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解析版)
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 1.下列装置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 A. 风力发电 B. 电解氯化铜溶液 C. 南孚电池放电 D. 天然气燃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故A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氯化铜溶液是电解池原理的应用,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故B符合题意; C.南孚电池放电是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 H2O B. NaOH C. NaCl D. H2S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A正确; B.NaOH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B错误; C.NaCl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C错误; D.H2SO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D错误; 答案为A。 3.准确量取25.00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 500 mL量筒 B. 10 mL量筒 C. 50 mL碱式滴定管 D. 50 mL酸式滴定管 【答案】D 【解析】 【详解】A.500 mL量筒精确到0.5mL,不能准确量取25.00 mL,A错误; B.10 mL量筒精确到0.1mL,不能准确量取25.00 mL,B错误; C.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不能使用碱式滴定管量取,C错误; D.用50 mL酸式滴定管能准确量取25.00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正确; 答案为D。 4.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铝与足量1 mol·L-1盐酸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开始阶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选项 铝的状态 实验温度/℃ A 片状 20 B 片状 30 C 粉末 20 D 粉末 30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相同质量的铝与足量1mol•L-1 盐酸反应,反应物相同,接触面积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开始阶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粉末状铝,温度为30℃,答案选D。 5.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碳酸氢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与题意不符,A错误;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吸热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与题意不符,B错误; C.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C正确;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C。 6.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逆反应反向移动的是( ) A. 向水中加入2.0mol/L碳酸钠溶液 B. 向水中加入2.0mol/L 氢氧化钠溶液 C. 向水中加入2.0mol/L 氯化钠溶液 D. 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水中加入2.0mol/L碳酸钠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消耗溶液中的氢离子,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向水中加入2.0mol/L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属于强碱,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OH-,导致溶液中OH-浓度增大,使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故B符合题意; C.向水中加入2.0mol/L氯化钠溶液,氯化钠在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但是氯化钠溶液的水使得该平衡正向移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水的pH=7,即水中氢离子浓度为10-7mol/L,将水加热到100℃,使pH=6,即升高温度使水中氢离子浓度变为10-6mol/L,温度升高,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7.将1molN2和3molH2充入某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 3H2(g)⇌2NH3(g)ΔH<0并达到平衡,改变条件,下列关于平衡移动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改变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A 使用适当催化剂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升高温度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 平衡不移动 D 向容器中充入氦气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适当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正确; C.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N2和 3molH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C错误; D.向容器中充入氦气,由于容器的体积不变,N2、H2和NH3的浓度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8.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明矾KAl(SO4)2•12H2O净化水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纯碱为Na2CO3,在溶液中水解显碱性,而油脂属于酯类,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而溶解,故纯碱溶液能去油污,与盐类的水解有关,故A不选; B.明矾溶于水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功能,能够净水,与盐类的水解有关,故B不选; C.盐类的水解为吸热过程,故加热氯化铁溶液后,对氯化铁的水解有促进作用,能水解出氢氧化铁胶体显红褐色,故溶液颜色变深,与盐类的水解有关,故C不选; D.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发生电化学腐蚀,与盐类的水解无关,故D选; 故选D。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合成氨时使用催化剂,可提高氨气的平衡产率 B. 某些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可以实现。 C. C(s、石墨)=C(s、金刚石) △H=+1.9 kJ•mol-1,则等质量的石墨比金刚石能量高 D. 土壤中的闪锌矿(ZnS)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CuS),说明CuS很稳定,不具有还原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工业合成氨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平衡,不能提高氨气的产率,故A错误; B.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如铜和稀硫酸的反应,铜为阳极被氧化,可生成硫酸铜,故B正确; C.从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则石墨具有的能量较低,故C错误; D.CuS、ZnS都为难溶于水的盐,土壤中的闪锌矿(ZnS)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CuS),CuSO4与ZnS发生沉淀的转化反应,ZnS转化为CuS,说明CuS的溶解度小于ZnS的溶解度,与CuS的稳定性和还原性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10.解释下列事实所用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NaHCO3=Na++HCO B. 硫酸酸化的KI淀粉溶液久置后变蓝:4I-+O2 + 4H+ = 2I2+2H2O C. 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CO+ 2H2O⇌H2CO3 + 2OH- D. 用Na2CO3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CO+ CaSO4 =CaCO3 + SO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故A正确; B.硫酸酸化的KI淀粉溶液久置后变蓝,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I-+O2 +4H+= 2I2+2H2O,故B正确; C.纯碱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加热促进水解,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够完全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H2O⇌HCO+OH-,HCO+H2O⇌H2CO3+OH-,水解以第一步为主,故C错误; D.碳酸钙溶解度小于硫酸钙,所以Na2CO3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CaSO4 ⇌CaCO3 +SO,故D正确; 故选C。 11.常温下,某溶液由amol/LCH3COONa和bmol/LCH3COOH组成的混合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C. 该溶液一定呈中性 D. CH3COONa会抑制CH3COOH的电离 【答案】D 【解析】 【详解】CH3COONa属于强碱弱酸盐,CH3COO-发生水解CH3COO-+H2O⇌CH3COOH+OH-产生OH-,溶液显碱性,CH3COONa溶液浓度越大,CH3COO-发生水解平衡向正向移动的程度越大,产生氢氧根离子浓度就越大;CH3COOH是弱酸酸,溶液中部分电离CH3COOH⇌ CH3COO-+H+产生H+,溶液显酸性,CH3COOH的浓度越大,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二者混合后,由于溶液浓度大小不确定,则电离产生的c(OH-)和水解产生的c(OH-)都无法确定,混合后溶液酸碱性无法确定,故ABC选项均不正确;根据CH3COOH的电离方程式:CH3COOH⇌CH3COO-+H+,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CH3COONa,相当于引入CH3COO-,溶液中c(CH3COO-)增大,导致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则CH3COONa会抑制CH3COOH的电离,答案选D。 12.已知:N2O4(g)⇌2NO2(g) ΔH>0,现将1molN2O4充入2L密闭容器中,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N2O4质量不再变化 B. NO2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D. NO2的消耗速率是N2O4消耗速率的2倍 【答案】C 【解析】 【详解】A.N2O4质量不再变化,即N2O4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不选; B.NO2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不选; C.反应前后均为气体,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C选; D.NO2的消耗速率是N2O4消耗速率的2倍,可以表示为v逆(NO2)=2v正(N2O4),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D不选; 故选C。 13.下列各种变化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 A. 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 工业上用饱和的食盐水制备氯气和烧碱 C. 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可加快反应速率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趁热立即插入无水乙醇中又变红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没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不能构成原电池,铝和氧气直接反应生成氧化铝,属于化学腐蚀,故A错误; B.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2NaOH+H2↑+Cl2↑,是电解反应,不是原电池反应,故B错误; C.锌和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锌置换出铜,锌、铜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发生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 D.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生成CuO,趁热插入乙醇中又变红,是乙醇被氧化铜氧化,没有构成原电池,故D错误; 故选C。 14.已知: (1)Fe2O3(s)+C(s)=CO2(g)+2Fe(s),ΔH=+234.1kJ•mol-1 则的ΔH是( ) A. -824.4 kJ•mol-1 B. -627.6kJ•mol-1 C. -744.7kJ•mol-1 D. -169.4kJ•mol-1 【答案】A 【解析】 【详解】已知:(1)2Fe(s)+CO2(g)=Fe2O3(s)+C(s)△H=-234.1kJ•mol-1(2)C(s)+O2(g)=CO2(g)△H=-393.5kJ•mol-1,由盖斯定律(2)×+(1),得:2Fe(s)+O2(g)=Fe2O3(s)△H=(-393.5kJ•mol-1)×+(-234.1kJ•mol-1)=-824.4kJ•mol-1,可知:2Fe(s)+O2(g)=Fe2O3(s)△H=-824.4kJ•mol-1,故答案为A。 【点睛】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熟悉已知反应与目标反应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 15.关于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铜电极 B. 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 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是2H++2e-===H2↑ D. 取出盐桥后,电流表仍会偏转,铜电极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原电池中,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答题。 【详解】A.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铜电极,故A正确; B.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盐桥中阴离子向硫酸锌溶液迁移,故B错误; C.铜电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C错误; D.取出盐桥后,不能形成原电池,铜电极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故D错误。 故选A。 16.常温下,向20 mL 0.1 mol·L-1氨水中滴加0.1 mol·L-1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点溶液中,c(NH)=c(Cl-) B. a、b之间的任意一点:c(Cl-)>c(NH)>c(H+)>c(OH-) C. b、d两点溶液pH均为7 D. b、c、d任意一点都有: c(NH)+c(H+)=c(OH-)+ c(Cl-)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20 mL 0.1 mol·L-1氨水中滴加0.1 mol·L-1盐酸,根据图象可知,水的电离程度由小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则a点溶液中溶质只有氨水,b点溶质为一水合氨和氯化铵,c点NH4+的水解程度达到最大,也是恰好完全反应点,溶质为氯化铵;再继续加入盐酸,盐酸过量抑制水的电离,溶质为氯化铵和盐酸。 【详解】A.根据分析,c点为氨水与盐酸完全反应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铵根离子会水解,所以c(NH4+)<c(Cl−),故A错误; B.a到b过程中,水电离程度不断增大,氨水不断被中和生成氯化铵,b点溶质应为氯化铵与氨水混合溶液,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Cl-)+ c(OH-)=c(H+)+ c(NH4+),溶液从碱性到中性,则a-b之间任意一点有c(H+)<c(OH-),结合电荷守恒得c(Cl−)<c(NH4+),故B错误; C.b点溶质为氯化铵与氨水,溶液呈中性,d点溶质为氯化铵与过量的盐酸,溶液显酸性,故C错误; D.根据分析,b点溶质为一水合氨和氯化铵,c点NH4+的水解程度达到最大,也是恰好完全反应点,溶质为氯化铵;d点溶质为氯化铵和盐酸,b、c、d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电荷守恒式都为c(NH)+c(H+)=c(OH-)+ c(Cl-),故D正确; 答案选D。 17.回答或解释下列问题: (1)已知:P4(白磷,s) =4P(红磷,s) ΔH=-a kJ·mol-1(a>0),则稳定性:白磷_______红磷(填“大于”或“小于”)。 (2)在常温常压下,1 g 氢气在足量氯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放出91.5 kJ 的热量。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将浓氨水滴入到固体氢氧化钠中,可以快速制备氨气,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____; (4)常温下,用0.1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mol/L HCl溶液和20.00 mL0.1 mol/L CH3COOH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①由A、C点判断,滴定HCl溶液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图1”或“图2”)。 ②a=________ mL。 ③D点对应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小于 (2). H2(g)+Cl2(g)=2HCl(g) ΔH=-183kJ·mol-1 (3). 在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OH—,加入固体氢氧化钠中,溶解放热并电离出大量的OH—,平衡逆向移动,析出氨气 (4). 图1 (5). 20.00 (6). c(Na+)=c(CH3COO-)>c(OH-)=c(H+) 【解析】 【分析】 (1)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2) 在常温常压下,1 g 氢气在足量氯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放出91.5 kJ 的热量,据此书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氨水中存在NH3+H2O⇌NH3·H2O⇌ NH+OH-的平衡关系,结合NaOH溶解放热且发生电离分析解答; (4)HCl是强酸、CH3COOH是弱酸,且均为一元酸,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和电荷守恒分析解答。 【详解】(1)已知:P4(白磷,s)=4P(红磷,s),△H<0,为放热反应,说明白磷的能量比红磷高,则红磷比白磷稳定,故答案为:小于; (2)在常温常压下,1 g 氢气在足量氯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放出91.5 kJ 的热量,1mol氢气为2g,则1mol氢气在足量氯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放出91.5 kJ×2=183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 △H=-183kJ/mol,故答案为:H2(g)+Cl2(g)=2HCl(g)△H=-183kJ•mol-1; (3)NH3+H2O⇌NH3·H2O⇌NH+OH-,NaOH溶于水,放热且发生电离,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温度升高,促进分解NH3·H2O,使得氨气逸出,故答案为:在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OH—,加入固体氢氧化钠中,溶解放热并电离出大量的OH—,平衡逆向移动,析出氨气; (4)①HCl是强酸、CH3COOH是弱酸,浓度相同的HCl和CH3COOH的pH:HCl<CH3COOH,根据图知,未加NaOH时,pH较小的是图1,所以图1是滴定盐酸的曲线,故答案为:图1; ②酸和碱都是一元,则酸碱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进行反应,酸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酸碱恰好中和时其物质的量相等,则酸碱溶液的体积相等,图1中pH=7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NaCl,二者的体积相等,为20.00mL,故答案为:20.00; ③D点为CH3COOH和NaOH反应后溶液的pH=7的点,溶液中溶质为CH3COONa和CH3COOH,溶液呈中性,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c(Na+)+ c(H+)=c(CH3COO-)+c(OH-),则c(Na+)=c(CH3COO-),因此c(Na+)=c(CH3COO-)>c(OH-)=c(H+),故答案为:c(Na+)=c(CH3COO-)>c(OH-)=c(H+)。 【点睛】本题易错点为(4),正确判断滴定曲线的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l和CH3COOH的pH:HCl<CH3COOH。 18.工业上先将煤转化为CO,再利用CO和水蒸气反应制H2时,存在以下平衡:CO(g)+H2O(g)⇌CO2(g)+H2(g)。 (1)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H2O(g),某温度时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 t/min 0 1 2 3 4 n(H2O)/mol 1.20 1.04 0.90 0.70 0.70 n(CO)/mol 0.80 0.64 0.50 0.30 0.30 则从反应开始到2min时,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已知该反应在不同的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数值分别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1.67 1.19 1.00 060 0.38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该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800℃,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g)、1molH2O(g)、2molCO2(g)、2molH2(g),此时v正_______v逆 (填“>”“<”或“=”) 【答案】 (1). (2). 0.15 mol·L-1·min-1 (3). 1.19 (4). 放热 (5). < 【解析】 【分析】 (1)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2)根据表格,计算2min内CO的反应速率,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计量系数之比,则v(H2)=v(CO);反应进行到3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列三段式计算解答; (3)①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据此分析判断。 ②根据题中数据列式计算Qc,与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比较,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进而确定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 【详解】(1)已知反应:CO(g)+H2O(g)⇌CO2(g)+H2(g),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2)根据表格,则从反应开始到2min时,CO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0.3mol,体积为1L,则C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为0.3mol/L,2min 内,v(CO)==0.15 mol·L-1·min-1.,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计量系数之比,则v(H2)=v(CO)=0.15 mol·L-1·min-1; 反应进行到3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列三段式: 则平衡常数K=≈1.19; (3)①由表格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800℃,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g)、1molH2O(g)、2molCO2(g)、2molH2(g),则Qc=,800℃时,K=1.19,则Qc>K,平衡向逆向移动,则v正<v逆。 【点睛】浓度商Qc是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的比值,若Qc大于K,平衡会逆向移动,若Qc小于K,平衡会正向移动,若Qc等于K,平衡不移动。 19.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请根据学过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由下列物质冶炼相应金属时采用电解法的是___________。 a.Cu2S b.NaCl c.Fe2O3 d.HgS (2) 银针验毒”在我国有上千年历史,银针主要用于检验是否有含硫元素的有毒物质。其反应原理之一为:4Ag+2H2S+O2=2Ag2S+2H2O。当银针变色后,将其置于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便可复原。原理是形成了原电池,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物为:______。 (3)某同学设计一个燃料电池(如下图所示),目的是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其中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 ①通入甲烷的电极为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该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②乙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结合化学用语解释铁电极附近滴入酚酞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 ③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丙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硫酸铜溶液浓度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精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铝(Al) (3). 负极 (4). CH4-8e-+10OH-=+7H2O (5). 在铁电极:2H++2e-=H2↑,促进水电离,c(OH-)>c(H+),显碱性 (6). 减小 (7). Cu2++2e-=Cu 【解析】 【分析】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Al及其前面的金属用电解法冶炼; (2)当银针变色后,将其置于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便可复原,发生的反应为硫化银生成了银,其原理是形成了原电池,可知铝作为负极反应物发生了氧化反应; (3)①甲装置为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据此分析书写电极反应; ②铁电极作阴极,水电离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故氢氧根浓度增大而使溶液显碱性; ③粗铜中的杂质锌也会在阳极放电生成锌离子,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铜溶液浓度将减小,精铜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1) a.以Cu2S为原料,采用火法炼铜,反应原理为2Cu2S+3O22Cu2O+2SO2、2Cu2O+Cu2S6Cu+SO2↑,a不符合题意; b.工业电解熔融NaCl冶炼Na,反应原理为2NaCl(熔融)2Na+Cl2↑,b符合题意; c.工业上以Fe2O3为原料,用热还原法冶炼铁,反应原理为3CO+Fe2O32Fe+3CO2,c不符合题意; d.以HgS为原料冶炼Hg的原理为HgS+O2Hg+SO2,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根据题意,当银针变色后,将其置于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便可复原,发生的反应为硫化银被还原生成了银,其原理是形成了原电池,可知铝作为负极反应物发生了氧化反应,硫化银作为正极反应物发生还原反应,食盐水作为电解质溶液,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物为:铝(Al); (3)①燃料电池工作时,燃料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反应物,在碱作电解质时,甲烷转化为碳酸根,故负极反应式为CH4-8e-+10OH-=+7H2O; ②结合图示可知,铁电极作阴极,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促进水电离,使阴极附近溶液中c(OH-)>c(H+),溶液显碱性,则铁电极附近滴入酚酞变红; ③丙装置为粗铜的精炼装置,由于粗铜中的杂质锌也会在阳极放电生成锌离子,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铜溶液浓度将减小,精铜电极为阴极,精铜上发生还原反应,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点睛】易错点为(3)中甲乙丙三池的判断,根据图示可知甲为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根据燃料电池的电极连接可确定乙、丙为电解池,原电池的正极与电解池阳极相连,负极与电解池的阴极相连,进而确定阴阳极的电极反应。 2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 i.Fe(HSO3)2+离子为红棕色,它可以将Fe3+还原为Fe2+。 ii.生成Fe(HSO3)2+离子的反应为:Fe3+ +HSO⇌Fe(HSO3)2+ 。 步骤一:实验准备: 如上图连接装置,并配制100mL 1.0 mol·L-1 FeCl3溶液(未用盐酸酸化),测其pH约为1,取少量装入试管D 中。 (1)配制100mL1.0 mol·L-1 FeCl3溶液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1.0 mol·L-1 FeCl3溶液(未用盐酸酸化)pH=1的原因:________ 步骤二:预测实验 (3)该小组同学预测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 该小组同学预测的理论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动手实验 (4)当SO2通入到FeCl3溶液至饱和时,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将混合液放置12小时,溶液才变成浅绿色。 ①SO2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了Fe(HSO3)2+离子的实验证据为:__________。证明浅绿色溶液中含有Fe2+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 。 ②为了探究如何缩短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时间,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I 往5mL1mol·L-1 FeCl3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微热3 min,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实验II 往5mL重新配制的1mol·L-1 FeCl3溶液(用浓盐酸酸化)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几分钟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综合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 步骤四:反思实验: (5)在制备SO2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使用70%的硫酸比用98%的浓硫酸反应速率快,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 100mL容量瓶 (2). 安全瓶 防倒吸 (3). Fe3++3H2O⇌Fe(OH)3+3H+ (4). SO2有强还原性,FeCl3有强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或SO2+2 Fe3++2H2O=SO+4H++2 Fe2+ (5). 溶液变成红棕色 (6).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铁氰化钾 {K3[Fe(CN)6]}溶液 (7). 加热、提高FeCl3溶液的酸性会缩短浅绿色出现的时间 (8). 反应本质是H+与SO反应,70%的硫酸中含水较多,c(H+)和c(SO)都较大,生成SO2速率更快 【解析】 【分析】 探究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根据图示,B中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为了防止倒吸,需要安装安全瓶,将生成的二氧化硫通入FeCl3溶液中反应,通过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在解答时要结合题目所给信息和化学反应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1) 配制溶液的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为天平、药匙、量筒、烧杯、1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其中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1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缺少的仪器:100mL容量瓶;装置C为安全瓶,防止D中溶液倒吸入B中,故答案为:100mL 容量瓶;安全瓶,防止倒吸; (2) FeCl3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后溶液显酸性,Fe3++3H2O⇌Fe(OH)3+3H+,故答案为:Fe3++3H2O⇌Fe(OH)3+3H+; (3) SO2具有还原性,能够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SO2+2 Fe3++2H2O=SO+4H++2 Fe2+,因此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故答案为:SO2有强还原性,FeCl3有强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或SO2+2 Fe3++2H2O=SO+4H++2 Fe2+); (4)①Fe(HSO3)2+离子为红棕色,当SO2通入到FeCl3溶液至饱和时,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说明反应生成了Fe(HSO3)2+离子;Fe(HSO3)2+离子为红棕色,它可以将Fe3+还原为Fe2+,证明浅绿色溶液中含有Fe2+的实验操作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铁氰化钾溶液{K3[Fe(CN)6]},生成蓝色沉淀,故答案为:溶液变成红棕色;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 ②根据实验I,将溶液微热3 min,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根据实验II,向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几分钟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说明加热、提高FeCl3溶液的酸性会缩短浅绿色出现的时间,故答案为:加热、提高FeCl3溶液的酸性会缩短浅绿色出现的时间; (5)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硫的本质是H+与SO反应,98%的浓硫酸中H2SO4电离的很少,而70%的硫酸中含水较多,H2SO4几乎完全电离,导致c(H+)和c(SO)都较大,生成SO2速率更快,故答案为:反应本质是H+与SO反应,70%的硫酸中含水较多,c(H+)和c(SO)都较大,生成SO2速率更快。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4)①中亚铁离子的检验,要注意溶液中存在铁离子,不能使用KSCN和氯水检验。 21.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已知:i.高铁酸钠(Na2FeO4)极易溶解于水,20℃溶解度为111克;高铁酸钾(K2FeO4)为暗紫色固体,可溶于水。 ii.高铁酸钾(K2FeO4)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逐渐分解,在碱性溶液中稳定。 iii.高铁酸根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 (1)工业上用氯气和烧碱溶液可以制取次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高铁酸钾是一种理想的水处理剂,既可以对水杀菌消毒,又可以净化水,其原理为________。 (3)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制备高铁酸钾。 方法1:次氯酸盐氧化法。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氧化”过程中的氧化剂为(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 ②写出“转化”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工艺得到的高铁酸钾常含有杂质,可用重结晶法提纯,操作是将粗产品先用稀KOH溶液溶解,然后再加入饱和KOH溶液,冷却结晶过滤。上述操作中溶解粗产品用稀KOH溶液,不用蒸馏水,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__________。 (4)方法2:电解法 我国化学工作者还提出用镍(Ni)、铁作电极电解浓NaOH溶液制备高铁酸盐Na2FeO4 的方案,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Ni电极作________(填“阴”或“阳”)极; ②Fe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答案】 (1). Cl2+2OH-=Cl-+ClO-+H2O (2). 高铁酸钾氧化性强,对水杀菌消毒,生成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可以净化水 (3). NaClO (4). Na2FeO4+2KOH=K2FeO4↓+2NaOH (5). 因为高铁酸钾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4FeO42-+10H2O ⇌4Fe(OH)3+8OH-+3O2↑,加入稀KOH可以使平衡逆向移动 (6). 阴极 (7). Fe-6e-+8OH-= FeO42-+4H2O 【解析】 【分析】 (1)氯气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2)高铁酸钾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在水中被还原生成Fe(OH)3胶体,有吸附性; (3)氯化铁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次氯酸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Cl3+10NaClO+3NaOH= 2Na2FeO4+9NaCl+5H2O,得到含有Na2FeO4、Na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40%NaOH溶液使NaCl形成晶体析出,通过过滤除去,再向滤液中加入饱和KOH溶液,发生反应:Na2FeO4+2KOH=K2FeO4↓+2NaOH,将Na2FeO4转化为K2FeO4,再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K2FeO4,据此分析解答。 (4)根据图示,在碱性条件下,铁电极转化为Na2FeO4,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Fe作阳极,Ni作阴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氯气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 =Cl-+ClO-+H2O; (2)高铁酸钾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在水中生成的Fe(OH)3胶体,有吸附性; (3)①根据分析,“氧化”过程中氯化铁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次氯酸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Cl3+10NaClO+3NaOH= 2Na2FeO4+9NaCl+5H2O,根据反应可知,NaClO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 ②根据分析,“转化”过程中,向滤液中加入饱和KOH溶液,将Na2FeO4转化为K2FeO4 ,化学方程式为Na2FeO4+2KOH=K2FeO4↓+2NaOH; ③操作中溶解粗产品用稀KOH溶液,不用蒸馏水,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因为高铁酸钾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4FeO42-+10H2O⇌4Fe(OH)3+8OH-+3O2↑,加入稀KOH可以使平衡逆向移动; (4)①根据分析,Ni电极作电解池的阴极; ②根据分析,Fe作阳极,在碱性条件下,铁电极转化为Na2FeO4,则Fe电极的电极反应式:Fe-6e-+8OH-=FeO42-+4H2O。 【点睛】本题解答时要充分运用已知信息,难点为(3),解题时要根据流程结合已知信息分析操作的目的和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