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实词学案(2)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实词 学案 高中常考的古今异义词 一、古今异义单音节词 1.凶 今义:不幸的(形容死亡、灾难等现象)。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例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2.加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古义:更。例如: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于国也》) 3.假 今义:不真实的。古义:借助,利用。例如: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4.河 今义:泛指江河。古义:黄河。例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5.橹 今义:使船前进的工具。古义:盾牌。例如: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贾谊《过秦论》) 6.走 今义:步行。古义:跑。例如: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司马迁《鸿门宴》) 7.次 今义:量词。古义:旁边。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8.穷 今义:贫困、穷困。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例如: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9.率 今义:率领、轻率。古义:全都、一概。例如:率 赂秦耶?(苏洵《六国论》) 10.再 今义:又一次。古义:第二次。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11.原 今义:原来。古义:推究。例如: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欧阳修《伶官传序》) 12.抑 今义:压制。古义:或者。例如: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欧阳修《伶官传序》) 13.归 今义:回来。古义:女子出嫁。例如:吾妻来归。(归有光《项脊轩志》) 14.渠 今义:人工开凿的水道。古义:他。例如: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15.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古义:离开。例如:吾去汴州,汝不果来。(韩愈《祭十二郎文》) 16.怒 今义:愤怒。古义:奋发。例如: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周《逍遥游》) 17.危 今义:危险。古义:高。例如: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18.但 今义:但是。古义:仅,只是。例如: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19.或 今义:或者。古义:有人。例如: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 20.爱 今义:喜爱。古义:吝惜。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贾谊《过秦论》) 21.固 今义:坚固。古义:本来。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22.诚 今义:真诚。古义:果真,如果,表示假设。例如:诚知其如此。(韩愈《祭十二郎文》) 23.拜 今义:行礼表示敬意或祝贺。古义:授官。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4.除 今义:去掉。古义:授予官职。例如: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25.鄙 今义:轻视或粗俗。古义:边境。例如: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26.池 今义:水塘。古义:护城河。例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贾谊《过秦论》) 27.病 今义: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古义:痛苦,困苦。例如: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8.床 今义:卧具。古义:坐具。例如: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 29.略 今义:简略。古义:夺取。例如:进兵北略地。(《荆轲刺秦王》) 30.卒 今义:士兵。古义:死。例如:而卒葬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古今异义双音节词 1.行李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出使的人。例如:行李之往来。(《烛之武退秦师》) 2.夫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古义:那人。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3.爪牙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古义:兽类的脚爪和牙齿。例如: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大夫 今义:医生。古义:官职名。例如:几可谓非贤大夫哉!(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5.地方 今义:指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古义:土地方圆。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司马迁《项羽之死》) 6.山东 今义:山东省。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例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7.从事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古义:官名,泛指一般属官。例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欧阳修《伶官传序》) 8.非常 今义:十分,极。古义:①不平凡。例如: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②意外的变故。例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9.逢迎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古义:迎接。例如: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 10.上路 今义:走上路程,动身。古义:高高的道路。例如:俨骖騑于上路。(王勃《滕王阁序》) 11.学者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韩愈《师说》) 12.从而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跟从并且。例如: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13.小学 今义: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古义:小的方面进行学习。例如:小学而大遗。(韩愈《师说》) 14.其实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古义:①那实际上。例如:其实百倍。(苏洵《六国论》)②它的果实。例如:不抑耗其实而已。(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15.智力 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例如:可谓智力孤危。(苏洵《六国论》) 16.故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古义:旧事、前例。例如: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17.至于 今义:表示另提起一事的介词。古义:表示由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以致”“以至于”。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18.于是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古义:对于这种情况。例如:于是余有叹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9.自由 今义:不受约束,不受限制。古义:自作主张。例如: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 20.交通 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古义:交错相通。例如: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21.成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古义:成人自立。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李密《陈情表》) 22.告诉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古义:申诉(苦衷)。例如: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23.不行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古义:不能走路。例如:九岁不行。(李密《陈情表》) 24.流涕 今义:流鼻涕。古义:流眼泪。例如: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荆轲刺秦王》) 25.然后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古义:这样以后。例如:然后惟其所愿。(韩愈《祭十二郎文》) 26.妻子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27.左右 今义:方位名词或概数。古义:指侍从。例如: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8.指示 今义:上级传达给下级的命令。古义:指给……看。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9.亲戚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成员。古义:内外亲属。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0.气候 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古义:天气(情况)。例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31.人事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古义:人之所为,人力所能及之事。例如: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32.河北、河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司马迁《鸿门宴》) 【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 逸:散失 B.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殷勤”在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情意深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不敢引疾 臣乃敢上璧 B.御制诗以纪其事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四海好学能文者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去而人爱思之 临清流而赋诗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功名。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错,原文为“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答案】(1)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 (2)在资历老、声望高之后,(他)便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 (3)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 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很多考生会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的词语来解释,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句子意思的把握,甚至影响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要想避免这一误区,考生要做到如下几点: 1.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所以当我们在古代汉语中看到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时,通常要警惕其是不是古今异义词。 2.依据时代气息做出判断。有些古今异义词按现代意义解释后,明显与作品所属时代的特征不相吻合。例如“中国”在现代汉语中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文言文中所属时代根本就没有这一概念。 3.如果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词语解释,要注意看一看该词是否与其所处的语境相契合,如果它的词义与整个语境是相忤的,那么要看其是不是古今异义词。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夫文章者,原出“五经”。朝廷宪章,军旅誓诰,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施用多途。至于陶冶性灵,从容讽谏,入其滋味,亦乐事也。行有余力,则可习之。然而自古文人,多陷轻薄:东方曼倩,滑稽不雅;曹植悖慢犯法;王粲率躁见嫌;祢衡诞傲致殒;杨修扇动取毙;颜延年负气摧黜。凡此诸人,皆其翘秀者,不能悉纪,大较如此。自荀况、孟轲、贾谊、苏武、张衡、左思之俦,有盛名而免过患者,时复闻之,但其损败居多耳。每尝思之,原其所积,文章之体,标举兴会,发引性灵,使人矜伐,故忽于持操,果于进取。今世文士,此患弥切,一事惬当,一句清巧,神厉九霄,志凌千载,自吟自赏,不觉更有傍人。加以讽刺之祸,速乎风尘,深宜防虑,以保元吉。 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但成学士,自足为人。必乏天才,勿强操笔。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亦以众矣。近在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众共虚相赞说,便击牛酾酒,招延声誉。其妻,明鉴妇人也,泣而谏之。此人叹曰:“才华不为妻子所容,何况行路!”至死不觉。自见之谓明,此诚 难也。 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乎! 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注】制之。古人之文,宏材逸气,体度风格,去今实远。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于往昔多矣。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偏弃也。 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邢子才常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深以此服之。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改) 【注】衔勒:衔和勒。衔是横在马口中备抽勒的铜制或铁制的马嚼子,勒是套在马头上带嚼口的笼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悉纪,大较如此 较:大略 B.每尝思之,原其所积 原:原先 C.自见之谓明,此诚难也 诚:确实 D.易见事,一也 事:典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有余力,则可习之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B.加以讽刺之祸,速乎风尘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C.泣而谏之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也 D.深以此服之 王好战,请以战喻 3.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 B.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 C.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 D.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指出文章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如可用作朝廷的典章制度、军队中所用誓诰,可以用来彰显仁义和功德,治理百姓和国家。 B.作者认为屈原、东方朔、曹植、王粲、祢衡、杨修、颜延年等人都很出类拔萃,但他们都因恃才傲物而最终招来祸患。 C.作者认为文章有精巧、拙劣之别,学写文章,应先找亲友征求意见并得到他们的评点,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D.作者认为在写文章方面古人和今人各有千秋,古人文章的体度风格远超今人,而今人文章和谐美妙的音律等则非古人所能及。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盛名而免过患者,时复闻之,但其损败居多耳。 (2)众共虚相赞说,便击牛酾酒,招延声誉。 (3)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偏弃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周君墓志铭 归有光 君以嘉靖某年月日卒。先是,其子诗试礼部,下第还。会大司成奏言:“监学法久坏,天下士云会京师,一旦不为有司所录,往往去,居家自便;六馆几空,非所以为太平之观。乞下所在长吏,敦遣至京,修舍法以几化成之效,有不如诏者,罪之。”制曰:“可。”于是诗在南雍,间岁不归,不见君之殁;君殁又不以疾,可痛也。 君之配,先十年卒。诗与其弟谏、训、谟,启攒,与君合葬于县郭外小虞浦之原,请铭于余,泣且言曰:“先人少遭闵凶,孤露无依,寄于吾外家。与先妣誓志自立。从里师学,无所成;为农贾,又不能就。已而入县书狱。诗时为童子,县令见其文而爱之,以是待吾先人不与他从事比。然其教子,不为一切,优游而已。先妣独严迫不少假贷。尝曰:‘吾为生良苦,汝宜自勉。吾见某某皆以贫贱发迹。汝能自立,无忘吾言。’先妣寻卒。先人井臼之事,身自为之。前此不问也。盖不欲使儿辈与闻,惧用志之分。诗所与遊者,年皆与先人若,先人益和光如己友。盖游吾父子间者,欢然无间也。念吾祖之蚤殁,每祭,辄潸然泪下。叹处世之难,不敢少自宴逸。比诗获举于乡,始用自适。而诗方卒业太学,待试于礼部,几斗升之禄,而天之降割,遂至于此!自念家故微,先君、先妣勤一生之力,俾有田庐,使诗兄弟得专志于学。视前世以孤童自奋者,不及诗远矣。而不一日养,尤可痛也。愿夫子赐之铭。”按其友沈孝状云云,诗语良然。 君讳寰,字民服,年四十有九。孺人姓金氏,年三十有八。葬以甲子正月日也。呜呼!人子之痛,何有穷乎? 余闻君为从事时,巡抚都御史尝捕人,误以同姓名系南京司寇狱,论死。其父老矣,且无子。诉于县,君为言县令,即日上状白其冤,取其人还。其所全活类是。稽之于古,后当有兴者。是为铭。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是待吾先人不与他从事比 从事:致力于某事 B.优游而已 优游:顺其自然 C.先人井臼之事 井臼:操持家务 D.孺人姓金氏 孺人:妻的通称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君的儿子周诗,因为在周君去世之前到礼部应试未中,后一直留在南雍,隔了一年也没返回家乡,没有看到周君去世。 B.周君的妻子比周君早去世十年。周君的孩子们拾取周君妻子的骨骸,将其与周君合葬在了一起,并请人写了篇墓志铭。 C.周君的妻子教子非常严厉,曾以自己谋生辛苦勉励孩子们自立。周君和妻子穷尽一生,才使家中有了田地房产。 D.周君担任从事时,巡抚都御史误把同姓名的人关押在南京司寇狱中,那人的父亲向县里申诉,周君帮助他将人救了出来。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人少遭闵凶,孤露无依,寄于吾外家。与先妣誓志自立。 (2)念吾祖之蚤殁,每祭,辄潸然泪下。叹处世之难,不敢少自宴逸。 4.从文中可以看出周君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一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原”在此处作动词,是“推究”的意思。 2.C 3.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作答本题,要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根据标志性词语(如实词、虚词)以及句子结构等,运用排除法进行断句。如“执笔”“为文”均修饰后面的“者”,“执笔为文”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又如“体裁”应作“不失”的宾语,“辞意”应作“可观”的主语,故“体裁”“辞意”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 4.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从原文中看不出东方朔、王粲“因恃才傲物而最终招来祸患”。 5.(1)享有盛名而免于过失祸患的,也时常听说,只是他们中遭受祸患的还是占多数。 (2)众人联合起来假意称赞他的诗赋,他便杀牛斟酒准备宴请众人来扩大声誉。 (3)应该以古文的体制格调为根本,以今人的文辞音韵为补充,这两方面同时存在,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参考译文】 文章本出“五经”。(用作)朝廷的典章制度,(用作)军中所用的誓、诰,彰显仁义,颂扬功德,治理百姓,统治国家,文章的用途多种多样。至于(用文章来)陶冶性情,从容委婉地规劝,深入体会其意蕴,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如果做了事情有剩余的精力,就可以学习这方面的事。然而自古以来的文人,大多言行不够庄重、谨慎:东方朔,言行过于滑稽,太不儒雅;曹植背理傲慢而触犯法律;王粲轻率急躁,遭人厌恶;祢衡狂放傲慢,因此被杀;杨修煽动生事,自取灭亡;颜延年因意气用事而被贬黜。以上这些人物,都是文人中杰出的人,其他不能全数记录,大略就是这样。像荀况、孟轲、贾谊、苏武、张衡、左思这类人,享有盛名而免于过失祸患的,也时常听说,只是他们中遭受祸患的还是占多数。对此我常思考,推究其中的道理,文章的本质在于揭示兴致感受,抒发性灵,这就容易使人恃才自负,从而忽视操守,坚决追求名利。在现今文人的身上,这种毛病更加严重,一个典故用得恰当,一个句子写得清新巧妙,就会心神上达九霄,意气下凌千年,自己吟咏自我欣赏,旁若无人。又因为讽刺别人而招致祸端,会比大风来得更快,应该特别注意防范,以保安全。 做学问有聪明和迟钝之分,写文章有精巧和拙劣的区别。只要成为饱学之士,就足以立身处世。倘若真的缺乏天分,就不要勉强执笔写文章。我见到世上有些人,明明极度缺乏才思,却还认为自己的文章清新华丽,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近来在并州,有个士人,喜欢写引人发笑的诗赋。众人联合起来假意称赞他的诗赋,他便杀牛斟酒准备宴请众人来扩大声誉。他的妻子是个明白事理的妇人,哭着劝他。他却叹着气说:“我的才华连我的妻子都不能承认,何况路人!”他到死也没有醒悟过来。自己能看清自己才叫明,这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 学习作文章,先要和亲友商量,得到他们的评点,知道可以去写,然后才动手写;千万不能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以致被旁人取笑。自古以来执笔写文章的,多得数不清。但真正能称得上宏丽精华的文章,不过几十篇罢了。只要文章没有违背体裁要求,文辞的意旨值得一观,(写文章的)就可以称为才士了;一定要自己的文章惊动流俗压倒当世,就要等待黄河变清了。 凡是写文章,就好比人骑千里马,虽然千里马有超脱尘俗的气质,也还是得用衔和勒来控制它。古人的文章,显示出杰出的才能和超脱尘俗的气概,其体度风格和现今的文章差别很大。如今的文章,音律和谐美妙,章句工整对称,避讳精细详密,在这些方面比古人高超得多了。应该以古文的体制格调为根本,以今人的文辞音韵为补充,这两方面同时存在,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沈约说:“写文章应当遵从‘三易’的原则:一是用典通俗易懂;二是文字容易识别;三是易于诵读。”邢子才常说:“沈约的文章,引用典故使人难以觉察,好像是他心中的话一样。”因为这深深佩服沈约。 二 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从事”在文中是官名,语境说的是“因此对待我的先父与对待其他的从事不一样”。 2.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后一直留在南雍” 错误,周诗落第后就回到了家乡,只是后来应朝廷要求返回京城留在南雍,并非一直留在南雍。 3.(1)先父幼年时遭遇不幸,孤苦无依,寄养在我外祖家。与先母发誓立志要自立。 (2)想到我的祖父早逝,每次祭奠的时候,就潸然泪下。感叹处世的艰难,不敢稍微贪图安逸。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如(1)中的“先人”“闵凶”“先妣”,第(2)题中的“蚤”“辄”“宴逸”等。 4.①幼遭不幸,努力自立;②教育子女,顺其自然;③操持家务,一心为儿女;④待人友善,喜欢交友;⑤明辨是非,乐于助人。 【参考译文】 周君在嘉靖某年某月某日去世。在此之前,他的儿子周诗去礼部应试,落第后回来。适逢大司成上奏说:“国子监的法度遭到破坏很久了,天下的读书人云集在京师,一旦不能被官府录用,就纷纷离开了,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家闲居;六馆几乎空无一人,这不是用来建立太平盛世应有的景象。请求下令给他们居住地的官吏,敦促他们遣送读书人到京城,整治国子监的法度(使他们继续学习)来达到教化成功的效果,如果有人不按诏令做,(就)治他们的罪。”皇上下诏说:“可以。”于是周诗留在南雍,隔了一年也不能回来,没有看到周君去世;周君的去世又不是因为疾病,真令人痛心啊! 周君的原配,早周君十年去世。周诗与他的弟弟周谏、周训、周谟,拾取母亲的骨骸,将其与周君合葬在县城外小虞浦之原,请我写铭文,周诗哭着说:“先父幼年时遭遇不幸,孤苦无依,寄养在我外祖家。与先母发誓立志要自立。跟从乡里的老师学习,一无所成;从事农商,又不能有所成就。不久进入县衙书写狱词。我当时还是个孩子,县令看到先父的文章十分喜爱,因此对待我的先父与对待其他的从事不一样。但是先父教育孩子,什么也不做,顺其自然罢了。唯独先母严厉没有丝毫宽容。(先母)曾经说:‘我为了谋生十分辛苦,你应该自我勉励。我看到某某都在贫贱中兴起。你能够自立,不要忘记我说的话。’先母不久就去世了。先父操持家务,事情自己亲自做。以前这些事他是从来不过问的。大概不想让儿辈们知道这些事,担心我们会因此分心。我所交往的人,年纪都与先父相当,先父更加温和地对待他们,如同对待自己的朋友。因此在我们父子之间交际的人,都很开心没有什么隔阂。想到我的祖父早逝,每次祭奠的时候,就潸然泪下。感叹处世的艰难,不敢稍微贪图安逸。等到我在乡里中举,才因此感到悠闲快乐。而我刚刚在太学完成学业,等待到礼部应试,希望获得斗升之米的俸禄,而老天却降下灾祸,于是到了这种地步!我自己想到家中原来衰微,先父、先母穷尽一生的力量,才使家中有了田地房产,让我们兄弟得以专心致力于学业。比较上辈人以孤童的身份自己奋斗的情况,我比他们要好多了。但我却没有供养他们一天,尤其让人痛心啊。希望先生赐一篇墓志铭。”根据他的朋友沈孝介绍的情况,周诗所说的确实如此。 周君名寰,字民服,享年四十九岁。妻子姓金,享年三十八岁。在甲子年正月某日下葬。唉!为人子的伤痛,哪里有穷尽? 我听说周君担任从事的时候,巡抚都御史曾经抓捕人,误把同姓名的人关押在南京司寇狱中,定罪死刑。那人的父亲老了,并且他也没有子女。(那人的父亲)向县里申诉,周君将这件事告诉县令,当天送上诉状辩白了那人的冤情,把他从狱中领出来送回家。他所保全救活的人都类似于这种情况。从古事查考来看,(他的家庭)将来一定会兴旺起来的。这就是我写的墓志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