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卷 06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卷 06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数学试题卷(文史类) 数学试题(文史类)共 5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檫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 0.5mm 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 B、 互斥,那么 ( ) ( ) ( )P A B P A P B   如果事件 A B、 相互独立,那么 ( ) ( ) ( )P A B P A P B  如果事件 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 ,那么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 ( ) (1 )k k n k n nP k C p p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1,2,3,4,5,6,7}U  , {2,4,5,7}A  , {3,4,5}B  ,则 ( ) ( )A B U U (A){1,6} (B){4,5} (C){2,3,4,5,7} (D){1,2,3,6,7} (2)在等差数列 na 中,若 0na  且 3 7 64a a  , 5a 的值为 (A)2 (B)4 (C)6 (D)8 (3)以点(2,-1)为圆心且与直线 3 4 5 0x y   相切的圆的方程为 (A) 2 2( 2) ( 1) 3x y    (B) 2 2( 2) ( 1) 3x y    (C) 2 2( 2) ( 1) 9x y    (D) 2 2( 2) ( 1) 3x y    (4)若 P 是平面 外一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过 P 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 相交 (B)过 P 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 垂直 (C)过 P 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 平行 (D)过 P 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 平行 (5)  52 3x  的展开式中 2x 的系数为 (A)-2160 (B)-1080 (C)1080 (D)2160 (6)设函数 ( )y f x 的反函数为 1( )y f x ,且 (2 1)y f x  的图像过点 1( ,1)2 ,则 1( )y f x 的图像必过 (A) 1( ,1)2 (B) 1(1, )2 (C) (1,0) (D) (0,1) (7)某地区有 300 家商店,其中大型商店有 30 家,中型商店有 75 家,小型商店有 195 家。 为了掌握各商店的营业情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20 的样本。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抽取的中型商店数是 (A)2 (B)3 (C)5 (D)13 (8)已知三点 (2,3), ( 1, 1), (6, )A B C k  ,其中 k 为常数。若 AB AC  ,则 AB  与 AC  的 夹角为 (A) 24arccos( )25  (B) 2  或 24arccos 25 (C) 24arccos 25 (D) 2  或 24arccos 25   (9)高三(一)班学要安排毕业晚会的 4 各音乐节目,2 个舞蹈节目和 1 个曲艺节目的演 出顺序,要求两个舞蹈节目不连排,则不同排法的种数是 (A)1800 (B)3600 (C)4320 (D)5040 (10)若 , (0, )2    , 3cos( )2 2    , 1sin( )2 2     ,则 cos( )  的值等于 (A) 3 2  (B) 1 2  (C) 1 2 (D) 3 2 (11)设 1 1 2 2 9( , ), (4, ), ( , )5A x y B C x y 是右焦点为 F 的椭圆 2 2 125 9 x y  上三个不同的点, 则“ , ,AF BF CF 成等差数列”是“ 1 2 8x x  ”的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 (12)若 , , 0a b c  且 2 2 2 4 12a ab ac bc    ,则 a b c  的最小值是 (A) 2 3 (B)3 (C)2 (D) 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3)已知 2 5sin 5   , 2     ,则 tan  。 (14)在数列{ }na 中,若 1 1a  , 1 2( 1)n na a n    ,则该数列的通项 na  。 (15)设 0, 1a a  ,函数 2( ) log ( 2 3)af x x x   有最小值,则不等式 log ( 1) 0a x   的 解集为 。 (16)已知变量 x , y 满足约束条件 2 3 0 3 3 0 1 0 x y x y y           。若目标函数 z ax y  (其中 0a  ) 仅在点 (3,0) 处取得最大值,则 a 的取值范围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6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3 分) 甲、乙、丙三人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只有一部电话机,设经过该机打进的电话是打给 甲、乙、丙的概率依次为 1 6 、 1 3 、 1 2 。若在一段时间内打进三个电话,且各个电话相互独 立。求: (Ⅰ)这三个电话是打给同一个人的概率; (Ⅱ)这三个电话中恰有两个是打给甲的概率; (18)(本小题满分 13 分) 设函数 2( ) 3 cos sin cosf x x x x a     (其中 0,a R   )。且 ( )f x 的图像在 y 轴右侧的第一个最高点的横坐标是 6  。 (Ⅰ)求 的值; (Ⅱ)如果 ( )f x 在区间 5[ , ]3 6   上的最小值为 3 ,求 a 的值;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设函数 3 2( ) 3 3f x x ax bx   的图像与直线12 1 0x y   相切于点 (1, 11) 。 (Ⅰ)求 ,a b 的值; (Ⅱ)讨论函数 ( )f x 的单调性。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 图 , 在 增 四 棱 柱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 11, 3 1AB BB   , E 为 1BB 上使 1 1B E  的点。 平面 1AEC 交 1DD 于 F ,交 1 1A D 的延长线于G ,求: (Ⅰ)异面直线 AD 与 1C G 所成角的大小; (Ⅱ)二面角 1 1A C G A  的正切值;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定义域为 R 的函数 1 2( ) 2 x x bf x a    是奇函数。 (Ⅰ)求 ,a b 的值; (Ⅱ)若对任意的t R ,不等式 2 2( 2 ) (2 ) 0f t t f t k    恒成立,求 k 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对每个正整数 n , ( , )n n nA x y 是抛物线 2 4x y 上的点,过焦点 F 的直线 nFA 角抛物 线于另一点 ( , )n n nB s t 。 (Ⅰ)试证: 4( 1)n nx s n   ; (Ⅱ)取 2n nx  ,并记 nC 为抛物线上分别以 nA 与 nB 为切点的两条切线的交点。试证: 1 1 2 2 2 1n n nFC FC FC        ;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重庆卷)数学(文史类) 参考答案 (1)—(12)DDCDB CCDBB AA (13) -2 (14) 2n – 1 (15) 12 16 2a  ( , )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6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3 分)甲、乙、丙三人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只有一部电话机, 设经过该机打进的电话是打给甲、乙、丙的概率依次为 1 6 、 1 3 、 1 2 。若在一段时 间内打进三个电话,且各个电话相互独立。求: (Ⅰ)这三个电话是打给同一个人的概率; (Ⅱ)这三个电话中恰有两个是打给甲的概率; 解:(Ⅰ)由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公式和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 所求概率为: 3 3 31 1 1 1( ) ( ) ( ) .6 3 2 6p     (Ⅱ)这是 n=3,p= 1 6 的独立重复试验,故所求概率为: 2 2 3 3 1 5 5(2) ( ) ( ) .6 6 72P C  (18)(本小题满分 13 分)设函数 2( ) 3 cos sin cosf x x x x a     (其中 0,a R   )。且 ( )f x 的图像在 y 轴右侧的第一个最高点的横坐标是 6  。 (Ⅰ)求 的值; (Ⅱ)如果 ( )f x 在区间 5[ , ]3 6   上的最小值为 3 ,求 a 的值; 解:(I) 3 1 3 3( ) cos2 sin 2 sin(2 )2 2 2 3 2f x x x x a           依题意得 12 6 3 2 2         . (II)由(I)知, 3( ) sin( )3 2f x x      .又当 5[ , ]3 6x    时, 7[0, ]3 6x    ,故 1 sin( ) 12 3x     ,从而 ( )f x 在区间 π 5π 3 6     , 上的最小值为 1 33 2 2 a    ,故 3 1.2a 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设函数 3 2( ) 3 3f x x ax bx   的图像与直线12 1 0x y   相切于点 (1, 11) 。 (Ⅰ)求 ,a b 的值; (Ⅱ)讨论函数 ( )f x 的单调性。 解:(Ⅰ)求导得 ' 2( ) 3 6 3f x x ax b   。 由于 ( )f x 的图像与直线12 1 0x y   相切于点 (1, 11) , 所以 '(1) 11, (1) 12f f    ,即: 1-3a+3b = -11 解得: 1, 3a b   . 3-6a+3b=-12 (Ⅱ)由 1, 3a b   得: ' 2 2( ) 3 6 3 3( 2 3) 3( 1)( 3)f x x ax b x x x x         令 f′(x)>0,解得 x<-1 或 x>3;又令 f′(x)< 0,解得 -1<x<3. 故当 x(  , -1)时,f(x)是增函数,当 x(3,  )时,f(x)也是增函数, 但当 x(-1 ,3)时,f(x)是减函数.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在正四棱柱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11, 3 1AB BB   , E 为 1BB 上使 1 1B E  的点。 平面 1AEC 交 1DD 于 F ,交 1 1A D 的延长线于G ,求: (Ⅰ)异面直线 AD 与 1C G 所成角的大小; (Ⅱ)二面角 1 1A C G A  的正切值; 解法一:(Ⅰ)由 1 1 1//AD D G C GD知 为异面直线 AD 与 1C G 所成角.(如图 1) 连接 1C F .因为AE和 1C F 分别是平行平面 1 1 1 1ABB A CC D D 1和 与平面AEC G的交线 , 所以 AE// 1C F ,由此得 1 1 13. 3.D F BF FD G FDA D G     再由 1 1 6Rt C D G   1 1 1 1在 中,由C D =1得 C GD (Ⅱ)作 1 1D H C G 于 H,由三垂线定理知 1 1,FH C G D HF  1 1故 为二面角F-C G-D 即二面角 1 1A C G A  的平面角. 1 1 3, 6 2Rt HD G H D H   1 1在 中,由D G= 3 GD 得 . 从而 1 1 1 3tan 2 3 2 D FD HF D H    . 解法二:(Ⅰ)由 1 1 1//AD D G C GD知 为异面直线 AD 与 1C G 所成角.(如图 2) 因为 1EC 和 AF 是平行平面 1 1BB C D1 1 1C与平面AA D与平面AEC G的交线 , 所以 1 //EC AF ,由此得 1 1 1 1 1 1, 3 1 3.4AGA EC B AG AA D G          1 1 6Rt C D G   1 1 1 1在 中,由C D =1得 C GD (Ⅱ) 1 1 1 14 6AC G AC G    1 1 1 1在 中,由 C A G= , A GC = 知 为钝角。 作 1 1 1A H GC GC 交 的延长线于 H,连接 AH,由三垂线定理知 1,GH AH A HA  1 1故 为二面角A-C G-A 的平面角. 1 1 3 11, 6 2Rt A HG H H     1 1在 中,由A G= 3 GA 得A . 从而 1 1 1 3 1tan 2 3 1 2 A AA HA A H     . 解法三:(Ⅰ)以 1A 为原点,A1B1,A1D1,A1A 所在直线分别为 x、y、z 轴建立如图 3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于是, 1(0,0, 3 1), (1,1,0), (0,1, 3 1), (1,0,1),A C D E  1(0,1,0), (0,1, 1).AD EC    因为 1EC 和 AF 是平行平面 1 1BB C D1 1 1C和AA D与平面AEC G的交线 ,所以 1 //EC AF .设G(0,y,0),则 1 1 1(0, , 1 3). // 1 3 AG y EC AG y          由 ,于是 3 1y   . 故 1(0,1 3,0), ( 1, 3,0)G C G   .设异面直线 AD 与 1C G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则: 1 1 3cos 2 AD C G AD C G         ,从而 .6   (Ⅱ)作 1 1A H C G H,由三垂线定理知 1,GH AH A HA  1 1故 为二面角A-C G-A 的平面角. 设 H(a,b,0),则: 1 1( , ,0), ( 1, 1,0)A H a b C H a b     .由 1 1A H C G 得: 1 1 0,C H C G   由此得a- 3b=0.……① 又由 1 1 1 1 1, , // , 1 3 a bH C G C H C G     共线得 ,于是 3 ( 3 1) 0.a b    ……② 联立①②得: 3 3 3 1 3 3 3 1, . ( , )4 4 4 4a b H     故 , 由 2 2 1 1 3 3 1 3 1 3( ) ( ) , 1 34 4 2A H A A        得: 1 1 1 3 1tan 2 3 1 2 A AA HA A H     .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定义域为 R 的函数 1 2( ) 2 x x bf x a    是奇函数。 (Ⅰ)求 ,a b 的值; (Ⅱ)若对任意的t R ,不等式 2 2( 2 ) (2 ) 0f t t f t k    恒成立, 求 k 的取值范围; 解:(Ⅰ)因为 ( )f x 是奇函数,所以 ( )f x =0,即 1 1 1 20 1 ( )2 2 x x b b f xa a         又由 f(1)= -f(-1)知 111 2 2 2.4 1 aa a       (Ⅱ)解法一:由(Ⅰ)知 1 1 2 1 1( ) 2 2 2 2 1 x x xf x       ,易知 ( )f x 在 ( , )  上 为减函数。又因 ( )f x 是奇函数,从而不等式: 2 2( 2 ) (2 ) 0f t t f t k    等价于 2 2 2( 2 ) (2 ) ( 2 )f t t f t k f k t      ,因 ( )f x 为减函数,由上式推得: 2 22 2t t k t   .即对一切 t R 有: 23 2 0t t k   , 从而判别式 14 12 0 .3k k       解法二:由(Ⅰ)知 1 1 2( ) 2 2 x xf x    .又由题设条件得: 2 2 2 2 2 2 2 1 2 1 1 2 1 2 0 2 2 2 2 t t t k t t t k            , 即 : 2 2 2 22 1 2 2 1 2(2 2)(1 2 ) (2 2)(1 2 ) 0t k t t t t t k           , 整理得 23 22 1,t t k   因底数2>1,故: 23 2 0t t k   上式对一切t R 均成立,从而判别式 14 12 0 .3k k      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对每个正整数 n , ( , )n n nA x y 是抛物线 2 4x y 上的点, 过焦点 F 的直线 nFA 交抛物线于另一点 ( , )n n nB s t 。 (Ⅰ)试证: 4( 1)n nx s n   ; (Ⅱ)取 2n nx  ,并记 nC 为抛物线上分别以 nA 与 nB 为切点的两条切线的交点。 试证: 1 1 2 2 2 1n n nFC FC FC        ; 证明:(Ⅰ)对任意固定的 1,n  因为焦点 F(0,1),所以可设直线 n nA B 的方程为 1 ,ny k x  将它与抛物线方程 2 4x y 联立得: 2 4 4 0nx k x   ,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4( 1)n nx s n   . (Ⅱ)对任意固定的 1,n  利用导数知识易得抛物线 2 4x y 在 nA 处 的切线的斜率 ,2n n A xk  故 2 4x y 在 nA 处的切线的方程为: ( )2 n n n xy y x x   ,……① 类似地,可求得 2 4x y 在 nB 处的切线的方程为: ( )2 n n n sy t x s   ,……② 由②-①得: 2 2 2 2 2 2 4 4 n n n n n n n n x s x s x sy t x       , 2 2 ,2 4 2 n n n n n nx s x s x sx x     ……③ 将③代入①并注意 4n nx s   得交点 nC 的坐标为 ( , 1)2 n nx s  .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2 2 2 2( ) 4 22 4 4 n n n n n x s x sFC      2 2 2 4 2 22 ( ) ,4 2 2 nn n n n n n xx x FCx x x         . 现在 2n nx  ,利用上述已证结论并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1 2 1 2 1 2 2 1 1 2 1 1 1 1( ) 2( )2 1 1 1 1(2 2 2 ) 2( ) (2 1) (2 2 ) 2 2 1.2 2 2 2 n n n n n n n n n FC FC FC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重庆卷)数学(文史类)(编辑:ahuazi)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 B、 互斥,那么 ( ) ( ) ( )P A B P A P B   如果事件 A B、 相互独立,那么 ( ) ( ) ( )P A B P A P B   如果事件 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 ,那么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 ( ) (1 )k k n k n nP k C p p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U={1,2,3,4,5,6,7}, A={2,4,5,7},B={3,4,5},则 ( ) ( )A B U U ( D ) (A){1,6} (B){4,5} (C){2,3,4,5,7} (D){1,2,3,6,7} 解: ( ) ( )A B U U {1,3,6}{1,2,6,7}={1,2,3,6,7}故选 D (2)在等差数列 na 中,若 0na  且 3 7 64a a  , 5a 的值为( D ) (A)2 (B)4 (C)6 (D)8 解:a3a7=a52=64,又 0na  ,所以 5a 的值为 8,故选 D (3)以点(2,-1)为圆心且与直线 3 4 5 0x y   相切的圆的方程为( C ) (A) 2 2( 2) ( 1) 3x y    (B) 2 2( 2) ( 1) 3x y    (C) 2 2( 2) ( 1) 9x y    (D) 2 2( 2) ( 1) 3x y    解:r= 2 2 |3 2 4 1 5| 3 4  - (- )+ + =3,故选 C (4)若 P 是平面 外一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D ) (A)过 P 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 相交 (B)过 P 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 垂直 (C)过 P 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 平行 (D)过 P 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 平行 解: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且这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都与已 知平面平行。故选 D (5)  52 3x  的展开式中 2x 的系数为( B ) (A)-2160 (B)-1080 (C)1080 (D)2160 解: 5 5 5 1 5 52 3 3 2r r r r r r r rT C x C x- - - + = ( )(- )=(- ) ,由 5-r=2 解得 r=3,故所求 系数为 3 2 2 53 2 C (- ) =-1080 故选 B (6)设函数 ( )y f x 的反函数为 1( )y f x ,且 (2 1)y f x  的图像过点 1( ,1)2 , 则 1( )y f x 的图像必过( C ) 1 2 (A) 1( ,1)2 (B) 1(1, )2 (C) (1,0) (D) (0,1) 解:当 x= 1 2 时,2x-1=0,即 y=f(x)的图象过点(0,1),所以 1( )y f x 的图 像必过(1,0)故选 C (7)某地区有 300 家商店,其中大型商店有 30 家,中型商店有 75 家,小型商店 有 195 家。为了掌握各商店的营业情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20 的样本。 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的中型商店数是( C ) (A)2 (B)3 (C)5 (D)13 解:各层次之比为:3075195=2513,所抽取的中型商店数是 5,故选 C (8)已知三点 (2,3), ( 1, 1), (6, )A B C k  ,其中 k 为常数。 若 AB AC  ,则 AB  与 AC  的夹角为 ( D ) (A) 24arccos( )25  (B) 2  或 24arccos 25 (C) 24arccos 25 (D) 2  或 24arccos 25   解:由 AB AC  解得 k=0 或 6,当 k=0 时, AB  与 AC  的夹角为 2  ,当 k=6 时, AB  与 AC  的夹角为 24arccos 25   ,故选 D (9)高三(一)班学生要安排毕业晚会的 4 个音乐节目,2 个舞蹈节目和 1 个曲艺节目 的演出顺序,要求两个舞蹈节目不连排,则不同排法的种数是( B ) (A)1800 (B)3600 (C)4320 (D)5040 解:不同排法的种数为 5 2 5 6A A =3600,故选 B (10)若 , (0, )2    , 3cos( )2 2    , 1sin( )2 2     ,则 cos( )  的值等于( B ) (A) 3 2  (B) 1 2  (C) 1 2 (D) 3 2 解:由 , (0, )2    ,则 2 4 2    - (- , ), 2 2 4    - (- , ),又 3cos( )2 2    , 1sin( )2 2     ,所以 2 6   - = , 2 6  - =- 解得 3  = = ,所以 cos( )  = 1 2  ,故选 B (11)设 1 1 2 2 9( , ), (4, ), ( , )5A x y B C x y 是右焦点为 F 的椭圆 2 2 125 9 x y  上三个不同的点, 则“ , ,AF BF CF 成等差数列”是 “ 1 2 8x x  ”的( A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 解:a=5,b=3,c=4,e= 4 5 ,F(4,0),由焦半径公式可得|AF|=5- 4 5 x1, |BF|=5- 4 5 ×4= 9 5 ,|CF|=5- 4 5 x2,故 , ,AF BF CF 成等差数列(5- 4 5 x1) +(5- 4 5 x2)=2× 9 5  1 2 8x x  故选 A (12)若 , , 0a b c  且 2 2 2 4 12a ab ac bc    ,则 a b c  的最小值是( A ) (A) 2 3 (B)3 (C)2 (D) 3 解:(a+b+c)2=a2+b2+c2+2ab+2ac+2bc=12+(b-c)212,当且仅当 b =c 时取等号,故选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3)已知 2 5sin 5   , 2     ,则 tan  -2 。 解:由 2 5sin 5   , 2     cos=- 5 5 ,所以 tan  -2 (14)在数列{ }na 中,若 1 1a  , 1 2( 1)n na a n    ,则该数列的通项 na  2n-1 。 解:由 1 2( 1)n na a n    可得数列{ }na 为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又 1 1a  ,所以 na  2n-1 (15)设 0, 1a a  ,函数 2( ) log ( 2 3)af x x x   有最小值, 则不等式 log ( 1) 0a x   的解集为 (2, ) 。 解:由 0, 1a a  ,函数 2( ) log ( 2 3)af x x x   有最小值可知 a1,所以 不等式 log ( 1) 0a x   可化为 x-11,即 x2. (16)已知变量 x , y 满足约束条件 2 3 0 3 3 0 1 0 x y x y y           。若目标函数 z ax y  (其中 0a  ) 仅在点 (3,0) 处取得最大值,则 a 的取值范围为 1( , )2  。 解:画出可行域如图所示,其中 B(3,0), C(1,1),D(0,1),若目标函数 z ax y  取 得最大值,必在 B,C,D 三点处取得,故有 3aa+1 且 3a1,解得 a 1 2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6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3 分)甲、乙、丙三人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只有一部电话机, 设经过该机打进的电话是打给甲、乙、丙的概率依次为 1 6 、 1 3 、 1 2 。若在一段时 间内打进三个电话,且各个电话相互独立。求: (Ⅰ)这三个电话是打给同一个人的概率; (Ⅱ)这三个电话中恰有两个是打给甲的概率; 解:(Ⅰ)由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公式和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 所求概率为: 3 3 31 1 1 1( ) ( ) ( ) .6 3 2 6p     (Ⅱ)这是 n=3,p= 1 6 的独立重复试验,故所求概率为: 2 2 3 3 1 5 5(2) ( ) ( ) .6 6 72P C  (18)(本小题满分 13 分)设函数 2( ) 3 cos sin cosf x x x x a     (其中 0,a R   )。且 ( )f x 的图像在 y 轴右侧的第一个最高点的横坐标是 6  。 (Ⅰ)求 的值; (Ⅱ)如果 ( )f x 在区间 5[ , ]3 6   上的最小值为 3 ,求 a 的值; 解:(I) 3 1 3 3( ) cos2 sin 2 sin(2 )2 2 2 3 2f x x x x a           依题意得 12 6 3 2 2         . (II)由(I)知, 3( ) sin( )3 2f x x      .又当 5[ , ]3 6x    时, 7[0, ]3 6x    ,故 1 sin( ) 12 3x     ,从而 ( )f x 在区间 π 5π 3 6     , 上的最小值为 1 33 2 2 a    ,故 3 1.2a 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设函数 3 2( ) 3 3f x x ax bx   的图像与直线12 1 0x y   相切于点 (1, 11) 。 (Ⅰ)求 ,a b 的值; (Ⅱ)讨论函数 ( )f x 的单调性。 解:(Ⅰ)求导得 ' 2( ) 3 6 3f x x ax b   。 由于 ( )f x 的图像与直线12 1 0x y   相切于点 (1, 11) , 所以 '(1) 11, (1) 12f f    ,即: 1-3a+3b = -11 解得: 1, 3a b   . 3-6a+3b=-12 (Ⅱ)由 1, 3a b   得: ' 2 2( ) 3 6 3 3( 2 3) 3( 1)( 3)f x x ax b x x x x         令 f′(x)>0,解得 x<-1 或 x>3;又令 f′(x)< 0,解得 -1<x<3. 故当 x(  , -1)时,f(x)是增函数,当 x(3,  )时,f(x)也是增函数, 但当 x(-1 ,3)时,f(x)是减函数.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在正四棱柱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11, 3 1AB BB   , E 为 1BB 上使 1 1B E  的点。 平面 1AEC 交 1DD 于 F ,交 1 1A D 的延长线于G ,求: (Ⅰ)异面直线 AD 与 1C G 所成角的大小; (Ⅱ)二面角 1 1A C G A  的正切值; 解法一:(Ⅰ)由 1 1 1//AD D G C GD知 为异面直线 AD 与 1C G 所成角.(如图 1) 连接 1C F .因为AE和 1C F 分别是平行平面 1 1 1 1ABB A CC D D 1和 与平面AEC G的交线 , 所以 AE// 1C F ,由此得 1 1 13. 3.D F BF FD G FDA D G     再由 1 1 6Rt C D G   1 1 1 1在 中,由C D =1得 C GD (Ⅱ)作 1 1D H C G 于 H,由三垂线定理知 1 1,FH C G D HF  1 1故 为二面角F-C G-D 即二面角 1 1A C G A  的平面角. 1 1 3, 6 2Rt HD G H D H   1 1在 中,由D G= 3 GD 得 . 从而 1 1 1 3tan 2 3 2 D FD HF D H    . 解法二:(Ⅰ)由 1 1 1//AD D G C GD知 为异面直线 AD 与 1C G 所成角.(如图 2) 因为 1EC 和 AF 是平行平面 1 1BB C D1 1 1C与平面AA D与平面AEC G的交线 , 所以 1 //EC AF ,由此得 1 1 1 1 1 1, 3 1 3.4AGA EC B AG AA D G          1 1 6Rt C D G   1 1 1 1在 中,由C D =1得 C GD (Ⅱ) 1 1 1 14 6AC G AC G    1 1 1 1在 中,由 C A G= , A GC = 知 为钝角。 作 1 1 1A H GC GC 交 的延长线于 H,连接 AH,由三垂线定理知 1,GH AH A HA  1 1故 为二面角A-C G-A 的平面角. 1 1 3 11, 6 2Rt A HG H H     1 1在 中,由A G= 3 GA 得A . 从而 1 1 1 3 1tan 2 3 1 2 A AA HA A H     . 解法三:(Ⅰ)以 1A 为原点,A1B1,A1D1,A1A 所在直线分别为 x、y、z 轴建立如图 3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于是, 1(0,0, 3 1), (1,1,0), (0,1, 3 1), (1,0,1),A C D E  1(0,1,0), (0,1, 1).AD EC    因为 1EC 和 AF 是平行平面 1 1BB C D1 1 1C和AA D与平面AEC G的交线 ,所以 1 //EC AF .设G(0,y,0),则 1 1 1(0, , 1 3). // 1 3 AG y EC AG y          由 ,于是 3 1y   . 故 1(0,1 3,0), ( 1, 3,0)G C G   .设异面直线 AD 与 1C G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则: 1 1 3cos 2 AD C G AD C G         ,从而 .6   (Ⅱ)作 1 1A H C G H,由三垂线定理知 1,GH AH A HA  1 1故 为二面角A-C G-A 的平面角. 设 H(a,b,0),则: 1 1( , ,0), ( 1, 1,0)A H a b C H a b     .由 1 1A H C G 得: 1 1 0,C H C G   由此得a- 3b=0.……① 又由 1 1 1 1 1, , // , 1 3 a bH C G C H C G     共线得 ,于是 3 ( 3 1) 0.a b    ……② 联立①②得: 3 3 3 1 3 3 3 1, . ( , )4 4 4 4a b H     故 , 由 2 2 1 1 3 3 1 3 1 3( ) ( ) , 1 34 4 2A H A A        得: 1 1 1 3 1tan 2 3 1 2 A AA HA A H     .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定义域为 R 的函数 1 2( ) 2 x x bf x a    是奇函数。 (Ⅰ)求 ,a b 的值; (Ⅱ)若对任意的t R ,不等式 2 2( 2 ) (2 ) 0f t t f t k    恒成立, 求 k 的取值范围; 解:(Ⅰ)因为 ( )f x 是奇函数,所以 (0)f =0,即 1 1 1 20 1 ( )2 2 x x b b f xa a         又由 f(1)= -f(-1)知 111 2 2 2.4 1 aa a       (Ⅱ)解法一:由(Ⅰ)知 1 1 2 1 1( ) 2 2 2 2 1 x x xf x       ,易知 ( )f x 在 ( , )  上 为减函数。又因 ( )f x 是奇函数,从而不等式: 2 2( 2 ) (2 ) 0f t t f t k    等价于 2 2 2( 2 ) (2 ) ( 2 )f t t f t k f k t      ,因 ( )f x 为减函数,由上式推得: 2 22 2t t k t   .即对一切 t R 有: 23 2 0t t k   , 从而判别式 14 12 0 .3k k       解法二:由(Ⅰ)知 1 1 2( ) 2 2 x xf x    .又由题设条件得: 2 2 2 2 2 2 2 1 2 1 1 2 1 2 0 2 2 2 2 t t t k t t t k            , 即 : 2 2 2 22 1 2 2 1 2(2 2)(1 2 ) (2 2)(1 2 ) 0t k t t t t t k           , 整理得 23 22 1,t t k   因底数2>1,故: 23 2 0t t k   上式对一切t R 均成立,从而判别式 14 12 0 .3k k      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对每个正整数 n , ( , )n n nA x y 是抛物线 2 4x y 上的点, 过焦点 F 的直线 nFA 交抛物线于另一点 ( , )n n nB s t 。 (Ⅰ)试证: 4( 1)n nx s n   ; (Ⅱ)取 2n nx  ,并记 nC 为抛物线上分别以 nA 与 nB 为切点的两条切线的交点。 试证: 1 1 2 2 2 1n n nFC FC FC        ; 证明:(Ⅰ)对任意固定的 1,n  因为焦点 F(0,1),所以可设直线 n nA B 的方程为 1 ,ny k x  将它与抛物线方程 2 4x y 联立得: 2 4 4 0nx k x   ,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4( 1)n nx s n   . (Ⅱ)对任意固定的 1,n  利用导数知识易得抛物线 2 4x y 在 nA 处 的切线的斜率 ,2n n A xk  故 2 4x y 在 nA 处的切线的方程为: ( )2 n n n xy y x x   ,……① 类似地,可求得 2 4x y 在 nB 处的切线的方程为: ( )2 n n n sy t x s   ,……② 由②-①得: 2 2 2 2 2 2 4 4 n n n n n n n n x s x s x sy t x       , 2 2 ,2 4 2 n n n n n nx s x s x sx x     ……③ 将③代入①并注意 4n nx s   得交点 nC 的坐标为 ( , 1)2 n nx s  .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2 2 2 2( ) 4 22 4 4 n n n n n x s x sFC      2 2 2 4 2 22 ( ) ,4 2 2 nn n n n n n xx x FCx x x         . 现在 2n nx  ,利用上述已证结论并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1 2 1 2 1 2 2 1 1 2 1 1 1 1( ) 2( )2 1 1 1 1(2 2 2 ) 2( ) (2 1) (2 2 ) 2 2 1.2 2 2 2 n n n n n n n n n FC FC FC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