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语文
·1·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 12 月六校联合调研试题 语 文 试 题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 Richard Lehan 在其所著的《文学中的城市》中,将“文学想象”作为“城市演进” 利弊得失之“编年史”来阅读。在他看来,城市建设和文学文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 阅读城市也就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这种阅读还关系到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历史:它既丰富了城 市本身,也丰富了城市被文学想象所描述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极力理解并欣然接受的“北 京”“上海”或“长安”,同样也是城市历史与文学想象的混合物。 讨论都市人口增长的曲线,或者供水及排污系统的设计,非我辈所长与所愿;我们的兴趣是, 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象与质疑 的权利。关注的不是区域文化,而是都市生活;不是纯粹的史地或经济,而是城与人的关系。如此兼 及“历史”与“文学”,当然是我辈学人的学科背景决定的。 关注“文学的城市”,必须兼及作家、作品、建筑、历史、世相、风物等,在文化史与文学史的 多重视野中展开论述。如此“关注”,自然不会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对城市 形态、历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学科的视野以及坚实的学术训练,因此,希望综合学者的严谨、 文人的温情以及旅行者好奇的目光,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 谈到都市,我一再坚持,必须把“记忆”与“想象”带进来,这样,这座城市才有生气,才可 能真正“活起来”。把人的主观情感以及想象力带入都市研究,这个时候,城市才有了喜怒哀乐,才 可能既古老又新鲜。另一方面,当我们努力用文字、用图像、用文化记忆来表现或阐释这座城市的 前世与今生时,这座城市的精灵,便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驰骋想象”,这个让历史学家深感 头痛的话题,很可能在文化史家那里如鱼得水——解读诸多关于北京的“不实之辞”,在我看来,意 味无穷。因为,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不管虚实真假,同样值得尊重。 关于都市的论述,完全可以、而且必须有多种角度与方法。就像所有的回忆,永远是不完整的, 既可能无限接近目标,也可能渐行渐远——正是在这遗忘(误解)与记忆(再创造)的巨大张力中, 人类精神得以不断向前延伸。记忆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过程,它本身也可以成为舞台,甚至 构成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 既然我们对于城市的“记忆”,可能凭借文字、图像、声音,乃至各种实物形态,今人之谈论“都 市想象”,尽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言的建筑、遥远的记忆、严谨的实录、夸饰的漫画、怪诞的传 ·2· 说、歧义的诠释……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珍惜,并努力去寻幽探微深入辨析。 因而,在对都市的解读中,可以是正宗的“城市研究”,也可以是“文学中的城市”;可以兼及 古今,也可以比较中外;可以专注某一城市,也可以是城城联姻或城乡对峙;可以阐释建筑与景观, 也可以是舆论环境或文学生产;可以侧重史学,也可以是艺术或文化。一句话,只要是对于“都市” 的精彩解读,不讲家法,无论流派。 (摘编自陈平原《文学的都市与都市的文学》) 材料二: 城市文学研究,有一个学科归属问题亟待解决。我们是将它归入传统文学研究,作为传统文学 学科的一个分支,还是将它归入城市学这门学科?对于第一种做法,我的看法是,因为它受到了文 学研究之内各种规则的制约,并且缺乏一种对等相通的经验上的把握,所以很难真正进入到文学价 值评判领域,也难以与其他学科发生对话关系。一种针对城市文学的外部研究可能要更为有效,因 为它的视野更大,也能够在时代精神的符号表征与文学形式之间看出隐秘的联系。城市学范畴内的 城市文学研究,使得叙事演变与精神历史的共鸣和互证得以成立。目前我们对城市学本身的理解还 存有一定的问题。城市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学子嗣,换句话说,在传统学科里面增加一些城市 视角,以此应付分散的文学中的城市经验、社会学中的城市问题,以及历史学中的城市主题,这样 的“城市学”可能很难称之为一门自足的学科。真正的城市学有着它自己的问题域和方法论,并且, 唯有在这样一种问题域之内加以观照,在这样一种独有的方法论的统摄之下,城市学才能够兼容其 他传统学科,才能触及到这门学科所要处理的对象的本质。在这一点上,将城市文学研究列为城市 学的子题是没有疑义的。 中国文化有着强大的乡土文明传统,城市一直是被诅咒的对象,甚至是被删除的对象。一种城 市经验的出现,在文学这个范畴内,势必分裂为两种不同倾向。对于作家来说,这种独特经验,是 青年一代的写作者必须去关注的,因为他们恰恰生活在此;像年长一代作家那样,本能地去书写乡 土经验的东西,对年轻一代作家来说,已经不再可能。 而对于城市学研究者来说,他们所要处理的对象就更为复杂,他们既要思考诸种城市经验元素, 以便将它向认知提升,还要面对已然被塑造了的文学中的城市经验形态。经验走在前面,而判断总 是滞后,但城市学的研究和城市学的评论也不能过于滞后,它应该跟上来。 (摘编自张柠《城市经验和城市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将城市作为阅读对象也是城市建设的一种方式,研究者通过不断还原历史真实,去除误解,从而 丰富对城市的解读,也就丰富了城市本身。 B.通过跨学科研究,在诸如文学、历史、社会等传统学科里面增加城市视角,以整合分散在各学科 领域里的城市研究课题,是城市学得以成立的关键。 C.中国文化有重乡土轻都市的传统,当代的城市学研究者既要思考当下的城市经验元素,也要面对 文学传统中的城市经验。 D.关注“文学的城市”,是在传统的文学史叙述中,加入新的元素,从关心文化的整体发展,到关 心区域文化,对国家东西南北的文学版图有细致的研究与挖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说明朝营建新都时,刘伯温为制服恶龙,将北京城设计成八臂哪吒的形状,这可以作为解读北 京的素材,应该为研究者珍视。 ·3· B.城市文学研究不应作为传统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是因为它的视野更大,突破了文学研究内部各 种规则的制约。 C.研究城市文学,可以借助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但并非必需,研 究成果要有对“人”的关切。 D.青年一代作家生活在城市之中,已经不再可能出于本能地去书写乡土经验的作品,像前人一样诅 咒城市。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城市文学研究对象的一项是(3 分) A.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B.张岱《陶庵梦忆》 C.老舍《骆驼祥子》 D.陶渊明《桃花源记》 4.作者认为应如何“阅读城市”?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4 分) ▲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第一段的行文脉络。(6 分)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橄榄油坛子 [意大利]皮兰德娄 唐·罗洛在首阳山的农庄的山坡上种了好大一圈油橄榄树。他预计地窖里的那五只旧的彩陶坛 子盛不下新榨的油,因此及时地预订了第六只容量更大的坛子。人们为他造了一只齐人胸高的坛子, 肚子威风凛凛地挺起来,好像是其他五只的统领。 已经开始打橄榄两天了。唐·罗洛烦躁不安,因为农庄里既有打橄榄的农民,又有往山坡上准 备种下一季蚕豆的地里送堆肥的赶骡人。他苦于没有分身术,不知先监督谁好。最后,他破口大骂, 要他们都别想偷懒。他戴着白帽子,挽起衣袖,挺着胸膛,涨红着脸,大汗淋漓,东奔西走,转动 着一双狼似的眼睛,生气地搓自己刮过的脸颊,浓重的胡子像是剃刀刚过就钻了出来。 现在到了第三天收工的时候,三位打橄榄的农民走进磨房放木梯和棍子,看见那只漂亮的新坛 子开裂成两半,好像有人在坛子的大肚子上拦腰砍了一刀,眼前的裂缝十分刺眼。 当唐·罗洛走上山来,看见裂缝时,简直要发疯了。他把帽子摔到地上,打自己耳光,跺脚, 像哭死去的亲人那样悲声号叫: “新坛子呀!四个银币的坛子!还没有用过呀!” 农民们劝他冷静一些,能干的修补匠会把它修好,像新的一样。正好有一位迪马·里卡西大叔, 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胶水,牢牢地保守着胶水的秘密:用这种胶水粘好之后,斧头也砍不开。 第二天,迪马·里卡西大叔背着一筐工具准时来到首阳山。 他是一个跛腿老人。关节粗大畸形,活像一段古老的阿拉伯油橄榄树桩。傲气,或者说是悲哀 扎根在他那变形的身躯里了。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欣赏他这个未被正式承认的发明家的 功劳。迪马·里卡西大叔要让事实说话。他左顾右盼,生怕别人窃取他的秘密。 “让我看看那种胶水。”唐·罗洛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他好一阵之后才说出这第一句话。迪马大叔 ·4· 严正地摇头拒绝。 “补的时候看吧。” “能补好吗?” 迪马大叔郑重其事地检查已经搬到打谷场上的坛子。他说: “能修好。” “可是光用胶水,”唐·罗洛开始讲条件,“我不放心。我还要求用钉子补。” “那我走了!”迪马大叔二话不说,站起身,背起筐。 唐·罗洛拉住他的一只胳臂。 “去哪儿呀?就这么谈生意吗?那么长的裂缝,只用胶水吗?需要钉子。胶水和钉子。我做主。” 迪马大叔胀满一肚子的怒气和怨气,开始干活。他用钻头沿着裂缝的边沿打眼,以便用铁丝穿 过洞眼把坛子缝合起来,接着他用手指把胶水沿裂缝把裂开的边上涂了一圈;他拿起钳子和准备好 的碎铁丝,钻进坛子敞开的肚子里,吩咐农民把坛子的裂缝对齐。 他一边干活一边抱怨自己命苦。 “现在你帮我出来吧。”最后迪马大叔说道。可是这只坛子的腹部虽然很宽,颈口却很窄。迪马 大叔盛怒之下没有注意这一点。现在,他试了又试,还是爬不出来。那个农民站在那里笑弯了腰。 他被囚禁在由他自己修补好的坛子里了,为了让他出来,就得重新砸破坛子,并且永远无法修补了。 唐·罗洛在嬉笑声和叫喊声中赶来。 “这只坛子新的时候,我花了四个银币买来的。你认为它现在值多少钱?”唐·罗洛问。 迪马大叔说:“从前价值的三分之一。” “那好,”唐·罗洛说,“依你的话,你给我一又三分之一个银币。” “什么?”迪马大叔问道,好像没有听懂。 “我打破坛子让你出来,”唐·罗洛回答,“你呢,赔给我你估计的那个数目。” “我,付钱?”迪马大叔取笑道,“阁下您开玩笑呀!我准备在这里面变成虫子。” 而且,他费了些劲儿从衣袋里掏出一只镶嵌的小烟斗,点燃后抽起来,把烟雾从坛子的颈口里 驱赶出来。 唐·罗洛气愤得冲动起来,抬起脚就要踢坛子,但是他缩回了脚,而是用双手抱住坛子,使劲 提动它。 “您看多好的胶水!”迪马大叔对他说。 “该死的东西!”唐·罗洛怒吼起来,“谁干的坏事,是我还是你?我应当赔钱吗?你就饿死在 里面吧!看谁胜谁负!” 他走了,迪马大叔却想到用工钱同农民们一起欢度这个夜晚。一个农民去附近的小酒店里去买 酒。好像是特意安排好的,天上有一轮明月,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般。 已经去睡觉的唐·罗洛,突然被乱哄哄的喧闹声吵醒。他从农舍的一个阳台上探出头来,看见 谷场上,月光下有许多魔鬼:原来是喝醉了的农民手拉着手,围着坛子跳舞呢。迪马大叔在里面扯 着嗓子唱歌。 唐·罗洛这次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像一头发疯的公牛冲过去,把坛子推得沿山坡滚了下去。坛 子在醉汉们的笑声中往下滚动,撞在一棵橄榄树上,碎裂开来。 迪马大叔获胜了。 ·5· ( 有 删 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迪马大叔听从唐·罗洛的修补方法,这一举动看似妥协,实际上是他反抗的开始。 B.农民笑弯了腰,是因为迪马大叔被囚禁在自己修补好的坛子里,强化了故事的戏剧性。 C.“有许多魔鬼”既表现了唐·罗洛难抑的愤怒,也写出了农民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D.唐·罗洛的坛子“打造”—“破裂”—“复原”—“再破裂”的过程是故事的重要内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对坛子的描绘,表明它承载着唐·罗洛对于财富的幻想,它作为叙事线索,贯穿小说 全文。 B.小说善用比喻、比拟等修辞,如将迪马大叔畸形粗大的关节比喻成树桩,傲气、悲哀扎根在身 躯里。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唐·罗洛对坛子改“踢”为“提”,表现出他怕伤害到迪马大叔 的心理。 D.小说还描绘了醉酒跳舞的农民群体形象,以此烘托迪马大叔的乐观情绪,与唐·罗洛盛怒形成 反差。 8.请简要概括主人公唐·罗洛这一人物形象。(4 分) ▲ 9.小说最后两段的结尾很精彩,请分析其妙处。(6 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 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 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 太祖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乃命大书揭之殿两庑..壁。顷之御西庑,诸大臣皆 在,帝指《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 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 非所先也。”濂之随事纳忠,皆此类也。 濂性诚谨,未尝讦人过。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 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 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 ·6· 古作者并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 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 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节选自《明史·宋濂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 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B.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 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C.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 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D.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 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为历代儒家学子研习 的核心著作。也与亡佚的《乐经》合称“六经”。 B.黄老:也称黄老学说,古代一种思想流派。“黄”,指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汉代道家思想的代 表人物;“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C.两庑:是宫殿或祠庙的东西两廊。又特指文庙中先贤从祀之处,供奉孔子门人及历代大儒,如汉 代董仲舒、唐代韩愈、宋代朱熹、明代王守仁等。 D.姓氏:三代(夏商周)以前,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来分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姓用来分别婚姻,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濂,自幼聪颖过人,记忆力超强。他博通《五经》,转益多师。他的两位老师柳贯、黄溍甚至 都觉得学问在他之下,自愧不如。 B.宋濂与刘基齐名,都兴起于东南。刘基豪迈,宋濂以儒者自命。宋濂虽才华横溢,却不能像刘基 那样得到重用,无法获得显赫的官爵。 C.宋濂善于随事纳忠。太祖让他讲析《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之事,他就顺势劝谏太祖要以礼 义治心,学校治民,不可以刑罚为先。 D.宋濂手不释卷,学问无所不通,文章醇厚精深。上门来求文章的士大夫摩肩接踵,国外的崇拜者 甚至出重金来求购他的文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4 分) ▲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4 分) ▲ 14.“宋濂诚谨,未尝讦人之过”在文章中是怎样体现的?请简要分析。(3 分) ·7·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 萤 火 陈与义 翩翩飞蛾掩月烛,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①,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 【注释】 ①相传仙人方术,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而鸣,却不敢行。汉代武威太守刘子南佩 戴萤火丸,敌箭不近身,安然脱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飞蛾在月光烛火边翩然起舞,终葬身于灯油之中。作者深感愧疚,自觉罪无可赎。 写飞蛾是为下文写萤火张本。 B.颔联作者态度鲜明,赞扬萤火不会自欺欺人,会在夜晚的草从间发出煜煜之光,不像飞蛾 那样与月烛争辉,自取灭亡。 C.颈联以“萤火却马”、“囊萤映书”的典故来揭示萤火能入仙人之方、登君子之堂的特殊 地位,对其赞赏也更进一层。 D.整首诗综合运用对比、用典、托物言志等多种表现手法来抒发作者对萤火的敬佩、喜爱之 情,寄托了一定的象征意味。 16.这首诗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孔子的话: “ ▲ , ▲ ”。 ⑵这部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电影的导演又对拍摄的内容讳莫如深,不禁让人想起白 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 “ ▲ , ▲ ”。 ⑶北 宋 诗 人 黄 庭 坚 长 于 用 典 , 在 《 登 快 阁 》 中 使 用 伯 牙 、 子 期 、 阮 籍 典 故 的 诗 句 是 “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1 分) 到了青海,天空忽然变得低矮,哈达一样的白云,像是直接从大地上蒸腾而成。它们懒懒地浮 在矮矮的雪山上,让人觉得惊异——我长年居住的小城,于平地上测到的海拔常常是零米,稍高一 点的地方,也不过几十米,想要看云,得仰起头,看久了,脖子会酸。而在这里,我看那些云时, ·8· ① ▲ ,仿佛只要走到雪山那里,人便可以直接穿云而去。草地或苍黄或青葱, 连绵不绝,无比开阔,那些默默低头吃草的白色的羊、棕色的马、黑色的牦牛没有人看管,自由自 在地散落在各处,半天才稍微动一动,像草丛中缓慢滚动着的一块块白色的石头、棕色的石头、黑 色的石头。更远一些的,是白色的点、棕色的点、黑色的点。那些草一律低矮,连没脚都不能,不 知道它们是刚刚抽芽,② ▲ 。客车慢悠悠地在公路上绕来绕去,一直往西,往更 接近天空的世界里去。忽远忽近蓝色飘带一样的青海湖,时而出没在视线里,随随便便用“傻瓜” 相机拍一张照片,它都似明信片一般……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人人都知道他是雷锋式的人物——心里只想着他人的好人。 B. “妈妈——,你在哪里?”小男孩哭喊着。 C. 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D. 每年春节——特别是家里有孩子正在备战高考的时候,大家都宅在家。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 20. 在上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②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③人们对生活形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④旅游活动也越来越丰富。⑤因为出国政策宽松的原因,⑥人们更愿意走出国门,⑦体验异国的风 土人情。⑧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出境旅游的是否繁荣,⑨扩大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 22.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40 个字。(5 分) 在 2020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生物)旗下北 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研发的三款新冠灭活 疫苗,首次亮相服贸会展位。 美媒《财富》杂志承认,中国疫苗研发公司正处于全球研发竞赛的“头位”,占据目前 9 个处于 第三期疫苗研发项目中的 5 个。但《财富》的报道也暗示中国在未结束三期临床试验前就安排紧急 接种的做法“非传统”、“可能有问题”,是“为了争夺第一名”而“挑战极限”。法新社形容疫苗是 “游戏规则改变者”,并在标题直接打出“中国首次炫耀新冠病毒疫苗”。也有外媒对于中国的疫苗 研发给出客观评价。西班牙埃菲社认为:“目前来看,中国将是最早掌握新冠病毒疫苗的国家之一。 这表明其科研能力可以比肩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国家。”路透社认为,数据显示科兴的疫苗似乎是安 全的,虽然在老年人当中效果略弱。 ·9·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我国“万世先师”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七十多人特别贤能。学生子夏曾问孔子 对各人的看法,孔子说:“我不及子贡聪明,不及颜回守信,不及子路勇敢,不及子张严谨。”子夏 迷惑不解:“他们比您了不起,为什么还要跟您学呢?”“颜回缺少变通,子路缺少宽厚,子张缺少平 和,子贡缺少谦虚。”子夏若有所悟:“这也是老师在教育自己吧。” 班级计划举行“认识自我”主题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 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0·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 12 月六校联合调研试题 参语文考答案 1. C(A 项,“还原历史真实,去除误解”错,根据文中“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不管虚实真假, 同样值得尊重”,在城市的阅读中还存在遗忘(误解)与记忆(再创造)等多角度与方法。B 项,“是 城市学得以成立的关键”错,根据文意,即使具备这些条件“这样的‘城市学’可能很难称之为一 门自足的学科”。D 项,“关心区域文化”,原文“关注的不是区域文化”;“对国家东西南北的文学版 图”错,文中强调“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 2. B(“它”,指“针对城市文学的外部研究”。“突破了文学研究内部各种规则的制约”无中生有。) 3.D (《桃花源记》写作对象不是城市) 4.①要关注都市生活和城与人的关系(兼及“历史”与“文学”)。②必须在文化史和文学史的多重 视野中展开论述。③阅读城市必须代入“记忆”和“想象”。④阅读城市必须有多种角度与方法。 (每点 1 分) 5.首先提出城市文学研究的学科归属问题;其次分析把城市文学研究归入传统文学研究的局限性; 最后阐释把城市文学研究归入城市学的原因或依据。(6 分) 6.A“反抗的开始”无中生有。 7.C 分析错误,“改‘踢’为‘提’”主要是怕自己的坛子坏掉,从后文他把坛子推倒可以看出,他 并不在意迪马大叔的安危。 8.他是一个富有、粗暴(凶狠、脾气暴躁)、专横、吝啬、贪婪的庄园主(农场主)。(庄园主 1 分, 其他任意三点 3 分) 9.①结尾富有戏剧效果。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唐·罗洛推倒坛子,一无所获,迪马大叔却 因此脱困,获得胜利(或强烈的反差增加喜剧效果)。②凸显人物形象。唐·罗洛气急败坏,将坛子 推下山坡,是他暴躁易怒性格特点的表现。③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揭示主旨。批判、讽刺农庄主 的自私自利、蛮横残暴,表达了作者对被压榨的迪马大叔等底层百姓的同情,及其反抗行为的赞许。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D 11.B“黄”指“黄帝” 12.B“不得重用”无根据 13.(1)汉武帝沉溺在方术这样荒诞的学说中,改变了文帝景帝谦恭节俭的风气,老百姓的精力已 经疲惫,这之后又用严厉的刑罚责罚老百姓。(方技谬悠 1 分、恭俭 1 分、敝 1 分、督 1 分) (2)召唤全部朝臣进行责问,就喊着宋濂的字说道:“不是景濂几乎要错怪进言上书的人。”(悉 1 分、因 1 分、微 1 分、罪 1 分) 14. ①如实向太祖禀告宴会情况。②太祖让其臧否朝臣时,他只说以善者为友,不了解不善者。③ 让太祖审慎对待茹太素上的万言书,体察其忠心,不要深罪。 15.A “罪莫赎”不是作者,是飞蛾 16.不害怕被明月比下去,显出粗陋的本质;只害怕被风雨遮蔽,看不到自己的光芒。(2 分) 对选贤任能的期盼、对才华的自信、对发挥才学报效国家的渴望。(任一点 2 分)对朝廷或 奸佞埋没人才的担忧(不甘)。(2 分) 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朱弦 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18.A(A 项的破折号和文中例句的一样,表示解释说明;B 项表示语音延长;C 项表示总结上文;D 项表示递进。) 19.将正在默默低头吃草且半天才稍微动一动的羊、马、牦牛比作缓慢滚动着的石头(2 分),体现了 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羊、马、牦牛的壮实(1 分)和行动缓慢的状态(1 分)。 20. 视线分明是平的还是只能长这么高(每点 2 分) 21.①成分残缺不全。可在前面加上“随着”,或删去“的”;③搭配不当。“高”改成“多样”,或“形 式”改为“质量”;⑤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⑧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11· 22.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1 分)中国新冠疫苗集体亮相(1 分),外媒(1 分)反应不一(心 态复杂)(1 分)。 23.见评分细则 作文评分细则 一、审题立意 (一)审题 1.情境分析。这是一道将历史文化题材有机融入考生学习生活的作文试题,本材料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第一句话,点明材料的背景,指出了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功绩和地位;第二层是孔子和 子夏的对话,也是这则材料的主体,孔子对于学生的优点和弱点有着清晰的洞察,这种深入了解正 是孔子能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培养成贤人的重要原因,对于今天的教育者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最 后一句是第三层,借子夏的感悟揭示了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自我教育的机会,实现了 个人提升,这也是材料最核心的要点,即我们应善于借助正确认识别人来正确认识自我。本文题以 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为着眼点,引导学生关注、思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充分体现当前“立德树 人”的教育原则。 2.典型任务。考生在写作时需要扣住孔子育人或育己的做法,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在社会 和时代中的重大使命,针对自我和他人的辩证关系,落实认识和教育自我,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表达想法时不能脱离材料内容,要围绕具体情境展开。否则,便会偏题或跑题。 3.价值判断。青年人是国家建设的未来主力军,青春是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的最佳时期,通过材 料主题“育人与育己”,可见文题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借助认识他人来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成长 为合格的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接班人。所以,考生对于传统人物的思考,要挖掘其正面价值,体现 积极的价值观。 (二)立意 1. 知人可知己,以人为鉴,了解自己的不足; 2.了解他人的优缺点,善于知人。 对于他人,我们应全面认识其优缺点,而在认知他人的过程中,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和教育。写 作时,对于识人与识己的关系,考生要能表达自己的辩证认识,要结合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立 足于向孔子学习,成长为更优秀的人。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从考场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一以贯之。要注意作文完成任务的总体情况,着眼 于全篇,作整体评价,抓大放小;既看写什么,也看怎么写,看内容与语言、结构的融洽度。阅卷 力求整体着眼,以质赋分,不屈其文,分所应当,分文相称。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有逻辑地分析 说理,注意议论类文章的中心与材料的关联度,警惕缺少具体材料泛泛而谈和作文审题之外导致的 表达偏题现象。要注意发言稿的正确格式,开头要有问候语,结尾应表达感谢,行文应有现场感和 对话感。 2.判分类别 ·12· 一类卷 54~60 分;二类卷 48~53 分;三类卷 42~47 分;四类卷 36~41 分;五类卷 24~35 分; 六类卷 23 分以下。 3.特别提醒 ⑴任务能基本完成,但只是简单重复原材料的观点,未能深入展开,原则上不超过 47 分。 ⑵能完成任务,且可圈可点,要敢于打高分,直至满分。 4.判分标准 一类卷(54~60 分):审题精准,立意深刻、独到、新颖;有一个好的由头或切入口,能紧扣主 要矛盾分层展开;或能化大为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纵横捭阖,鞭辟入里,气势恢宏;用例经 典;言近旨远,言简意丰。 二类卷(48~53 分):审题准确,立意有一定的见识;推理和论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批判性;用 例准确;言随意转,言能达意。 三类卷(42~47 分):停留在材料和提示的表层;有一定的分析和层次,但逻辑不够严密;表达 顺畅,尚能达意。 四类卷(36~41 分):基本符合材料和提示的范围;泛泛而谈,面面俱到,简单演绎题意;素材 堆砌,缺乏材料间的逻辑关联;论证方法单一,基本以举例为主,叙例比例较大;论点与论据之间 不匹配,不紧密,显得牵强。 五类卷(24~35 分):貌合神离,基本脱离材料,偏题,套作。 六类卷(23 分以下):自说自话,完全脱离材料,无观点,无论证说理;随便说说,字数不足; 或另起炉灶。 5.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 20 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 高不超过 10 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组长处理。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 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 50 字扣 1 分,扣满 3 分为止;明显未 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 42 分(不满 100 字,0~5 分;200 字 左右,6~10 分;300 字左右,11~15 分;400 字左右,16~25 分;500 字左右,26~35 分;600 字 左右 35~42 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 35 分;凡思想感情庸 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 20 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 10 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 1 分,扣满 5 分为止。 ⑥不写作文题目的,扣 2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