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南省三门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三门峡市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 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 D. 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答案】D 【解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比较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核糖体,A正确;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C正确;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D。 2.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 3.“NDM-1” 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的超级细菌,该细菌具有极强的抵抗抗生素的能力。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DM-1超级细菌”具有细胞膜、细胞质 B. “IDW-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C. “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一样都有染色体 D. “NDN-1 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答案】C 【解析】超级细菌可归类为原核生物中的细菌,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 【详解】“NDM-1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A正确;“NDM-1超级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正确;“IDW-1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C错误;“NDN-1 超级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正确。 4.下列检测生物分子的实验中,关于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淀粉遇碘液可显蓝色 B. 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 C.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 D. 脂肪被苏丹IV染液染成橘黄色 【答案】D 【解析】还原糖遇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时会呈现砖红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呈现紫色反应。 【详解】淀粉遇碘液会出现蓝色,A正确;葡萄糖与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会呈砖红色,B正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不需要水浴加热,C正确;脂肪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D错误。故选D。 5.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 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答案】B 【解析】A、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糖,元素组成都是C、H、O,A错误; B、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多糖,糖原是动物多糖,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B正确; C、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 D、淀粉初步水解的产物是麦芽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蔗糖不是淀粉的水解产物,D错误。故选B。 6.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 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 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蛋白质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组成其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形成其的空间结构,A正确。 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且形成长度不同的多肽链,B正确。 在NaCl溶液中会出现盐析现象,但其生物活性没有丧失,抗体将保持其活性,C错误。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D正确。 【名师点睛】熟知蛋白质多样性的形成及影响结构的因素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7.有一多肽,分子式为C55H7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4种氨基酸(R基均不含N):谷氨酸(C5H9NO4),苯丙氨酸(C9H11NO2),甘氨酸(C2H5NO2), 丙氨酸(C3H7NO2)。问此多肽中共有多少个谷氨酸 ( ) A. 2 B. 3 C. 4 D. 5 【答案】C 【解析】由于谷氨酸中的R基上有氧原子,其余的没有,所有的氨基酸的R基没有氮原子,根据N原子数为10,确定是10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而氧原子总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R基上氧原子总数,所以R基上的氧原子是8,而每一谷氨酸R基提供2个氧原子,所以谷氨酸数为4个,故选C。 8.某39肽中共有甘氨酸4个,现去掉这4个氨基酸,得到4 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下图,则得到这些多肽至少需要消耗水的数目、这些多肽中至少含有游离氨基的数目以及肽键的数目分别是( ) A. 8、31、35 B. 4、5、 31 C. 7、4、 31 D. 3、32、38 【答案】C 【解析】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某39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氨基酸共39个,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9-1=38个;现去掉其中的4个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这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中,共含氨基酸35个,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5-4=31个。 【详解】A、由分析可知,原39肽中肽键数为38,去掉其中的4个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后,肽键数为31,故至少需要消耗水的数目=38-31=7,A错误; B、每条肽链中至少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4条多肽中至少含有游离氨基的数目为4,B错误; C、4条多肽中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5-4=31,C正确; D、综上分析可知,D错误;故选C。 【点睛】对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的氨基酸数、肽链数、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解题关键。 9.与DNA分子相比,RNA分子特有的碱基是( ) A. 鸟嘌呤(G) B. 胞嘧啶(C) C. 尿嘧啶(U) D. 腺嘌呤(A) 【答案】C 【解析】DNA 有 A、T、 C、G 四种碱基,RNA 有A、U、C、G 四种碱基,故RNA 分子特有的碱基是U,故C正确。 【点睛】理清DNA和RNA的区别: 10.下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③有3种是相同的 B. 如果③为尿嘧啶,则②为核糖 C. 如果②为核糖,则③有5种 D. 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图示为核苷酸的示意图,其中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③是含氮碱基;DNA与RNA的五碳糖不同,含氮碱基也不完全相同,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A、③是含氮碱基,DNA与RNA共有的含氮碱基有A、G、C,A正确; B、如果③为尿嘧啶,其是RNA特有的,则②为核糖,B正确; C、如果②为核糖,则③有4种,C错误; D、人体有DNA和RNA两种含氮碱基,因此人体的五碳糖有2种,含氮碱基有5种,D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核酸的种类及其组成,注意区分DNA和RNA在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上的区别,进而根据选项分析答题。 11.哺乳动物血液中某种离子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该离子是 A. Fe2+ B. Ca2+ C. Cl- D. I- 【答案】B 【解析】血浆中Ca2+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过多会导致肌无力,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精子与卵细胞间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 细胞分泌化学物质可以向靶细胞传递信息 C 相邻细胞之间可以形成通道传递信息 D.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 【答案】D 【解析】进行信息传递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多种多样:①细胞间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如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与结合过程;②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传递信息;③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等。 【详解】A、细胞间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如精子与卵细胞间的识别,A正确; B、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B正确; C 、细胞间可以形成通道,信息分子由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传递信息,如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C正确; D、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不依赖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D错误。故选D。 13. 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B. 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 C. 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 D. 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时,囊泡的膜可与细胞膜融合 【答案】C 【解析】考点:分泌蛋白 【详解】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排除细胞外,在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以囊泡的形式进行转移。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选C。 14.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加工、运输与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 A. 核糖体、内质网、叶绿体、线粒体 B. 核糖体、内质网、中心体、线粒体 C.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 D.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答案】D 【解析】唾液淀粉酶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唾液腺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错误; B、中心体不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B错误; C、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参与合成、加工、运输与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为载体,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联系,解题关键是熟识各种细胞器的功能。 15.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 图示具有结构②,所以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B. 结构①不是所有生物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 C. 结构③是脂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 D. 结构④是核糖体,由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部分细胞结构,其中①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是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③是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④为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详解】A、②是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A错误; B、结构①是线粒体,不是所有生物细胞都具有,如原核细胞,B正确; C、结构③是高尔基体,而脂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是内质网,C错误; D、结构④是核糖体,无膜结构的细胞器,D错误。故选B。 16.如图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该图所示的结构 B. 图中3为染色质,易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 C. 大分子物质均可通过2进出细胞核 D. 4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参与蛋白质合成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1表示内质网,2表示核孔,3表示染色质,4表示核仁,5表示核膜。 【详解】A. 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该图所示的结构,A正确; B. 图中3为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错误; C. 大分子物质是有选择性的通过2核孔进出细胞核,C错误; D. 4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才参与蛋白质合成,D错误。 故选A。 17.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入清水、0.3mol/L的蔗糖溶液和0.4 mol/L的KN03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则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是 A. 清水、蔗糖溶液、KNO3 B. KNO3、清水、蔗糖溶液 C. 清水、KNO3、蔗糖溶液 D. 蔗糖溶液、KN03、清水 【答案】C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植物细胞浸入清水中,细胞会少量吸水,体积增大,如A曲线;植物细胞浸入0.3 mol/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细胞体积缩小,如C曲线;植物细胞浸入0.4 mol/L的KNO3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细胞体积缩小,但由于K+和NO3-不断被吸收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大而吸水,细胞发生自动复原,细胞体积又恢复正常,如B曲线;所以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清水、KNO3、蔗糖溶液。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 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42-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 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 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 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功能和运输方式,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详解】A、Mg2+ 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A错误; B、MgSO4 必须溶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才能被根吸收,B正确; C、Mg 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C正确; D、降低温度会影响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呼吸,则对 Mg2+ 的吸收也会造成影响,D正确。 故选A。 【点睛】关键要明确植物吸收离子是主动运输的方式以及无机盐的功能。 19.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需经解离、压片等操作才能将细胞分散 B. 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需转动光圈才能换上高倍物镜 C.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从胞内单向运动到胞外导致液泡变小 D.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速度逐步减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不需要将细胞分散,直接撕去洋葱表皮即可,A错误;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需转动转换器才能换上高倍物镜,B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进行双向扩散,只是从胞内运动到胞外的水分子较多,C错误;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逐渐减小,细胞吸水速度逐步减慢,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学生要注意课本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0.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 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 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 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答案】C 【解析】细胞跨膜运输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根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 【详解】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根据题意可知,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说明H+含量增加,进而推知: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A正确;对比②中两组实验可知,蓝光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需要通过H+-ATPase,且原先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因此该H+为逆浓度梯度转运,B正确;由题意可知H+-ATPase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C错误;由①中的实验可知,最初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但暗处理后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正确。 21.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 【解析】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控制相同且适宜,而缓冲液能够起到维持反应液的pH恒定的作用,因此需最先加入;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控制pH恒定的条件下,应先加底物后加酶,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根据题干信息“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所以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在调整pH值后,加入酶,即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故选C。 【点睛】获取题干信息“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根据实验设计中无关变量要保持适宜且相同,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22.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 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 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 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由曲线图可知,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升高,A错误; B、由曲线图可知,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升高,B正确; C、低温更适合酶的保存,因此与t2调相比,t1时更适合酶的保存,C错误; D、低温不会破坏酶的活性,只能降低酶的活性,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相应的曲线图,能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 23.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H2O)+O2CO2+H2O+能量 A. 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 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 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 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答案】D 【解析】1、分析图 图中过程①表示细胞中的有氧呼吸,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过程。 2、有氧呼吸过程: 【详解】A、图中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少数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没有线粒体;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场所一般为叶绿体,但是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错误; C、光合作用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二氧化碳,水中的氧变成的氧气,C错误; D、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中还原氧气,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以化学反应式为载体,考查了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场所;明确原核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是少数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以及各元素的去向。 24. 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 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葡萄糖在细胞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就是糖酵解,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所以酶1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所以酶2在线粒体,无氧呼吸都是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所以酶3在细胞质基质。 25.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A. C3和C5都迅速减少 B. C3和C5都迅速增加 C. 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 D. 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物质变化和相互联系去思考问题。 【详解】由题意知,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后,光反应即停止,[H]和ATP下降,C3的还原减弱直至停止,而CO2 的固定则继续进行,但由于缺少[H]和ATP,C3不能被还原C5而积累,使C3迅速增加;C5是植物体细胞内具有一定数量且能循环利用的物质,当CO2+C5→C3后又不能被还原再形成C5时,C5将迅速减少。 所以,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 故选C。 26. 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A. 红光,ATP下降 B. 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 C. 绿光,[H]下降 D. 绿光,C5上升 【答案】C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利用红光和蓝紫光。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则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变,即ATP和未被还原的C3均基本不变,故A、B项错误; 叶绿体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可导致光反应速率减慢,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而短时间内暗反应仍以原来的速率进行,消耗[H]和ATP,故短时间内[H]含量会下降,C项正确; 同理,绿光下由于[H]和ATP含量下降,导致C3被还原为C5的速率减慢,而暗反应中CO2的固定仍以原来的速率消耗C5,故短时间内C5的含量会下降,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27.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消失,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B.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形成了赤道板,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C. 有丝分裂的后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为2:1:2 D.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答案】D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核膜消失,而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A错误; B、赤道板是假想的板,并不存在,B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消失了,C错误; D、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向周围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D正确。故选D。 28.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有关细胞的一些生命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B. ①过程增加了细胞数量,②过程增加了细胞种类 C. 图中②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图中③④⑤过程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答案】D 【解析】题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生长;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③④两个过程。 【详解】A、据图示可知,①过程表示细胞增殖,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A正确; B、①过程细胞分裂增加了细胞数量,②过程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种类,B正确; C、图中②过程为细胞分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既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C正确; D、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图中③④过程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9.老年人有老年斑,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B.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 C. 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D. 细胞内脂褐素占有的面积增大 【答案】D 【解析】老年人的典型特征包括白发、皱纹、老年斑。衰老细胞中染色质高度螺旋化,难以解旋,使转录过程难以进行;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速率降低。 【详解】A.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导致老年人皱纹的出现,A项不符合题意; B. 细胞核中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导致转录过程难以进行,B项不符合题意; C. 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导致白发的出现,C项不符合题意; D.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脂褐素由于分解减慢而积累,占有的面积增大,导致老年斑出现,D项符合题意。故选D 30.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B. 细胞癌变可以由病毒感染引发 C. 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D. 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有关 【答案】C 【解析】题考查的是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无限增殖,形态改变和容易转移,细胞癌变的机理则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为癌基因导致的。 【详解】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分裂次数不受限制,能无限增殖,A正确; B、导致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B正确; C、所有细胞中均有原癌基因,癌细胞中原癌基因突变为癌基因,C错误; D、癌细胞容易转移是因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D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真核细胞中由细胞器膜______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生物膜系统,其化学组成相似,主要是由_______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都在_______合成,经加工包装后分泌出去,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的功能。 (2)由图可知溶酶体起源于乙_______(细胞器名称)。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甲_______(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乙,则图中的_______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答案】 细胞膜 核膜 磷脂和蛋白质 核糖体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高尔基体 内质网 COPⅠ 【解析】据图分析,该图是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其中甲是内质网,乙是高尔基体,COPⅠ、COPⅡ是被膜小泡,COPⅠ来自高尔基体,移向内质网并与内质网融合,COPⅡ来自内质网,移向高尔基体并与高尔基体融合。分泌蛋白是由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溶酶体来自高尔基体,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形成吞噬泡,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由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水解,并将分解形成的物质排出细胞外。 【详解】(1)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分泌蛋白由该细胞分泌出去后,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是内质网,乙是高尔基体,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运输“货物”;若定位在内质网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高尔基体,则图中的COPⅠ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的过程,准确判断图中甲乙代表的细胞器的种类,弄清楚图中两种COP 的作用以及溶酶体的作用。 32.现有两瓶质量分数均是3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已知葡萄糖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请回答以下问题: (1)A同学把体积相同的葡萄糖与蔗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如图1所示),在一段时间内,乙液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最后乙液面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甲液面。 (2)如图2所示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物质运输方式,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快速排出体外,且不消耗能量,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填序号)。 (3)蟾蜍心肌细胞吸收Ca2+、K+的方式是_______(填序号)。若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图2中不会受到显著影响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填序号)。若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吸收明显减少,但K+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图2中所示的转运Ca2+的_______的活性。 【答案】先降低后升高 高于 ② ④ ①②③ 载体蛋白 【解析】据图1分析,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将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加入到被半透膜隔开的U型管中,则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大于乙,即甲渗透压大于乙渗透压,因此甲液面先升高,乙液面先降低;又知葡萄糖可以穿过半透膜而蔗糖不能,则乙渗透压逐渐升高,甲渗透压下降,当乙渗透压大于甲时,乙液面又升高,高于甲。 据图2分析,图中甲是磷脂双分子层,乙是蛋白质分子;①表示自由扩散(出细胞);②③表示协助扩散(出细胞),前者利用的是通道蛋白,后者利用的是载体蛋白;④表示主动运输(进细胞)。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液面先降低后升高,最后乙液面高于甲液面。 (2)根据题意分析,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快速排出体外,且不消耗能量,说明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且利用的是离子通道,即图中的②。 (3)蟾蜍心肌细胞吸收Ca2+、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即图中的④;若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图2中不会受到显著影响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即图中的①②③;若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吸收明显减少,但K+的吸收不受影响,不能影响的不是能量的供应,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图2中所示的转运Ca2+的载体蛋白的活性。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渗透作用原理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图1中两侧液面的高度变化情况,还要能够判断图2中各个成分的名称以及各种物质的运输方式。 33.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 组 步 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① 加样 0.5mL提取液 0.5mL提取液 C ② 加缓冲液(mL) 1 1 1 ③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④ 37°C 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方案: I.红粒管、白粒管各加入相应提取液0.5mL,使α-淀粉酶失活; II.红粒管、白粒管各加入相应提取液0.5mL ,X处理。 如上法实验操作并显色测定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I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II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___________ 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0.5mL蒸馏水 控制pH 红粒小麦 低 缩短 β-淀粉酶失活 深于 【解析】本题考查酶,考查对酶作用的理解和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可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找准自变量是设计实验的关键,无关变量在各组实验中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详解】(1)该实验中反应溶液的量是无关变量,各试管中溶液的量应相同,对照管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所以加入碘液后蓝色较深,步骤② 中加缓冲液可以维持反应溶液一定的pH,维持酶的活性。显色结果表明,红粒管中蓝色较深,淀粉剩余较多,说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红粒小麦发芽率较低,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若步骤③中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可缩短保温时间,以减少淀粉的分解,保持显色结果不变。 (2)探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应进行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对照实验,X处理应是使β-淀粉酶失活。I中α-淀粉酶失活,若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β-淀粉酶活性与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无关,II中β-淀粉酶失活,若II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深于白粒管,则说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点睛】对照实验设计一般程序: (1)分组,编号,以便于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2)根据实验目的,控制自变量; (3)控制无关变量,适宜条件下进行一段时间; (4)观察、检测因变量; (5)分析实验结果,做出结论。 34.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________。 (2)植物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_______。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________(填“高”或“低”)。 【答案】类囊体膜 蓝紫光和红光 增加 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据题意可知,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即为总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即为净光合速率;据题中曲线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群体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及呼吸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a,小于b时,群体光合速率上升、干物质积累速率基本不变、呼吸速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b 时,群体光合速率不变、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上升。 【详解】(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是叶绿素和类胡萝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上的色素主要捕获红光和蓝紫光; (2)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b时,由于群体光合速率不变,而群体呼吸速率仍在上升,导致群体净光合速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 (3)由于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阳生植物,即阴生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放出的CO2比阳生植物少,因此阴生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阳生植物低。 【点睛】关键要理解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即为总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即为净光合速率,因此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速率=群体光合速率-群体呼吸速率。 35.下图是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些时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A. B. C. D. (1)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用字母表示) (2)A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期,该时期细胞有染色体_______条,DNA分子_______条。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_______、漂洗、_______、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该生物的染色体,通常选择图_______(填字母)所示的时期。 (4)动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区别在前期和末期:动物细胞前期由_______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末期在赤道板处形成_______进而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 【答案】B→C→A→D 后 8 8 解离 染色 C 中心体 细胞板 【解析】据图分析,A图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图细胞中染色体散乱的分布,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图细胞中所有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图细胞中出现了核膜、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四幅图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前期、中期后末期,因此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为B→C→A→D。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相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前期由两极直接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末期在赤道板处形成细胞板进而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弄清楚每一个过程的具体变化和典型特征,能够根据图示各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行为等典型特征判断各图代表的时期的名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