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关于科学家方法与结论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 科学家 方法 结论 A 孟德尔 假说演绎法 ‎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 B 萨顿 类比推理法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C 摩尔根 假说演绎法 ‎ 基因在染色体上 ‎ D 艾弗里 同位素标记法 ‎ DNA是遗传物质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等知识点,回忆相关实验的科学家、实验过程、原理、方法和结论等,据此答题。‎ ‎【详解】A、孟德尔利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 C、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 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故选C。‎ ‎2. 一对杂合黑豚鼠交配,产下了4只小豚鼠,这4只小豚鼠的表现型是 A. 全部黑色 B. 黑白各一半 ‎ C. 黑白之比为3∶1 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答案】D ‎【解析】杂合的黑色鼠交配,在子代数目足够多的情况下,黑色:白色=3:1,但只产生了四只小鼠,数目比较少,不一定能体现出分离比,所以这四只小鼠的表现型可能全部黑色,可能黑白各一半,可能黑白之比为3:1,也有可能全部为白色,故选D。‎ ‎3. 现有若干未交配过的四种果蝇(甲、乙、丙、丁),眼色有正常眼(B)和褐眼(b),体色有灰体(E)和黑体 (e),两对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丙果蝇的变异来源为交叉互换 B. 乙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BE和bE C. 若乙与丁杂交,后代中灰体雄果蝇的比例为1/2‎ D. 若想在F1中获得基因型为BbEe的比例最高,选用的亲本杂交组合有甲和乙、甲和丁 ‎【答案】C ‎【解析】丙果蝇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项错误;乙果蝇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BBEE和bbEE,B项错误;乙、丁杂交,后代中全为灰体,其中雄性的比例为1/2,C项正确;甲、乙均为雌性,若想在F1中获得基因型为BbEe的比例最高,选用的亲本杂交组合只有甲和丁,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 ‎4.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 AA 的个体比例为 25%,基因型 Aa 的个体比例为 50%,基因型 aa 的个体比 例为 25%.已知基因型 aa 的个体失去繁殖能力,在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所占比例 为 A. 3/4 B. 8/‎9 ‎C. 1/9 D. 1/16‎ ‎【答案】B ‎【解析】哈代温伯格定律在样本量足够大,且没有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设A=p,a=q,p+q=1,(p+q)2=1,则AA=p2,Aa=2pq,aa=q2。‎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种群可以使用哈代温伯格定律,AA=1/4,Aa=2/4,aa=1/4,由于aa不育,则产生后代的只有AA和Aa,因此AA占1/3,Aa占2/3,因此A=2/3,a=1/3,则后代中AA=(2/3)2=4/9,Aa=2×1/3×2/3=4/9,aa=1/9,由于aa不育,可育后代占8/9,故选B。‎ ‎5.结合下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用Ⅰ、Ⅱ进行模拟实验,桶中小球数量可以不同,但每个桶中不同的小球必须相等 ‎ ‎②利用Ⅰ、Ⅱ、Ⅲ、Ⅳ进行有关模拟实验,每次要保证随机抓取,读取组合后必须放回 ‎ ‎③利用Ⅰ、Ⅱ模拟过程发生在③,利用Ⅲ、Ⅳ模拟的过程发生在②‎ ‎④利用Ⅰ、Ⅱ、Ⅲ、Ⅳ进行有关模拟实验,要统计全班的结果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统计的误差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解析】实验中,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表示两种配子的比是1:1,但两个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等,说明雌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①正确;利用Ⅰ、Ⅱ、Ⅲ、Ⅳ进行有关模拟实验,每次要保证随机抓取,读取组合后必须放回,保证每次抓取的概率相同,②正确;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以及配子随机组合;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③为配子的随机组合,②为产生配子过程,能发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③正确;统计全班的结果并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少统计的误差,④正确。‎ ‎6.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B. 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 C. 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解析】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初级精母细胞中,A错误;‎ B、由于Ab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aBd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由于染色体上B和b所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最终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AbD、ABD、aBd、aBd四种精子,B正确;‎ C、B(b)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遗传规律以及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 ‎7.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 和 R、r)控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 4 种 B. 植株 DdRr 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1/6‎ C. 植株 Ddrr 与植株 ddRR 杂交,后代中 1/2 为蓝花植株,1/2 为紫花植株 D. 植株 DDrr 与植株 ddRr 杂交,后代中 1/2 为蓝花植株,1/2 为紫花植株 ‎【答案】B ‎【解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表现型及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并准确判断各选项。根据题意可知,D和R同时存在时,表现为蓝色;D或R存在时,表现为紫色;没有D和R时,表现为白色。‎ ‎【详解】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DDrr、Ddrr、ddRr、ddRR),A正确;‎ B、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的比例为3/4×1/4×2=6/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ddRR和DDrr所占的比例是1/3,B错误;‎ 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C正确;‎ D、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D正确;故选B。‎ ‎【点睛】基因自由组合的变式关键是弄清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基因D能控制酶D的合成,酶D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1;基因R能控制酶R的合成,酶R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2;两种紫色物质同时存在时可形成蓝色物质.所以蓝色的基因型为D_R_,紫色的基因型为D_rr、ddR_,白色的基因型为ddrr。‎ ‎8.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出现了以下情况,下列对相应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 精子的种类及比例 对相应情况的分析 A AB︰ab=2︰2‎ 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AB︰Ab︰aB︰ab=1︰1︰1︰1‎ 一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 AaB︰b=2︰2‎ 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 AB︰aB︰ab=1︰1︰2‎ 一定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基因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基因型不同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1‎ 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最终产生1种2个精子.因此,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共产生了2种4个精子。‎ ‎【详解】AB、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说明含A与B的染色体自由组合,含a与b的染色体组合,因此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为AB:Ab=1:1或aB:ab=1:1,A错误,B错误;‎ C、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为AaB:b=2:2,其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 D、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则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可能为AB:aB:ab=1:1:2,D正确。故选D。‎ ‎9.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X染色体 B. 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kl段 C. 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 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gh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答案】C ‎【解析】A、图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不存在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内;A错误; B、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组变化,图甲与图丙的任何阶段都不对应;B错误; C、图乙中bc段,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对应有丝分裂的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前、中期,而图丙中hj段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4,只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因此二者不可能对应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C 正确 ; D 、图乙的cd段和图丙中的gh段形成的原因都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与质膜的流动性无关。D错误;故选C ‎10.下列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过程中,正确的是(  ) ‎ ‎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染色体 ‎ ‎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 ‎ ‎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 ‎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4N条 ‎ ‎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 ①②⑤ B. ②⑤ C. ①⑤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受精作用就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具体过程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①正确;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②正确;③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内,而尾留在细胞外,③错误;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2N条,④错误;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⑤正确.故选A。‎ ‎【点睛】熟悉受精作用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如图是某二倍体(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 B. 乙图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 C. 丙图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交叉互换 D. 甲、乙、丙所产生的变异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答案】D ‎【解析】A、题干中甲、乙、丙是同一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图,甲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上基因A与a不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 B、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上基因A与a不同,没有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的特征,只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 C、丙细胞也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基因B与b所在的染色体颜色不一致,则染色体上基因B与b不同是交叉互换造成的,C正确;‎ D、甲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产生的变异一般不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D。‎ ‎12. 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而第二次分裂正常。则由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异常精子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这样会导致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都不正常(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多一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少一条染色体);2个异常的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均不正常(有2个精子均多一条染色体,另外2个精子均少一条染色体)。故选D。‎ ‎13.如图为取自同一哺乳动物不同细胞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基因型为MMN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图甲、乙、丙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 ‎②图甲、图乙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丙图丁中不具有同源染色体 ‎③图丁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④若相应基因如图丁所示,则说明该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A. ①② B. ①②④ ‎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为雄性动物;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①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图甲合图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①错误;‎ ‎②图甲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图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②错误;‎ ‎③由图乙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因此图丁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③错误;‎ ‎④该生物的基因型为MMNn,若相应基因如图丁所示,则说明该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基因突变,④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14.果蝇是遗传学实验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基因是DNA上任意一个片段 B. 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C. 图中所示的各个基因是同时并由同一个细胞完成表达的 D. 基因与性状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的关系,性状表现往往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1、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 ①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②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 ③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 ‎【详解】基因是DNA分子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是任意片段,A错误;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B 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图中所示的各个基因不是同时表达的,也不都在一个细胞中完成表达,C错误;基因与性状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的关系,基因表达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5.某县城有20 000人,男女比例为1∶1,女性血友病患者有1 600人,求人群中一正常女性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血友病孩子的概率 A. 3/16 B. 3/‎25 ‎C. 4/25 D. 1/7‎ ‎【答案】D ‎【解析】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由a控制,根据题意可知:女性血友病患者(XaXa)在女性人群中的患病比例为1600/10000,因此Xa的基因频率为0.4,XA基因频率为0.6;所以所以女性群体中,XAXA 的频率为0.4×0.4=0.16;XAXa的频率为2×0.4×0.6=0.48;在男性群体中,XaY的频率为0.4,XAY的频率为0.6。‎ ‎【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在正常女性人群中基因型有XAXA 和XAXa,其频率分别是0.16和0.48;其中致病基因携带者所占的比例是0.48/(1-0.16)=4/7,与正常男性(XAY)婚后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4/7×1/4=1/7,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易错点:不能用女性人群中携带者频率计算后代的患病孩子出生的概率,必须是正常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概率进行计算。‎ ‎16.某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男孩,该男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A. —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B. —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C. 两条X染色体,两条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D. 两条X染色体,两条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答案】B ‎【解析】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是XbY,则该男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XbXbYY,由于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该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但是有两个色盲基因,故选B。‎ ‎17.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 )‎ A. ZAZA×ZAW B. ZAZA×ZaW ‎ C. ZAZa×ZAW D. ZaZa×ZAW ‎【答案】D ‎【解析】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A错误;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B错误;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Za、ZAW、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一半是透明的,一半是不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C错误;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不透明的,D正确。‎ ‎1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有3条性染色体的血友病男孩。某同学结合下图分析该男孩的病因,其中判断不合理的是 A. 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 B. 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乙有关 C. 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XY D. 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其父亲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甲图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对同源常染色体为分离;乙图为次级精母细胞的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丙图为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为分离;丁图为次级卵母细胞的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 ‎【详解】A、C.若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有血友病,由于其父母都是正常人,说明血友病基因来自于其母亲,其母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产生卵细胞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X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引起的,A合理,C不合理;‎ B.若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且患有血友病,由于其父母都是正常人,说明血友病基因来自于其母亲,其母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卵细胞内只含1条带血友病基因的X染色体,但是其父亲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Y染色单体未分开引起的,B合理;‎ D.该男孩患病与图甲有关,则参与的精子可能是X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D合理。‎ 故选C。‎ ‎19.某夫妇表现正常,其儿子为白化病兼色盲患者,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孩(不考虑突变),则该女孩(  )‎ A. 色觉一定正常,肤色不一定正常 B. 肤色和色觉一定正常 C. 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为1/3 D. 不含白化病基因的概率为1/2‎ ‎【答案】A ‎【解析】白化病是常染色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可以推知母亲是双杂合个体,父亲携带白化病的致病基因。‎ ‎【详解】设控制白化病的基因为A、a,色盲的基因是B、b,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且患色盲的儿子即基因型为:aaXbY,推知母亲的基因型为AaXBXb,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再生一个女儿可能患白化病,但不可能患色盲,但有1/2的可能性会携带色盲的致病基因,不含a即为AA的可能性为1/4。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20.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C. 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24‎ D. 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4‎ ‎【答案】D ‎【解析】分析遗传图谱,Ⅱ1与Ⅱ2正常,其儿子有甲病,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Ⅰ1有甲病,而儿子没有甲病,说明甲病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即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且Ⅲ3、Ⅲ4正常,他们有儿子患乙病,说明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甲病为常染色隐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 B、由遗传图谱可知,Ⅲ3携带乙病基因(其儿子有乙病),Ⅲ2有甲病,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1的基因型为AaXBY,且Ⅲ3的儿子有乙病,则Ⅲ3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B正确; C、单独考虑甲病,Ⅲ3的基因型是2/3Aa,Ⅲ4的基因型是Aa,则生出一个患甲病的孩子的概率为2/3×1/4=1/6;单独考虑乙病,Ⅲ3的基因型是XBXb,Ⅲ4的基因型是XBY,生出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为1/4,对此,二者生出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男孩的概率为1/6×1/4=1/24,C正确; D、根据题意只要求乙病,则甲病可以不考虑.已知Ⅲ3的基因型是XBXb,Ⅲ4的基因型是 XBY,则Ⅳ1的基因型是1/2XBXb。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2×1/4=1/8,D错误。故选D。‎ ‎21. 如图所示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由两个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 A. 5/12 B. 5/‎6 ‎C. 3/4 D. 3/8‎ ‎【答案】A ‎【解析】分析系谱图:3号和4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10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据此答题。‎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和8号有一个患病的儿子(aa),说明7号的基因型为Aa,而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因此6号的基因型也为Aa;由10号可知3号和4号的基因型均为Aa,则9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所以6号和9号个体结婚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2/3×1/4)×1/2=5/12。故选A。‎ ‎22.囊性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A-a),发生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1/22携带有致病基因。下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B-b),但父母表现正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1/132‎ B. Ⅱ3和Ⅱ4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32‎ C. 囊性纤维病基因和红绿色盲病基因两基因间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D. 细胞在合成CFTR蛋白的过程中,需要ATP和氨基酸等物质 ‎【答案】C ‎【解析】A、根据正常人群中有1/22携带有致病基因,可计算知该地区正常人群中,囊性纤维病基因的频率=1/22×1/2=1/44。由遗传系谱图中的Ⅱ3X Ⅱ4→Ⅲ8‎ 可推知该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Ⅰ1与Ⅰ2到Ⅱ5可知双亲都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致病基因用a表示,则可推知Ⅱ6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或2/3Aa,Ⅱ7为Aa的概率为1/22,所以Ⅱ6与Ⅱ7婚配后代患该病的概率=2/3×1/22×1/4=1/132;A正确。 B、Ⅱ3和Ⅱ4子女中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1/4; 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可知其母亲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则Ⅱ3携带色盲基因的频率为1/2,所以其与Ⅱ4婚配,后代患色盲的概率=1/2×1/4=1/8;Ⅱ3和Ⅱ4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1/4×1/8=1/32;B正确。 C、由于囊性纤维病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红绿色盲属于伴性遗传,因此相应的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蛋白质合成需要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能量(ATP)、酶、及转运工具等,D正确。故选C ‎23.如图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过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分别来自于锥形瓶和试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要加入含32P的无机盐来培养大肠杆菌 B. 图中A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偏低 C. 若亲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腺嘌呤50个,3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350个 D. C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参与 ‎【答案】A ‎【解析】用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并搅拌、离心后,根据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可判断进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成分。‎ ‎【详解】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由于噬菌体已被标记,所以其内不需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A错误;图中A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搅拌离心后出现在上清液中,所以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低,B正确;若亲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腺嘌呤50个, 则胸腺嘧啶也是50个,所以3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数目为50×(23-1)=350个,C正确;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噬菌体的DNA作为模板,细菌的氨基酸作为原料,D正确。‎ ‎24. 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B. 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 在真核生物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HIV、SARS病毒、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均为RNA ‎【答案】C ‎【解析】除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B正确;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C错误;HIV、SARS病毒、流感病毒都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均为RNA,D正确。故选C。‎ ‎25.烟草、烟草花叶病毒、T2噬菌体这三种生物中( )‎ A. 含核酸的种类依次为2、2、1‎ B. 含五碳糖的种类依次为2、2、1‎ C. 含碱基的种类依次为8、4、4‎ D. 含核苷酸的种类依次为8、4、4‎ ‎【答案】D ‎【解析】1、DNA和RNA化学组成的比较:‎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 ‎ A、C、G、U ‎2、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烟草是植物,含有DNA和RNA,故含有2种核酸,2种五碳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只含有RNA,故含有1种核酸,1种五碳糖,4种碱基,4种核苷酸;T4噬菌体是DNA病毒,只含有DNA,故含有1种核酸,1种五碳糖,4种碱基,4种核苷酸。‎ ‎【详解】A、烟草、烟草花叶病毒、T2噬菌体含核酸的种类依次为2、1、1,A错误;‎ B、烟草、烟草花叶病毒、T2噬菌体含五碳糖的种类依次为2、1、1,B错误;‎ C、烟草、烟草花叶病毒、T2噬菌体含碱基的种类依次为5、4、4,C错误;‎ D、烟草、烟草花叶病毒、T2噬菌体含核苷酸的种类依次为8、4、4,D正确。故选D。‎ ‎26.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发生了基因重组,A项错误;‎ 格里菲斯实验证明了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但还不知道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B项错误;‎ 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需先用32P标记细菌,再用这些细菌标记噬菌体的DNA,C项错误;‎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项正确。‎ 故选D。‎ ‎27.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0.25,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  )‎ A. 0.25 ‎B. ‎4 ‎C. 1 D. 0.75‎ ‎【答案】A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G+C)的比值在两条单链以及双链中是相等的,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G+C)=0.25,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也是0.25,故选A。‎ ‎28.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A. 58 B. ‎78 ‎C. 82 D. 88‎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构建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构建一个含 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首先要构建20个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需要20个订书钉。将两个基本单位连在一起需要一个订书钉,连接10对碱基组成的DNA双链片段,需要将20个基本单位连成两条链,需要18个订书钉。碱基A有6个,A=T=6,那么G=C=4,A和T之间2个氢键,G和C之间三个氢键,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需要6×2+4×3=24个订书钉连接。因此,共需要订书钉40+18+24=82个,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DNA的分子结构 ‎29.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下列有关结构数目正确的是( )‎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G的数量为m-n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双链DNA分子中A=T,C=G,且A+G=C+T=DNA双链碱基总数。‎ ‎【详解】①每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均有一个五碳糖,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故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数=m,①正确;‎ ‎②A-T碱基之间为2个氢键,C-G碱基之间为3个氢键,腺嘌呤数为n,则胸腺嘧啶数为n,碱基总数为m,则胞嘧啶与尿嘧啶数均为(m-2n)/2,故氢键总数为2n+3(m-2n)/2=(‎3m-2n)/2,②正确;‎ ‎③腺嘌呤总数为n,故两条链中A+T=2n,又由于DNA两条链之间的A+T相同,故一条链中A+T=n,③正确;‎ ‎④腺嘌呤数为n,则胸腺嘧啶数为n,碱基总数为m,则胞嘧啶与尿嘧啶数均为(m-2n)/2,即G的数量为(m-2n)/2,④错误;故选D。‎ ‎30.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A. 10 B. ‎20 ‎C. 0~20 D. 40‎ ‎【答案】C ‎【解析】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在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细胞中每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是一条含有32P,一条含有31P,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每一条染色体所含的两个染色单体中,均是一个含有含有32P,一条含有31P,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分裂完成后,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0~20。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最多含有20条,最少为0条。‎ ‎31.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层次关系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 B.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C.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 D. 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答案】A ‎【解析】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 ‎【详解】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和DNA的基本单位均为脱氧核苷酸。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32.下列有关DNA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 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C.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每个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答案】D ‎【解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 B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以有多个基因,BC正确;‎ D、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且多数脱氧核糖连接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错误。‎ 故选D。‎ ‎33.抗菌药物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表中列出了部分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解旋酶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延长 利福平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A. 在每个细菌细胞中都正在进行①~④过程 B. 青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能抑制DNA的复制 C. 环丙沙星能抑制①过程,红霉素能抑制③过程 D. 环丙沙星只抑制酵母菌DNA在细胞质中的②③过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④分别代表DNA的自我复制、转录、翻译、RNA的自我复制。‎ ‎【详解】A、RNA的自我复制只发生在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A错误; B、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利福平抑制转录过程,B错误; CD、环丙沙星抑制了DNA分子的解旋,可以抑制DNA的复制,红霉素能抑制翻译过程,C正确、D错误。故选C。‎ ‎34.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翻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通过翻译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B. 生物体内合成蛋白质时,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密码子决定 C. 生物体内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则tRNA也有20种 D. 生物体内合成蛋白质时,一种密码子一定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答案】A ‎【解析】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在翻译过程中mRNA中的碱基序列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A正确;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到多种密码子决定,B错误;生物体内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tRNA有61种,C错误;密码子中有三个终止密码,不能决定氨基酸,D错误。‎ ‎35.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 A. 基因1和基因2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 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催化 C. ④⑤过程形成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D. 过程①②④⑤体现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人体的全部性状 ‎【答案】A ‎【解析】人体的所有体细胞均来自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因此基因1和基因2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A项正确;①过程为转录,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为翻译,需要tRNA运载氨基酸,B项错误;由于血红蛋白的结构不同,导致镰刀型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形态出现差异,即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C项错误;①②④⑤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但不是控制人体的全部性状,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表达过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更主要的是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准确识别①~⑤过程蕴藏的生物学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36.某蛋白质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含42个氨基酸,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则形成该蛋白质时脱掉的水分子数、该蛋白质的分子量及编码该蛋白质的mRNA的碱基数至少是(  )‎ A. 41、3882、512 B. 41、3882、126‎ C. 40、3900、126 D. 40、3900、132‎ ‎【答案】C ‎【解析】1、蛋白质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量之和-脱去的水的分子量之和;‎ ‎2、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详解】结合分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42-2=40个。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量之和-脱去的水的分子量之和=110×42-18×40=3900。编码该蛋白质的mRNA的碱基数至少=氨基酸数×3=42×3=126。‎ 故选C。‎ ‎37.如图表示某些细菌合成精氨酸的途径,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若产生中间产物Ⅰ依赖型突变细菌,则可能是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 B. 这三种酶基因有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 这些细菌的精氨酸的合成是由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 D. 若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不表达,则控制酶2合成的基因和控制酶3合成的基因也不表达 ‎【答案】A ‎【解析】如图,该细菌利用原料Ⅰ和原料Ⅱ,通过酶1、酶2、酶3的催化作用,一步步生成精氨酸,而精氨酸产生量增加后,又反馈调节酶1、酶2、酶3的基因的转录,从而减少酶的合成,抑制反应的进行。‎ ‎【详解】A、中间产物Ⅰ依赖型突变细菌,自身不能中间产物Ⅰ,说明可能是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A正确;‎ B、从题意中无法判断这三种酶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 C、这些细菌的精氨酸的合成至少由3种酶影响。但不能判断,这三种酶是否就是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C错误;‎ D、从题意中无法看出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是否表达,与控制酶2或酶3合成的基因是否表达有无关联,D错误。故选A。‎ ‎38.下列对甲、乙、丙三个与DNA分子有关的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1/8,DNA水解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B. 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将导致基因突变,乙图中表示逆转录,图中显示有7种核苷酸 C. 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甲图中(A+C)/(T+G)比例能表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D. 丙图所示的过程可发生在细菌中,根尖细胞中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 ‎【答案】D ‎【解析】分析甲图:甲图为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的作用位点;②为碱基对,其缺失、替换或增添都会导致基因突变;③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位点。‎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转录过程;‎ 分析丙图:丙图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为DNA非模板链,②为转录的模板链,③为mRNA,④为核糖体,⑤为多肽链。‎ ‎【详解】A、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根据DNA复制的半保留特点进行计算,则子代中含15N的DNA单链占全部单链的比例为(22×2-1)÷(22×2)=,DNA水解酶作用于①处的磷酸二酯键,解旋酶作用于③处的氢键,A错误;‎ B、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乙图表示转录过程,DNA的一条链上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RNA上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共有8种核苷酸,B错误;‎ C、任何一个双链DNA分子中,比例均为1,所以不能表现DNA分子的特异性,C错误;‎ D、丙图中转录和翻译在同一时空进行,说明该生物为原核生物,其中③为mRNA,是转录形成的,该过程可发生在拟核中;由于小麦根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小麦根细胞中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有细胞核和线粒体,D正确。故选D。‎ ‎39.如图中a-e分别指代中心法则中的不同过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B. b过程被称为翻译 C. c过程需要tRNA参与 D. 烟草花叶病毒可以发生d过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a为DNA分子复制过程,b为转录过程,c为翻译过程,d为逆转录过程,e为RNA分子复制过程。其中逆转录过程和RNA分子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详解】A、a过程为DNA分子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不会发生在核糖体上,A错误;‎ B、b过程表示转录,c过程被称为翻译,B错误;‎ C、c过程为翻译,需要tRNA参与,C正确;‎ D、烟草花叶病毒属于RNA复制病毒,不能发生d过程,D错误。故选C。‎ ‎40.某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等位基因控制。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统计出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为1:4:6:4: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和aaBB C. 同一花色的个体基因型最多有4种 D. 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该植物花色的性状是数量性状,F1自交得F2,F2中出现性状分离比是1:4:6:4:1,是16种组合,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四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和AaBB、AaBb和AAbb与aaBB、Aabb和aaBb,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或者是AAbb×aaBB。由分析可知,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由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有可能是AAbb和aaBB,B正确;由分析可知,同一花色的基因型最多是3种,C错误;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AaBb一种性状,Aabb和aaBb是一种性状,aabb是一种性状,共有3种表现型,D正确。‎ ‎4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B. 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 淀粉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不属于基因突变 D. 小麦植株在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者后期。即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引起的基因重组,再就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其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详解】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分子中基因结构的改变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强调的是基因结构的改变,A错误;若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 错误;淀粉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结构的改变,为基因突变,C错误;有性生殖中,一对等位基因只能发生分离,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42.瑞特综合征是由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导致的显性遗传病,患者神经系统异常,运动控制能力丧失。MECP2基因突变的小鼠神经元细胞中与运动有关的基因信息是正常的,但无法正常表达,突变小鼠表现为活动能力极弱。当研究者开启了突变小鼠体内MECP2基因的表达后,小鼠的活动能力迅速恢复正常。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瑞特综合征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人群中发病率高 B. 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 C. 该基因突变小鼠的神经发育不良导致运动能力减弱 D. 瑞特综合征患者的所有体细胞中都存在MECP2突变基因 ‎【答案】B ‎【解析】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原因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3、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不定向性;③突变率很低;④多数有害; 4、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①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 ‎【详解】A.瑞特综合征是X显性遗传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但由题意不能推知其发病率高,A错误; B.MECP2基因突变的小鼠神经元细胞中与运动有关的基因信息是正常的,但无法正常表达,突变小鼠活动能力极弱,当开启了突变小鼠体内MECP2基因的表达后,小鼠的活动能力迅速恢复正常,表明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调节与运动有关的基因的表达,B正确;‎ C.MECP2基因突变小鼠与运动有关的基因无法正常表达,当研究者开启了突变小鼠体内MECP2基因的表达后,小鼠的活动能力迅速恢复正常。说明不是神经发育不良导致其运动能力减弱,C错误;‎ D.不是瑞特综合征患者的所有体细胞中都存在MECP2突变基因,如红细胞,D错误。‎ 故选B。‎ ‎43.据下图分析下列关于染色体交叉互换与染色体异位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 图甲是交叉互换,图乙是染色体易位 B. 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 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都观察不到 D. 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1、基因重组的类型:‎ ‎(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2、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2)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据图分析,图甲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乙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移动,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而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B正确;‎ C、交叉互换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但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 故选C。‎ ‎44.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有几项( )‎ ‎①唐氏综合症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②人类第五条染色体部分缺失而引起猫叫综合症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D ‎【解析】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有三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其实例为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可用于诱变育种,如高产青霉素菌株。(2)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可用于杂交育种,如小麦的矮杆抗病。(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应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出现)。‎ ‎【详解】①唐氏综合症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①正确;‎ ‎②人类第五条染色体部分缺失而引起猫叫综合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②正确;‎ ‎③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③正确;‎ ‎④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单倍体植株,只含有本物种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④正确;‎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⑤错误;‎ ‎⑥染色体上DNA个别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基因突变,⑥错误。‎ 综上①②③④共四项正确。故选D。‎ ‎45. 下图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①表示缺失,该变异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B. 图②表示倒位,该变异一定不会影响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C. 图③表示重复,该变异发生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交叉互换类型的基因重组 D. 图④表示易位,该变异发生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染色体缺失c片段;②是同一条染色体上c、d、e片段发生倒位;③表示属于染色体d、c片段的重复;④该图中一条染色体的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易位。‎ ‎【详解】A、图①表示缺失,该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错误; B、图②表示倒位,该变异可能会使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生物体性状的改变,B错误; C、图③表示重复,该变异发生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属于交叉互换类型的基因重组,C错误; D、图④表示易位,该变异发生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46. 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 A. 绿色 B. 紫色 ‎47. 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48. 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49. 实验②中子代中有________种(填阿拉伯数字,如1)基因型。‎ A. 9 B. ‎4 ‎C. 2 D. 1‎ ‎50. 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46. A 47. D 48. D 49. B 50. A ‎【解析】根据题意,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实验①中,绿叶甘蓝(甲)植株自交,子代都是绿叶,说明绿叶甘蓝(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②中,绿叶甘蓝(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绿叶∶紫叶=1∶3,说明绿叶为隐性性状,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46题详解】‎ 根据题意,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而让绿叶甘蓝(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说明绿叶是隐性,紫叶是显性,A正确。‎ 故选A。‎ ‎【47题详解】‎ 根据题意,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据分析可知,绿色是隐性性状,故实验①中绿叶甘蓝(甲)的植株为aabb,D正确。‎ 故选D。‎ ‎【48题详解】‎ 据分析可知,绿叶甘蓝(甲)的植株为aabb,而实验②中绿叶甘蓝(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绿叶∶紫叶=1∶3,进而推知紫叶甘蓝(乙)植株为双杂合子,即AaBb,D正确。‎ 故选D。‎ ‎【49题详解】‎ 据分析可知,绿叶甘蓝(甲)的植株为aabb,紫叶甘蓝(乙)植株为AaBb,子代为AaBb、aaBb、Aabb、aabb,共4种基因型,B正确。故选B。‎ ‎【50题详解】‎ 根据题意,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aabb杂交,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是“9:3:3:‎1”‎比例的变式,则推知丙与甲杂交的子代均为AaBb,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判断能力,能根据已知信息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规律进行推测和判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