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题 3 分,共 7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3 分)“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2.(3 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 A.2000 年左右 B.3000 年左右 C.4000 年左右 D.5000 年左右 3.(3 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4.(3 分)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长平之战 ②盘庚迁殷 ③牧野大战 ④国人暴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③② 5.(3 分)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3 分)“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 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 A. B. C. D. 7.(3 分)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 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8.(3 分)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 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9.(3 分)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 了,该诸侯国是( ) A.楚 B.齐 C.晋 D.秦 10.(3 分)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 下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 ( ) A.春秋争霸 B.战国形势 C.秦朝统一 D.三国鼎立 11.(3 分)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措施是(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 D.统一度量衡 12.(3 分)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 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 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3.(3 分)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 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 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14.(3 分)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 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荀子 B.墨子 C.庄子 D.孙武 15.(3 分)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 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16.(3 分)《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 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17.(3 分)下列表述不能反映春秋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8.(3 分)《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 强大,赏不私亲近……”依法能得到奖赏的是( ) ①宗亲贵戚 ②有军功者 ③生意做的好的人 ④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3 分)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 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 是平等的”是( ) A.仁 B.“兼爱”“非攻” C.有教无类 D.“无为而治” 20.(3 分)下列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①孔子 ②老子 ③孟子 ④庄子 ⑤董仲舒。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⑤ 21.(3 分)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 永恒的星辰”。以下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甲骨文 ②隶书 ③小篆 ④楷书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 22.(3 分)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 (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 的默认。”此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加强中央集权 C.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D.兼相爱,交相利 23.(3 分)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 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4.(3 分)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 ) 层面 日常规范 个人 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 家庭 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 政府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25.(3 分)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 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 二.综合题(第 26 题 17 分,第 27 题 18 分,共 25 分) 26.(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牧野之战)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三: 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示战役发生在哪一年?的交战双方?这一战役的结果是 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哪些是统治阶级?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 些义务? 27.(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 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 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足。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为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 期?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变法的目的是 什么? (2)从此人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 (3)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你是旧贵族,对变法的那条最不满?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题 3 分,共 7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解答】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父位,“禹传子”“家 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禅让制遭到完全破坏。 答案:C。 2.【解答】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距今 约 4000 年,用 2070 加上今年的公元年份再减 1 等于约 4000 年。 答案:C。 3.【解答】材料中“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意思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建 立起一些诸侯国,让它们作为周王室的屏障,以维护周王室的统治。被分封 的诸侯国在封地内有相对独立的权利,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答案:C。 4.【解答】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末年的公元前 260 年;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牧 野大战发生在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伐纣,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国人暴动发 生在西周后期。 答案:C。 5.【解答】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说法正确。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等,不是用于战争。 ③司母戊鼎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不是四羊方尊。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 铜器中的精品。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说法正确。 答案:D。 6.【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 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故答案 选 A。 7.【解答】右图文物是甲骨文,它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左图文物 是司母戊鼎,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所以通过图中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商 朝的历史。 答案:B。 8.【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到战国时,铁农具和牛耕得 到推广;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故 ABC 符合这一时期的特 征;随着诸侯争霸,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 答案:D。 9.【解答】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与原有的秦、楚、燕、齐, 并称战国七雄。晋国曾称霸春秋时期。 答案:C。 10.【解答】由材料图中的“秦、赵、燕、韩、魏、齐和楚”可知:材料中的地图 是战国形势示意图。因此说题干材料中的历史地图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现 象。战国初期,诸侯国之间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 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答案:B。 11.【解答】题干中关键信息“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材料 是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的反映。 答案:B。 12.【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 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运用,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 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答案:C。 13.【解答】题干中“提倡法治、主张改革”是法家思想,孔子、孟子、荀子都是 儒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答案:D。 14.【解答】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 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 夺战争。 答案:B。 15.【解答】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 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 是孔子的主张;B 是孙武的主张;C 是老 子的主张。 答案:D。 16.【解答】题干关键信息是“武王既胜殷,邦诸侯”,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 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 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 答案:A。 17.【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大规 模的民族交融;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提高了 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选项 ABC 符合春秋时期时代特点;而选项 D 不 是春秋时期时代的特点,外戚宦官的轮流专权是东汉时期的特征。 答案:D。 18.【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由此判断这是商鞅变法。商 鞅变法内容之一是奖励耕战,即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 徭役,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因此只有选项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D。 19.【解答】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 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 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才使平民子 弟有机会上学。题干中“有教无类”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 答案:C。 20.【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 物是孟子,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 封建正统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 表人物。 答案:A。 21.【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 甲骨文是商朝;②隶书是秦朝后期;③小篆是秦朝初年,统一文字; ④楷书 是晋朝;因此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 答案:A。 22.【解答】依据题干“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 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源是暴政, 而孟子的这一思想是“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符合题意,故 C 项正 确。 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故 A 项错误。 加强中央集权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 B 项错误。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故 D 项错误。 答案:C。 23.【解答】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向天子缴纳贡 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 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 他们。 答案:D。 24.【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礼仪规则”“遵守礼仪规则”,联系所学 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重视“礼”和道 德教化的作用。 答案:B。 25.【解答】208 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 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 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 和施“连环计”。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 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BC 都是后人 撰写的,不是第一手资料。 答案:D。 二.综合题(第 26 题 17 分,第 27 题 18 分,共 25 分) 26.【解答】(1)根据材料一“牧野之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役发生在公元 前 1046 年,交战双方是商朝的军队与周武王的军队;这一战役的结果是商朝 灭亡,周武王建立西周。 (2)根据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稳定 周初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 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周天子;天子、诸 侯、卿大夫、士是统治阶级;诸侯需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故答案为: (1)公元前 1046 年;商军与周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西周。 (2)分封制;稳定周初形势,巩固疆土;加强了西周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 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周天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需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27.【解答】(1)根据材料一图片中“立木为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图片反映的人是商鞅;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 次重要的变法﹣﹣商鞅变法是在秦国进行的;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在兼 并战争中取胜。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此商鞅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改革创新的 精神。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承认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等;如果我是奴隶主旧贵族,我会对“废除贵族世 袭特权“最为不满。 (4)根据结合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 础。 故答案为: (1)商鞅;战国时期;秦国;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创新精神。 (3)建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承认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废除贵族世 袭特权。 (4)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 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