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2-5《定风波》
1 《定风波》学案 预习学案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 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 苏”。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 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嘉佑元年(1056 年),二十岁的苏轼考中进士。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上 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发生“乌台诗案”, 差点被杀。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 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 程,也就是著名的 “苏堤”。元佑八年(1093 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 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二.材料链接: 1.定风波,唐教坊名曲,始见于后蜀欧阳炯词。平仄换韵,六十二字。由于句式参差,平仄 交错,声律别具特色。 2.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 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 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 龙知”,差一点被处死。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在黄州写了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所以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 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 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三.预习提示: 1.结合课下注释明确下列词语的含义 (1)狼狈: (2)吟啸且徐行: (3)谁怕: (4)料峭: (5)萧洒处: (6)风雨: 2.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3.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讲授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在词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人生观。 2.学习作者以小寓大的写作方法。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诗文解读: 1.“吟啸”且“徐行”,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2.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3. 过片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 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 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5.题旨解读: 巩固学案 一,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時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遊,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夢,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与《定风波》是否相同?为什么? 3 二.补充阅读: 喜欢苏东坡(节选) 方方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 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 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 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 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 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 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清苦闷,总而言之, 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人同类作品"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 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大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 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 服和仰慕,再无话可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 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 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 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佑党人碑",累及子 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 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 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 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 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 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 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 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 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 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我喜欢苏东坡有些人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 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 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 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学案答案 1.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 的形象。 2.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 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 过去的人生哲理。 3. ①表现了作者很乐意,很享受当时的雨景,同时表现作者当时勇于面对现实、乐观无拘 无束的心情。 ②表现了诗人阔达、平静、与世无争的轻松心情。 4 ③运用反衬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轻松闲逸、自由自在的心情。 ④表现了作者的无奈、悲观的心情。 参考答案:闲适、轻松、自如。 4. ①意思是一场风雨正如人生的波折。表达诗人不拘泥于小节,乐观,始终怀着远大志向 的人生态度。 ②意思是作者一生穿越了多少风雨迷蒙的路,表达了诗人表面轻松对走过的悲伤的乐观,但 实质却消极面对未来的人生态度。 ③人的一生充满困难,风雨满途,表达诗人乐观阔达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 度。 5.(1)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 了。 (2)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4)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6.(1)“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2)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 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 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7.①不同。《念奴娇》的基调极为雄壮、激昂,而《定风波》的基调较为悲凉。 ②不同。《念奴娇》的基调是潇洒、豪放的,而《定风波》的基调是乐观恬淡的。 ③“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之情,也包含了作者对官场的些许期盼等待 之情。而“也无风雨也无晴”显示了其归隐之心,是看淡官场,向往田园之情。 参考答案:不同。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 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