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疫情期间高一下 5 月线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西医结合:双剑合璧荡疠气 寇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祖国大地拉开了抗击疫情的阻击战,地北天南烽烟起,于无声 处战鼓擂。全国各地收治疫情患者的定点医院,成为了白衣天使们与病毒角逐的主战场,这 其中,我们看到了西医匆匆的脚步,也目睹了中医忙碌的身影。 在医学界,素有西医中医孰强孰弱的义气之争。说是义气之争,既有旁观者的角度,还 有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共生共存各自天地”的现实考量。医者,仁心仁术者也,在严峻 的疫情面前,这种义气之争正在消弭于同仇敌忾的融合之中,其效正显,其情可慰。 2 月 14 日晚,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举行的第 24 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 工程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黄璐琦介绍,目前湖北地区确诊病例中, 中医药参与率达 75%以上,其他地区则超过了 90%,其中由国家中医医疗队收治的确诊和疑似 患者 248 人,症状改善 159 人,51 人出院,转出 22 人(符合出院标准转至缓冲病房的患者)。 黄院士还强调,从临床观察看,通过中西医结合分层干预,轻症患者咽干、胸闷等不适 症状消失较快,重症患者治疗周期缩短,出院患者配送中药颗粒剂巩固治疗,症状明显减轻, 改善率达 70%,患者回访效果满意。 广东中医院副院长、第二支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张忠德教授则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中 医与西医在协同作战中的实际功效。他说,中医通过汤剂、中成药、注射剂以及针灸、八段 锦等“组合拳”进行综合治疗,有效阻止了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为抢救危重患者搭好平台、 赢得时间;而西医则采用多种方法,给予患者生命支撑、控制并发症等,“中西医协同起效, 发挥 1+1>2 的效果,从而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救治率,减少死亡率。”张忠德说。 诞生于华夏大地的中医学传承于中华文明之中,其源远流长的岐黄之术和社会实践博大 精深,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并不为过。“杏林春暖沐孤苦,黄叶扶疏育百花”,中医扶正祛 邪、阴阳混元的辨证施治理念护佑了一代代炎黄子孙的繁衍发展,其中的医理药理和疗效, 即使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仍然是不断探索的课题。 从传统医学发展起来的西医,与科技进步并肩而行,各种治疗诊断仪器、工具、药品、 - 2 - 学说和技术手段日益丰富,是人类面对大自然从宏观到微观砥砺前行的心血结晶,为造福人 类善莫大焉。诚然,人类探究未知世界领域的脚步不会停歇,与中医一样,西医选优汰劣的 进程也不会停止。 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在他的小说中,创造了一种“双剑合璧”的武术绝技,指的是两把利 剑在剑术和剑势上的默契配合,从而极大提升战力、所向披靡。将这个比喻用在中西医结合 上,同样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且不说中西医结合几十年来不 胜枚举的医疗实例,在抗击病毒的战斗中,随便上网搜一搜,中西医结合克敌制胜的报道比 比皆是。我们甚至不难发现,凡是治疗效果较好的地区和患者,都彰显着中西医“双剑合璧” 的密切相融。 2 月 13 日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加快探索推广有助于 阻断轻症转为重症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 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加快药物临床试验,有效的要抓紧向救治一线投放,提高治愈 率,降低病亡率。 这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期盼! (选自《科技日报》2020-02-16)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的定点医院,成为了人们与病毒角逐的主战场。 B. 素有西医中医孰强孰弱的义气之争因为这场战争而彻底消弭于同仇敌忾的融合之中。 C. 在这场战役中,中西医都积极参与了救治,而且在诊疗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 中西医义气之争,既有事不关己、冷眼旁观的角度,还有着共生共存的现实考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列举了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具体事例。 B. 文章第三段引用黄璐琦的介绍,列出具体的数字,说明中医药参与度高,疗效很好。 C. 文章引用黄院士强调的内容有力地证明了中西医结合对轻重症肺炎患者皆有明显疗效。 D. 文章引用张忠德教授的分析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医与西医在协同作战中的实际功效。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医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辨证施治理念护佑了一代代炎黄子孙的繁衍发展。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西医选优汰劣的进程也不会停止,中医终究会被西医取代。 C. 中西医结合像武术绝技“双剑合璧”一样,默契配合,必将所向披靡,最终打赢这场阻击 战。 - 3 - D. 中医学的医理药理和疗效,即使是在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 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 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 项,“成为了人们与病毒角逐的主战场”外延扩大,不是“人们”,而是“白衣天使们”。 B 项,“彻底消弭”错误,原文是说“这种义气之争正在消弭于同仇敌忾的融合之中”,不是 “彻底消弭”,而是“正在”。 D 项,“事不关己、冷眼旁观”理解不准确,原文应是从旁人的角度客观地看待对方。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 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 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 项,“列举了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具体事例”错误,没有列举历史上的一些具体事例。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 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 为正确项。 B 项,“中医终究会被西医取代”无中生有,原文无此信息。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 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 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 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为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2020]12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 决定,2020 年 4 月 4 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 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 月 4 日 10 时起,全国人民默哀 3 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 空警报鸣响。 请你们接到通知后,立即将有关要求落实到相关单位,按照国旗法规定当天应当升国旗 的场所、机构和单位均应下半旗志哀。下半旗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 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 1/3 处;降下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 国务院办公厅 2020 年 4 月 3 日 相关链接:“志哀”还是“致哀”? 从文字意义上看,“致”是送达的含义,“致哀”就是用语言向别人传达自己对某人某 事的哀意,传达的对象是确定的。而“志”是铭记、铭刻的含义,“志哀”就是以某种方式 或活动来哀悼,哀悼对象不确定,比“致哀”要严重,比如:下半旗志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致哀”是专指个别的某一次的哀悼行为,“志哀”则是集体的 大型的表示哀悼的方式。 材料二: 4 月 4 日,全国将举行哀悼活动,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以此致敬奋斗者,让全社会铭记这 次疫情带来的伤痛和教训,最大程度凝聚起全国人民夺取抗击疫情胜利的强大力量,继续奋 力前行。目前,已有不少周六晚更新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宣布延播。 4 月 3 日晚间,腾讯电竞发布公告,表示将停止原计划于 4 月 4 日举行的所有比赛,并对 所有参加抗疫的工作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随后,网易游戏也发布公告,表示自 4 月 4 日 0:00 起,网易游戏旗下所有产品(含中国大陆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将停服一天。 而包括《王者荣耀》《英雄联盟》《梦幻西游手游》《阴阳师手游》《和平精英》在内的众 多游戏官方微博头像和背景,都已提前于 4 月 3 日变为灰色。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翔教授看来,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 - 5 - 流属于严重自然灾害,和这三次因严重自然灾害启动国家性哀悼活动不同,此次是我国首次 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法启动全国性哀悼活动,由国务院公告在一些场所下半旗,属于 对于国旗法中的何种情形可以下半旗规定的扩展性适用,“此前,除了国旗法规定的特殊人 士逝世和三次国家哀悼日期间下半旗,也有一些特殊事件和特殊日子下半旗表示哀悼,南京 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曾下半旗”。人们在半降的国旗和举国 默哀中,体会到人与生命的尊严感。 (摘编自光明网 4 月 4 日《我国首次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全国性哀悼》) 材料三: 08 年汶川地震默哀,谷歌搜索流量实时曲线 4 月 4 日默哀,百度搜索流量实时曲线 材料四: - 6 - 中国的三分钟,世界为之感动。 “北京时间上午 10 时,中国暂停了三分钟,为了纪念那些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英国 路透社报道写到。 “在中国的疫情暴发中心、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市区内的所有交通信号灯在上午 10 时变 成红色,所有道路交通都停止了 3 分钟。”路透社观察称。 类似的观察来自美联社: “开始于上午 10 时的哀悼活动,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举 行了”。 英国 BBC 报道说:“中国为在新冠病毒中逝去的生命举行了全国性的哀悼活动。这一天 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也被称为扫墓节,通常,人们会在这一天悼念逝去的亲人。” “明天,星期六,中国为在新冠疫情中逝去的人,特别是因公殉职的医护人员默哀致敬。” 当地时间 4 月 3 日,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发帖,肯定中国方舱医院在 遏制病毒传播上的有效成就,同时他倡议,国际社会和中国公众一起,为新冠肺炎死亡病患、 特别是因公殉职的医护人员默哀致敬,使四月四日成为全球哀悼日。 (摘自人民网 4 月 6 日《“中国暂停三分钟”世界为之感动》) 4. 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本次哀悼活动同属于对国旗法中的何种情形可以下半旗 规定的扩展性适用。 B. “向某某死难者致哀”中的“致哀”是用语言传达自己对该死难者的哀意,对象明确,用 在此处是正确的。 C. 在全国性哀悼活动当天,不管是下半旗志哀还是降下国旗,都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 后按照规定下降国旗。 D. 4 月 4 日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期间,全国和外国使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一切公共娱 乐活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方舱医院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方面得到国际医学界同行的广泛肯定。 B. 除了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延播,所有的电竞游戏的官方微博头像和背景也在 4 月 4 日这天变 成灰色。 C. 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的倡议下,四月四日有成为全球哀悼日的可 能。 D. 英国 BBC 认为,中国把全国哀悼日安排在清明节这天,是非常合适的。 - 7 - 6.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材料三两幅图反映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我国举行 此次全国性哀悼活动的意义。 【答案】4. D 5. C 6. 主要内容:在默哀开始时,一直高位运行的流量曲线瞬间出现断崖式下跌。意义: (1)对逝 者的深切哀悼和缅怀。(2)对生命价值的崇仰。(3)铭记伤痛和教训,获取力量,坚定前行。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 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 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D 项,“全国和外国使馆下半旗志哀”说法错误。“外国使馆”应为“驻外使馆”。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 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 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A 项,“中国方舱医院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方面得到国际医学界同行的广泛肯定”说法错误。 结合原文“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发帖,肯定中国方舱医院在遏制病毒 传播上的有效成就”可知,只是《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肯定中国方舱医院在遏制病毒 传播上的有效成就,并没有得到“国际医学界同行的广泛肯定”。 B 项,“除了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延播,所有的电竞游戏的官方微博头像和背景也在 4 月 4 日这 天变成灰色”说法错误。结合“而包括《王者荣耀》《英雄联盟》《梦幻西游手游》《阴阳师手 游》《和平精英》在内的众多游戏官方微博头像和背景,都已提前于 4 月 3 日变为灰色”可知, 并不是所有的电竞游戏的官方微博头像和背景天变成灰色。 D 项,“英国 BBC 认为,中国把全国哀悼日安排在清明节这天,是非常合适的”说法错误。结 合原文“英国 BBC 报道说:‘中国为在新冠病毒中逝去的生命举行了全国性的哀悼活动。这 一天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也被称为扫墓节,通常,人们会在这一天悼念逝去的亲人。’” 分析,可知“是非常合适的”无中生有。 故选 C。 【6 题详解】 - 8 -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基本能力以及信息筛选的能力。图文转换,要求学生将图表中的信 息转化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是虚构,这类题目的答题 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画面,不放过一丁点文字,然后看图画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概括即 可。此题的题干“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材料三两幅图反映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 二谈谈我国举行此次全国性哀悼活动的意义”,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概括材料三两幅图 反映的主要内容,本题属于考查图文转化,要求仔细读图,分析图中的关键信息,材料三的 两幅图分别是“08 年汶川地震默哀,谷歌搜索流量实时曲线”图、“4 月 4 日默哀,百度搜 索流量实时曲线”图。由图 1 中的曲线在 14:28,图 2 中的曲线在 10:00 的时候,出现了断 崖式下跌,即在默哀开始时,一直高位运行的流量曲线瞬间出现断崖式下跌。第二问结合材 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此次全国性哀悼活动的意义,结合“人们在半降的国旗和举国默哀中, 体会到人与生命的尊严感”分析可知,这次哀悼活动,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崇仰;“为表达 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为了纪念那些在 疫情中逝去的生命” 分析可知,这次哀悼活动,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缅怀;“全国将 举行哀悼活动,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以此致敬奋斗者,让全社会铭记这次疫情带来的伤痛和 教训,最大程度凝聚起全国人民夺取抗击疫情胜利的强大力量,继续奋力前行”分析可知, 这次哀悼活动,表达了铭记伤痛和教训,获取力量,坚定前行。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 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 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 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 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买了半山百合 林清玄 在市场里,有个宜兰人,每隔几天来卖菜。 这个宜兰人像魔法师一样,长得滑稽而神气,他的菜篮里每次总会有几把野花。像鸡冠花、 小菊花、圆仔花、大理花之类的。他告诉我,他在家附近采到什么花,就卖什么花。 他卖菜与一般菜贩无异,但卖花却有个性,不论大把小把,总是卖五十元,所以买的人有时 觉得很便宜,有时觉得很贵。他不在乎,也不减价,理由是:“卖菜是主业,要照一般的行情;卖 - 9 - 花是副业,我想怎么卖就那样卖呀!爽就好!” 他卖花爱卖不卖的,加上采来的花比不上花店的花好看,有的极瘦小,有的被虫吃过,所以 生意不佳,可怪的是,他宁可不卖,也不折价。有时候他的花好,我就全买了(不过才三四把), 所以他常对我说:“老板,你这个人阿莎力①,我真甲意②。”有时候花真的不好,我不买,他会 兜起一把花追上来:“嘿!送你啦!我这个人也阿莎力。” 久了以后,相熟了,我就叫他“阿莎力”,他颇乐,远远看到我就笑嘻嘻的,好像狄斯奈卡 通《石中剑》里那个魔法师一样。 每年野姜花或百合花盛开的时候,阿莎力最开心,因为他的生意特别好。百合与野姜洁白、 芬芳,都是讨人喜欢的花,又不畏虫害,即使是野生的也开得很美。那时,百合花就不只卖三四 把了,他每天带来一大桶,清早就被抢光。他说,卖一桶花赚的钱胜过卖两担菜。“台北人也 真是的,白菜一斤才卖二十块,又要杀价,又要讨葱,一束花五十块,也不杀价,一次买好几把, 怕买不到似的。”然后他消遣我,“老板,你是台北人呀!还好你买菜不杀价,也不讨葱。” 今天路过阿莎力的摊子,看到有几束百合,比从前卖的百合瘦小,株条也不挺直,我 说:“阿莎力,你今天的百合怎么只有这些?” “全卖给你好了,这是今年最后的野百合了,我把半座山的百合全摘来了。” “半座山的百合?”“是呀!百合的季节已经过了,我走了半个山只摘到这些,以后没有百 合卖了。” “半座山的百合,那剩下的半座山呢?” “剩下的半座山是悬崖呀,老板!”阿莎力苦笑着说。 想到这是今年最后的百合,我就把他所有的百合全买下来,总共才花了三百元。回家的路 上,我想,三百元就买下半座山的百合,十分不可思议。 我把百合插在花瓶里,晚上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看那纯白的盛放的花朵。百合的喇叭形 状仿佛在吹奏音乐一样,野百合的芳香最盛,特别是夜里心情沉静的时候。香气随着音乐在屋 里流淌。 在山里的花,我最喜欢的就是百合了。从前家住山上,有四种花是遍地蔓生的,除了百合, 还有野姜花、月桃花、牵牛花。野姜花的香气太艳,月桃花没有香气,牵牛花则朝开暮谢,过 于软弱,只有百合是色香俱足,而且在大风的野地里也不会被摧折,花期又长。 从前的乡下人不时兴插花。因为光是吃饱都艰难,谁会想到插一瓶花呢?但不插花不表示 不爱花,每当野花盛开的时节,我们时常跑到山坡上去寻找野花的踪迹。有些山坡开满了百合 花,我们就会躺在百合花的白与白之间。山风使整个田园都有着清凉的香气。感觉我们的心 - 10 - 也像百合一般白了,并用白喇叭吹奏着高扬的音乐。然后想到“山上的百合也不纺纱,也不织 布,但所罗门王皇冠上的宝石也比不上它”的句子,我们就不禁有陶醉之感了。 近年来,野百合好像也很少了,可能是山坡地被开发的缘故。只有几次到东部去,我在东 澳、南澳、兰屿见到野百合遍地开的情景。自从流行插花,百合花就可以卖钱,野生的百合在 未开之前便被齐根剪断,带到市场来卖。 瓶插在屋里的野百合花,虽然也像在坡地一样美、一样香,感受却大有不同了。屋里的 百合再怎么美,也没有野地风中那样的昂扬,失去了那种生机盎然的姿势,好……好像开得没 有那么“阿莎力”了。 进口种植的百合花有各种颜色,黄的、红的、橙的,香气甚至比野生的更胜,但可能是童 年印象的缘故,我总觉得百合花都应该是白色的,花形则最好是瘦瘦的、长长的。可是那土生 土长的、有灵性之白的百合,恐怕得要到另外半山的悬崖峭壁去看了。 此时的野百合花期已过,剩下的都是溫室种植的百合了,这样一想,眼前这一盆百合使我 生起一种深切的感怀。它是在预告一个春天的结束,用它的白来告白,用它的香来宣示,用它的 形状来吹奏,我们在山坡地那无忧的生活也随百合的记忆流得远了。 夜里,坐在百合花前。香气弥漫,在屋里随风流转。想到半山的百合花都在我的屋子里,虽 然开心,内心里还是有一种幽微的疼惜。 呀,不管怎么样,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好,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的,好呀! [注]①阿莎力:日语翻译成闽南语的音译,意思是很干脆、豪爽。②甲意:台语,喜欢。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感情细腻,语言生动新颖,如“它是在预告一个春天的结束,用它的白来告白,用它 的香来宣示……”,运用比拟手法,抒情真切自然。 B. 文章形散而神聚,叙述语言流畅自然,条理清晰。最后一段点明文章主旨,其前后语言表 达看似接近实则意蕴不同,带给人悠长的回味。 C. 作者描述自己买下了半座山的百合,在欣喜之中掺杂着一丝春天渐渐逝去的伤感,又有因 为自已摧残了野百合自然野性的美而产生的愧疚。 D. 文章主要写野百合,但开头却花了很多笔墨写卖花的人,这样安排既是以人映花,也是为 后文写作者对野百合花命运的思考作铺垫。 8. 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卖花老板的形象特点。 9. 结合文本内容思考文章以“买了半山百合”为题的作用。 【答案】7. C 8. ①勤快朴实,不辞辛劳。他每隔几天来市场卖菜,满山采摘野花卖钱。 - 11 - ②随性洒脱,无拘无束。把卖花当副业,不折价,想怎么卖就怎么卖,爽就好。③性格开朗, 豪爽健谈。喜欢跟作者交流,总是笑嘻嘻的。 9. ①概括文章核心事件,提示关键情节,即作者花 300 块钱买了老板口中的半座山的百合花, 并由此引发了作者的一系列感触;②体现了作者对野百合的喜爱,对美好诗意生活的热爱, 虽然花比较瘦小,也不挺直,但是因为花期马上就要过去,所以作者仍然毫不犹豫买下来。 ③揭示文章主题,买回来“半座山的百合”,引发作者对于原始乡村的野性与活力在现代文 明中流逝的叹息,引人深思。④标题有特,略带夸张的笔法,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 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 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 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C 项,“又有因为自已摧残了野百合自然野性的美而产生的愧疚”错。从文中“我把百合插在 花瓶里,晚上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看那纯白的盛放的花朵。百合的喇叭形状仿佛在吹奏音乐 一样,野百合的芳香最盛,特别是夜里心情沉静的时候。香气随着音乐在屋里流淌”、“此时 的野百合花期已过,剩下的都是溫室种植的百合了,这样一想,眼前这一盆百合使我生起一种 深切的感怀”、“夜里,坐在百合花前。香气弥漫,在屋里随风流转。想到半山的百合花都在 我的屋子里,虽然开心,内心里还是有一种幽微的疼惜”可以看出作者对野百合的喜爱,对春 天逝去有伤感,也对野百合在温室中与在山野里的不同有一种深切的感怀,对原始乡村的野 性在现代文明中的流逝伤感,引人深思,而不是“愧疚”。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 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 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然后分点作答。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 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还要做必要的解释。 首先,从文中开头部分“在市场里,有个宜兰人,每隔几天来卖菜”、“ 他的菜篮里每次总会 有几把野花”、“全卖给你好了,这是今年最后的野百合了,我把半座山的百合全摘来了”可 以看出,卖花老板主要是以卖菜为生,但是偶尔会带花来卖,甚至为了采花走半座山,从中 我们可以看出他勤快朴实、不辞辛劳。 - 12 - 其次,从文中“他卖菜与一般菜贩无异,但卖花却有个性,不论大把小把,总是卖五十元,所 以买的人有时觉得很便宜,有时觉得很贵。他不在乎,也不减价,理由是:‘卖菜是主业,要照 一般的行情;卖花是副业,我想怎么卖就那样卖呀!爽就好!’”和“他卖花爱卖不卖的,加上 采来的花比不上花店的花好看,有的极瘦小,有的被虫吃过,所以生意不佳,可怪的是,他 宁可不卖,也不折价”可以看出 ,他卖菜是主业,卖花是副业,随性洒脱,无拘无束,能卖 就卖,想怎么卖就怎么卖,爽就好。 最后,从文中“久了以后,相熟了,我就叫他‘阿莎力’,他颇乐,远远看到我就笑嘻嘻的,好像 狄斯奈卡通《石中剑》里那个魔法师一样”可以从侧面看出他性格开朗,豪爽健谈,喜欢交 流,总是笑嘻嘻的。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熟练掌握标题的常见作用:贯穿全文,起线 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 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 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首先,“是呀!百合的季节已经过了,我走了半个山只摘到这些,以后没有百合卖了”、“我 把百合插在花瓶里,晚上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看那纯白的盛放的花朵。百合的喇叭形状仿佛 在吹奏音乐一样,野百合的芳香最盛,特别是夜里心情沉静的时候。香气随着音乐在屋里流 淌”和“想到半山的百合花都在我的屋子里,虽然开心,内心里还是有一种幽微的疼惜”可以 看出作者花了 300 块钱买了老板手里的半座山的百合花,面对这束花,心里颇有感触。在文 章开始提到野百合,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到了野百合与进口百合的不同,写了作者内心 的感触,全文围绕买野百合展开,提示情节。 其次,从文中“进口种植的百合花有各种颜色,黄的、红的、橙的,香气甚至比野生的更胜, 但可能是童年印象的缘故,我总觉得百合花都应该是白色的,花形则最好是瘦瘦的、长长的。 可是那土生土长的、有灵性之白的百合,恐怕得要到另外半山的悬崖峭壁去看了”可以看出作 者看到进口百合就想到野百合,可以看出他对野百合的喜爱,虽然野百合瘦长;从文中“此 时的野百合花期已过,剩下的都是溫室种植的百合了,这样一想,眼前这一盆百合使我生起一 种深切的感怀。它是在预告一个春天的结束,用它的白来告白,用它的香来宣示,用它的形状 来吹奏,我们在山坡地那无忧的生活也随百合的记忆流得远了”和“想到这是今年最后的百 合,我就把他所有的百合全买下来,总共才花了三百元。回家的路上,我想,三百元就买下半座 山的百合,十分不可思议。”可以看出,作者喜欢野百合,想到野百合的花期已过,深有感触, - 13 - 所以毫不犹豫的买下来。 第三,揭示文章主题。从文中“近年来,野百合好像也很少了,可能是山坡地被开发的缘故。 只有几次到东部去,我在东澳、南澳、兰屿见到野百合遍地开的情景。自从流行插花,百合 花就可以卖钱,野生的百合在未开之前便被齐根剪断,带到市场来卖。瓶插在屋里的野百合花, 虽然也像在坡地一样美、一样香,感受却大有不同了。屋里的百合再怎么美,也没有野地风中 那样的昂扬,失去了那种生机盎然的姿势,好……好像开得没有那么‘阿莎力’了”可以看出 野百合生长在大自然当中活力十足,但是被剪断插在瓶子却感觉大不同,失去了昂扬的姿势; 从文中最后“此时的野百合花期已过,剩下的都是溫室种植的百合了,这样一想,眼前这一盆 百合使我生起一种深切的感怀。它是在预告一个春天的结束,用它的白来告白,用它的香来宣 示,用它的形状来吹奏,我们在山坡地那无忧的生活也随百合的记忆流得远了。夜里,坐在百合 花前。香气弥漫,在屋里随风流转。想到半山的百合花都在我的屋子里,虽然开心,内心里还是 有一种幽微的疼惜。呀,不管怎么样,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好,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的,好 呀!”可以看出,作者的无忧无虑的记忆随着百合的记忆流远了,想到野百合内心疼惜,感慨 百合还是山里好,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原始乡村生活的野性和活力在现代文明中流逝的叹息, 引人深思。 最后,文章的标题是“买了半山百合”,标题有特色,用了夸张的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叙事过程中拨开层层雾霭才让读者明白这半山百合并不是真的有半个山的百合那么多, 又将这买回来的半山百合与野百合进行对比,突出文章主旨。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 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 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 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 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 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 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 14 -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 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 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 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 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 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 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 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 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 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 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 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晏,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 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 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 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 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15 -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 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 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即位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太宗。 D. 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会来, 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 熊概深得朝廷信任。洪熙元年正月,朝廷命令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宣 宗皇帝还晋升他为大理寺卿。 C. 熊概处事随机应变。在各卫所运粮不继、军队缺粮之际,他依据实情,灵活处置,自行决 定发放各府赎罪米供给军用。 D. 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民生,他就进言说洪水积涝, 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不久,(熊概)又把几十个强横凶恶的人全都逮捕,加上刑具押送到京城,依照法 律判罪。(2)皇帝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这件事,(但)没有什么收获,因此更 加信任熊概。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 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 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的翻译是: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 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 抚之职自此而始。“宣宗召福还”结构和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D 两项;“南畿 浙江设巡抚自此始”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句子,“南畿浙江”共同做主语,排除 C 项;“言” 与“有司多不得人”为动宾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D 项。 - 16 -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 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 项,“庙号”是皇帝“死后”而非“即位时”的封号。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 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B 项,“以布政使的身份”错,原文“命以原官……巡视南畿、浙江”,原官是“按察使”。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 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 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豪恶数十辈”,定语后置句,几十个强横凶恶的人;“械”,名词作动词,加上刑具; “如”,介词,按照、依照;“论”,动词,判罪、治罪。 (2)“阴”,副词,暗中、暗地里;“廉”,动词,调查;“由是”,连词,因此、从此; “益”,副词,更加、越发、越来越。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 “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 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 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 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 九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 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 - 17 - 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后来果然贼寇没来。 不久,他调任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 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 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 弱,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 此有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 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 抚之职自此而始。 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 捕他,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 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 能为继,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 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 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 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 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 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 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 记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 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 (二)古代诗歌阅读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秋 尽 杜 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 18 -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 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 出茅斋无人照料,自己寄身家外的状态。 B. 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 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C. 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 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D. 本诗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并多用典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体现了杜 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15.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思念家乡的愁苦。诗歌前四句写秋景,暗示诗人身在家外,从“未 回”、“寄”、“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②怀才不遇的感叹。作者借用“袁 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遇到了严武,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③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 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 期盼。④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 无法通行,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 以及对开怀喜悦心情的期盼。⑤对个人和国家前途的担忧。“未回”说明有家不能回、“剑 门犹阻”说明战事的紧急、国家的动荡。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题时,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 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 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 B 项“淡泊洒脱的品格”表述错误,“篱边老却陶潜菊”一句中“陶潜菊”即菊花,篱 笆边的“菊花”老去,无人照料,既写出自己离家在外的真实情景,又抒发了自己隐居心情 不复存在的忧伤。“陶潜菊”之典故有渴望隐逸之心境却无淡泊洒脱之品格。 故选 B。 - 19 -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 ② 分析景语。 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 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 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 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 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两句写出自己对家乡 的无限思念,特别是“未回”、“寄”,形象别致,突出这种内心的郁闷与愁苦;“篱边老 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两句运用袁绍的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感慨和人生苦闷的态度;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两句则是突出一种对亲友的无限怀念。“不辞万里长 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彰显出自己长期漂流在外的苦闷与无奈。 【点睛】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对诗句 理解的考查题型,解答时要注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 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 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 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疫情爆发后,很多人谈“鄂”色变,几乎忘了湖北之美,黄州文赤壁因苏东坡的《念奴 娇·赤壁怀古》而名扬天下,其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 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除了自然景观,湖北还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昭君更是生长于此。《咏怀古迹》中 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 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 【答案】(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3) 浔阳江头夜送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 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惊涛、群山万壑、荆门、浔阳。 - 20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已经和疟疾进行了数百年的斗争。19 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抗疟成分 奎宁。此后,奎宁的替代物氯喹一度成为抗击疟疾的特效药。后来氯喹失灵,问题就出在 ______17______上。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病毒也在不断寻找生存方法。(____________)人 类就可能在疾病面前______18______,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 从 40 多年前屠呦呦课题组在 190 次失败后成功______19______青蒿素,到研制出杀虫较 彻底的、作用时间长的复方蒿甲醚,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以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的 精神______20______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深知,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意味着科学技 术的停滞;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来的给人类生存的危险系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抗药性 举无遗策 汲取 攻克 B. 抵抗力 举无遗策 提取 攻占 C. 抗药性 束手无策 提取 攻克 D. 抵抗力 束手无策 汲取 攻占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跟不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 B. 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能跟上病毒的变异速度 C. 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能跟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 D. 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B. 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C. 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D. 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给人类的生存危险系数。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词语运用得恰不恰当,可从多方面分析。 - 21 - 解答此类题目,必须了解所提供词语的词义。词性、程度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 色彩等,必须抓住同义词或近义词的不同语素的意义进行区别,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 行辨别筛选。 抗药性:生物对于药物的抵抗性;抵抗力:人体的这种防御能力。由语境可知,前文讲的是 氯喹失灵,属于药物的抵抗力,因此,第一个空应该选择抗药性。 举无遗策: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束手无策:一点办法也没有,由语境可 知是无药可用,因该是束手无策。 汲取:吸取、吸收的意思;提取:通过其他化学或机械工艺过程从物质中制取有用成分(如 组成成分或汁液),由语境青蒿素可知,应该是提取。 攻克:战胜,占领、胜利。完成一个项目,完成一个难题都可称之为攻克;攻占:攻击并占 领,由语境一个又一个难关可知,应该选择攻克。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这是一道语言 综合运用类试题,此类试题作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句式等内容来考虑。此类题一 定要先分析选项。 本题,由选项可知是“病毒的变异速度”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两者的较量,我们结 合上文语境“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病毒也在不断寻找生存方法”,和下文语境“人类就可 能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可知,人类只有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 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的情况下才能束手无策。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题首先要掌握六类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 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语病的方法有:语感审读法、主干枝叶梳 理法、造句类比法。 本题,是在有语境的情况下辨析病句,难度就降低很多,首先根据语义来看应该是降低未知 世界给人类带来的危险系数,排除 A、D,疆域指领土的范围或面积;疆场指战场的意思,根 据语境此处应选择疆域,排除 C。 故选 B。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 - 22 - 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 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 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 20. 被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改变的“成语”,显得特别有新意,还能给人以触动,合情合理 请仿照示例,写两个创新的“成语”,并做解释。要求:所写创新“成语”与新冠状病毒肺 炎疫情相关,解释合理,有正面意义,句式不要求相同,字数不限。 示例:“疫不容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职责所在,疫不容辞。 (1) (2) 【答案】(1)疫往直前——明知病毒危险,但仍然选择奔赴抗疫第一线。 (2)万无疫失——全面部署,全面排查,全民动员,全体监督,才能确保疫情防控取得胜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看示例,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 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一般说来,做仿写题的方法是:根 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本 题要求仿照示例,写两个创新的“成语”,所写创新“成语”与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 并且解释合理,有正面意义。要求比较宽泛,句式不要求与例句相同,字数没有严格的限制。 例句中的成语“疫不容辞”,这个成语是从“义不容辞”仿用过来的,用的修辞手法是仿词; 然后结合疫情对成语进行合理的解释。我们结合上面的分析先仿成语,再做解释就可以了。 比如:“疫往直前”,这是仿的“一往直前”这个成语,“一往直前”的意思是形容勇猛无 畏地前进,“疫往直前”就可以解释为不管疫情如何,我们都要奔赴在抗疫第一线;“万无 疫失”,这是仿的“万无一失”这个成语,“万无一失”的意思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 差错,“万无疫失”就可以解释为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不要在疫情面前出现差错,那么就 能确保疫情防控取得最后的胜利。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 ________________。我们崇尚英雄,不仅因为英雄引领了 历史车轮的前进, ________________,可以穿过岁月、直抵人心。一句话说得好,英雄不是 点燃的蜡烛,而是一束纯净的阳光。生命终有逝去之日,蜡烛终有燃尽之时,但“未惜头颅 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献身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豁达胸襟、 - 23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敢刚毅, _____________。“把历史变为我们自 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以英雄为路标,我们才能廓清思想的迷雾,看清前行的方 向;不忘为什么而出发,我们才能激发起向前的无穷力量。 【答案】 (1). 国家/民族因英雄辈出而强大 (2). 更因为英雄身上闪亮的精神光芒 (3). 却可以历经时间的冲刷而凝为不朽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 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 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 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 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本 题主要在论述英雄在历史进程中的引导作用,根据上文“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的表述 可知,材料采用比兴的手法,由“山”“屋”引出有关“英雄”的话题,故此处可填写“国 家、民族因英雄辈出而强大”;根据上文“我们崇尚英雄,不仅因为英雄引领了历史车轮的 前进”,“引领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是英雄在历史进程中的客观作用,“不仅”是表示递进 关系的关联词,与之对应的是“而且、更”,故下文填写的内容应该是英雄在精神方面的作 用,并且用关联词“而且/更”连接,此处可填写“更因为英雄身上闪亮的精神光芒”;根据 上文“生命终有逝去之日,蜡烛终有燃尽之时,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 献身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豁达胸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 月换新天’的勇敢刚毅”的语境推断,此处应指英雄的精神长存、不朽,故可填写“却可以 历经时间的冲刷而凝为不朽”。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疫情期间,一段“湖北天门将外省捐赠的萝卜倒入垃圾站”的视频在网络上热 传,有人称这是外省捐赠天门市的蔬莱。而真相是,该视频发布人曾某为天门华西农商城蔬 菜经营户,因行情不佳导致很多萝卜烂掉无法售出,所以倾倒进垃圾站,并非网传“捐赠蔬 菜被浪费”。 材料二:疫情期间,关于“XX 药品可预防新冠病毒”“喝酒抽烟可预防新冠病毒”“香 烟中的尼古丁能杀死新冠病毒”等说法在网络上盛传,最后被一一证实,皆是谣言。 材料三:近日,一则“蒙古国捐赠给中国抗击疫情的三万只羊,正浩浩荡荡在内蒙古二 - 24 - 连浩特口岸入境”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经核实,就如何将蒙古国赠送的三万只羊运抵中方等 具体问题,中蒙两国双方相关部门还在商洽阶段,因此,网上流传的视频是假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身入混沌,我自澄明 人世间有繁华三千,可入眼者能有几何?我们用双眼看这大千世界,自诩“我以我眼见 真知”,可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都无法完完整整地遍览这娑婆世界。因此,若我们身陷混 沌,要保持内心的澄明,恰如荀子云:“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疫情期间,各种谣言犹如漫天尘埃扑面而来。翻开朋友圈或微博,便见“湖北天门将外 省捐赠的萝卜倒入垃圾站”“XX 药品可预防新冠病毒”“蒙古国捐赠给中国抗击疫情的三万 只羊已经浩浩荡荡入境”等等消息满天飞,当谣言从网络闯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又演变成了 各种大抢购的闹剧。 弘一法师临终偈语有言:“执象而求,咫尺千里。”此言得之,看人也好,看事也罢, 有多少人在“执象而求”?网民们一看到某些不同寻常的消息立即热血上涌,不加辨别就直 接转发,纵然是出于好心,也改变不了成为造谣者帮凶的事实。面对铺天盖地的讯息,我们 要做一个内心澄明的智者,而不是头脑简单的愤青。 对网络讯息加以甄别,是出于对自己言行的责任。 鲁迅先生曾说:“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也以谣言被杀的。”谣言总会被真相 击碎,造谣的人也终究会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而信谣、传谣的人也会受其殃及。古有“三 人成虎”“曾子杀人”的典故,皆说明了谣言之可怕,可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众志可成 城,亦可毁城,我们要为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负起责任,切莫为虎作伥。 对网络讯息加以甄别,是出于对他人的尊重与对世界的敬畏。 这世上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假作真时真亦假”。民国时期著名女星阮玲玉因不堪谣 言的攻击而自杀,鲜活的生命陨落后,那些攻击她的人一哄而散,曾经大肆刊登中伤她的“新 闻”的报刊也都三缄其口。诚然,阮玲玉之死与其个人情感纠纷有一定关系,但若没有社会 媒体的推波助澜,何至于悲剧的发生?身在红尘阡陌,我们当心有敬畏,拒绝谣言,也是对 他人乃至世界的尊重。 保持内心的澄明,才能拨开重重迷障,还原事物的本真。苏东坡于《范增论》中有言: - 25 -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纵然满城风雨,心中有光的人自能岿 然。若每个人都能心内澄明,那些子虚乌有的网络谣言便将不攻自破。 身入混沌,我自澄明。拒绝谣言,拒绝捕风捉影的猜疑,当我们在心中修篱种菊,自会 得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恰如许巍歌中所唱:“一念净心,花开遍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此次疫情,这就要求考生 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这则材料中,主要是对一些疫情中出现的事件的虚假报道,如“湖北天门将外省捐 赠的萝卜倒入垃圾站”“XX 药品可预防新冠病毒”“蒙古国捐赠给中国抗击疫情的三万只 羊,正浩浩荡荡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入境”等。细心揣摩材料可知,三个叙述事件中,反 映出的本质是谣言。故谣言是材料话题,是立意的最佳切入点。而选择的论述角度可从其本 源,其表现,其危害,其解决方法等。所以,解读这则材料,我们需要思考在信息爆炸时代, 该如何面对谣言。 参考立意:疫情已肆虐,勿让谣言再猖獗;乌云不可遮月,谣言不可挡春;谣言面前,擦亮 双眼;谣言止于智者;处谣言而不染;掐断谣言“传输带”,不做谣言“传声筒”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确定标题《身入混沌,我自澄明》。开头可以用一些名言引入,如 “我 以我眼见真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等。结合疫情期间出现的谣言报道分析。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如对网络讯息加以甄别,是出于对自己言行的责任;对网络讯息加 以甄别,是出于对他人的尊重与对世界的敬畏;保持内心的澄明,才能拨开重重迷障,还原 事物的本真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如“拒绝谣言,拒绝捕风捉影的猜疑”“真理永远 压过谎言”等。 【素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司马光《资治通鉴》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一一《荀子》 谣言是杀人的,我告诉你,如果我自己稍有闪失,如果我做的哪怕有一点的事情是有问题的, 我早被杀了。一一张维迎 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 闭目塞听不敢妄为。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符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 - 26 - 奇。所有的人都在白昼的魔法之下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绪与梦想, 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所圈定。一一史铁生《灵魂的事》 未经证实的信息比比皆是,模糊了真相和谣言的边界。 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也以谣言被杀的。——鲁迅 谣言是成本最低的凶器,它只需要一一个念头和一个舌头。一一《成人记》 谣言腿短,理亏嘴短。 衰世受困于谣言,乱世离不开谣言,盛世不在乎谣言。一一余秋雨 与其被谣言压死,不如发出光亮把谣言驱逐;众人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你,你把怀疑的目光投 向谣言;传谣者都是可怜人,他们能接受谣言,也能接受光亮。光亮是什么?是那颗真正为 众人负责的心。——余秋雨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 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 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 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 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 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 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 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 空间。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