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作业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时作业(四) 一、选择题 1.(2017·广东肇庆一模)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 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 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井田制下分封诸侯王享有土地 使用权,并没有限制富者的土地占有,故 A 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 制下土地兼并导致贫富差距悬殊,故 B 项错误;均田制的实行,将 国家的土地租给农民,有利于抑制富者的土地兼并,而且贫者有土地 耕种,“有一最低之水平”,故 C 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 在公有制基础上,否定土地兼并,故 D 项错误。 2.(2017·湖南衡阳学测)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 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公社所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井田制。诗句反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这种奴隶 社会土地国有制指的是井田制。 3.(2017·广东广州调研)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诗 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是( ) 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杜甫生活在唐代,井田制实行 于商周时期,故 A 项错误;唐代实行科举制,故 B 项错误;唐朝没 有实行分封制,故 C 项错误;唐代均田制中有永业田,自北魏以来, 永业田依法要种桑五十株,产麻地并须种麻十亩,统称桑麻田,故 D 项正确。 4.(2017·山东济宁一模)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认为,“商通有无,农 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这种观点实质上( ) A.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片面地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 D.肯定了商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材料的意思是商业促进商品流 通,如果商品不流通则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不是“重农抑商”政策, 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商业的重要,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谈 到反对提升商人地位,故 C 项错误;材料就是强调商业对农业发展 非常重要,故 D 项正确。 5.范仲淹《四民诗》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宋人《富 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这说明( ) A.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 D.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和“商人众则入税 多”说明重视商业发展,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发生变化,故 C 项正 确。 6.(2017·扬州学测模拟)《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中国在经济现代 化的过程中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 1793 年错失的第 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导致错失第一次重大机遇的政策因素 是(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八股取士 D.盐铁官营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解题时,注意看题干中的“政策因 素”,与“1793 年”这些关键信息。 7.据文献记载,明朝时法国“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 微”。“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B.法国商品粗劣缺少竞争力 C.清朝“闭关”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D.“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工商业发展 答案 A 解析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 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故 A 项符合题意。B 项与史实不 符;C、D 两项与材料不符。 8.(2017·广东汕头二模)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能体现上述思想的 是( ) A.土地私有制 B.坊市制 C.重农抑商政策 D.均田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容易导致土地集 中,贫富差距拉大,与“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不符,故 A 项 错误;坊市制是对商业贸易严格管理的制度,也不利于商业的均衡发 展,故 B 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与题意 不符,故 C 项错误;均田制是国家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不允许 买卖转让,意在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与题意相符,故 D 项正确。 9.(2017·山东青岛一模)《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 食,二曰货。”“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这反 映出当时( ) A.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B.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 C.政府提倡工商皆本 D.主张实施重商主义政策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业”政策。“食”(农业生产)和“货”(商品 贸易)在当时政务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不能说明手工业和商业由官 府统一经营管理,故 A 项错误;商品贸易排在第二,说明政府对商 品贸易的重视,没有抑制商业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农业生 产排第一位,“货”次于“食”,政府仍以农业生产为本,故 C 项错 误;重商主义即“商业本位”,该政策主要盛行于近代欧洲由封建制 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与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 10.(2017·淮北一模)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管仲为安徽颍上人。他主张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 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等。 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 B.商业兴旺带动农业发展 C.提出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D.认识到物质的决定作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提出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是战国时 期商鞅,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 粟多则国富”说明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市也者,劝也(促进), 所以起本事(农事)”说明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说明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1.(2017·连云港学测模拟)清代旧例:“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 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 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 ) A.工商食官 B.鼓励贸易 D.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商人赴外洋者”说明该政策与闭关 锁国有关系,故选 D 项。 12.(2017·无锡学测模拟)清乾隆年间出使中国的马戛尔尼曾说:“吾 实未见中国禁止外人在北方各埠贸易之规定明文。其所云云,不过华 人欲掩其真正动机,而不欲宣诸口者。”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政 策的“真正动机”是( ) A.限制对外频繁交往 B.维护天朝统治和权威 C.闭关锁国 D.维护封建小农经济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题目中的信息“禁止外人在北方各埠 贸易之规定明文”说明清政府对外国贸易不感兴趣,体现了当时对外 政策是以维护天朝权威为主,故选择 B 项。 二、非选择题 13.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 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 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书·文帝纪》 材料二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 阙(缺)而不录。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材料三 (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 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指的是什么?“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二 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本”“末”持何态度?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 本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 示? 答案 (1)“本”:农业。“末”:商业。态度:重农抑商。目的: 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基本内容:“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3)正确处理好农、工、商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 解析 第(1)问,“农,天下之大本也”,其中的“本”指农业,“末” 指商业。材料一反映出重本的意义和事末的消极影响,材料二“舍本 逐末,贤者所非”,二者都强调“重农抑商”,其目的在于保护小农 经济,确保赋税征收,巩固统治。第(2)问,根据材料中“限制通 商”“限制外商”“限制出口”等可判断是“闭关锁国”政策。清朝 实行这一政策有着针对海外反清势力的考虑,也有着深刻的根本原 因。分析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应从经济方面入手,自然经济的自 给自足的封闭性是对外封闭的根源。第(3)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农、 工、商的认识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正确处理好农、工、商的关系。材料 三中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给我们的启 示是要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 14.(2017·扬州高一期末)政府的决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 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 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 得无弱也?……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 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 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 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湖州 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 火万家”。 ——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三 清代中后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四 清代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 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 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 有落地之税”。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 (3)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对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 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就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政策:“重农抑商”。 理由:有利于发展农业,赢得战争;有利于治理人民。 (2)现象:家庭棉纺织业发达;丝织业发达;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 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市镇发展。 (3)政策: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消极影响:强化了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如答“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阻碍了中 国的近代化和社会进步”亦可) (4)政府决策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政府决策应该与时俱进。(言之有 理即可)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 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可知商鞅的经济 政策是“重农抑商”。理由一:“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 焉得无弱也”;理由二:“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 易使也”。第(2)问,根据“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得出家庭棉纺织 业发达;根据“计日受值”可分析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据“俱以 蚕桑为业”可看出丝织业发达;根据“南浔镇烟火万家”得出市镇发 展;根据“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分析出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 超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是继 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阻碍资本主义萌 芽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两个角度分析其消极影响。第(4)问,属于开 放性试题,在综合上述四则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出政府的政策和经济发 展之间的关系,组织答案时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政府决策对经济 发展影响巨大;政府决策应该与时俱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