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时作业:单元综合评估1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时作业:单元综合评估1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综合评估 考试用时: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 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书 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西学东渐” 改良之风正炽。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这 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 时又恢复两汉经学。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新文化运 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孔子和 “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但胡适等人在运动 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 的新生寻找出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洋奴买办哲 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 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 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 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方在海内外以前 所未有的热度火了起来,但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挟泥沙俱下”,一 些文化投机者也看准这个“牛市”,将阴阳八卦、谶纬迷信、星相占 卜、特异功能、巫婆神汉、建阴宅、拜神庙,乃至恢复繁体字、倡导 小学生读经,都贴上振兴“国学”的标签。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 学、伦理学、版本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中医学、农学、天文、历 法、算法、术数等自然科学知识,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国学的分 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 子、集四大类。“经”是指儒家经典,如《论语》等,后来又增加一 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如 司马迁的《史记》,以及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等,以地域为记载中 心的方志等。“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 集,如儒家的《论语》,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 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集”是历史上诸 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 集》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 丹亭》也属集部。 另一种是按内容分类,开始分为三类:义理之学,阐明事物道理, 也就是哲学;考据之学,从事历史学研究,也就是史学;辞章之学, 从事诗词散文以及章奏、书判等实用文体创作的,就是文学,及今天 所说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后来有人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两个以补其不 足:一是经世之学,即治国驭民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 二是科技之学,即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 (摘编自《南开语言学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C ) A.“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名称虽然各异,但核 心是强调中华文化与学术。 B.“国学”是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目的是恢复 两汉经学,学习西方文明。 C.“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在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消失,原 因是对胡适的批判以及多次的文艺批判运动。 D.“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但 繁体字是不包含其中的。 解析:A项,“核心是强调中华文化与学术”错,应是“传统的 中华文化与学术”;B项,“恢复两汉经学,学习西方文明”是手段 而非目的;D项,“但繁体字是不包含其中的”理解有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了“国学”的基本定义及包含内 容,文字简洁,内容明确。 B.文章第二段客观地分析了“国学”的起源和中间变化的原 因,层次清楚,有理有据。 C.文章三、四段对“国学”的不同分类做了较为详细的阐释, 强调了按内容分类更为合理。 D.文章从“国学”概念的提出,谈到“国学”概念的历史分析, 最后对“国学”的内容分类进行论证。 解析:C项,“强调了按内容分类更为合理”理解错误,文中并 没有这个意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发起新文化运动的陈独秀、胡适等人在五四运动前后对“国 学”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B.作者对八十年代后兴起的“国学”热提出了批评,因为其中 掺杂了功利、迷信色彩。 C.经、史、子、集是“四库全书”对“国学”的分类,戏剧作 品虽属“国学”,但影响甚微。 D.“国学”按内容分类,初为三类,后又加经世、科技之学, 明显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 解析:C项,“戏剧作品虽属‘国学’,但影响甚微”理解错误, 原文表述是“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 《牡丹亭》也属集部”,并没有说它的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乱世才子郁达夫 唐宝民 如果要在群星灿烂的中国现代文坛选择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 奇色彩的作家来,恐怕非郁达夫莫属了。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 的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使他的人生更具 悲壮色彩。 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一生 都将在离乱中度过。在自传中,他形容自己的出生是“悲剧的出生”。 他的家庭,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乡绅家庭,但彼时早已家道中落。更 为不幸的是,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日子过得更加艰 难。多年以后,他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儿时的回忆,谁也在说, 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我所体验到的最初的 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童年的 这种经历,无疑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的苍凉沉郁,那种 与生俱来的忧伤,那种心灵深处的苦闷,无不带有童年时代的烙印。 作为乱世才子,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黄仲则慨叹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而郁达夫则抒发了“牵情儿 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这样的情怀。二人的经历和结局也相类 似,黄仲则流落到山西运城,以三十岁的壮年客死他乡;郁达夫一袭 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他们是同 样的清醒者,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但他却发出了盛世的哀音:江 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郁达夫则在暗夜中叹息:悲歌痛哭 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 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学 他。” 19世纪俄罗斯文学家们塑造了“多余人”这一文学形象,成为 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则是 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的同 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这 与鲁迅先生致力于对国民劣根性进行疗救的努力如出一辙。虽然只是 一介书生,却胸怀家国天下,“河山两戒重光日,约取金门海上盟”。 罗素曾经提出过支撑人生活下去的三种动力,即“对爱的渴望,对知 识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郁达夫即是这样的 作家,他的创作是一个充满强烈悲悯意识的过程,而这种充满人道主 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恰恰是一个优秀作家不可缺少的价值立场。 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 地向温暖靠近,丝毫不顾及被灼伤的危险。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 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他为她筑下了象征着爱之 永恒的风雨茅庐,并发出了“死后神魂如有验,何妨同死化鸳鸯。百 年人世多风雨,不及泉台岁月长”这样的感慨。然而,正所谓“浓情 生爱,因爱生怖”,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 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最终导致分手的无奈结局。 1945年 8月 29日 20时许,在印尼苏门答腊家中与朋友聊天的 郁达夫被一个土著青年叫出去,从此神秘失踪。后有消息证实,郁达 夫于 1945年 9月 17日惨死于日本宪兵之手,彼时,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郁达夫也等到了祖国抗战 的胜利,然而,尚未来得及欢呼,就以身殉国,令人扼腕叹息。郁达 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做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 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 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摘自《福建日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C ) A.郁达夫曾经历“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困窘,也因此感受过 世人的白眼。 B.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惊世骇俗的婚恋,最终以分手告终,皆因 “风雨茅庐”不能使爱永恒。 C.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悲剧,为郁达夫的传奇人生抹上了最后 的悲壮。 D.本文围绕文风、婚恋、结局组织材料,写出郁达夫极其传奇 的名士风采。 解析:A项,“感受过世人的白眼”错,原文无依据。B项,“皆 因‘风雨茅庐’不能使爱永恒”错,作者认为“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 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D项,文章 还提到了郁达夫的出身对文风的影响(第二段)及郁达夫、黄仲则几方 面的相似(第三段)。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C ) A.“乱世才子郁达夫”作为标题有总领全文的作用,既交代了 郁达夫生活的背景,又点明了他的才情,正是因为乱世,才让他成为 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 B.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二人都生于乱世,而且 他们的情怀、经历和结局也都相类似,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 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 有意去学他。” C.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是塑造了“零余人”这 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 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他的创作充满强烈悲悯意 识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D.本文结构紧凑,首尾呼应。作者通过大量侧面描写,并通过 对比的手法给读者介绍了郁达夫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 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 解析:A项,“正是因为乱世,才让他成为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 传奇色彩的作家”强加因果。B项,“二人都生于乱世”错,原文说 “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D项,“对比的手法”错,不是“对比” 手法。 6.文章说郁达夫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 述。(6分) 答:①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②家道中落,出生三 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③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 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④爱情失意。(答对 3点即可满分, 每点 2分) 解析:此题要求回答“说郁达夫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的依 据,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以及 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使他的人生更具悲壮色 彩”“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一 生都将在离乱中度过”“更为不幸的是,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 世了,从此日子过得更加艰难”“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 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 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最终导致分手的无奈 结局”概括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题。 “背叛”炊烟 胡宗波 “背叛”炊烟,需要勇气。 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 了重重大山的怀抱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每天,村人执 拗地在炊烟上挂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成为家的方向。一天 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很 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径。 在我眼里,炊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 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 的诱惑,无疑令我无法抗拒。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 去理会的。我心里只有炊烟。发展到了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烟同时升 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能一眼分辨出。 那时,炊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 可我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相反,我回报给炊烟的,大多 是怨,是恨:恨它营养不够丰富,恨它花样太过单一,更恨它有时还 填不饱我肚子。 与我对炊烟的矛盾态度相比,父母从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炊烟 生病了,父母精心呵护着,助它早日康复;炊烟失落了,父母安慰开 导着,帮它尽快振作。炊烟有灵性。虔诚的心,换来了炊烟的信任。 它配合着父母,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日子。 然而,在父母虔诚的背后,其实也蜷缩着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 父母领着我在日子里摸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送我去读书。他们已 领教了日子的苦。他们不想将这种苦留成“财产”,等我去继承。为 了孩子长远计,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的“背叛”。 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 生活,搀扶起勇气,父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 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生活的元素。其间,父母还要顶住村人随手扔 来的冷嘲热讽。那大都是些认为读书没用的村人。站在父母的“背 叛”上,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系在肩膀上,在“背叛”的道路上愈 走愈远。若干年后,我彻底“背叛”了炊烟,走出了乡村。 在异乡,任我踮脚眺望,却看不到一丝炊烟。内心的空虚惆怅如 同滚着的雪球。 在炊烟的浸泡里长大的人,炊烟就是他的根。一个人,一生里烙 印着三条根,那是从国别、地域、家庭三者文化差异中沉淀出来的。 “背叛”了炊烟,就斩断了地域和家庭这两条根,我这一生,注定将 处于失根后的无根状态。这时,在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仿佛一封 封家书,用眼眸盖上思念的邮戳,不时呼唤着我回去。 每一年,我都会回故乡,只为亲手摸摸升腾的炊烟。摸着它,我 才能暂时找回丢失已久的乡音,才能短暂回收久违了的内心踏实。 这些年,每次回去,家乡都有变化。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 麻开花。在欣慰的同时,我却觉得与故乡又生疏隔膜了几分。现代化 的炊具,不断打压着炊烟氤氲的范围。我希冀的炊烟,越发地单薄瘦 削。 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 写。 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烟。 我更知道,一缕缕炊烟,终会在我记忆的窖藏中酝酿成一种乡愁, 继而在我的记忆里,站成一道道风景,更站成一位位亲人。 背叛,总是要付出代价。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再也没 有远道而来的消息,能把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催生。 失去了炊烟,我们注定还有别的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 是(3分)( C ) A.开头引出炊烟,总领全文,交代特定的地点与独特的地理环 境,并且引出下文对炊烟的“背叛”。 B.全文包含了多处对比,例如:村人对父母为我设计的人生道 路冷嘲热讽和父母的冷静坚决形成了对比。 C.“背叛”炊烟是痛苦挣扎的结果,作者以悠远复杂的笔触全 篇叙写了自己逃离故乡的全过程。 D.作者将“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比作家书,将思念化作邮 戳,生动形象而又新颖别致地写出了家乡对“我”的羁绊,“我”对 故乡的难忘之情。 解析:C项,“作者以悠远复杂的笔触全篇叙写了自己逃离故乡 的全过程”表述不够全面,全文既有对故乡炊烟的逃离,又有对故乡 炊烟的思念和牵挂。 8.结合文本,试从手法、内容、情感的角度赏析画横线句子“我 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6分) 答: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 的发展,故乡传统农耕生活必然会逝去,最终被占据绝对优势的富裕、 先进、现代化的生活取代。这句话蕴含了作者对这种变化既欣慰、期 望,又充满伤感、留恋的矛盾复杂情感。 解析:本题题目是“结合文本,试从手法、内容、情感的角度赏 析画横线句子‘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 代化日子改写’”,题干已经明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手法、内容、 情感的角度。“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拟人。结合文本 内容“改写”“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烟”分析,故 乡传统农耕生活必然会逝去,最终被占据绝对优势的富裕、先进、现 代化的生活取代。结合文本内容“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麻开 花。在欣慰的同时,我却觉得与故乡又生疏隔膜了几分。现代化的炊 具,不断打压着炊烟氤氲的范围。我希冀的炊烟,越发地单薄瘦削” 分析可知,表达了作者欣慰、期望,又充满伤感、留恋的复杂情感。 9.作者在文中写到为了实现父母的期望,“我”背叛了炊烟, 结尾又说“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 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答:不矛盾,炊烟原本是故乡特有的景致,但故乡生活的艰辛、 贫穷使得作者产生了逃离贫穷的家乡、以知识改变命运、追求富足的 生活的念头,并付诸行动。而故乡的炊烟又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游 子心中永远的原点,是家和温暖的隐喻,没有炊烟也就没有了家、根 和温暖。这样写都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深沉的爱。 解析:首先需要明确观点,不矛盾,然后分别分析“背叛了炊 烟”“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的原因。此题要找准答题区间, 即从文章中的“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气,父母几乎把 腰弯得和大地平行……在‘背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若干年后,我 彻底‘背叛’了炊烟,走出了乡村”等内容可知,炊烟原本是故乡特 有的景致,但故乡生活的艰辛、贫穷使得作者产生了逃离贫穷的家乡、 以知识改变命运、追求富足的生活的念头,并付诸行动。“没有了炊 烟,也就失去了故乡”,结合文本内容“在炊烟的浸泡里长大的人, 炊烟就是他的根”“在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仿佛一封封家书,用 眼眸盖上思念的邮戳,不时呼唤着我回去”“摸着它,我才能暂时找 回丢失已久的乡音,才能短暂回收久违了的内心踏实”分析可知,故 乡的炊烟又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家和温暖的隐喻,这样写都表现了作 者对故乡深沉的爱。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 刁协,字玄亮,渤海饶安人也。协少好经籍,博闻强记,释褐..濮 阳王文学,累转太常..博士。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 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元帝为 丞相,以协为左长史。中兴..建,拜尚书左仆射。于时朝廷草创,宪章 未立,朝臣无习旧仪者。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 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大兴初,迁尚书令,在职数年,加金紫光禄 大夫,令如故。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 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 甚信任之。以奴为兵,取将吏客使转运,皆协所建也,众庶怨望之。 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帝使协出督六军。既而王师败绩,协与刘隗 俱侍帝于太极东除,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协曰:“臣 当守死,不敢有贰。”帝曰:“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 隗人马,使自为计。协年老,不堪骑乘,素无恩纪,募从者,皆委之 行。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敦听刁氏收葬之。帝痛协不免, 密捕送协首者而诛之。敦平后,周顗、戴若思等皆被显赠,惟协以出 奔不在其例。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 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 丹阳尹殷融议曰:“王敦恶逆,罪不容诛,则协之善亦不容赏。协之 比君,在于义顺。且中兴四佐,位为朝首。于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 非为逃刑。谓宜显赠,以明忠义。”成帝诏曰:“协之勤有可书。今 可复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于君者纤介必显。”于是追赠本官, 祭以太牢..。 (节选自《晋书·刁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B ) A.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 /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B.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 /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C.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 /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D.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 /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解析:断句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 如本题“避难”应属下,与后面的“渡江”动作构成因果关系,排除 A项、C项。“初”应属上,因为年号“永嘉”后面应衔接表示年份 的词语,排除 C、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 A.释褐,意思是脱掉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指始任官职;有时特 指进士及第后授予官职。 B.太常,本名为奉常,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在中国古代行 政长官九卿中居于首位。 C.中兴,指王朝由衰落而重新振兴;又可讳称偏安,或指恢复 并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 D.太牢,指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三种牲畜具备;古人有 时又把羊叫作“太牢”。 解析:D项,“古人有时又把羊叫作‘太牢’”错,古人又把牛 叫“太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刁协满腹经纶。他年少时喜欢阅读经籍,博闻强记,曾担任 濮阳王文学;谙熟礼仪,中兴后对朝廷制度的创建很有贡献,深受时 人赞许。 B.刁协尽心国事。他为朝廷用尽心力,有匡时救世的志向,很 受皇帝信任;建立征用将吏们的奴仆、门客的规定,使得众人对他心 怀不满。 C.刁协时危见节。局势紧迫时他于宫中陪伴皇上,并表态愿意 尽臣节而死;避乱途中,他被招募来的随从人员杀害,首级被送给王 敦。 D.追赠刁协时出现争议。平乱后他未蒙显赠,直到刁彝上书诉 讼,才受追封;但进行讨论时,有人认为他未能坚守节操,有人认为 他忠义。 解析:C项,“他被招募来的随从人员杀害”错,文中说招募来 的随从人员临难都弃刁协而去,所以杀害刁协的应该另有其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5分) 译文:刁协性格强悍,与他人多有不和,总是尊上压下,因此受 到王氏忌恨。 (2)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帝使协出督六军。(5分) 译文:趁着王敦反叛,有人呈上奏章认为刁协有罪,元帝派刁协 出京师督察六军。 解析:(1)“刚悍”,强悍;“忤”,不和睦、抵触;“疾”, 忌恨。(2)“构逆”,反叛;“罪”,归罪或认为……有罪;“出”, 出京师。 参考译文: 刁协,字玄亮,是渤海饶安人。刁协年少时喜欢阅读经籍,博闻 强记,刚出仕任濮阳王文学,多次升官转任太常博士。等到东嬴公司 马腾镇守临漳时,任用刁协做长史,转任颍川太守。永嘉初年,任河 南尹,未接受任命,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召为御史中丞,没有就 任。元帝任丞相,任用刁协为左长史。朝廷中兴后,任尚书左仆射。 当时朝廷初建,法规尚未健全,朝中臣僚没有熟悉旧时礼仪的人。刁 协长期居于西晋朝廷,对当时的礼仪谙熟于心,朝廷建立的制度,都 依据刁协的陈述而行,(因此刁协)深受当世(人们)的称许。大兴初年, 升任尚书令,任职数年后,加金紫光禄大夫,尚书令职任如故。刁协 性格强悍,与他人多有不和,总是尊上压下,因此受到王氏忌恨。又 借酒放肆,侮辱公卿,人们见到他无不侧目而视。但是他为朝廷用尽 心力,有匡时救世的志向,元帝很信任他。以奴为兵,收取将吏的门 客使用作运输,都是刁协建立的规定,众人对他心怀不满。趁着王敦 反叛,有人呈上奏章认为刁协有罪,元帝派刁协出京师督察六军。不 久朝廷军队大败,刁协与刘隗同在太极殿东阶侍奉皇帝,元帝执着刁 协、刘隗的手,流泪呜咽,劝说他们躲避祸乱。刁协说:“臣应当固 守至死,不敢有二心。”元帝说:“现在局势紧迫,怎能不走呢!” 于是下令供给刁协、刘隗人马,让他们自己筹划出路。刁协年老,经 不住骑马跋涉,平素对下人没有恩情,那些招募来的随从人员,也都 离开他而去。到达江乘,刁协被人杀害,(那人)把首级送给王敦,王 敦听任刁氏家族收尸埋葬。元帝痛惜刁协终未免祸,秘密逮捕了运送 刁协首级的人并杀了他。王敦之乱平定后,周顗、戴若思等人都蒙受 显赫厚重的追赠,唯有刁协因出奔而不在受赏的范围内。咸康年间, 刁协之子刁彝上书诉讼。在朝的官员多数认为明帝之时已对这件事定 下褒贬,不属应当议论的事,再说刁协未能坚守节操而献身,是在出 奔中遇害,不能够恢复他的官爵。丹阳尹殷融议论说:“王敦忤逆不 道,罪大恶极死有余辜,那么刁协的善行即使是奖赏也仍显不足。刁 协侍奉君主,重在道义,又为中兴的四位辅佐大臣之一,位居朝廷高 层。当时局势急迫无计可行,刁协奉命离寇,并非出逃避罪。我认为 应当从重赏赐他,用以明扬忠义。”成帝下诏说:“刁协的勤勉事王 有值得记载之处。现在可以恢复刁协原来的官位,下诏赐给祭礼,用 以说明对于忠于君王的任何细小的行为都会得到表彰。”于是追赠本 官,以太牢礼祭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 ② 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颍州。诗 人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 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 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 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 乐与惬意。 解析:D项,诗下注释和“更欲临流作钓矶”的“欲”,表明这 是诗人的想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情景。 15.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 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极妙,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 意象表现出画面的生机勃勃,凸显了田园风光的优美。②使用叠词。 “聒聒”“翩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 对仗工整。③色彩渲染,对比鲜明。“碧山”“丹杏”“青草”“黄 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写出了景物的优美。④视 听结合,远近高低结合,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解析:本题主要从写景手法这一角度,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意象来 分析作答。阅读全诗,精读“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 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这四句写景的诗句。本诗首先选取 了典型的景物(意象)“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 艳,对比强烈,写出了田园景物的优美。“鸣鸠”“布谷”“碧 山”“丹杏”“青草”“黄犊”等,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远景近景、 高处景低处景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 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另外,“聒聒”“翩翩”等叠词的使用, 形象地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使用通感修辞描绘塘中光影和谐柔美 的两句是:“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郦道元在《三峡》中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是: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借“商女”来批评沉溺于歌舞升 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犹唱后庭花。”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 深受中国人崇拜的德国制造其实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完美,130多 年前,当时的世界市场还被英国、法国、美国等强国主导,刚刚建国 的德国还太过弱小,因此“不择手段”想从中分一杯羹。 1886年 1月 20日,英国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 寨”作坊,大肆仿造英国刀具,并在刀具上打上“谢菲尔德制造”的 质量检查印章,他们掩人耳目,先将货品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 世界各地。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愤怒地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 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 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制造”由此成 为一个法律新词。 在抗议和“白眼”中,很多索林根城的企业倒下了。德国人没有 抗议,没有辩解,而是开始彻底反省:( )!他们不再盲目扩 大生产,而开始卧薪尝胆,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经久耐用的产品。后 来德国通过增加工资、缩短工作时间、改变工作环境等方法促使工人 精益求精,在这场质量斗争中,德国的工匠精神开始萌芽并迅速成长。 从保质到保量德国用了 130年,而 130年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历 史来说,只是很小的一段时间而已。一旦意识到了,下决心去改变, 痛苦的顽疾其实并非那么可怕,而这样一个历经磨砺后锻造而成的德 国制造,实至名归!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 A.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 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 品区分开来。 B.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 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 品区分开来。 C.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 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 品区分开来。 D.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 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 品区分开来。 解析:“都需注明”错误,应改为“都须注明”以强调其必要性。 从语意上来看,是“必须”注明,而非“需要”注明。“将英国产品 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语序不当,应改为“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 分开来”,因为句子是以德国产品为中心展开的,要将德国生产的产 品特别标明,以此来表示其不是英国的产品。“发起”和“行动”搭 配不当,可将“行动”改为“运动”。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D ) A.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好质量才能占领全球市场 B.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低价格,不是廉价产品,而是高质量 C.占领全球市场靠的是好质量,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 D.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高质量 解析:结合下文“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专注于生产高质 量、经久耐用的产品”可知,反省内容是对之前错误做法的否定,应 该强调质量的重要性。A项,不恰当,原文中德国仿制产品的目的是 占领全球市场,因此要将其放在句首以示强调。B项,不恰当,低价 格和高质量形成对比,应该放在一起。C项,不恰当,语序不当,应 该先否定错误的做法,然后再指出正确的做法。 19.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彻底反省”后的冒号,作用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 ) A.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 我几乎犯了错误! B.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 听别人传说的。 C.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 识是密切相关的。 D.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 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解析:原文“反省”后冒号属于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引起 下文。如“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示、指 出、例如”之类动词后都可加冒号,使其具有提示性,以引出宾语。 A项与原文作用相同。B项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C项总 结上文或引出结论。D项冒号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 20.时光匆匆,转眼到了期末。在学年设置的留言板上,很多同 学写下了自己的心理状态。请你选择其中两种情况进行回复。要求: 语言生动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每则不得超过 40个字。(6分) ①因为成绩不理想而内心焦虑的同学:车轮向前转,人生向前看。 用你内心的坚定向期末考试这一战场进军。(比喻) ②因为分别在即而心情烦躁的同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真正的友情怎么会惧怕时间和距离的考验?(反问) ③因为马上放假而松弛懈怠的同学:当你松弛懈怠时,从你身边 偷偷溜走的不仅是时间,更是你的好状态。(拟人) 解析:要分析留言板上同学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 予不同的留言。如:①有的同学因为成绩不理想,内心焦虑,那么就 要鼓励他勇敢面对;②有的同学因为分别在即,心情烦躁,那么就要 用豁达的语句鼓励他,相信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③也有的同学因 为马上要放假了,会产生松弛懈怠的情绪,那就要提醒他珍惜时光, 告诉他青春是用来拼搏的,而不是用来荒废的。语言要生动,用优美 的语言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同学。语言要得体,因为都是同学,用语不 能太生硬。在表达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有字数限制。 21.中国的语言非常微妙,在不同的语境中,即便同一个词语也 往往会传达出不同的语意。请参照下面的语境,解释加点词“深沉” 的意思,每句不超过 10个字。(5分) ①那些逐渐从生命中逝去的美好,我们总是无力挽留,只能给予 深沉..的哀悼。 ②初春就开始劳作的农民,用铁镐触碰着坚硬的土地,不时发出 深沉..的声响。 ③这个人虽与我们相识多年,但为人深沉..难以捉摸,所以大家都 不太了解他。 ④历史令人贤明,诗歌使人高雅,数学让人理智,而哲学则能造 就人的深沉..。 ⑤在大事面前,小明是那种非常深沉..稳妥的人,你从来看不到他 脸上的慌乱。 答:①形容程度深;②(声音)低沉;③思想感情不外露;④深刻 厚重;⑤沉着持重。 解析:要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一定要把该词语放入语境中理解, 这就是词语的语境意。所以,本题首先要正确分析语境,其次要了解 “深沉”的各个义项。“深沉”的义项有:形容程度深;(声音)低沉; 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深刻厚重。①“深沉的哀悼”中的“深 沉”是形容哀悼的程度深。②“深沉的声响”是形容铁镐触碰着坚硬 的土地的声音是低沉的。③“为人深沉”是形容这个人思想感情不外 露,所以让人难以捉摸,大家都不太了解他。④“人的深沉”是说“哲 学”能把人“造就”得深刻。⑤“小明是那种非常深沉稳妥的人”, 这里的“深沉”是说小明具有沉着、持重的性格特点,由句中“从来 看不到他脸上的慌乱”可以推知该词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17年 4月进入前期筹拍, 9月 6日开拍,2018年 4月 1日全剧杀青,12月 25日开播。播出后, 不少细心的网友发现,该剧台词漏洞百出,出现了“手上的掌上明 珠”“听过一些耳闻”等显而易见的病句,以至于不少语文老师将其 台词作为教学范例。虽然剧方已经在 DVD版本中将出错的台词进行 了重新配音和配字幕,但不少网友仍质疑该剧编剧水平不过关。 ②87版本的《红楼梦》,1983年筹拍,1984年剧组在圆明园办 了夏季培训班,还邀请了 20位红学专家组成顾问团,拍摄共耗费了 三年的时间,1987年春节试播六集。87版《红楼梦》经久不衰,成 了影视剧史上的“东方明珠”,被无数后人瞻仰。 同样是电视剧,一个遭人质疑,一个经久不衰,为什么?请你给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编剧写一封信,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命题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分析这则材料需抓住关键句 理解其含义和要求,本题要求“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编剧写 一封信,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就写作内容来说,本次作文比较明 确,就是围绕“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进行创作”作文。材料分为两则, 第一则抓住关键句“该剧台词漏洞百出”,结合整部剧的拍摄时间, 不难发现,《知否》之所以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就是因为拍摄时间短, 而这背后是利益的驱使,更是创作态度的问题。第二则材料与之形成 鲜明对比,87版《红楼梦》经久不衰的原因就是因为从导演到演员 态度端正,肯花时间做精品。这样作文的立意就很容易了。就作文的 体例来说,本次作文要求写一封信,需要学生掌握书信的写作格式。 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1) 先写好题目,要居中。(2)称谓顶格写,单独成行,后面加上冒号。 一般称呼之下可以加上一句问候语,比如“您好”。问候语也可以单 独成行,空两格写起。(3)正文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中间通过 具体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结尾的祝愿语有两种: ①在正文写 完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②不 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 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在 正文结尾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祝你”“敬祝”,再另起一行顶格写 上“安好”“健康”等。(4)署名与日期:须另起一行,靠后署名(顶 后格)。时间也另起一行,写在署名之下(顶后格)。 参考立意:①影视剧制作需要工匠精神。 ②影视剧制作需要端正的态度。 ③影视剧制作需要良好的知识素养。 ④影视剧制作需要多方面的投入。 ⑤时间是成就精品的必备元素。 ⑥应该拥有必备的职业道德。 ⑦创作应有职业修为。 参考例文: 影视剧制作需要具备尊重的意识 尊敬的编剧先生: 您好,近日来,网友对你们拍摄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多 有议论,我也想和您说几句话。一部影视作品为什么会引起大家如此 热烈的讨论呢?是因为你们的台词出现不应有的低级错误。原因何 在?只源于你们缺少尊重的意识。这个尊重既是对观众的尊重,也包 括对作品的尊重,更是对自己职业操守的尊重。 回顾历史,大凡优秀的作者都很重视他们的受众。巴尔扎克创作 《人间喜剧》,花费了 21 年时间;陈忠实创作《白鹿原》花费了 3 年时间,并且一生只创作了这一部长篇。无论是 21年还是 3年,背 后都是对读者的尊重。对于许多作家而言,一生或许就只有那么一部 作品,但这部作品却成了经典。曹雪芹一生只有一部《红楼梦》,可 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成就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路遥也 只有《平凡的世界》这么一部长篇,但这并未降低他们在历史洪流中 的地位。相反,当代有许多人“著作等身”,但真正有价值的并不多。 因此,花费时间,创作精品,这是对自己作品的尊重,是文艺工作者 的使命,也是对受众的最大尊重。 作品是文艺工作者成就事业之本。对于创作者来说,作品就如同 自己的孩子。谁都不愿意生下残疾的孩子,创作者当然也不愿意创作 低劣的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一出世,就会为众人所指责。这应当是 一个创作者最大的痛苦,是对自己的作品也是对自己最大的不尊重。 花费时间,创作精品,更是对自己职业操守的尊重。 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是文艺界核心价值观,是文艺工作者的 职业追求。文艺工作者要德艺双馨,坚守艺术理想和艺术良知,精益 求精,反对粗制滥造、急功近利。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树 立高远的艺术理想,坚守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任何人都 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苛责别人。但对于影视工 作者而言,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或许就是我们的典范和榜样。 希望您以后潜心创造、追求卓越,用真诚的艺术态度,创作出更 多的精品力作。 此致 敬礼 写信人:×× ××年×月×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