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秋季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不要写在试题上)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 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 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 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 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 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 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 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 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 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 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 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 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 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 礴力量。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 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 - 2 - 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 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 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 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 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 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 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 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 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 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 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 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 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 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 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 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 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 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 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 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 “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 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 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 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 3 -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 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 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C. 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 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 第⑤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 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 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 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 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 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 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 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关于原文 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 精神”说法有误。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可知,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 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 B 项,“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说法有误。原文说“如何深化‘抗疫文艺’ 书写?笔者认为……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 - 4 - 术表现水平”,选项表述对象错。 C 项,“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说法有误。原文中说“以客观事实为本, 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 观描述完美结合”,是艺术就要有创作虚构,选项说法太过绝对。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 一点”说法有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 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这类题目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一项”。 D 项,“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说法有误。 原文中说“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 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选项以 偏概全。 故选 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 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 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 性,还需仔细甄别。 - 5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分 鲍尔吉·原野 秋天到了。四季原本有许多钱,春天攒着、夏天攒着,在秋天,季候把黄金储备拿出来 挥霍。在白杨的树干上贴金箔,在一步一翘的灰喜鹊尾巴上贴金箔。冬天来到之前要把金子 花掉,这是四季的律令。 跑完步,我在小河沿大街的人行道上做俯卧撑,见路边洒一片红子,仿佛哪一种树落下 的种子。做俯卧撑鼻尖几乎触地前,见地上红子是瓢虫的尸骸,秋天真是到了。我想起欧阳 修。当年读他的《秋声赋》,身上不禁一哆嗦,仿佛这是一篇上天让他做的檄文,言肃杀之到 来与不可不到来,吓人。我甚至有一点恨他,看到瓢虫这个样子,我认为责任完全在他。后 来我想,在秋天,如果人在大地上一尺一尺做俯卧撑,会发现多少奇异的事情啊。我又知道 鸟儿为什么饿不死。事实上,我常为鸟儿是否短缺食物而发愁,俯卧撑发现遍地都是鸟儿的 粮食。大自然就这么天上地下循环着,有机物最终化为泥土,又从泥土中诞生新生命。 秋分是个大节气,比白露更加严肃。阴阳此时相半,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地坛公园东门, 我看到七、八棵并排而立的大柳树,高度都在七、八层楼那种样子。它们不光高,柳枝还从 高高的树顶散下来,变成树的壶口瀑布。落日将余晖喷在柳枝上,使它们的盛大与堂皇让人 敬佩。那一片瀑布般的柳枝似乎就在等待这一刻到来,每一片叶子都沾上了金色,实为金绿 色。它们像幕布,倘若这幕布拉开,登场表演的必是天兵天将了。这情景使柳树下面装绿琉 璃瓦的红墙显得矮小,好像是舞台的边沿。 虽然秋分,午时的北京还挺热,阳光往你后背贴金箔。这金箔比赤峰的金箔科技含量高, 有远红外功能,热劲往肉里钻。进入地坛公园的林荫下,夏之燥热退却,进入秋之静穆。有 一位女士对脚下小黑狗说,别进树荫里面,多凉啊!我立刻钻进树荫下体察,是挺凉啊。树 荫内外竟有这么大差别,秋有分别矣。 秋分了,天上的秋云摊成薄薄的一层,天比地先呈现秋天的样貌。地上呢?其实你看不 出有什么变化——银杏树以巨大的耐心忍住没黄,但它们扇形的叶子已黄了外圈儿。 而下一步,银杏全体黄起来时,如大地漂移,如万树呐喊。银杏叶是致幻剂,述说大地 竟然这么美。但银杏树现在仍然不动声色,侧身于地坛西门高大的侧柏的边上。如果我是侧 柏,会被身边这棵银杏突然黄起来炫得心烦意乱,但你看银杏这会儿竟装作若无其事。 在地坛里转,宛如见到不同时代的人。鼓楼附近下沉广场是练太极拳的场地,练拳人似 - 6 - 乎从虚空中拈起飘摇的蛛丝,轻轻放置高处,免得蛛丝再飘摇。此乃上古人。而跳拉丁舞的 人皆穿瘦黑裤,上肢一直向上举着或摆着,将脖颈果决地右转或左转,这如同改革开放初期 的人。 最好看是喂鸽子的孩子们。中轴线十字路口有亭子卖鸽食。刚学步的孩子在啄食的鸽群 里冲撞,手里拎着装鸽食的塑料袋。这些孩子不会下蹲,蹲下竟站不起来,一屁股坐在地上。 他们因此完不成搂鸽子、捉鸽子的愿望,只在尖叫踉跄。鸽群里混入的小麻雀也甚可爱。对 麻雀来说,鸽子就是恐龙,但麻雀依然勇敢地吃吃吃。换我则不敢。 这是眼前所见,那么秋天在哪儿呢?肉眼见不到秋天的行色,我们只是听说今日是秋分 而已。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引用欧阳修的《秋声赋》,言秋天肃杀之到来与不可不到来,瓢虫的尸骸就是明证之一 B. 秋分是个大节气,比白露更力加严肃。这个节气的特点是阴阳此时相半,昼夜均而寒暑 C. 第六段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银杏秋季时的变化,形象生动,惹人喜爱。 D. 本文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出秋日胜春朝、蓬勃向上的秋分景象。 5.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 文章结尾说“肉眼见不到秋天的行色,我们只是听说今日是秋分而已”,请探究它的丰富 意蕴。 【答案】4. D 5. 选取秋分时节有代表性的景物——柳树,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 用想象、衬托的手法,描写了秋日里柳树的高大壮观,传递出一种庄严的情调,表达出对秋 分的喜爱之情。 6. ①地上的景物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变化,杨柳、银杏依然生机勃勃;人们依然在练拳、跳舞、 喂鸽子,似乎也没有什么变化。②“秋分”悄然而至:虫子死去;树荫下体察,凉意顿生; 天上的秋云摊成薄薄一层。③“秋分”是个节气,大自然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知不觉的变化,提醒我们珍惜光阴,珍惜人生。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D 项,“写出秋日胜春朝、蓬勃向上的秋分景象”错误,人为拔高,秋分悄然而至,也有肃杀 的一面。 故选 D。 - 7 -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 “在地坛公园东门,我看到七、八棵并排而立的大柳树,高度都在七、八层楼那种样子”选 取秋分时节有代表性的景物——柳树,“它们不光高,柳枝还从高高的树顶散下来,变成树 的壶口瀑布”,把“柳枝”比作“壶口瀑布”“幕布”;“红墙”比作“舞台的边沿”,采 用比喻修辞手法。“那一片瀑布般的柳枝似乎就在等待这一刻到来”,“等待”采用拟人手 法。“它们像幕布,倘若这幕布拉开,登场表演的必是天兵天将了”,用想象、衬托的手法, 描写了秋日里柳树的高大壮观,表达出对秋分的喜爱之情。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地上呢?其实你看不出有什么变化——银杏树以巨大的耐心忍住没黄,但它们扇形的叶子 已黄了外圈儿”“鼓楼附近下沉广场是练太极拳的场地,练拳人似乎从虚空中拈起飘摇的蛛 丝,轻轻放置高处,免得蛛丝再飘摇”“最好看是喂鸽子的孩子们。中轴线十字路口有亭子 卖鸽食”,即地上的景物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变化,杨柳、银杏依然生机勃勃;人们依然在练 拳、跳舞、喂鸽子,似乎也没有什么变化。“做俯卧撑鼻尖几乎触地前,见地上红子是瓢虫 的尸骸,秋天真是到了”“我立刻钻进树荫下体察,是挺凉啊。树荫内外竟有这么大差别, 秋有分别矣”“秋分了,天上的秋云摊成薄薄的一层,天比地先呈现秋天的样貌”,即“秋 分”悄然而至:虫子死去;树荫下体察,凉意顿生;天上的秋云摊成薄薄一层。“秋分”是 个节气,大自然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知不觉的变化,提醒我们珍惜光阴,珍 惜人生。 【点睛】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 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 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 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阅读这类文本一定要掌握答题方法,并且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 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45 分) (一)课内文言文(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7. 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失其所与,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 - 8 -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 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题中 A.知-智,智慧;厌-餍,满足。 B.说-悦,高兴;蚤-早,早早地。 D.反-返,返回;倍-背,背弃。 故选 C。 【点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 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李..之往来 B. 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 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题 A.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特别。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 外出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 主人。 D.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妻子。长者,古义:敦厚的人;今义:年龄较大的人。 故选 B。 【点睛】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 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2)词义缩 - 9 - 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A.程度减 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 “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 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3)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 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A.由表示甲事物转 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B. 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 里也);今义是“到……地方”。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 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 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 发生了转移。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 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 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 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 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 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 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 9. 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 ①③④/②⑥/⑤ B. ①②/③⑥/④⑤ C. ①④/②③⑥/⑤ D. ①⑤/②⑥/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 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助词,的; 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代词,这件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 10 - ⑥助词,的。 故选 A。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 (1)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危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 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 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 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年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 关中,公岂敢入乎?令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2)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 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 破项梁军,奋[奋:愤激],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 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 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不可遣。独 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乃道砀至成阳, 与杠里秦军夹壁[杠里:地名。夹壁:对垒],破二军。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车, 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 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 诸所过毋得掠卤[卤:同虏],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 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 降轵道旁[轵道:秦时亭名,在今西安东北]。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 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 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 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安居,安定有序]。凡吾所以来,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 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 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 11 -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0. 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登记 B. 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 怨:埋怨 C. 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利:利益 D.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组:丝绳 11. 下面对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 /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 B. 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 /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 C. 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 /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 D. 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速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 /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 12.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是刘邦的行动动力。开始排斥项羽,独自西掠地入关;入关后安抚百姓 和秦朝旧吏,告之自己当王关中,只待诸侯入关认定一下先前的约定罢了。 B. 刘邦善于米纳下言。他采纳张良之计,说服奏将放弃抵抗;又听从张良、樊哙的建议,不 入驻秦宫室,封好财宝府库,还军霸上,这成为他后来在鸿门宴上向项羽解释的一个有力的 理由。 C. 秦朝的百姓也因为秦统治者的暴虐统治而痛苦不堪,只要有人扶义而起,善待百姓,百姓 就愿意拥戴他成为新的统治者。泰王朝的灭亡,很好地说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对照《鸿门宴》,我们可以知道,项羽最后失败,固然与他为人不忍,放虎归山有关,但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性格暴戾,不得人心,使得他在项刘相争中,在人心向背上处于下风。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侵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 - 12 - (2)(沛公)派郦生、陆贾前往游说秦将,用利益进行引诱,并趁机偷袭了武关,攻克了它。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B 项,句意为:只有项羽恨秦军打败了项梁的军队。怨:恨。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怀王手下的老将们都说:“项羽这个人勇猛矫捷,却又狡黠魅虐。 项羽曾经攻下襄城,襄城里的军民没有一个活下来,都被他活埋了。凡是他经过的地方,没 有不被毁灭的。再说,楚军多次进攻,先前陈王、项梁都被打败了。 “项羽尝攻襄城”中,“项羽”是主语,之前断开,排除 BC。 “前陈王”中,“先”是表时间的状语,之前断开,排除 A。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A 项,“开始排斥项羽,独自西掠地入关”错误,并未有排斥,且是怀王命令沛公向西攻取土 地,进军关中。 故选 A。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的变故;“者……也……”判断句式。 (2)啖,引诱;因,趁机;袭,偷袭。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 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 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 - 13 - 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 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 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 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 应了。 (节选自《鸿门宴》) 怀王于是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向北进兵救赵。命令沛公向西 攻取土地,进军关中。怀王和诸将相约,谁先进入函谷关平定关中,就让谁在关中做王。这 时候,秦军很强大,常常乘胜追击败逃之敌,诸将中没有人认为先入关是有利的事。只有项 羽恨秦军打败了项梁的军队,极为愤激,愿意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怀王手下的老将们都说: “项羽这个人勇猛矫捷,却又狡黠魅虐。项羽曾经攻下襄城,襄城里的军民没有一个活下来, 都被他活埋了。凡是他经过的地方,没有不被毁灭的。再说,楚军多次进攻,先前陈王、项 梁都被打败了,不如改派宽容厚的人,实行仁义,率军西进,向秦地的父老兄弟讲明道理。 秦地父老兄弟因为他们的君主暴虐而受苦已经很久了,现在如果能有位宽厚的人前去,不欺 压残害百姓,应该会使秦地降服的。项羽只是矫捷勇猛,不能派他去。只有沛公一向是个宽 容忠厚之人,可以派他去。”怀王最终没有答应项羽,而派了沛公率领大军向西去夺取土地, 一路收集陈胜、项梁的散兵。沛公取道砀县到达成阳,与杠里的秦军对垒相持,击败了秦军 的两支部队。楚军也出兵进攻王离,把王离打得大败。 先前项羽和宋义向北去救赵,等到项羽杀了宋义,代替他做了上将军,各路将领如黥布 等都归属了项羽,并打败了秦将王离的军队,降服了章邯,诸侯都归附了项羽。赵高杀了素 二世之后,派人来求见沛公,想和沛公定约在关中分地称王。沛公认为其中有诈,就用了张 良的计策,派郦生,陆贾去游说将,用利益进行引诱,并乘机偷袭武关,攻克了它。又在蓝 田南面与秦军交战,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 秦军也被瓦解,于是刘邦大败秦军。接着又在蓝田的北面与秦军交战,大败秦军。于是乘胜 进击,底打败了秦军。 汉元年(前 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先于各路诸侯到达霸上。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 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玉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将领中有人建议杀掉秦王。 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本就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 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住进秦宫,樊哙、 - 14 - 张良劝阻他,他于是下令把秦宫中的珍宝财物和仓库都封好,退回去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 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残暴的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 朝政得失的要灭族,悄悄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 王,所以我应当做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 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所有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安居如故。总之,我到 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 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规矩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 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高兴,争着带着牛羊酒食来慰劳沛公的士兵。沛 公又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 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①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乌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②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描摹近景:其中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 象开阔,层次分明。在短短的两句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 B.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 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C.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落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 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D. “殷勒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 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 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15. 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答案】14. A 15. ①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 - 15 - 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②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 ③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景。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④俯仰结合。白鸟在 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⑤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 红白相间,引人入胜。⑥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 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A 项,“其中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有误。应是既有近景又有远景。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 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 故选 A。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 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 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 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 翻译: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 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在乡村的野外, 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 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三、四两句,含义更深邃。运用视觉、嗅觉相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俯仰结合、色彩 搭配等手法。从词句上看,这两句描写得比较优美: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 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 “红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 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别的原因,这样的境界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然而,对于词人 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有心流连这里的景致。他虽然描绘出白鸟翻空,红荷照水的画面, 但这和他倾心欣赏杭州西湖那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透过 这样一幅画面,读者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词 的下片,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绘,作了生动的说明。 - 16 -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 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 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 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 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 1 小题,8 分) 16. 写出下面句子中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 种心情。 (3)《荆轲刺秦王》中,在描写易水送别的场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借景抒情,很好地抒发了荆轲的悲壮之情。 (4)《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 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粪土当年万户侯 (2). 夏虫也为我沉默 (3).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 风萧萧兮易水寒 (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 真的猛士 (7).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8).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本题中需注意“粪”“萧”“惨淡”“淋漓”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 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 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 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 到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受制于摩尔定律,信息技术载体的存储密度与运算速度的提升均__________,人类的目 - 17 - 光从“电”转向了速度更快的“光”,“光子芯片”的概念__________。南京理工大学蒋立 勇教授团队提出一种新方法,实现了表面等离激元空间编码功能,从理论上为多功能、多自 由度调控的光子芯片的应用开发助力,让人们距离光子芯片更近一步。 蒋立勇介绍,在尺寸更小的芯片上通过全光调控加载更多的功能,拥有更大的存储密度 及更高的运行效率,是________。( ) 与电子调控类似,人们可以通过精确调控光子行为让光实现数据的存储与运算,目前主 流的调控方法之一是全光相干调控。其以相干完美吸收效应为理论基础,采用“面外”对称 入射进行相干调控,但受制于这一理论基础固有的局限性,全光相干调控的模式选择性、空 间选择性及集成性等性能指标有所欠缺。 蒋立勇团队__________,以表面等离激元模式相干机理为理论基础,创新性地提出了“面 内”全光相干调控方法,这种方法攻破了“面外”全光相干调控方法的机理限制,更有利于 芯片集成,具有独特的模式选择性和空间选择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举步维艰 应运而生 大势所趋 另辟属径 B. 举步维艰 横空出世 众望所归 另辟蹊径 C. 进退维谷 横空出世 大势所趋 另起护灶 D. 进退维谷 应运而生 众望所归 另起妒灶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仍有许多理论与技术难关亟待突破,才能将光子芯片由概念变为现实,如光子的多功能、 多自由度调控等。 B. 但仍有许多理论与技术难关亟待突破,如光子的多功能、多自由度调控等,才能将光子芯 片由概念变为现实。 C. 但如光子的多功能、多自由度调控等,要将光子芯片由概念变为现实,仍有许多理论与技 术难关亟待突破。 D. 但要将光子芯片由概念变为现实,仍有许多理论与技术难关亟待突破,如光子的多功能、 多自由度调控等。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种方法攻破了“面外”全光相干调控方法的机理限制,具有独特的模式选择性和空间选 择性,更有利于芯片集成。 B. 这种方法突破了“面外”全光相干调控方法的机理限制,具有独特的模式选择性和空间选 - 18 - 择性,更有利于芯片集成。 C. 这种方法攻破了“面外”全光相干调控方法的机理限制,具有独特的空间选择性和模式选 择性,更有利于芯片集成。 D. 这种方法突破了“面外”全光相干调控方法的机理限制,更有利于芯片集成,具有独特的 模式选择性和空间选择性。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 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 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 不同。“举步维艰”:迈步艰难,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进退维谷”: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这里指前进不容易,用“举步维艰”; “应运而生”: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 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这里指适应时机产生,用“应运而生”;“大势所 趋”:大势:指整个局势。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众望所归”: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 群众的信任。这里指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用“大势所趋”;“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 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另起炉灶”: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 做起。这里强调创新,用“另辟蹊径”。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准确、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 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如光子的多功能、多自由度调控等”是 对“仍有许多理论与技术难关亟待突破”的举例说明,故应紧接其后,排除 A、C;且从下文 看,此句宜放在末尾,排除 B。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 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 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 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 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画横线的句子有 - 19 - 两处语病:一是“攻破……限制”搭配不当,排除 A 项、C 项;二是“更有利于芯片集成”位 置不当,排除 D 项,故选 B。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二维码已经很常见,扫码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的同时,____ 。二维码提 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把信息卖给不法分子进行电信诈骗。 另一个更大的风险则是,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了,_____,包括手机 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因此, 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_______。 【答案】 (1). 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隐患) (2). 就会泄露许多(相关)个人信息 (3). 切莫轻易(胡乱)去扫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第①处,由前文“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及后文“另一个更大的风险”可知,此处是强调“扫 码也会带来风险或隐患”。 第②处,根据前文的关联词“只要”可知,此处应有关联词“就”与之呼应;再结合后文“包 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可知,此处是强调“扫码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 第③处,由前面的“因此”可知,语段最后一句是结论性的语句,根据“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会潜藏很大的风险”可知,此处应是强调我们的正确做法,故可填“不要轻易(胡乱)去扫”。 【点睛】补写句子的方法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 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 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 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 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 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 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 20 - 示例:封狼居胥、精忠报国,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中国人有爱国品质。 材料: 诚信 敬业 友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鞠躬尽瘁 立木为信 废寝忘食 高山流水 一诺千金 刎颈之交 【答案】鞠躬尽瘁、废寝忘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国人有敬业品质。 立木为信、一诺千金,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中国人有诚信品质。 高山流水、刎颈之交,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中国人有友善品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结构找仿写点,每一个 仿写题抛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分析,这个分析出来的基本格式,就是我们仿写句子 的仿点。其次仔细看清题目要求,有的是规定了主题,有的是隐藏着需要自己去揣摩,不管 怎样,仿写句在结构上要求与例句一致,做到材料紧扣观点,事例典型合理。最后就是按照 要求组织文字材料,注意隐藏的信息,做到既要 “形似”又要 “神似”。仔细看题目,这 个题目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优秀传统美德的理解把握,只是借助仿写句子形式表达一下。分 析例句,“封狼居胥、精忠报国”是一组四字短语,都是爱国思想的体现,“欲将血泪寄山 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这两句诗是对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的阐述,表现对象都是中国人。所 以仿写的结构应该是:一组四字短语,再加上两句诗歌,最后是“中国人有┄品质”。分析 所给的四字短语,立木为信、一诺千金,都是诚信品质;高山流水、刎颈之交,都是友善的 内容;鞠躬尽瘁、废寝忘食,这是敬业的表现;分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是形容刻苦敬业的表现;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很明显是说的诚信;人生 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这是说得朋友相交要友善;综合起来按照例句的形式表述出 来即可。 四、作文(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陪伴,陪伴我们的也许是亲人,也许是好友,也 许是一本书……他们的陪伴给予你肯定和鼓励,也让你信心百倍,勇往直前。 请以“温暖的陪伴”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 21 - 要求: ①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②内容充实,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③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简明,描写生动、细致,抒情、议论画龙点睛; ④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⑤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⑥用词贴切,句式丰富、灵活,善用修辞手法,文句富有表现力。 【答案】【范文】 温暖的陪伴 按下手机的挂断键,我终止了与妈妈的视频通话。眼中忍耐许久的泪,终于滴落下来。 埋头趴在桌子上,无声地哭泣,妈妈,你为什么又不来陪伴我呢? 嗯?怎么回事,眼前一片漆黑。一只白皙又带有茧疤的手,捧起了我。哎!眼前迎来一 阵强光。妈妈!我怎么会在这儿,我不是在家中写作业吗?我下意识地环顾四周,却发现动 弹不了。一低头,我,我变成妈妈的手机了吗?我卧在桌上看妈妈工作。 此时是上午九点,上班的时间,妈妈已经坐在办公室工作了好一会儿。“经理,这有份 文件需要你审阅签字,还有之前谈的合作方约您明天上午九点见面。”妈妈手边堆放着一大 摞文件。她是那样专注,似乎已陷入了另一个世界。她拿起我:“老板,这周五我能提前离 开吗?我要去成都陪陪女儿。”“你先做完工作再说。”老板不耐烦地挂断。妈妈轻叹一口 气,将我捧在手中,像是想从漆黑的屏幕里看出点什么。转瞬她将我扔开,又投入眼前的工 作。 “X 姐,下班去吃饭了。”“哦!”妈妈一只手拿着笔,一手拿起我,瞥了一眼——12: 30。她抽身离开,我本以为她吃饭去了,谁知妈妈接了一杯水,又坐回桌前。我十分惊奇: 妈妈,你还有那么多工作,一时半会儿,完不成的,怎么不去吃饭?而妈妈似乎为了回答我, 轻语:“多加下班,争取去陪女儿。”我凝望着妈妈,心里涌起一阵骇浪。 晚上十一点,妈妈从应酬上脱身,跑到厕所里大吐了一场,又躺在沙发上,我心中尽是 心疼。“呜呜呜……”一阵极细微的哭声。大半夜谁在哭!我愤怒地转动摄像头,原来是妈 妈!“女儿在那边学习那么辛苦,我还不能过去陪她。”妈妈自言自语。我怔住了,凝神望 向妈妈。记忆中的满头青丝,两鬓早已爬上几缕白丝,那饱满的额头,也被岁月的印章刻上 了皱纹。这时,“芯片”上传了一系列的视频: 小学,在两千多个日夜中,妈妈风雨无阻地接送我。去上培训班,她用她柔弱却温暖的 - 22 - 身躯为我挡住一方风雨。而中学,我处处计较,总让她红了眼眶,却仍不知足,一而再,再 而三的对生活充满挑剔。 妈妈!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叫喊,一睁眼,发现我还在屋子里。我急忙打开了手机,一条 短信传来:女儿,妈妈下周一定来看你,无论多忙,我保证!我会一直陪伴你! 我拨出电话;“妈妈,你自己多注意身体,记得按时吃饭,不要过分操劳,不要喝酒…… 还有——我爱你!” 妈妈,我只以“手机”的身份陪了你一天,你却用你的年华伴了我半生。你给予我最温 暖的陪伴,我终于明了你温暖的心。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次作文为命题作文,文体要求是记叙类文章。题目“温暖的陪伴”是一个偏正结 构短语,中心词为“陪伴”,“陪伴”指随同做伴,根据材料,可以是人的陪伴,如亲人、 老师、同学等随同作伴,也可以是物的陪伴,如生活物件、自然景物等随同作伴。题目中的 “温暖”是理解情感指向和精神内核的关键,是由“陪伴”带来的一种积极的、正面的情感。 要求考生紧扣题目展开,着重写“陪伴者”(人、物、景)陪伴“我”,让“我”感受到温 暖。 围绕“温暖的陪伴”,结合自己在成长的经历、体验、感悟来写作,有明确的“陪伴者”, 文章能紧扣题目展开,着重写“陪伴者”陪伴“我”,让“我”感受到温暖,视为符合题意。 陪伴者,可以是老师、家人、同学、朋友、生活事物、自然景物……行文中要首先明确陪伴 者,记叙陪伴的经历,陪伴给“我”带来的温暖。 【立意】妈妈的爱是温暖的陪伴;老师的关怀是温暖的陪伴;书的营养是温暖的陪伴;友情 是温暖的陪伴等等。 【素材】1.听着爸爸妈妈你一言我一语,我心里顿时感到十分温暖,像冰冷的冬天里云层中 突然泻下了阳光,让我充满了力量。我拿起笔奋笔疾书,在妈妈的指导与爸爸的激励下,我 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题,写完了一本又一本的作业。哈哈!果然在“两大天神”的“护佑” 下,几科作业通通败下阵来,我收拾好桌上的“残兵败将”,揉了揉眼睛,便去洗漱了。这 时,我才看到妈妈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爸爸也揉了揉眼睛,他们一直在陪伴着我战斗啊! 2.父母的陪伴是成长中必不可失的。小时候,父母陪伴着我,教我做人,规范品行;大一些, 父母陪伴着我,带我去旅行,开阔眼界;上幼儿园,父母陪伴着我,带我上六一的舞台,展 示自我;上小学,父母陪伴着我,激励我学习,打好基础;上初中,父母陪伴着我,让我战 - 23 - 胜那堆积如山的作业,让我保有向上的心态。啊!我的父亲,我的母亲,因你们的陪伴,我 的人生自带主角光环! 3.晚上,上了一天课,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身子软得像煮熟的面条一样。我坐在书 桌前,翻出作业,揉揉眼睛,开始写起了数学作业。笔尖在纸页上快速地滑过,“沙沙”的 声音像蚕在咀嚼桑叶。在我的快速计算中,作业本迅速被喂饱。再写下一本,一道题目像湍 急的河流一样挡在我的面前,真是麻烦,我只好掏出“身经百算”的草稿本,笔墨在两个本 子之间来回切换。哎呀!又算错了!我再次将错误的运算过程用胶带粘下来。这题怎么办才 好呢?我急得抓耳挠腮,这里画两笔,那里加一画,草稿本被一页一页写完。我不禁叹了口 气,看来,今天晚上又要加班了! 【结构】命题作文不改变题目,《温暖的陪伴》,首段很有吸引力,是“妈妈,你为什么又不 来陪伴我呢”。第二段原来“我”是妈妈的手机;第三段妈妈请假但是没有请下来;第四段 写妈妈没有去吃饭在加班,“多加下班,争取去陪女儿”;第五段写妈妈工作很辛苦。后来 自己又恢复到自己的身份,更加明白了妈妈对自己深深地爱和关怀。最后强调“你给予我最 温暖的陪伴,我终于明了你温暖的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