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甘肃省酒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甘肃省酒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酒泉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 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 A. A﹣P~P~P B. A~P﹣P﹣P C. A﹣P﹣P~P D. A~P~P~P ‎【答案】A ‎【解析】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中有3个磷酸,2个高能磷酸键,且2个高能磷酸键为远离腺苷的磷酸之间,故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故选A。‎ ‎2.肽键的正确表示为( )‎ A. —CO—NH2— B. —CO—NH— ‎ C. —CH—NO— D. CO—NH ‎【答案】B ‎【解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一个氨基酸上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上的羧基连接形成肽键,并失去一分子水。‎ ‎【详解】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CO -NH –”表示。故选:B。‎ ‎3.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 A. 脂肪 B. 蛋白质 C. 糖类 D. 核酸 ‎【答案】C ‎【解析】细胞及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且供能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细胞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是糖类氧化分解供能,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或糖类的摄入量过少而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以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 ‎【详解】A、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A错误;‎ B、蛋白质一般很少作为能源物质,B错误;‎ C、糖类是细胞和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C正确。‎ D、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由主要作用,D错误;故选:C。‎ ‎4. 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小层次是 A. 细胞 B. 个体 ‎ C. 种群和群落 D. 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生命系统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结构层次,这些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细胞是最小层次。故选A。‎ ‎5. 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核糖体 D. 核酸 ‎【答案】D ‎【解析】ABC、噬菌体是D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BC错误;‎ 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乳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噬菌体、乳酸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是核酸(DNA),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构成淀粉酶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A. 核苷酸 B. 氨基和羧基 C. 氨基酸 D. 葡萄糖 ‎【答案】C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详解】由分析可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由于二者均是大分子,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构成淀粉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C正确。故选C。‎ ‎7.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 )‎ A. 核膜 B. 液泡膜 C. 细胞膜 D. 细胞 ‎【答案】A ‎【解析】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2、真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细胞核 有拟核,无核膜、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 仅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遗传物质 DNA 举例 蓝藻、细菌等 真菌,动、植物 ‎【详解】由分析可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为有无核膜,A正确。故选A。‎ ‎8.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 细菌和病毒 B. 蓝藻和硝化细菌 ‎ C. 酵母菌和蓝藻 D. 蘑菇和蓝藻 ‎【答案】B ‎【解析】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病毒 大小 较小 较大 最小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无 细胞核 有拟核,无核膜、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无 细胞质 仅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无 遗传物质 DNA DNA或RNA 举例 蓝藻、细菌等 真菌,动、植物 HIV、H1N1‎ ‎【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与题意不符,A错误; ‎ B、蓝藻和硝化细菌均是原核生物,B正确;‎ C、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与题意不符,C错误; ‎ D、蘑菇属于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B。‎ ‎9. 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 ( )‎ A. 细胞膜 B. 细胞核 ‎ C. 细胞器 D. 细胞质基质 ‎【答案】D ‎【解析】细胞中许多生物化学反应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因为它能为这些生化反应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因此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功能,明确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0.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 )‎ A. 细胞膜和核糖体 B. 内质网和中心体 C. 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D. 核糖体和线粒体 ‎【答案】A ‎【解析】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有拟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遗传物质呈环状,如果有细胞壁他的成分是肽聚糖。‎ 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有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共同点是:它们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和核糖体。‎ ‎【详解】A、原核细胞含有细胞膜和核糖体,A正确;‎ B、原核细胞不含内质网和中心体,B错误;‎ C、原核细胞不含高尔基体和叶绿体,C错误;‎ D、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但不含线粒体,D错误;故选:A。‎ ‎11.人体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有145个肽键,构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数目以及它们在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 145和144 B. 146和‎145 ‎ C. 145和146 D. 146和146‎ ‎【答案】B ‎【解析】蛋白质的有关计算:‎ ‎(1)由N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肽链围成环状蛋白质时,产生水=肽键= N 个;  (2)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 =N-1 个;  (3)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 =N-M 个; ‎ ‎ (4)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时,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α,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N×α-(N-M)×18 ;‎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有145个肽键,肽键数等于水分子数,故可知构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数目在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为145个,由于本题要求的是构成该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的氨基酸数目为145+1=146个,B正确。故选B。‎ ‎12.将萎蔫的菜叶放在清水中,菜叶细胞吸水方式是( )‎ A. 主动吸水 B. 主动运输 ‎ C. 自由扩散 D. 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比较 特点、举例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逆、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细胞的代谢的能量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代表例子 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 葡萄糖通过红细胞等 Na+、K+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 ‎【详解】由分析可知:水分子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故将萎蔫的菜叶放在清水中,菜叶细胞吸水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故选C。‎ ‎13.种子收获后,要充分晾晒才能入库,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减少种子中自由水的含量 B. 增强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 C. 减少种子中有机物的含量 D. 增强种子的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A ‎【解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氮气浓度等)、水分等,在保持食品时,要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而粮食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 ‎【详解】A、通过晾晒减少种子中自由水的含量,进而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减少了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 ‎ B、通过晾晒减少种子中自由水的含量,只能减弱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而不会增强,B错误;‎ C、通过晾晒减少种子中自由水的含量,能使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更慢,C错误; ‎ D、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故选A。‎ ‎14.夏季酷暑时分,在室外作业的人们应多引用 A. 盐汽水 B. 牛奶 C. 纯净水 D. 果汁 ‎【答案】A ‎【解析】高温环境人体出汗较多,在丢失水的同时还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因此应当补充盐汽。‎ ‎【详解】A、夏季酷暑时,室外作业的人会大量的出汗,同时会丢失大量的无机盐,补水的时候也需要补盐,应多饮用盐汽水,另外产生二氧化碳时带走部分热量,A正确; B、牛奶里富含蛋白质,水解形成氨基酸,使得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产生渴觉,B错误; C、夏季酷暑时分,室外作业由于大量出汗带走体内一定的盐分,需要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要补充一定的盐分,C错误; D、果汁里含有大量的糖类,无机盐的含量较少,D错误。故选A。‎ ‎15.在鉴定蛋白质样品时,加双缩脲试剂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A. 先加A液,再加B液 B. 先加B液,再加A液 C. A、B液混合后加入 D. 上述方法都可以采用 ‎【答案】A ‎【解析】考查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及使用,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 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 mL硫酸铜溶液)组成,使用时,需要先加A液,混合后再加入B液。‎ ‎【详解】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 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需要先加A液,混合后再加入B液,且加入B液的量要少。‎ 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 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 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注意区分两种试剂的用法,因此选答案A(先加A液,再加B液)。‎ ‎【点睛】考生应识记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种实验试剂的配方及使用注意事项,尤其应注意区分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区别。‎ ‎16.人体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要依靠细胞膜的 A. 选择透过性 B. 保护性 C. 流动性 D. 半透性 ‎【答案】C ‎【解析】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由题意知,人体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细胞膜形态变化,这体现了细胞膜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故选C.‎ ‎17.下列化合物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是( )‎ A. NaCl B. 蛋白质 C. 核酸 D. 脂肪 ‎【答案】A ‎【解析】‎ 存在方式 生理作用 ‎ 无机盐 ‎ 多数以离子状态存,  如K+ 、Ca2+、Mg2+、Cl--、PO42-等 ‎ ‎1.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 ‎2.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 ‎【详解】A、NaCl属于无机盐,在细胞中以离子形式存在,A正确; ‎ B、蛋白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大分子化合物,与题意不符,B错误; ‎ C、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也是大分子物质,与题意不符,C错误; ‎ D、脂肪是细胞和生物体的储能物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错误。故选A。‎ ‎18.一份淀粉酶能催化一百万份的淀粉水解成糖,这说明酶具有( )‎ A. 高效性 B. 专一性 C. 多样性 D. 特异性 ‎【答案】A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由分析可知:一份淀粉酶能催化一百万份淀粉水解成糖,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A正确。故选A。‎ ‎19. 以下关于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有较大的膜面积,有利于代谢高效进行 B. 都需要以水作为代谢的原料 C. 都含有DNA和RNA D. 都能生成ATP并为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A、线粒体与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分别为:线粒体的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堆叠成基粒,有利于代谢高效进行,A项正确;‎ B、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其过程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其物质变化之一是水在光下分解,B项正确;‎ C、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DNA和RNA,C项正确;‎ D、叶绿体中,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仅能用于暗反应阶段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D项错误。故选D。‎ ‎【点睛】熟记并理解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反应物、生成物、过程及其二者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并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建立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下列各组细胞器中,与活细胞中酶的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是( )‎ A. 核糖体与高尔基体 B. 中心体与高尔基体 C. 内质网与核糖体 D. 高尔基体与液泡 ‎【答案】A ‎【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分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加工和运输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故选A。‎ ‎21.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 受精作用的完成 C.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D.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答案】D ‎【解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胞吐,与细胞膜功能有关,故A不合题意;受精作用的完成依赖于精子和卵子的识别与结合,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故B不合题意;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与细胞识别有关,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故C不合题意;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是在核糖体中完成的,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故D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的PH由12降到2时,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A. 不断上升 B. 不断下降 ‎ C. 没有变化 D. 先升后降 ‎【答案】C ‎【解析】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pH过高会使酶的活性丧失,且具不可恢复性,故将胃蛋白酶置于PH由12降到2的溶液中时,胃蛋白酶活性不会恢复,即在过高pH条件下已经失活,随着pH下降不会恢复,C正确。故选C。‎ ‎【点睛】熟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 高温使酶分子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 C.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 D. 酶在催化生化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会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是生物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只是起催化作用,所以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高温或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 ‎【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错误;‎ B、高温或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正确;‎ C、酶是生物催化剂,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即酶具有高效性,错误;‎ D、酶是生物催化剂,在生化反应前后其性质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错误。故选B。‎ ‎24. 下列关于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染色体的物质组成是DNA和蛋白质 B.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结构的不同形态,染色质凝聚浓缩形成染色体 C. 染色体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 D. 染色体的组成元素有C、H、O、N、P、S ‎【答案】C ‎【解析】A、染色体的物质组成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 B、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结构的不同形态,B正确;‎ C、染色体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有DNA,没有染色体,C错误;‎ D、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其组成元素主要有C、H、O、N、P,可能还有S等,D正确。故选C。‎ ‎25.下列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B. 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C. 遗传物质都是DNA D. 都有核膜和核仁 ‎【答案】C ‎【解析】A、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 BD、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核膜和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核仁,不能进行有丝分裂,B、D错误;‎ C、酵母菌和乳酸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故选C。‎ ‎26.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核仁中的DNA控制着细胞代谢 B. 染色质上的DNA贮存着大量遗传信息 C. 衰老的细胞,核膜内折,其核体积缩小,细胞代谢减慢 D. 核膜上有核孔,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答案】B ‎【解析】A、细胞核中染色质(体)中的DNA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A错误;‎ B、染色质的D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DNA中贮存的大量遗传信息,B正确;‎ C、衰老细胞的核体积增大,C错误;‎ D、核膜上有核孔,允许某些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NA等物质不能通过核孔,D错误。故选B。‎ ‎27.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物质需要消耗能量 B. 蛋白酶的分泌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 乙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D. 有害的物质都不能通过细胞膜 ‎【答案】D ‎【解析】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物质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蛋白酶通过胞吐运输到细胞外,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乙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C正确;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原体、有害的物质也可以进入细胞膜,D错误;故选D。‎ ‎28.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过程与蛋白质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 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 B. 水分的运输 C. 抗体消灭抗原 D. 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答案】B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不同氨基酸的主要区别在于R基不同,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如调节作用(激素)、免疫作用(抗体)、运输作用(载体)、催化作用(酶)等。‎ ‎【详解】A、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水分的运输通常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符合题意;‎ C、抗体消灭抗原,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功能,C不符合题意;‎ D、血红蛋白运输氧气,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9. 下列物质出入细胞时需要载体协助的是( )‎ A. H2O B. O‎2 ‎ C. K+ D. CO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水分子进入细胞,属于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协助,A错误;‎ B.O2进入细胞,属于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协助,B错误;‎ C.K+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C正确;‎ D.CO2进入细胞,属于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协助,D错误.‎ ‎30.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的是( )‎ A. 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 B. 氧进入肺泡细胞 C. 钾离子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 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A错误;‎ B、氧气进入肺泡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B错误;‎ C、K+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C正确;‎ D、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是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 ‎3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TP中的“A”表示腺嘌呤 B. 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 C. 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D. 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答案】D ‎【解析】考查ATP的结构简式中各字母的含义。‎ ‎【详解】A、ATP中的“A”表示腺苷,错误;‎ 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磷酸键,错误;‎ C、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错误;‎ D、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正确。‎ 故选D.‎ ‎【点睛】ATP简称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一个ATP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32.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这是因为 A 温度低,减少细菌病害 B. 温度低,呼吸作用弱 C. 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 D. 温度低,蒸腾作用弱 ‎【答案】B ‎【解析】考查外界因素对细胞呼吸的影响,意在考查对细胞呼吸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据原理解答即可。‎ ‎【详解】细胞代谢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酶的活性受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低温降低了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了保鲜时间。故选B。‎ ‎【点睛】技巧:瓜果蔬菜、种子等,储藏的关键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储藏时间,多从细胞呼吸原理解答。‎ ‎33.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都产生[H],作用分别是( )‎ A. 都是还原CO2 B. 都是还原O2‎ C. 前者还原O2,后者还原CO2 D. 前者还原CO2,后者还原O2‎ ‎【答案】D ‎【解析】1、光合作用的具体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4[H]+O2 b.ATP的生成:ADP+Pi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 ‎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H2O 2、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详解】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产生的还原氢用于还原暗反应过程产生的C3也可以说还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过程中的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用于第三阶段还原氧气的过程,D项正确。故选D。‎ ‎【点睛】熟练掌握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作用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三者数量比是1:2:2时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 前期和中期 B. 中期和后期 C. 后期和末期 D. 前期和末期 ‎【答案】A ‎【解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由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三者数量比是1:2:2可知,该染色体状态所处的时期经过了间期DNA复制之后,而且尚未到着丝点分裂的时期,即后期,换句话说,该状态所处是时期是间期之后,后期之前的时段,即前期和中期,A正确。故选A。‎ ‎35.下列生命活动在蓝藻细胞内不能进行的是( )‎ A. 蛋白质的合成 B. 细胞核的分裂 C. O2的生成 D. CO2的产生 ‎【答案】B ‎【解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染色质,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前者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后者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详解】A、蓝藻有核糖体,可以合成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 B、蓝藻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不能发生细胞核的分裂,B符合题意; C、蓝藻含有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C不符合题意; D、蓝藻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6.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DNA分子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B. 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答案】A ‎【解析】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详解】A、DNA分子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均发生在分裂间期,A正确;‎ B、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单体在间期形成,B错误;‎ C、细胞板在末期出现,纺锤体在前期出现,C错误;‎ D、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细胞质分裂发生在末期,D错误。故选A。‎ ‎37.下列何种环境中的植物,其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 )‎ A. 盐碱地 B. 农田 C. 沼泽 D. 森林 ‎【答案】A ‎【解析】对于植物细胞来讲,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位置,根尖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即由水分浓度相对高的地方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水分浓度相对较高的地方。根据适应性的观点来分析。既然植物能够在其所处的环境中生存,说明该植物的根系能够从该环境中吸收水分。换句话说就是该植物根部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中土壤溶液的浓度。‎ ‎【详解】由分析可知:植物在环境中生存意味着能够正常吸收水分,同时能推知根部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所处环境的土壤溶液的浓度,结合生活实际不难看出,盐碱地、农田、沼泽和森林四种环境中盐碱地中土壤溶液浓度最高,故在该环境中生存的植物的细胞液浓度最大,A正确。故选A。‎ ‎38.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 )‎ A. 红光和绿光 B. 红光和黄绿光 C. 黄光和蓝紫光 D. 红光和蓝紫光 ‎【答案】D ‎【解析】绿叶中色素的类型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 ‎【详解】由分析可知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光为红光和蓝紫光,对进行光合作用的绿叶来讲最有效的是红光和蓝紫光,即D正确。故选D。‎ ‎39.在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是( )‎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一二阶段 ‎【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详解】由分析可知: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正确。‎ 故选C。‎ ‎40.某科学家用含‎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其转移正确的是( )‎ A. CO2→叶绿体→ATP B. CO2→叶绿体→ADP C. CO2→乙醇→糖类 D. CO2→C3→糖类 ‎【答案】D ‎【解析】1、光合作用的具体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4[H]+O2 b.ATP的生成:ADP+Pi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 ‎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H2O 2、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用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的绿藻)做实验: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过程为CO2→C3→糖类。‎ ‎【详解】由光合作用的过程不难看出二氧化碳的去向为,经过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进入C3,C3经过还原过程进入有机物,即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41.如图所示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请回答有关问题示例[3]蛋白质分子。‎ ‎(1)图中[ ]_________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_________(A/B)表示细胞外,判断依据是:有_________。‎ ‎(2)若该图表示人的肝细胞膜,K+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这种方式除需要图中[____ ]以外,还需要_________。‎ ‎(3)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与图中[2]_________有关。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性。‎ ‎(4)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不同,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 ‎【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 A A侧有糖蛋白组成的糖被 主动运输 3 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糖蛋白 流动性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选择透过性 ‎【解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人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题图分析:图示为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表示磷脂双分子层;2表示糖蛋白;3表示蛋白质,A为膜外侧;B为膜内侧。‎ ‎【详解】据分析可知:‎ ‎(1)图中[ 1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基本支架。因为糖蛋白组成的糖被覆盖在细胞膜的外侧,故可判断A表示细胞外。‎ ‎(2)无机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故K+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这种方式不仅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即ATP,而且需要利用细胞膜上的载体,即图中的3。‎ ‎(3)在细胞膜的外侧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密切相关,故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与图中[2]糖蛋白有关。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4)凡是细胞功能复杂的细胞,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故细胞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点睛】熟知流动镶嵌结构模型的基本知识并能与细胞膜的功能联系起来解答该题是最基本的方法。‎ ‎42.根据下图所表示的植物细胞内的两个生理过程回答。‎ Ⅰ.A、B、C、D代表物质名称,①②③④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C代表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 ‎(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有能量释放的过程是_________(填序号),有O2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_(填序号)。‎ ‎(3)在①②③④过程中,可在人体细胞内进行的是_________。‎ Ⅱ.根据下面图回答:‎ ‎(1)图中编号所代表的分别是: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图中⑤阶段的反应场所是___________,⑥阶段的进行需要⑤阶段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①② ② ①②④ ATP; 二氧化碳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ATP 还原氢 ‎【解析】题意分析:Ⅰ图中:A、B都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丙酮酸;D表示乳酸,①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③表示酒精发酵的第二阶段;④表示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 Ⅱ图中:①表示还原氢;②表示ATP;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有机物(葡萄糖);⑤表示光反应;⑥表示暗反应。‎ ‎【详解】由分析可知:‎ Ⅰ(1)C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④表示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只有①②过程有能量的释放,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O2参与了其中的第三阶段。‎ ‎(3)人体细胞除了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外,也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是乳酸,故在①②③④过程中,可在人体细胞内进行的是①②④。‎ Ⅱ(1)由分析可知:图中编号②代表的是ATP;③代表的是二氧化碳。‎ ‎(2)图中⑤阶段表示的是光反应阶段,该阶段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⑥阶段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该阶段的进行需要⑤阶段提供的物质还原氢和ATP。‎ ‎【点睛】熟练掌握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辨图能力也是解答该题必备的能力。‎ ‎43.下图为两种不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表示___________(“植物”或“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__期,该时期细胞中着丝点数目是___________,该细胞中DNA和染色单体的数目之比是___________,用蛋白酶处理图一中结构3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_______。‎ ‎(2)图二中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填字母),ABCD四个细胞正确分裂次序是___________。B图中有______条染色体数,C图中有___________个DNA分子数。D图所示细胞中央大量汇聚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 ‎【答案】动物 中期 4 1:1 DNA A→C→B→D 8 8 高尔基体 ‎【解析】题图分析:图一中:1和2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3表示一个染色体。图一中的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中有4条染色体,8个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 图二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A、B、C、D分别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中期和末期,产生的子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详解】由分析可知:‎ ‎(1)图一细胞没有细胞壁,故表示的是动物细胞,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该时期细胞中着丝点数目是4,该细胞中DNA和染色单体的数目都是8,故二者的比例是1:1,图一中结构3表示染色体,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若用蛋白酶处理,则剩余的细丝状结构应该是DNA。‎ ‎(2)图二中A、C细胞有染色单体,分别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由分析可知:ABCD四个细胞正确分裂次序是A(前期)→C(中期)→B(后期)→D(末期)。B图中有8条染色体数,C图中有8个DNA分子。D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此期细胞中赤道板的部位形成细胞板,细胞板由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细胞壁,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故可推测此时中央大量汇聚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点睛】熟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识别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的细胞图像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44.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以__________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 ‎(2)上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于是活动小组又进行___________(填“对照”“对比”或“重复”)实验,得到与上图无显著差异的结果。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作用下分解的。pH 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为9 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酶具有____________性。同时,在该实验中,还可以得出酶的另一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活化能 pH l h后淀粉剩余量 重复 淀粉酶 盐酸 小于 因为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 高效 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解析】分析题文描述与柱形图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pH 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的不同,因变量是淀粉酶活性,通过检测lh后淀粉剩余量来加以体现。‎ ‎【详解】(1)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由题意“用淀粉酶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和柱形图呈现的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以l h后淀粉剩余量作为检测因变量(淀粉酶活性)的指标。 ‎ ‎(2) 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需进行重复实验。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据此可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淀粉酶和盐酸的作用下分解的。柱形图显示:pH为3和pH为9的条件下淀粉剩余量相等,这是因为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而与pH为9时相比,pH为3时的酸性更强,促进淀粉分解的作用更高,所以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 ‎(3) 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属于无机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同时,在该实验中,还可以说明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点睛】本题结合反映实验结果的柱形图,考查学生对酶的作用机理和特性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设计的原则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