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届高三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押题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2020届高三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押题卷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广东高考语文押题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 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 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 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比较 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 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 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 多比兴。” 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 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 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 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 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 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 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 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 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 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 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 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嗟——情人断绝”和“似——风散雨收”。当然,词 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这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有两个名称:凡最后一个停顿的音节是 单数的与诗相同的,这样的句式称之为单式;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双数的,则称为双式。 一般来说,一个词牌里单式的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而双式句子较多,这个 调子则比较曲折、委婉、含蓄。 有的人要说,不是词里才有不整齐的句子,诗里面也有杂言的形式,也是不整齐的句式。 - 2 - 即如汉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 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同词一样是长短不等的句式。有人还说,汉乐府和词一样都是 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两者相似,其间有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我以为,乐府诗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的,而词则是先有曲调而后按照曲调填写歌词的; 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则是完全不自由的。二者虽外表形式很相似,但完全自由 写作的乐府诗和按曲填写的歌词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所配的音乐也是不同的。 (选自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般情况下,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词能表达的,也不一定能在诗里表 达出来。 B. 诗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则有余味,正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 长”。 C. 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巨大差别,除了写作时的各种原因,主要还是二者形式不 同所致。 D.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的内容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们没有 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提出基本观点,接着着重从形式的角度进行了论证,最后就乐府诗与词的异同作了 辨析。 B. 文中引用缪钺先生《诗词散论•论词》中的话,旨在证明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一说的正确性。 C. 文中论述诗与词的形式差别时,主要侧重于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停顿等 的不同。 D. 在论述诗与词在字句、音律上的差别以及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句式是整齐的,隔句押韵,停顿节奏较固定;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停顿节奏更富于 变化。 B. 读杜甫的《春望》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五字句时,前者是二三或二二 一的节奏,后者是一四或三二的节奏。 C. 一般来说,一首词读起来较轻快流利,说明单式句较多;读起来较曲折、委婉、含蓄,说 - 3 - 明双式句较多。 D. 乐府诗是完全自由的,而词是完全不自由的,因为前者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而后者是先 有曲调后按曲调填写歌词。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一般情况下”扩大范围,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不是“一般情况下”,而是“有的时 候”“有时”; C 项,“主要还是二者形式不同所致”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首句可知,原因有 多种,原文并没有说“形式”是“主要”原因,只是“先说形式上的原因”; D 项,以偏概全,“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只是杜诗内容博大、质朴在形式方面的原因,此 外还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等方面的原因。第二段“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 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 析。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 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 D 项,“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错误。文中对应部分虽然有引用,但作者的目的是列举实例, 引用的内容并不是重点,所以这部分采用的主要是例证法;且文中在论述乐府诗与词的不同 时,还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 - 4 - 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 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 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A 项,“诗的句式是整齐的,隔句押韵,停顿节奏较固定”表述错误。第四段说“诗一般流行 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第五段诗里面也有杂言的形 式, 也是不整齐的句式,可知此项表述扩大范围; B 项,“前者是二三或二二一的节奏,后者是一四或三二的节奏”说法绝对化了。后者既有一 一四或三三二的节奏,也有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原文说过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 D 项,“因为前者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而后者是先有曲调后按曲调填写歌词”强加因果,相 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我以为,乐府诗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的,而词则是先有曲 调而后按照曲调填写歌词的;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则是完全不自由的”,原文 分号前后是并列关系,并非因果关系。 故选 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 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 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 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 - 5 - 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 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 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 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 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阅读(共 12 分)(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49 年 11 月,在美国提议下,一个对新中国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输出管 制统筹委员会”在巴黎秘密成立;1951 年,美国又操控联合国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提案。为 了打破封锁、发展对外贸易、换取国家建设急需的外汇,新中国决定在近临港澳、有着悠久 对外贸易历史的广州创办广交会。 1955 年 10 月至 1956 年 5 月,广东省外贸系统先后三次成功举办出口物资展览交流会。 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外贸部和广东省共同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名义举 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 1957 年 4 月 25 日,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开幕。展出面积 9600 平方米, 分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 5 个展馆,13 个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 团参展,展示商品 1 万多种,包括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 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19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00 多位采购商到会。广交 会第一年即成交 8686 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 20%。 广交会成为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与各国平等互利、 互通有无、对外贸易的时代窗口。历经 60 多年改革创新发展,广交会已成为中国外贸主要 的促进平台,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和标志。 (摘编自百度资料) 材料二: 2018 年我国对外贸易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有望继续保持全球 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具体统计如下(人民币): - 6 -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9 年 1 月 17 日资料) 材料三: 2019 年 11 月 10 日,为期 6 天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圆满落 下帷幕。181 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与会,3800 多家企业参展。境外采购商 7000 多位,累 计意向成交 711.3 亿美元,比首届进博会增长 23%。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全球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也是新时代国际合作的又一重 要平台。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扩大进口,是着眼于推动新一轮 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国际经济治理与经贸合作的主动作为,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信心与 动力。 采购商的超高人气表明中国市场需求旺盛,更是中国经济充满活力的真实写照。全国各 地各行业组建了 39 个交易团、近 6000 个交易分团。全部 97 家央企都组织了交易分团, 专业采购人员约 2.1 万人,比去年增加 4000 多人。 进博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世界各国的“大合唱”。今年进博会吸引了超 50 万 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参展。截至 10 日中午,累计进场超过 91 万人次。36 万平方米的巨型展 区,企业展场馆一扩再扩,仍然“一位难求”,世界 500 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超过 250 家, “隐形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竞相亮相。世界上最细的胰岛素注射针、“金牛座”的姊妹“双 子座”龙门铣床、手术机器人、感光变色隐形眼镜、来自五大洲的原生态食品等一大批“专 精尖特”展品琳琅满目。 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美国参展企业由首届 174 家增至 192 家,参展面积由 3 万平 方米增至 4.75 万平方米,居各参展国首位,合作意愿之强烈不言而喻。 (摘编自 2019 年 11 月 11 日《共赴东方之约同享中国机遇》)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落地广州,自有其地理、历史和外贸交流经验等多种原由。 - 7 - B. 从 2012 至 2018 年,中国贸易出口额大致上呈递增趋势,每年的对外贸易都是顺差。 C. 境外采购商是第二届进博会的主角,中国主动开放市场证明了中国经济充满着活力。 D. 美国近两百家企业参展进博会,参展面积居各参展国首位,体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广交会到进博会,显示了中国政府保持合作包容和引领世界经贸合作的一贯立场。 B. 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和多年贸易顺差,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坚实的基础。 C. 在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背景下,第二届进博会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信心与动力。 D. 为了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禁运,广东省多次举办商品交易会为国家换取外汇。 6.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 么? 请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4. C 5. D 6. 特点:①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小,现在的规模大。②上世纪五十年代主要 以出口为主,当前的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并重。 变化的原因:①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市场需求旺盛。②为了引领国际经济治理与经贸合作, 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需求。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 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 项,“境外采购商是第二届进博会的主角”错误,原文是说“进博会,不是中国的‘独 唱’”,而是世界各国的‘大合唱’”;“中国主动开放市场证明了中国经济充满着活力” 错误,原文“采购商的超高人气表明中国市场需求旺盛,更是中国经济充满活力的真实写 照”。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 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 8 - D 项,“广东省多次举办商品交易会为国家换取外汇”错误,选项偷换概念,广东省举办的是 出口物资展览交流会,广交会是国家举办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借助题干的 要求分析材料,找到设题的区域,圈出相关的信息,并分点进行概括。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里包括两个问题,先看第一个问题,“当前中国的对外贸 易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如材料一提到上世纪 50 年代“1957 年 4 月 25 日,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简称广交会)。展出面积 9600 平方米,分设工业品、纺 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 5 个展馆,13 个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展示商 品 1 万多种,包括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 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19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00 多位采购商到会。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 8686 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 20%”,材料三提到当今的情况“181 个国家、地区、 国际组织与会,3800 多家企业参展。境外采购商 7000 多位,累计意向成交 711.3 亿美元,比 首届进博会增长 23%”,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一点“上世纪 50 年代的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小,现 在的规模大”;从材料一可知,上个世纪 50 年代对外贸易主要是出口为主,而材料二提到当 今“2018 年我国时外贸易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有望继续保持全球 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这是第二个不同点。再看第二个问题,即“变化的原因”,如材 料三,“采购商的超高人气表明中国市场需求旺盛,更是中国经济充满活力的真实写照”, 这是原因之一,如“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扩大进口,是着眼于 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国际经济治理与经贸合作的主动作为,为全球经济发展注 入了信心与动力”,这是原因之二。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9 - 远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连着下了数天的雨,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 今天天气放晴,雨后的阳光格外明媚,山谷间升起薄薄的雾霭,有一处山头上还挂着几 道炫炫的彩虹、今天他该出山了,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 经二十多年,早已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丝毫的 单调,因为一切都有父亲在。 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牛车不住地颠簸、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 他不觉得这些弯有什么不好,转一个弯,就换一种风景,换一片不一样的树,换一群不一样 的鸟,换一壁不一样的花。对这条通往山外的路他早已烂熟于心。他回过头,只看见一车的 柴,并没有看见父亲。他再次深切地感受到,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原来还从未有过,牛同他 一样,熟悉这条山路,相信不用他跟着,牛也会自己沿着这条山路悠悠地走出去。 他用一根绵软的枝条轻轻抽在牛身上。他说,响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 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他想,牛对父亲看来也有感情了。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 言自语地说,哎,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很熟练地转过弯去,然后走上了那条长长的缓坡。走完缓 坡,又要转弯了,牛却又无缘无故地停了下来。他心里想,父亲没有了,不和父亲在一起, 就是不顺。这么想着,再次叹口气,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爹,转弯了。这一说,牛竟然熟练 地转过了弯儿。 他终于明白,数年来,每到转弯处的提醒,不单是提醒了父亲,也提醒了牛)现在到了转 弯,他一言不发,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 接下来的路,他和牛就顺畅得多了。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像原来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 一个年轻的女人。年轻的女人穿着蓝裤,红红的上衣,两眼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 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艳的红。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他把木柴装车后,都要带上一点山货,常带的是一 种小山果,红红的,既有点甜,又有点酸。口感好,很开胃。这些小红山果都是他打柴时顺 - 10 - 手摘下的,带着不为卖钱,而是到山外后,摊在木柴一边,供人品尝。 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在摊子前转过来又转过去,盯着红红的山果,问他,卖的?他说, 不是,随便让人吃的,他看着她,大方地抓起一把,塞到她手里。女人的脸红了一下,就像 天又亮了一层。 第二天,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这个不稀罕,山里有的是,摘都 摘不过来,不值钱。她说,山里好吗?他说,很好,什么好吃的都有,红山果不过是其中的一 种,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鸟、山鸡、野兔,山溪里还有小鱼小虾小螃蟹,山树上 樱桃、葡萄、山检、石榴……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她坐在空空的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红苗说,我想告诉 我爹,于是红苗面对群山,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抚着牛头,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 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青树说不打明天就没法出山了。红苗说 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 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那可不是。过去我和爹每年都要种 下不少树呢!红苗说那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给自己说,转 弯,转弯。父亲走后,他什么也没想,就沿着父亲的路走下去,像大山里来来回回移动的一 块石头,结结实实过着自己的日子而现在,红苗让他到山外的小镇上采买各种种子:树种,瓜 果种,蔬菜种。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 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像过去那样单调,只是一 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 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说我想给我爹说说青树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 “哞”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选自《洛阳晚报》)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孤独的牛”像“一个小黑点”与后文对红苗“一抹鲜艳的红”的描写形成 鲜明的对比,暗示主人公心境的变化和生活的转变。 B. 文中下划线句子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技巧上是语带双关,既可以理解为牛在青树提醒下 - 11 - 顺畅地走山路,也可以理解为青树人生道路逐渐开始变化。 C. 作者用勤恳的牛在熟悉的路上需要提醒才知转弯,意在表达:在熟悉的生活中,人往往也 需要外在的提醒和引导,才可能打破僵化思维,走出新路。 D. 老牛可看作远山人的象征,它身上既有老一辈勤恳坚韧而顽固保守的性格特征,又有像青 树这样年轻一辈人勤劳踏实而主动进取的精神品质。 8. 文章除了刻画青树这一形象外,还写了姑娘红苗,请结合文章内容,试着分析红苗这一形 象特征。 9. 文章中多次出现“爹,(我)转弯了”,请结合文本试着概述“转弯”的几层意思。 【答案】7. D 8. 红苗是一名有思想的姑娘。①勤劳能干。“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 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②头脑灵活,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看到青树带的 山果萌生了卖山果的想法,面对青树的不解,她的解释是可以“卖山果”“种果树”,把山 里常见的山果运往山外使之成为可以赚钱的商品;③有眼光有主见。面对山里人习以为常的 山果,她看出潜在的赚钱机会,她还“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主动选择“我转弯了”,并 因此也找到自己的幸福。 9. ①故事情节的“转弯”。情节发展变化——父亲在世,青树在后边提醒父亲,父亲去世青 树在牛后边提醒。在山里赶路,需要转弯,人也需要转弯。②文中人物生活的“转弯”。青 树在红苗的提醒和帮助下,完成了从“大山里来来回回移动”打柴为生的生活向种果树、卖 水果赚钱的生活的转变。红苗经济头脑的灵活,引起青树生活的变化。③思想的转弯,升华 主题。人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做岀主动选择,而在 自己还不具备主动选择的条件下,能善于听从别人的提醒,并付诸行动。能做到这两点,往 往就能走岀人生新天地,开创人生新境界。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D 项,青树勤劳踏实可以在文章中看出,但是并不能看到他怎么“主动进取”,相反“早已习 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父亲走后,他什么也没想,就沿着父亲的 路走下去,像大山里来来回回移动的一块石头,结结实实过着自己的日子”,后来的变化也 不是主动变化,而是红苗的提醒和指点,才让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另外,文章也没有明显 - 12 - 的交代或暗示老一辈“顽固保守”。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 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 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题干问的是“请结合文章内容,试着分析红苗这一形象特征”,此 题从主要性格“聪慧”“勤劳”“灵活”“有主见”的角度概括人物红苗的性格特征,然后 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结合“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 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分析,说明红苗勤劳, 有眼光。结合“红苗说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 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那可不是。 过去我和爹每年都要种下不少树呢!红苗说那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等分析,说明红苗头 脑灵活,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红苗主动与青树交往,看重青树的朴实,决计要跟着 青树进山了,说明她有眼光,有主见。先概括红苗的形象特点,再结合小说的情节,分点回 答。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 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结合文本试着概述‘转弯’ 的几层意思”,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 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这句话是青树与父亲一起驾车遇到转弯时养成的习惯, 然而父亲已经不在,青树仍习惯性地喊,既表现出青树对父亲的依赖,也写出青树失去父亲 后的悲伤孤寂;这句话同时联系了老牛的反应,借青树与老牛相依为命的孤寂,来引出后文 情感的变化。在山里赶路,需要转弯,人也需要转弯。结合“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 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给自己说,转弯,转弯。父亲走后,他什么也没 想,就沿着父亲的路走下去……树种,瓜果种,蔬菜种”分析,本文写的青树命运从失去父 亲的孤寂到红苗走到他身边,给他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正是人生的转弯。它既是道路的转 弯,又象征着生活方式和心态的转变,更符合主题,青树和红苗因观念上的转变走向了更美 好的生活。青树的人生转弯不仅具有个人意义,也让人思考其他大山住人的生活该如何转变。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 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 - 13 - 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 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 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 该种性格的事例。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 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 “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 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 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 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 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 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 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 “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 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 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为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 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 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 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 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太史公曰:孔子称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义不忘贤,明主之美以救过。 - 14 - 仁与余善,余故并论之。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 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B.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 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C.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 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D.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 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箕踞,指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形状像箕的一种不拘礼法的坐法,是一种表示对对方轻慢 的姿态。 B. 古代尚左,以左为尊,为贵,为高,为上,以右次之。如文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C. 顿首,古时的一种拜礼,行礼时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 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 D. 苑,放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地方,后多指帝王的花园或其游乐打猎之所,也可用来指学术、 文艺荟萃之处。 12.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田叔才能卓著,忠诚事主。赵王获罪,田叔带上刑具,假称赵王家奴跟随;真相大白后, 赵王被黜,田叔凭自己的才能获高祖赏识。 B. 田叔善于识人,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他根据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以及孟舒体恤下情,爱 护士卒并受士兵爱戴这些事实,做出了中肯的判断。 C. 田叔重视维护君王声望,并能使君王之美发扬光大。对控诉鲁王夺取财物的百姓,田叔处 以笞五十,搏二十的处罚,后又劝说鲁王亲自归还百姓财物,让君王扬善弃恶。 D. 田叔有为臣之贤,善于纠正君王的过失。鲁王围猎,他坐于露天等待鲁王,以委婉的方式 让鲁王不再大举外出游猎。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5 -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2)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恰逢事情被发觉,高祖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 (2)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啊,这是孟舒是忠厚的人(有德行的人)的原因。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 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匈奴 冒顿”是名词,在句中做主语;“新服”是动词,在句中做谓语;“北夷”是名词,在句中 做宾语,故“北夷”后应断开,排除 AC 两项。“子为父”“弟为兄”结构相同,说的是“士 争临城死敌”的情形,中间应断开,排除 D 项。答案为 B 项。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 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 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 时知识的积累。B 项,“古代尚左,以左为尊”不正确,应为以右为尊。文中“汉廷臣毋能出 其右者”的意思是“感到汉朝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故选 B 项。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 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 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 项,“田叔处以笞五十,搏二十的处罚”不正确,由原 文“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可知,应是为首的笞五十,其余的人搏 二十,并非全部处以这些惩罚。故选 C 项。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 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 句有:(1)“会”,恰逢;“会事发觉”,被动句,事情被发觉;“汉”,指汉高祖;“群臣 反者”定语后置句,谋反的众臣。(2)“岂”,哪里;“故”,故意;“是”,这;“乃”, - 16 - 是;“所以”,……原因;“为”,是;“长者”,忠厚的人、有德行的人;“是乃孟舒所 以为长者也”判断句,这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 【点睛】第 1 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 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 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 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 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 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 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为人刻峭廉洁,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赵王张敖任命他为 郎中。 汉七年时,高祖经过赵国,赵王张敖亲自端着餐盘进献事物,礼节特别恭敬,但高祖张 开两个腿很是轻视的样子并破口大骂。这时赵国丞相赵午等数十赵国大臣在旁边都很愤怒生 气。对赵王说:“大王您侍奉皇帝礼节很是完备了,现在皇帝对大王像这样,我们请求犯上 作乱。”赵王咬破手指发誓说:“先人失去国家,如果没有当今皇上,我们都死无葬生之地。 你们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出这样的话!”这是贯高等人说:“大王忠厚老实,不敢背 叛恩德。”最后私下里一起谋划刺杀皇上。恰逢事情被发觉,高祖下诏书抓捕赵王以及谋反 的大臣。这时候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唯有贯高被捕了。这时汉朝下诏书说:“赵国有敢于追 随赵王的人诛杀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几个人身穿囚衣,自己剃光头发,脖子上戴锁, 称自己是赵王的奴仆。贯高等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得以释放,被废掉王爵降为宣平侯,于是 皇上称赞田叔等十余人。皇上全都召见他们,同他们谈话,感到汉朝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 的,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当了郡守、诸侯的谋臣。田叔当了汉中守十多年。 孝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先生知道谁是天下忠厚长者吗?”田叔回答说:“臣 哪里能够知道!”皇帝说:“先生是长者啊,应该能够知道。”田叔叩头说:“从前的云中 郡太守孟舒是长者。”当时孟舒因为抵御匈奴犯边抢劫不力而触犯刑律,云中郡遭侵犯抢劫 尤为严重,被免职。文帝说:“先帝安置孟舒任云中郡太守十多年了,匈奴才入侵,孟舒就 不能坚守,毫无道理地让士兵死掉几百人。长者本该杀人吗?先生怎么能说孟舒是长者呢?” 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为长者的原因。贯高等人谋反,皇上下达了确切明白的诏书, 赵国有敢跟随赵王张敖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掉头发颈带刑具,跟随赵王张敖到他 - 17 - 要去的地方,想要为他效死,自己哪里料到要做云中郡太守呢!汉和楚长期对峙,士兵疲劳 困苦。匈奴王冒顿刚刚征服北夷,又来我们边塞为害,孟舒知道士兵疲劳困苦,不忍心命令 他们再作战,士兵们登城拼死作战,像儿子为父亲、弟弟为兄长打仗一样,由于这个缘故战 死者有几百人。孟舒哪里是故意驱使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长者的原因。”于是皇帝说: “孟舒真是贤德啊!”又召回了孟舒,让他重新做了云中郡太守。 几年后,做了鲁国的丞相。田叔刚刚到任,一百多位百姓主动找他,指责鲁王夺取财务 的事情。田叔抓住为首的二十个人,每人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手心二十,对他们发 怒说:“鲁王不 是你们的君主吗?怎么敢毁谤君主呢!”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从内库中 拿出钱来让国相偿还他们。田叔说:“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 国 相做好事。国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于是鲁王就尽数偿还给百姓。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 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田叔 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 等待鲁王。鲁王多次派人请他去休息,他终究不肯去休息,说:“我们鲁王暴露在苑囿中, 我怎能独自到馆舍中呢!”鲁王因为这个缘故不再大举出外游猎。 几年后,田叔在官位上死去,鲁王用一百斤黄金做礼物祭祀他。小儿子田仁不肯接受, 说:“不能因为一百斤黄金损害先父的名声。” 太史公说:孔子用称赞口气说“住到这个国家一定参与它的政务”,这样的话说的也是 田叔吧!他有节义而不忘贤德,使君王之美发扬光大,还能纠正君王的过失,田仁和我关系 很好,我所以把田叔田仁放在一起进行叙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歌首联采用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创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B. 颔联写秋风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容颜已衰老,由此生发出时光流逝的感叹。 C. 尾联“为君”照应开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 18 - D. 尾联中的“扶病上高台”和杜甫《登高》中的“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相似。 15. 诗歌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14. D 15. 此联运用比兴的手法写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 开;(2 分)马和雕的形象和作者翘首四望的形象相合;(2 分)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2 分) 【解析】 【14 题详解】 D 项,“情感相似”错误,此诗表达的是对秋的爱,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而《登高》 表达的是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15 题详解】 答题时注意抓住诗句中的内容、手法和表达的情感,首先翻译诗句,然后根据通过写马和雕 进而写作者,确定比兴的手法,最后根据诗歌的尾联分析情感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常用香草象征高洁,《离骚》中诗人以采摘芳草为喻,来表明自己品行高洁却无端 遭受指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站在 低处不如登到高处眼界开阔的道理。 【答案】 (1). 窈窕淑女 (2). 寤寐求之 (3). 既替余以蕙纕兮 (4). 又申之 以揽茝 (5). 吾尝跂而望矣 (6).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窈窕、寤寐、蕙纕、申、揽茝、跂、博。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一次院士沙龙上,科学家们呼吁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当下要重视基 - 19 - 础研究,尤其是数学领域的研究。这番讨论可谓直击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______。 近些年来, 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所有人都高呼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欣喜于我们 拥有全球多少个“第一次”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愈加________——我们在算法上的创新和发 展是不够的。____________,我国数学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可以说是非常扎实的,但是有多少数 学家投入到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中,有多少懂数学又关注人工智能的科学家在潜心进行基 础算法的研究?答案并不乐观。在这一轮人工智能高潮的掀起过程中,( )。 无论在什么 时候,人工智能实现行业革新、技术突破、产业化推进,都必须以基础算法的突破作为基石。 有人说现在正处在人工智能爆发的_______,如果这种说法可靠的话,那真得要好好想一想,我 们是否能够在基础算法和重大基础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痛点 突现 扪心自问 转折点 B. 痛点 凸现 平心而论 临界点 C. 热点 凸现 扪心自问 临界点 D. 热点 突现 平心而论 转折点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算法起了重要作用,而中国最缺的就是算法 B. 算法起了重要作用,而算法是中国最缺的 C. 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算法,而中国最缺的就是算法 D. 中国最缺的算法起了重要作用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实现技术突破、行业革新、产业化推进,都必须围绕基础算法突破为基石。 B. 人工智能实现产业化推进、行业革新、技术突破,都必须突破基础算法这一基石。 C. 人工智能实现行业革新、技术突破产业化推进,都必须以基础算法的突破为基石。 D. 人工智能实现技术突破、行业革新、产业化推进,都必须以基础算法的突破为基石。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 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 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 - 20 - 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个横线处,“痛点”,指亟需解决而又没有解决的难题。“热点”,指某时期引人注目 的地方或问题。联系“科学家们呼吁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当下要重视基础研究,尤其是数 学领域的研究”可知, 此处应用“痛点”; 第二个横线处,“凸现”,清楚地显现。“突现”,突然显现;突出地显现。“凸现”表示 问题更突出,根据语境,宜用“凸现”; 第三个横线处,“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扪心自问”,摸着胸口,自己 问问自己怎么样,表示自我反省。句中强调客观评价,故用“平心而论”; 第四个横线处,“转折点”,事物发展过程中对改变原来方向起决定作用的事情;事物发展 过程中改变原来方向的时间。“临界点”,本为物理学名词,指物体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 种状态的条件。亦借指事情性质发生变化的关节。句中仍指人工智能,并未“改变方向”发 生“转折”,故用“临界点”。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 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 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一至三 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结合上句“有多少懂数学又关注人工智能的科学家在潜心进行基础算法的研究?答案 并不乐观。在这一轮人工智能高潮的掀起过程中”,陈述对象应是“算法”,排除 C、D; 第二,B 项两个句子“算法起了重要作用,而算法是中国最缺的”的主语重复且不能强调中国 缺少算法。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 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 不变的。 - 21 - A 项,“围绕基础算法突破为基石”句式杂糅,“围绕……”和“以……为”是两个句式,可 改为“围绕基础算法这一基石”或“以基础算法的突破为基石”; B 项,“产业化推进、行业革新、技术突破”语序不当,可改为“技术突破、行业革新、产业 化推进”;“突破基础算法这一基石”搭配不当,可改为“围绕基础算法这一基石”; C 项,“行业革新、技术突破、产业化推进”语序不当,可改为“技术突破、行业革新、产业 化推进”。 故选 D。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 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 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 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 2 个字。 血管里并没有所谓的毒素, ________。代谢废物是细胞在新陈代谢时产生的自然产物,正常 情况下,会随着血液运输到特定器官,最终排出体外,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比如代 谢蛋白质之后产生的尿素、胍类化合物、酚类等产物,就会通过肾脏排出。 _______,增加 排尿,就可以帮助代谢废物加速清理。除此之外,任何保健品、排毒汤,_______ 。 【答案】 (1). ①有的只是代谢废物 (2). ②平时适当多喝水 (3). ③ 都不能把 它们清出身体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 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 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 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 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 本题,第一处,照应前文“并没有”,此处应该填写“有……”后文开始讲“代谢废物”如 何如何,此处应该先引出“代谢废物”,才能与后文更好衔接。故此处应填写与“有的只是 代谢废物”相类似的内容。 第二处,后文有“增加排尿”,此处应该填写“增加排尿”的途径,那就是“平时适当多喝 水”了。 - 22 - 第三处,前文讲“增加排尿,就可以帮助代谢废物加速清理。除此之外”,强调排尿的重要 性,再关注后文的“任何……”综合判断,应当是强调“保健品、排毒汤”没有作用,故此 处应填写与“都不能把它们清出身体”类似的内容。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 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 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 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 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 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 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 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最后注意精炼语言。纵观全文后,可以看出本文段 主要是比较专业教育与常识教育,“而这其实是常识教育承载的功能。”突出常识教育相对 于专业教育的优越性。故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可以概括为“常识教育承载的功能比专业教育 多”。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 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 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 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这是人类历史上确定的第 7 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 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也没有可用疫苗,但是,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 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此前的 6 种冠状病毒都由某种哺乳类野生动物传染,经过中间宿主再感染人类。所以,不要再吃野味 了! 【答案】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人类历史上确定的第 7 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此前的 6 种冠 - 23 - 状病毒的传染均和野生动物有关,所以,不要再吃野味了。 【解析】 【详解】解答本题,注意语段的重心是结尾句“不要再吃野味”,由此倒推,不吃野生动物 的原因是以前发现的 6 种冠状病毒均和野生动物有关;语段的前半部分介绍了此次新型冠状 病毒引发的疫情情况,以及治疗上的现状。考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即可,注意字数限 制。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迈不过的坎。当新冠病毒疫情来临时,白 衣天使们不畏艰险,逆风而行;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公安交警不辞辛苦,奋战 前线;社区物业人员守土有责,毫无怨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守护群众安全;爱心人士捐 款捐物,世界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络教学,生产服务一线员工坚守岗位,守望相助…… 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国人的“硬核”担当。 也有人刷流量、蹭疫情,盲目传谣,哄抢物资,甚至谩骂工作人员、袭击干警。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从材料中任选一个对象,以“抗疫路上,为你而歌”为标题,给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硬 核”担当的国人写一封慰问信。 (2)为开学“科学道德素养与战胜灾难”的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3)生命因独特弥足珍贵。反思疫情爆发、抗疫过程,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给世界疫情发展 严重的国家写一封建议书,落款为“来自中国的一名考生”。 (4)“山河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日本援赠的物资与标语典雅而温暖。 生于非典,考于肺炎的你,在这个特殊的春节,一定有不少温情的故事,请写一篇文章,讲 述抗疫故事,要求以记叙文为主。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抗疫路上,为你而歌 尊敬的医务工作者: 你们好! 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你们,辛苦了!是你们,为我们托起冬日暖阳。 - 24 - 病毒无情,人间有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你们牢牢地把自己“钉”在“战 场”上,筑起了牢不可破的“生命防线”。 这是一场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战争,也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嘹亮的军号,你 们已然集结起来,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疫情是魔鬼, 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你们向“疫”而行。感人的一幕幕,在抗“疫”战场上接连上演。 没有轰轰烈烈,你们只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的初心。“等疫情过后,我们就结婚!”“我 是一名医生,在患者需要的时候,就算有再大的风险,我都要坚守岗位。”……你们舍小家, 为大家;你们泪别亲人,守护病人,你们没有多么感天动地,毅然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的第一线,成为坚定的最美逆行者,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没有什么超能力,你们只有豁出去的勇敢。这些向“疫”而行的医务工作者,你们是丈 夫、是妻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面对肆虐的疫情,你们毅然决然地在团聚时选择告别和逆 行,在畏惧时选择坚守与担当。把医院的角落当软床,把医院的过道当食堂……你们跟病毒 进行着殊死搏斗,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生命防线”。 与病毒争夺时间,用生命点燃生命。长时间穿戴着口罩、护目镜、防护服、隔离衣、手 套等多层防护,加上负压病房空调的温度,你们几乎在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身体透支。 目的只有一个,抢救那一个个的鲜活生命。防护面具在脸上留下的红红痕迹,脱下防护服后 湿漉漉的身体,都在诉说着他们的不畏艰辛。这一幕幕看哭了无数网友:“穿上防护服的您, 所向披靡!摘下口罩的您,却令人泪目!” 与死神赛跑,与疫情抗争。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你们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你们 以护佑生命的大爱、舍己为人的奉献,为疫情笼罩的寒冬带来了丝丝温暖;用勇敢的牺牲精 神,临摹出壮丽又动人的画卷!我们不知道你们都是谁,但我们心里都明白你妈妈是为了谁。 疫情面前,是你们让我们心安。 疫情终会散去,这个冬天,是你们为我们托起了冬日的暖阳。 我深信有了你们的努力,这场战役我们必胜!再次谢谢你们!请你们多多保重,早日凯 旋! 此致 敬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 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 - 25 - 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解读材料:作文材料取自我们当今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事例,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 生、关注自我具有良好的作用。作文材料中的事例,从一个侧面切中了当今社会一个很值得 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材料共分二段。第一段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展示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人们的奉献与担当,关键句是“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书写 了当代国人的‘硬核’担当”。第二段是在面对灾难时的少数人的不和谐,有自私、有盲目、 有不理性、也有不懂科学等。由此,考生可以从主流导向中寻找一种精神,表达一种情怀, 也可以从少数人身上找到人性的弱点,从而反思和进步。 解读任务: (1)慰问信。标题是“抗疫路上,为你而歌”,重点表达对具有“硬核”担当精神国人的礼 赞,致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因为是慰问信,还要表达 感谢、慰问之意;“你”可以是某一个人、某一类人,也可以是整体国人;注意书信体格式。 (2)发言稿。主题是“科学道德素养与战胜灾难”,重点分析“科学防疫”“道德素养”与 “战胜灾难”的关系;注意发言稿的场合是开学主题班会,面对的对象是复学的学生,写作 时应呼吁开展学习过程中科学安全防疫的重要性,语言要有感召力;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3)建议书。写作的对象是“世界疫情发展严重的国家”,根据写作目的,可以具体到某一 个国家,可选的有美国、意大利、英国、伊朗等,也可以把所有“世界疫情发展严重的国家” 作为写作对象;重点表达珍爱生命、反思疫情、科学防疫、战胜疫情等主题;注意建议书的 落款。 (4)记叙文。讲述抗疫故事,以“温情”为主题,考生可以选择写抗疫一线的大勇大爱,也 可以书写自己身边的感人事迹,有生活、有细节。 参考立意: 1、热情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2、以爱和坚守的名义致敬祖国; 3、青年学生肩负时代使命,勇敢担当; 4、疫情面前没有种族和国界,唯有携手共渡难关; 5、疫情是一面镜子,折射各色人生; 6、科学、理性面对疫情。 参考素材: 1、“2003 年,我还太小,17 年后刚刚好。”在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不少 90 后选择“逆行”, - 26 - 奔赴抗击疫情一线。“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 肿瘤科 95 后的年轻护士李慧,在疫情严重的时间节点上,主动请缨,要求到任务重、风险高 的呼吸二病区参与一线工作。为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90 后女孩、武汉大学 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剃光了及腰长发,她说:“头发没了可以再长,现在首要 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今年 24 岁的佘沙是 2008 年汶川地震幸存 者,也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一名护士,在医院征集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时, 她主动请战,“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一句话,感动了无数人。 2、连日来,从武汉到各地市的一些医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物资告急。这个时候疫情一线 的医务人员急需的不是资金,而是符合标准的医疗物资。对于这种情况,年轻人选择用自己 笃定而行之有效的方式参与战“疫”,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一位在浙江的四川小伙,和 朋友出钱筹集 25 万只口罩,在阿里公益、菜鸟物流绿色通道下加急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 机构。小伙说:“经历过汶川地震,那年还小,这是我长大后第一次碰到疫情,只想做点力 所能及的事儿帮助医护人员。”除夕夜里,南京大学几名学生发起了 NJU(南京大学)自组援 助湖北团,在不到 24 小时之内,完成了两批物资捐助,其中就包括医护人员急需的护目镜等 医疗物资。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帮助,这是不少年轻人理性思考下做出的选择。 3、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新年。过年总意味着成长,而这一次,我们收获的是关怀、责任、 担当、勇敢,面对生命的挑战和威胁,我们义无反顾。疫情阻隔了交通,却不能阻隔一颗颗 怀着大爱心向光明的心。隆冬总会结束,明媚春光在前! 4、很多人常常庆幸生活在太平盛世,很多人常常感慨岁月静好,可是我们知道“哪有什么岁 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在负重前行”。还记得,2008 年汶川地震时,救援士兵背影的坚 毅;还记得,2015 年天津爆炸事故时,消防战士背影的决然;还记得,2019 年四川大凉山火 灾时,消防战士背影的无畏……当灾难带着恐惧、无助向毫无防备的我们袭来时,无数的逆 行者挺身而出、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我们吃下一颗定心丸。如今,面对 武汉的可怕疫情,我们始终坚信这场灾难很快会过去,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好,因为我们有无 数防疫一线医务工作者正在逆行武汉、奋战武汉,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奋斗着! 5、当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汹涌来袭,是他们选择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抗击 疫情的钢铁长城,阻挡病毒前进的脚步。他们是白衣战士,从九零后的姑娘到八十四岁的钟 南山院士,他们响应号召,奋勇直前,九死不悔,用生命护佑我们的生命和健康。他们是火 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他们是疫情防控物资的供应者,他们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者……各行 各业的工作者们舍小家为大家,英勇地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 - 27 - 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让我们向勇士们致敬!让我们携手同心,众志成城,共同打赢这场 疫情防控阻击战。 6、危难时刻,我们并不孤独,也并非孤军奋战,而是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关心,他 们的肤色也许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语言也许和我们不一样,但是在共同的灾难面前,我们 彼此的心是相连的,彼此的爱是一样的,他们伸出了爱的双手帮助了我们,就像我们帮助过 他们那样,是真挚的,是无私的,也是感人肺腑的,在爱的主题下,呵护的是我们共同的家 园,是我们共同的生命。 结构示例:《抗疫路上,为你而歌》,议论性抒情散文。开篇“是你们,为我们托起冬日暖阳” 表达敬意,热情讴歌。首先绘出医务工作者向“疫”而行、与病魔较量、守护生命的崇高精神 面貌;然后抒写医务工作者拥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的初心,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人民的生 命和健康;再写面对肆虐的疫情,医务工作者们以豁出去的勇敢,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道坚固 的“生命防线”;最后写与病毒争夺时间,用生命点燃生命,医务工作者们与死神赛跑,与 疫情抗争。结尾照应开头,同时表达慰问之意。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 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 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 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