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增分精练辑:第二部分 专题一 古诗鉴赏 群诗通练二 重阳节令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增分精练辑:第二部分 专题一 古诗鉴赏 群诗通练二 重阳节令 Word版含解析

群诗通练二 重阳节令 微导语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这一节日形成于战国,到唐代被正式定为节日。 这一天,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习俗活动。重阳节也是历代诗人留下最多诗词的节日之一。 自唐宋以来,无数诗人在这一天登高怀远,思念亲人,思念家乡,抒发感慨,留下了许多佳 句名篇。下面请你一赏为快,一练为佳。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阅读文签:七律+悲秋思乡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①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②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③,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④衰亲⑤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 ①黄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住家中。②节物:随季节改换的事物, 此处指重阳节的菊花。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翱游,栖无定所。④差喜:幸好。 ⑤衰亲:老母。 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重阳佳节的诗,古时文人在重阳节登高抒怀之时,无不饮酒赋诗,而诗 人常年漂泊,重阳节短暂回家居住,伤春悲秋之外,还抒发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的喜悦和漂 泊流离的苦痛。 起笔从伤春悲秋的重阳切入,“悲秋容易到重阳”点出了重阳佳节这一时间点,也写出了自 己的悲秋之情。第二句直抒情感,写自己的黯然神伤。 颔联写愁绪无可排遣,于是借酒消愁,饮美酒、赏菊花,却依然感到寂寞,没有大风、没有 大雨的好天气却反而感到凄凉。无论是美酒、美景,还是晴好的天气,都勾起了诗人的感伤, 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颈联写景,借景抒情,城边的河水反射的人影朦朦胧胧,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 如霜的月色之下。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旅人的孤单无依,流离失所,面对寒冷 无法抵御,只有那光亮的月如霜皎洁。融情于景的手法很好地传达了诗人的漂泊之苦。 尾联写这次短暂的回家停留,不只是感伤,还有喜悦之情。幸而母亲仍然健在,让诗人感到 可喜,因有老母亲的陪伴而感到了家庭的温暖,同样是一盏油灯之下的场景,陪伴老母与异 地他乡的孤灯寂寞的滋味大不相同。但是为了生活,短暂的相聚意味着又一次的别离。 1.结合诗歌,概括诗人“黯自伤”的原因。(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悲秋;②季节的物象互相催逼,万物凋零,睹物伤情;③内心的凄凉寂寞;④栖无 定所,奔波在外;⑤思乡。(每点 1 分) 解析 “悲秋容易”一句突出了悲秋之情;“节物相催”一句写出了季节改变,菊花开放, 睹物思情;“翻寂寞”“倍凄凉”写出了内心极为孤寂;“差喜衰亲”“异他乡”既包含了 思乡之情,也暗示出居无定所的漂泊之苦。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诗人能在家里陪老母亲过重阳节,感受到了家庭温暖的喜悦之情;②诗人长期漂泊 于外,常有寂寞凄凉之感;③诗人虽有短暂回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喜中 有悲。(每点 2 分) 解析 从“差喜衰亲话真切”可以读出诗人对老母亲在身边可以享受温暖的家庭团聚,在重 阳节可以陪伴家人的喜悦之情。从“一灯滋味异他乡”可以看出诗人漂泊异乡的孤苦。结合 注释①可知,诗人回家只是短暂停留,故而喜中有悲。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阅读文签:七律+多重哀愁 重 阳 高 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①,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②,五亩就③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④,一从乌帽⑤自欹⑥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 ①华:白发。②已:停止。③就:接近,将要。④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⑤乌帽: 乌纱帽,明代帝王贵臣多戴乌纱帽。⑥欹:倾斜。 鉴赏 本诗是一首节日抒怀诗。诗人因时序更替甚速而感到人生易老,两鬓已生白发。诗人 自顾半百年来对国事忠心耿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离家万里,田园将要荒芜也不过问。重 阳佳节到来,却无人送酒,任凭风吹帽落,冷冷清清地度此重阳佳节。真是孤独得搔首自思, 听门外寒柳萧萧,暮鸦乱啼。唉,心境更加凄凉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心绪?请简要概括。(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年老鬓白、光阴荏苒的哀叹之感;②艰难不遇、仕途不通的怨愤之情;③家田荒芜、 身处窘境的抑郁不平之绪;④无人来访、门庭冷落的悲凉之慨。(任意答出三点得满分,言之 成理即可) 解析 该诗情感表达丰富,可以结合前三联依次概括。 4.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典。“东篱”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拓展了诗歌内容,深化了诗歌 主题。 ②借景抒情。借菊花未开,表达心情的寥落,借暮鸦的鸣噪,烘托诗人内心的忧闷,抒发诗 人的悲戚之绪。 ③对比。将诗人门前的冷清与达官显宦身边的热闹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处境的窘困。(言之 成理即可) 解析 注意题干“表达技巧”用语,它表明赏析是宽泛的。首联用典,颔联对比,尾联借景 抒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阅读文签:七律+壮志难酬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 曲台: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5.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 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 和愤懑。(概括 2 分,分析 3 分) 解析 首联年近半百的苏洵以“不才”自称,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己那“萧萧华发”同 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颔联又从这天的宴 会写到他多年来的虚度光阴。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 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后一句运用典故,借“闲”“老”二字表现 了自己虚度年华、用非所长的深沉哀叹。颈联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的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 的壮心未绝。尾联以暮间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新诗作结。韩琦志得意满之余的淡淡闲愁,更 激起了苏洵壮志未酬的深沉哀叹。“暮、雨、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 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整 首诗处处流露出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6.“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的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 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 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答出三层对比给 3 分,效果分析给 3 分) 解析 分析颈联对比手法的妙处,主要从分析本联内容和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两方面答题。 内容上,分析运用对比手法的字句,三层对比:喜与忧的对比,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 酒豪言中的显现对比,“久”与“偶”在时间上的对比。作用上,运用对比,层层递进,强 化了诗人的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阅读文签:散曲+乡愁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②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③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 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强整:勉强整理。③翠袖:和下文的“玉手”皆指 歌女。 鉴赏 这支元曲以“九日”为题,抒发了作者暮年的愁怀。前三句的意思:面对着青山勉强 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乡。这是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 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作者年纪渐老,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 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接下来三句,作者由写眼前的景象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 就是作者往昔欢乐生活浓缩而成的意象。昔日的官场生活,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 玉手弹奏琵琶,是多么热闹,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与前面的“归雁横秋, 倦客思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显出作者此时的孤寂心境。 七、八两句是这首曲中的名句,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 沉感慨:西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败之日,面对已凋谢 的黄花,连蝴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末三句以景结情,写出了眼前的凄凉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这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苍凉微茫的景色,反 映出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作者的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7.简析“倦客思家”的原因。(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重阳佳节,思念亲人。②见大雁南归,触景生情。③仕途坎坷失意,对仕途产生倦 意。④人已年老,有落叶归根之意。(每点 2 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抓住“强整乌纱”“归雁”“人老”及节令概括即可。 8.赏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寓情于景(或以景结情),这是景语,又是情语;通过斜阳与寒鸦营造了凄凉的氛围; 又以“一抹”修饰“斜阳”,以“数点”修饰“寒鸦”,更增添景物冷落之感;在这凄凉与 冷落之景中,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答出手法 1 分,分析 2 分,点明情感 2 分) 解析 所给句子,处于曲之尾,且又是写景,故手法很容易判断出来。再扣住景、情二字展 开分析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