生对亲情的体验。] 1、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在电视和各种图片上,经常看到这样亲密 的一家人。(课件) 2、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有哪些动作和表情能表达家人之间的亲密呢? 指生回答,师生共演。 3、今天,我们课堂上还来了一对亲密的父子,看他们是谁? 小头爸爸问问题。指生回答。 学生回忆自己家里的亲密场景。 学生感受动物之间的动人亲情。 三、探究技法。 [设计意图:以大头儿子教画这一形式引导学生更加深入探究粉印版画的技法, 自主学习] 课件播放大头儿子配音,展示范作,了解材料和粉印版画的表现效果,来引导 学生学画。 以“入学试题”这一方式让学生探索粉印版画的技法,并了解在制作时要注意的 问题。 四、观察学习。 展示作画步骤,了解作画过程。 师示范作画过程,学生用语言讲述制作过程,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以大头儿子下挑战书和小头爸爸送奖章这一形式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展示书上作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构思。 五、学生实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创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粉印版画这一表现形式,并创作 出有意义的画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出示作业要求及注意事项。 学生创作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审美意识,总结粉印版画的制作特点,培养学生 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创作技巧。] 展示学生作品,并作适当评价。 1、你在做版画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你的作品时怎样表现出亲密的场景的?;奖励“爱心宝贝”奖章; 七、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加强情感教育,通过课后作业教育孩子学会感受亲情,主动回报亲 情。 师总结本课内容,并鼓励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行动向家人表达出对他们的爱。 第 6 课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教学目标: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 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 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 可以应用。 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第 7 课 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材简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运用使用纸箱板这种特殊的材料,再 结合特殊的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带给同学们一些启发,进 而能有更多新的发现,做一个敢于实践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 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 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教学难点】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准备】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流程与设计】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学生讨论回忆: 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 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 的瓦楞纸。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 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 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 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接力游戏(以小组为 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 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 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 8 课参观劵的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2.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关于券面的尺寸大小、构成的形式、内容等应该有所规定。有的必 须严格,如券面总体尺寸——长宽各多少,其中存根留多少,副券占多少,或 者只要求设计正券券面,其余略去。至于构图形式是横是竖,选取什么图饰内 容和表现手法等,则可宽泛、灵活一些。再 则,对文字内容,也必须作出明确规定,如名称、票价等。要培养学生的设计 意识,掌握有关基本常识,必须提出适当的要求进行制约,使他们的思维能自 由地,但又有目的地运行。要多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去完成作业。 教材分析:本课编排了数枚参观券供欣赏、借鉴。从中我们不难了解设计参观 券的基本形式和内容。首要的是名称,如“故宫博物院”、“武陵源游览券”??以 及与其相应的图饰,图饰往往占居券面的绝大部分面积;其次是票价和有关注 明等。总体形式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券有正反两面,以正面为主,有的在 反面印有导游图,或印有关要求乃至广告等。为了方便各种类型的参观者,有 些券面还附加了英文或其他文字。 教具准备: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学具准备: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参观券是参 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今 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二)传授新知。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 (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 (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 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三)学生作业。了解)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四)展示优秀作业,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第 9 课 神秘的礼盒 课时:两课时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内容。教材内容以训练学生利用综合材料进行造型 表现为目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可利用的制作材料,发挥想象力和 创造力,完成礼盒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能力目标:学会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体验巧妙利用废旧物的乐趣,感觉人与人之间 的亲密关系和生活的情趣,启发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学会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教学难点:综合利用材料,创新设计制作 礼品盒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优秀作品,课件 学生:不同形状的纸盒,卡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在节日、生日、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里,你有心爱的礼物要送给最亲近的 人吗?你该怎样把它们包装得巧妙、实用又充满情趣呢? 揭示课题:(板书)神秘的礼盒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 分小组观察礼盒: (1) 根据外观设计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在? (2)打开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你认为礼盒 设计的巧妙之处有哪些?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应该怎样修 改? 2.播放课件: 观察欣赏生活中礼品盒的种类、用途,发现和了解设计与实用是怎样的关系。 3.组织小组讨论: (1)你的礼物准备送给谁?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喜好?你想用什么样的盒子来包 装? (2)收集来的包装盒哪些外观可以利用?哪些需要装饰美化? (3)装饰丝带有哪些不同的系法? 设计意图:启发思考,引导分析,自主探究,帮助学生突破如何综合利用材料, 创新设计制作礼品盒的方法这一教学难点。 4.组织学生看书 分析书中优秀作品,你认为哪些作品设计与制作体现了创新? 三、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收集生活中的盒子,选用适当的材料,为自己的小礼物设计制作一 个精美的礼品盒。 2.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3.辅导要点: 盒子形状的巧妙利用、盒子内部的创新设计,盒子外观的美观装饰。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完成制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 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辅导,及时表扬、展示设计美观、新颖的学生作品,以互 相学习、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 三、 作品展览和评述。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作品哪个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师点评。 4.评选设计之星:最佳制作奖、创新设计奖 设计意图:开展互动式参观、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评价能力。 四、小结拓展: 回去为家里的长辈制作神秘的礼盒,送给他们一个惊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关爱家人,孝敬父母和长辈的优良品德。 教学反思:本课以训练学生利用综合材料进行造型表现为目的。开始学生的概 念比较模糊,觉得书上的范作较好,就想依葫芦画瓢。我在教学指导中,没有 过多地考虑让学生用发散的思维方式去“临摹”范作,做到举一反三,如果注重 引导学生围绕范作,从色彩、用料、制作方法上下功夫,学生的作品就不会出 现枯燥、单一的现象。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想,真正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 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设计兴趣,创出佳作并非易事。只有让学生学会从 范作中去发掘创作灵感与激情,大胆放手地去做,学生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 佳作。 第 10 课故事中的人 课型工艺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塑出一个故事中的 人。( 2、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练习) 3、努力 表现出人的美。(接受) 重、难点重点是用泥土塑出自己熟悉的人的姿势。 教 学准备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 具等。学生:课本、彩泥及 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讲故事 1、观察投影中的人物。 2、出示教师的泥塑作品。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二、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黑板上演示。 2、小结: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 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 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 着。 2、教师示范。 三、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讲评。 作业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 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 类作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 生动、结构稳定。 第十一课 镜头里的花 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对现代生活状况已经有一定的主动意识了,尤其是相机或手机的使用 更是很普遍,有兴趣的孩子对于拍照已经很是熟稔了,所以这节课要求教师必 须精讲、精炼,知识要准确到位才行。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代表性花卉,名字和寓意。初步了解摄影的入门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拍下构图均衡、角度优美的花卉。 3.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互相合作;培养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生态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相机的构造及功能,学习拍摄的技巧。 教学难点:拍摄一组姿态优美、构图均衡的花卉作品。 教学准备:图片实例 数码相机 像素高的手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书中和自己的作品在大屏上展示,激发学生热情。 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展示花卉图片,学生谈感受) 板书课题:镜头里的花。 二、新授 1、认识家乡的花卉,了解相关知识。 2、那这些精美的图片是怎么拍的呢? 展示教材左下的两幅图片,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幅主次混乱,取景没有重点。第二幅构图均衡,抛弃不必要 的细节,可以突出你要拍摄的重点景物。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分析,感受奇妙的意境,引起他们的兴趣。) 4、讲解 景深的作用:突出主题,弱化背景。 景深法则:当被摄物体比较深的时候,应 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 1/3 处,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 2 倍。各 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则。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 摄物体越远,景深就越大。 曝光规律:一、 按照主体的亮度曝光,背景亮,突出主体;二、按照背景的亮 度曝光,背景暗,突出主体。 三、艺术实践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取景,拍摄一组有艺术韵味的花卉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有条件的可以把照片冲洗出来,举办一次摄影展) 把学生拍摄的照片输出到 展屏上,共同欣赏。提出建议或意见,师生交流讨论。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 今天我们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花卉美好的时刻,这美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 产,所以我们要珍惜她们,保护好我们现有的资源。课外同学们还可以拍摄一 些破坏自然平衡的现象,我们举办一次环保摄影展。 第 12 课 神州风采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2.能 与同伴相互交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胜、故迹、物产以及艺术和民俗等。 3.对 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 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难点: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用绘画的方法表现一幅画 教 学过程: 一、了解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遗产的含义 1、文化遗产是历史和艺术价值都非常出色的建筑遗址以及雕塑、绘画等遗产。 2、自然遗产是自然景观和陆地及海洋的生物和植物,或者是包括地貌等在内的 森林和山峰等的遗产。 3、复合遗产是具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 遗产。 二、引出课题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独具中国特色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说 也说不完。一看到一说到这些,都能让人想到中国。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 么感受呢?(出示课题,板书) 三、了解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 1、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通过欣赏来了 解祖国的锦绣山川——万里长城、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颐和园等,并且体 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不同的风格。 2、展示长城等有建筑图片。 它 们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奇迹。 1、小组交流讨论。 师:除了这些,我们还有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民俗艺术、秀丽的河 山以及雄伟的建筑,人们一看到它们,就想到中国。让我们小组讨论一下,比 比谁知道的多。(出示)(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指名答) 3.归纳总结。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也上网找了一些图片,你们看,这是我们祖国宝贵 的文化遗产,有兵马俑(出示图片),它是秦始皇的陵墓,在西安。你们看这是 青铜器,它是我国古代器皿(出示图片)。还有我国的艺术国粹-京剧(出示图 片)。我国的艺术瑰宝-书法(出示图片)。 再给大家介绍一些我们祖国精美的民间艺术:有剪纸(图片)、草编(图片)、 风筝(图片)。 最后看看我们祖国雄伟的建筑:北京天安门(图片)、故宫(图片)、上海东方明珠(图 片)、金贸大厦(图片)。 四、了解中国特色的自然遗产 来看看祖国秀丽的河山:书本提供图片 及事先准备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我国最大的贵州黄果树瀑布等图片。(略) 五、激发感情,祝福祖国 (1)我们的祖国取得过许多辉煌的成就,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小组交流)(2) 作为神州大地上的一分子,你想从哪里去表现祖国的神圣和美丽呢? 六、学生 作业 七、作品展评 第 13 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能够 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述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意见。 2、过程与方法 查阅和搜集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感受和了解我国的 非物资文化遗产。运用绘画、摄影和短文等多种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表达 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和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的自觉性和兴趣,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 文明和历史的了解与尊重,积极参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形式,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好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 资料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影像照片。 提问:有同学认识这位农村老奶奶吗? 她出现在课堂上,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吗?请你们在教材 31 页上找到 答案。 2、学生自主探究 3、认识大师 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 (1)早起作品(1980—19890),简洁明朗,色彩绚丽 (2)晚年作品(1989—2000),纯朴华丽,富有装饰美感 4,揭示课题 (1)什么事非物资文化遗产? (2)对于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你们都了解哪些? (3)学生看教材 33 页的小知识 (4)教师小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我国 2006 年第一届“文化遗 产日”的主题。 (5)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分析范例 教师以“惠山泥人”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艺术作品。 1、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生产和销售都在无锡惠山附近,故无锡 泥人又称“惠山泥人” 2、惠山泥人的发展:始于南北朝时期,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3、惠山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 三、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江苏的惠山泥人《闹天宫》、北京故宫漱芳斋戏台、昆曲《牡丹亭》、 漳州木偶《青大花》、皮影《曹操发兵》等图片。 2、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潜在的联系。 3、雅俗共赏的戏曲:京剧。你了解哪些京剧艺术的知识? 木偶的制作与表演 皮影艺术的特色 4、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和特色 四、调查家乡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非物资文化遗产吗? 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资文化遗产? 你对保护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有哪些建议? 五、艺术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围绕保护或申请非 物资文化遗产为主题,有绘画、摄影和短文的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 六、展示评价 请各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的给予评价和建议 七、课堂延伸 继续探究我们身边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内容。 第 14 课 家乡的小吃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 应会: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隐性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 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 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难点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 法等。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 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大观园美食城吗?想不想去一饱口福?(学生齐答) 2、(出示图片)快看!上面这位同学吃得津津有味!你们知道他吃的是什么吗? (学生带着好奇心猜想)——臭豆腐。 3、简介臭豆腐 炎热的夏天,湖南长沙市的大街小巷,都在吃既便宜又好吃的臭豆腐,虽然闻 起来很臭,但吃起来却很爽口。 4、长沙的人们就把臭豆腐当做最有名的小吃,那我们的家乡——山东又有哪些 特色小吃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睹山东的特色小吃吧!(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风味小吃。 (1)日常生活中的风味小吃无处不在,请你说一说你见过的特色小吃。 (2)同学们说了那么多风味小吃,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吃图片让大家欣 赏一下。 2、小组互相交流、介绍 老师知道同学们也搜集了许多家乡小吃,请大家分别从食品的名称、历史、颜 色、味道、制作工艺等方面介绍。 (3) 提出质疑 这些风味独特的特色家乡名吃为我们家乡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今天 我们要用彩泥、彩纸等,把他们制作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让那些外国朋友也来 一品其风味,使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你们组准备用什么形式来介绍和推广呢? (4)教师展示 为临沂特色早点—糁设计一个商标或广告,边做便说明一些简单的常识(如产 品名称、产品特点、保质期、生产日期、地址、电话号码。) 在制作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大家的帮忙? 引导学生提出困难和问题,老师讲解示范,有些可提示学生看书解决。 (5)课本上的图片给了你那些启发? (6)家乡的这些小吃很有名,俗话说得好“好喝的酒还得勤吆喝”那么用什么样 的方法让外地朋友知道并来尝一尝呢? 三、自主探究、探索尝试 今天让你们大显身手,咱们举行一个“校园美食大比拼” (1)以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份家乡的小吃。 (2)推广你的小吃 如:一张美食推广卡,设计一句独特的广告标语。 四、评价、展示 (1)举行美食展销会,让学生把做好的小吃放在展示台上,自己介绍并推广。 (2)设计有新意的小组介绍设计思路。 五、拓展 课件展示祖国各地的特色小吃。 祖国各地的特色小吃品类繁多、外观精美、风味独特,希望同学们能将它们 向更多的朋友或国际友人介绍、推广,使我们的小吃文化发扬光大,风靡海外! 学生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自主搜集 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激情回答,并心中生疑。 学生质疑: (1)臭豆腐真的那么好吃?它是怎么做的呢 第 15 课家乡的艺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 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 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 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 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 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 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 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 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 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 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 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 盆碗、泥人等。”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 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3、欣 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 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4、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凤翔的马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广东泥咕咕河南 面花山 西剪纸陕西 刺绣贵州 六、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七、展示评价 第 16 课发现老房子的美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 2、利用盘条成型是、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3、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表现老房子。 教学难点: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陶泥、课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汇总资料,引导学生交流。 三、讲授新课 1、小组研究 引导学生分析:在众多的老房子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 2、尝试表现:组织学生分组尝试技法, 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反馈与交流: 谁的想法别具新意? 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4、欣赏:欣赏书中图片及相关资料。 5、示范 教师做示范:做底——文体——细节 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可以用刻、压、粘,添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四、艺术实践: 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 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找出细节有新意的作品随时进行展评。 五、评价展示 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引导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小窍门和新方法,并进行技法交流。 教后反思 通过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的了解、直观欣赏图片等,加强学生对老房子的 观察、分析环节的训练。要注意学生创作时所表现出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第 17 课 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 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 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 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 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 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 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 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 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 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 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 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 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 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 乡。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 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D、学生 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1) 线条结合法。 (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第 18 课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1、(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 一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2)知道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 应会:(1)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 (2)能够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 2.通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一主题。 难点: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1.引入。 (1)播放课件:从猿人到现代人的人类发展历史图片,引入“发展”的概念。 发展: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2)提问:谁能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说一说家乡这几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变 化? (3)小结: 我们亲眼见到的变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我们的家乡 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观看并思考。 学生回答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无论大小均可以说。 2.授新课。 (1)家乡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今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了解。请各 小组同学把本组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并按照各组问题卡上的内容进行 讨论。 (2)“我把家乡的发展说一说”(小展示会)。 ①家乡的胡同与现代街道的变化。 ②城市与农村现代建筑 问题卡(课件): ③交通工具的变迁 问题卡(课件): A.早期的交通工具 B.现代的交通工具 C.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 D.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3)家乡的这些变化使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 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与本组题目相关的文字、图片、物品等资料进行交流,并 按照本组问题卡上的内容加以讨论和整理。 各组的学生代表发言。 认真倾听各组的发言。 其他组学生可进行补充。 3.把本组的题目用所学过的小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 分工合作,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文字抄写、文字排版、图片绘制等各项工作。 4.小结: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 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家乡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新城。 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让我们去了解它更 多的历史和发展吧,你会更加热爱它。 5.作业用班级或校级展览的形式表现出来。 课后反思: 本课是“家乡”系列最后一节课,它既是对前三节课的总结,也是对前三节课的 升华。前三节课从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艺术三个点出发,对同 学们家乡的历史、传统进行了探究和总结,而本课则把视点放在了过去与现在 的对比上,寻找家乡发展变化的足迹。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其综合性是多方面的。从本课的 题材上讲,它综合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事件、文物、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 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表现方法上看,它又可以用手绘小报、绘画、文字、摄影、 板报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从学习方法上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 主学习、探索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本课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创 意空间去设计、完成家乡历史和发展的学习活动,当然这对美术教师也将是个 挑战。 第 19 课博山内画壶创作艺术 课型造型 表现 课时 1 教材分析 内画壶是清代末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汉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品,最开始只是为了装 饰鼻烟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工艺。在玻璃、水晶等透明材质的壶 或瓶坯的内壁作画,用的是反向作画的手法。因其精妙的笔触被世人誉为“中 国民间艺术一绝”。本册教材安排这一课内容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 传统文化,发现生活中美术的身影,从而进一步挖掘美术世界中蕴含的民族传 统文化。 学情分析 此处手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内画艺术,知道内画艺术的基本特点以及内画是如何画出来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在观察材料、欣 赏制作过程等学习过程中体会民间艺术的美感,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和时代创新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加深对祖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画壶创作艺术的了解,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内画壶艺术的感受,能对中国民间艺术理解与评述。 教具 课件、视频 学具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自主学习,查阅内画壶的相关资料,如果学生家中有内画壶的, 可以带到课上,方便学生观赏学习。 一、激趣导入: 老师出示内画壶艺术作品的图片(课件),请学生猜一猜这些作品有多大,是如 何创作出来的。这种艺术作品就是——内画。 出示课题:博山内画壶创作艺术 二、深入探究 1、何为内画艺术? 二次备课 教学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交流谈话拉近师生的感情,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内画是中国民间独有的一项传统绝技。它是由艺人们采用特制的画笔,在 玻璃、水晶、琥珀等透明材质的壶或瓶坯内,反手绘出精工奇巧的画面艺术。 2、了解内画壶的起源:(课件) 内画壶又称鼻烟壶,是汉民族特有传统工艺,以前西方人根本不相信是直接画 的,直到工艺公开,制作场所可以参观。内画壶一开始只是装饰鼻烟壶,后来 逐渐发展成为工艺品,内画壶一般采用半透明料器制造,比如玻璃,高级的也 有用水晶、玛瑙、翡翠等制作的。早在 19 世纪末,就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大量 行销国内外市场。现在,内画壶已成为广受欢迎的旅游工艺品。世界上许多国 家的博物馆收藏有内画壶的珍品。 3、内画艺术的创作题材与流派: 内画的题材从简单的装饰图案开始,慢慢发展到山水、人物、花鸟,进而在图 画中插入具有故事情节的传说和 神话,在绘画技艺成熟之后,又进一步借鉴国 画艺术,给每幅作品加上题款、印章,使得内画壶越来越具有欣赏性,将中国 文化精髓中书法与绘画之雅移植于内画壶中。 内画艺术有四大流派“京、冀、鲁、粤”。 以山东博山为中心的鲁派内画,创作风格粗犷、豪迈、泼辣。代表人物是毕荣 九。 播放课件:欣赏鲁派内画壶作品。 4、视频欣赏或看书 48 页。 学生边看边思考:1)内画艺术是怎么画出来的?2)画好内画的几个要点是什 么?3)内 了解内画壶艺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述。 直观感受内画壶艺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欣赏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民族自豪感。 画艺术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三、小结评价: 组织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在了解和欣赏内画壶艺术的过程中,是否积极与同学交流,是否用于发表自 己的见解。 2、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怎么样的快乐?在美术学习中有什么新发现? 四、拓展作业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以《博山内画壶创作艺术》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 引导学生感悟课堂、享受课堂、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博山内画壶创作艺术 内画的创作题材:人物、山水、画鸟…… 内画的艺术流派:鲁派内画、冀派内画、粤派内画、京派内画 内画的创作方法: 第 20 课文房奇葩—齐笔 课型 欣赏评述 课时 1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材共两页,展示了齐笔的历史、 产地和制作工艺特点,对于学生了解家乡民间工艺、了解中华传统制笔工艺甚 至传承民间手工制作方法都有很好的示范价值。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齐笔的历史、产地和制作工艺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搜集、欣赏、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民间工艺的了解程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学生对齐笔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嘉兴民间工艺的了解和尊 重。 教学重点 了解齐笔的制作工艺特点,知道齐笔“四德”。 教学难点 准确的表达出齐笔的制作工艺特点。 教具 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出示毛笔,问:你认识它吗? 学生都认识——毛笔 2、你知道第一支毛笔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 小故事——蒙恬造笔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二、导入新课 1、毛笔的历史 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 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 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 2、 四大名笔 中国的毛笔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代的发展与完善,逐渐产生了在中国“四大名 笔。” 浙江的湖笔 安徽的宣笔 河北的衡笔 山东的齐笔 三、启发新知 1、齐笔起源 四大名笔之一的齐笔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前世今生吧! 生介绍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包括齐笔 的历史、产地、特点等 2、制作工艺 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们对齐笔有了初步的了解,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小段视 频,让我们通过视频看看齐笔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吧! 播放视频:齐笔制作工艺 3、总结特点 请学生结合课本总结齐笔的制作工艺特点。 4、齐笔“四德” 正是因为齐笔的制作考究,所以制作出来的齐笔锋颖坚锐,健劲有力,具有尖、 齐、圆、健之“四德” 小知识:齐笔“四德” 四、分组实践 1、练习体会 下面就让我们来试用一下齐笔吧。 生试用齐笔,进行书写或绘画尝试。 2、谈体会 谈谈你对齐笔“四德”的体会。 五、拓展小结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对毛笔的探究,了解四大名笔的异同,传承中国文化。 用视频吸引学生,将枯燥的讲解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 具体了解齐笔的制作工艺特点。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的体会到齐笔的特点。 板书设计 20、文房奇葩—齐笔 浙江的湖笔、安徽的宣笔、河北的衡笔、山东的齐笔 尖、齐、圆、健之“四德” 第 21 课:王羲之与《兰亭序》教案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1—2 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了解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兰亭序》 ,了解行书特点学,临 摹《兰 亭序》 ,从中体会行书的艺术韵味。 重点:认识了解王羲之与兰亭序, 了解王羲之艺术成就及兰亭序艺术特点,认识 了解行书。 难点:对兰亭序艺 术风格的理解及临摹兰亭序从中体会行书艺术特 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部分: 播放介绍王羲之的视频(约 4 分钟) 提问学生; 片中介绍的是谁?师;对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东晋时代的大书 法家。 知 道王羲之的身世吗?王羲之为什么被后世尊奉为书圣?王羲之的故事你 了解 哪些? 生答: 。 。 。 。 。 。 。 。 。 。 。 。 师讲解:王羲之字逸少, 官至右军将军,后世又称王右军。祖籍琅琊也就是今天 我们临沂市。后迁居南 京、绍兴。少时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非常刻苦,相传书 房门前有池塘, 每 日练字后就到池塘洗刷毛笔砚台, 久而久之池塘的水全变黑了。 这就是王羲 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青年时代遍游大江南北,向古代碑刻 学习,成 为大书法家,他精通隶书,尤擅楷书、行书、草书。他把魏晋以前的古 体书法, 总结发展为刚劲中正、 研美流变的新书体, 书法史上成为今体 (板书 “古 体 今体” ) ,他是一个改革家,一个承前启后的人一个集大成的人物,千百年 来 后世书法家无不向王羲之学习, 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 被后世尊奉为书 圣 。 在 民 间 王 羲 之 也 是 家 喻 户 晓 的 人 物 , 讲 述 “ 东 床 快 婿 ” 的 故 事。 。 。 。 。 。 。 。 。 。 。 。 。 。 。 王羲之有很多故事, 由于 时间的关系就不多说了。今天我们着重介绍学习他的书 法名篇《兰亭序》也就 是第 21 课。 (板书课题:21、王羲之与《兰亭序》 ) 二、新授: 提问学生;对于兰亭序你们知道一些哪些信息? 1、欣赏兰亭序作品,(课件展示)提问:你觉得美吗?能读懂文意吗?你觉得和 你 练的楷书有啥不同? 师重点讲解兰亭序艺术特点; 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 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及其 丰富的艺术美,兰亭序尺幅很小高 24.5 厘米,长 69.9 厘米。兰亭序是王羲之感 悟山水之美、宇宙人生的真谛,在物我两忘的境 界中,一气呵成。正因为他的情 深意厚,笔端天趣自成,也因为笔法精研犹如 行云流水、诸美皆备。兰亭序是王 羲之行书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 2、学生接着欣赏兰亭序,请找一找作品中雷同的字观察写的一样不一样。20 多 个“之”每个字写的都不一样,可见作者功力至深。 (请学生读课本 53 也第 二段文字) 3、师读兰亭序文。并解释文言,兰亭序不但是一件书法神品,更是一篇幽美的 山水抒情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作品。 4、师介绍兰亭序的故事。 。 。 。 。 。 。 。 5、点击课件欣赏,介绍兰亭序的创作过程。 6、欣赏图片,中国书法圣地----兰亭园林风景图。 二、 教师示范书写,临摹兰亭序几个例字“永、和、 、之、外。 。 。 。 。。” 三、 学生实践,师巡视指导。 四、 展示交流。 展示学生临写作品,师生共同点评,要练好楷书才能学些行 书,师指出一些 缺点,点评。 五、 拓展;王羲之是我们临沂人,我们临沂早 就被评为中国书法名城(点击 图片欣赏临沂王羲之故居、书法公园)师总结;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 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 力。 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现状 不容乐观,这并非杞人忧天。我国本是书法发祥 地,然而,书法教学却落后 于外国,尤其是日本,虽然其由于文字障碍,书法 的风格、书法的层次、书 体的种类等尚不如中国,但书法教育的普及面远在中 国之上,大有争夺书法 霸主之势。 在中国, 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明文规定中 小学生必修书法, 因此, 不少学生便认为只要懂英文、会电脑、有口才就可 以驰骋天下,而书法这门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并不在他们提高自身素 质之列。 长期下去, 确实令人担忧。临沂是书圣王羲之、大书法家颜真卿的 故里,作为临沂人我 们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文化,努力学习书法、继承和发 扬这门古老的艺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