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全国I卷高三最新信息卷 历史(十)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全国I卷高三最新信息卷 历史(十) Word版含答案

绝密 ★ 启用前 2020 年全国 I 卷高三最新信息卷 历 史(十)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费正清在《中国一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 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 要指汉代学者( )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 B.融合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 C.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 D.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 25.汉武帝时期,在京师设平准官,统一掌管由天下运至京师的货物,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 进。汉武帝这一措施( ) A.保证了京师的物质供应 B.有利于市场物价的稳定 C.加重了民众的生活负担 D.削弱了诸侯王经济力量 26.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法律条文 出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 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讼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A.宗法制度逐渐淡化 B.法律制度不断健全 C.伦理文化前后相继 D.身份等级固定不变 27.明清时期,朝廷面对传染病流行会减免税粮赋役、发帑赈济以减缓灾情;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 医生也不避疫气施医送药,践行“不为将相,便为良医”的美德;不少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更是 主动出资出力,救民济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A.救灾防灾成为社会共识 B.疫情有助于消解阶级对立 C.儒家思想影响国民行为 D.明清的防疫体系趋于完善 28.下图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汉阳铁厂,1890 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1893 年投 产。汉阳铁厂的创办( ) A.有效地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开创办近代民族工业之先河 C.解决了军事工业发展中的一些实际困难 D.推动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的产生 29.近代中国城市中普遍盛行“文明结婚”,其吸收并采纳了西方婚礼中的许多仪式或内容,如新 娘穿婚纱、新郎新娘互戴婚戒等。但中国传统婚礼中许多合理的或国情化的东西也被保留了下来。 如婚礼地点不在教堂而在礼堂、婚礼主持人不用牧师而用师长、不拜上帝而拜父母等。这反映出 近代中国( ) A.城市市民群体的日益壮大 B.社会生活习俗变迁阻力重重 C.中西方文明的对抗和融合 D.民俗的融合性与传承性特征 30.1936 年,国民政府在蒋介石五十寿辰之际,发起了为空军建设捐款的献机祝寿活动,颁行《集 款购机办法》等,各界政府捐出一日薪金收入,当时的国民党内部反蒋人物白崇禧也筹款十万, 其中海外华侨购机最为踊跃。国民政府此举,主要目的是( ) A.树立蒋介石绝对权威 B.培养爱国和团结意识 C.摆脱政府的财政困境 D.缓解国民党内部矛盾 31.柏拉图认为:在雅典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他们把政 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柏 拉图意在强调雅典民主制( ) A.真正实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B.导致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考 场 号 座 位 号 C.有利于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 D.过于泛滥导致存在严重弊端 32.古代雅典,执政者在阵亡将士的葬礼演说时,往往通过一系列非历史的方法,运用有意的遗漏 和夸张虚构的手段,回顾祖先及父辈经历的辉煌战斗以及取得的赫赫战功,讲述阵亡战士们的英 勇事迹及对死者的哀悼和亲属的抚慰。该项活动旨在( ) A.保护公民个人自由 B.扩大统治基础 C.培育为政者的素养 D.塑造城邦认同 33.1791 年,美国人汉密尔顿在《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谴责英国对美实施帆篷布和亚麻布倾销; 1814 年,美国人又指责英国制造商和贸易公司联合起来在美国倾销商品,力图摧毁美国独立战 争以来发展起来的产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英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B.工业革命加剧市场竞争 C.重商主义思想根深固 D.美国是英国的经济附庸 34.如表为 19 世纪初英国选邑(即选区)情况简表,表格中所示的这种现象可表明英国( ) 人口数 选邑 100~200 人 40~50 个 50~100 人 14 个 20~50 人 20 个 10~19 人 4 个 5 人 1 个 无人 2 个 A.议会改革迫在眉睫 B.工业革命发展受阻 C.君主立宪制度完善 D.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35.历史学者黄安年认为,在 1969—1985 年前后的近 20 年时间里,雅尔塔体系下美苏进入了相互 争夺和缓和的新阶段。美国的实力地位无论就美苏对比还是资本主义集团内部来说,都是相对地 削弱。……但是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突变已在悄悄地酝酿。据此可知( ) A.美国实力削弱加速了国际格局瓦解 B.欧洲的联合改变了美苏关系走向 C.多极化趋势出现是此时的重要特征 D.第三世界崛起推动国际格局突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 52 分。第 41 题、第 42 题为必考题,第 41 题 25 分,第 42 题 12 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 题~第 47 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 15 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在食用茶叶的过 程中逐渐发现了茶叶的药理功能。最迟在汉代,日常饮茶不仅已成为民间的生活习俗,更逐渐进入 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茶作为一种享受。……《神农食经》对茶的功能和作用的介绍,转向精 神层面,“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教的精 神追求而进化成为—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 ——摘编自赵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 材料二 1658 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 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 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 欧洲市场。1786 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 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 世纪末,英国从中 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 2300 万镑,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 200 倍。1851 年,英国 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荼技艺带到印度,茶在印度和锡兰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逐渐摆脱了对中 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等《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1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在英国盛行的原因。(6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茶叶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5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表 1 唐代 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 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 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两宋 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 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宋 代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 院、石鼓书院等。 元朝 官学化是元代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 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 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 明朝 明初一百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至成化后,书院逐渐恢 复,到嘉靖年间兴盛。明代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 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 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 禁毁书院。 清朝 清代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 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渡《中国书院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从表 1 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 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 45、46、47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 目计分。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唐代以来的科举制度,积病甚深,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宋初,改主试官固定由礼部侍 郎出任为由皇帝临时任命,称权知贡举。后又增设权同知贡举若干名。一经任命为主试官必须立即 锁宿,不得回家。为了防止公卿大臣利用“公荐”替子弟和有权势者窃取科名,宋朝严禁更发公荐, 严禁知贡举与所取进士结成座主、门生关系。皇帝亲自掌握取士之权,规定新进士殿前唱名,皇帝 亲赐及第之。试卷实行封弥,考官不能从中看出举人姓名,后又推行试卷誊录制。此外,宋太宗即 位后,极大增加了进士、诸科的录取名额。宋廷对进士出身者的投官和升迁也十分优渥。宋代科举 改革后,政治家、能吏、文学科学家等人才辈出。 ——摘编自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改革的主要内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科举改革的影响。(7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42 年 6 月初,日本向美国海军发动攻势,两军在太平洋上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较量, 这就是著名的中途岛战役。 在偷袭珍珠港之后,日本海军上下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于中途岛海战的作战计划制定仓促, 漏洞百出。而在这次海战中爆发前,美军就了解了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和作战部署。交战前日军把 舰队分成 5 个相隔甚远的编队,分散了占绝对优势的兵力。作战中,山本五十六大将亲自率战列舰 队出战,为保持无线电静默,自动放弃了对战役的指导。最终日本方面四艘巨型航空母舰被美国舰 载飞机击沉,主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日本海军一蹶不振,影响整个太平洋战局。 ——摘编自渊田美津雄,奥宫正武《中途岛海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途岛海战日本失败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途岛海战的影响。(7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唐德宗年谱(部分) 建中元年(780 年),实行两税法,其后,后蠲免以两税为主。 贞元元年(785 年)七月,“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关中蝗食草木都尽。”(德宗) 减膳。” 贞元十三年(797 年),河南府旱,“借含嘉仓粟五万石,赈贷百姓。” 贞元十四年(798 年)六月,“春夏旱,谷贵,人多流亡”,于是“出太仓粟赈贷。”贞元十 五年(799 年)二月,“以久旱岁饥,出太仓粟十八万石于诸县贱粜。” 贞元十八年(802 年)七月,“蔡、申、光三州春水夏旱,赐帛五万段,米十万石,盐三千石。” ——摘编自甄尽忠《论唐代的旱灾与政府赈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德宗的赈济举措。(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德宗的赈济举措。(9 分) 绝密 ★ 启用前 2020 年全国 I 卷高三最新信息卷 历 史 答 案(十) 第Ⅰ卷(选择题) 2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 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可知汉代学者根据统治者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 应”等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的思想,故选 C 项;王位世袭主要在夏商周三代,秦朝以后是皇位 世袭,而且汉代学者不否定皇位世袭,排除 A 项;佛教东汉时才传入中国,而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在 西汉武帝时,排除 B 项;“天人感应”思想中蕴含着儒家的仁政思想,排除 D 项。 25.【答案】B 【解析】平准官在物价上涨时卖出在物价下降时买进,有利于平抑物价,维护市场物价的稳定, 故选 B 项;平准官只是在平抑物价,货物的总量没变,排除 A 项;平抑物价维护了民众生活的稳定, 排除 C 项;平抑京师物价与地方诸侯王经济无关,排除 D 项。 26.【答案】C 【解析】据材料表格,从汉简到大清律例中的法律条文都可以看到对于以下告上、以妻告夫、以 子女告父母都被判不受理甚至会受到惩罚,体现了伦理文化前后相继,故选 C 项;从条文中可以看 出是宗法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排除 A 项;材料中主要表现对亲密关系之间诉讼的原则规定,素材 单一,不能体现制度健全,排除 B 项;表格没有对身份等级的变动相关规定,排除 D 项。 2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明清时期,面对灾情,政府、医生、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都会根 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救灾活动,据此可知,正是由于受到仁政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影响, 社会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救灾活动,故选 C 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灾情发生之后,社会采取各种形式 进行积极救灾活动,没有涉及“防灾”的相关内容,排除 A 项;积极救灾会缓解疫情对社会所造成 的危害,但是这与消解阶级对立无关,并且在古代中国,阶级对立会一直存在,排除 B 项;题干内 容仅是涉及明清时期疫情发生以后,社会各阶层都进行积极救灾,没有涉及社会防疫体系,排除 D 项。 28.【答案】C 【解析】据材料“近代中国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汉阳铁厂,1890 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 1893 年投产”,可知汉阳铁厂的钢铁产品有利于解决洋务运动军工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问题,故选 C 项;洋务运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并没有起到明显效果,排除 A 项;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 19 世纪 70 年代,排除 B 项;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产生于鸦片战争后的外商企 业中,排除 D 项。 2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其吸收并采纳了西方婚礼中的许多仪式或内容……但中国传统婚礼中许多合 理的或国情化的东西也被保留了下来”可知,近代中国城市中的婚俗,除了吸收西方婚俗外,依然 保留了合理的传统婚俗,中西方婚俗并存融合,故选 D 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城市中中西方婚 俗并存融合,与市民群体壮大无关,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城市中中西方婚俗并存融合, 没有体现婚俗变迁的阻力,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城市中中西方婚俗并存融合,没有体 现中西方文明的对抗,排除 C 项。 30.【答案】B 【解析】根据“发起了为空军建设捐款的献机祝寿活动”“其中海外华侨购机最为踊跃”等信息 可知,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国民政府发起的捐款购机活动受到了各界政府、国民党内部 反蒋人物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培养了中华儿女的爱国和团结意识,故选 B 项;国民政府乘蒋介石寿 辰活动筹款是为了建设空军,树立蒋介石的权威不是其主要目的是,排除 A 项;筹款活动不能从根 本上解决国民政府的财政困境,排除 C 项;在全面抗战即将爆发的背景下,缓解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也不是国民政府筹款购机的主要目的,排除 D 项。 31.【答案】D 【解析】材料“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可知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制存在着非智倾向的弊端,故选 D 项;材料中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是批判态 度,排除 A 项;材料中仅提及民主政治,与法制无关,主要涉及领袖人物的选择,也无法看出对立 法的影响,排除 B 项;雅典民主制确实利于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但材料中柏拉图并未将雅典民主 和贵族政治相对比,排除 C 项。 32.【答案】D 【解析】据材料“运用有意的遗漏和夸张虚构的手段,回顾祖先及父辈经历的辉煌战斗以及取得 的赫赫战功,讲述阵亡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及对死者的哀悼和亲属的抚慰”分析夸张的描述战士为城 邦做出的贡献有利于教育公民,塑造城邦认同,故选 D 项;据材料“讲述阵亡战士们的英勇事迹” 说明不是公民的人生自由,排除 A 项;据材料“对死者的哀悼和亲属的抚慰”结合所学可知阵亡将 士和亲属都是公民,本就是雅典的统治基础,排除 B 项;材料“运用有意的遗漏和夸张虚构的手段” 说明执政者已经具备为政的素养,排除 C 项。 3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791 年,美国人汉密尔顿……谴责英国对美实施帆篷布和亚麻布倾销;1814 年,美国人又指责英国制造商和贸易公司联合起来在美国倾销商品”可知,1791 年和 1814 年,此 时英国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并且英国有大量商品涌入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需要更 广阔的海外市场,故选 B 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商品大量销往国外,并且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 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排除 A 项;材料中提及美国人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指责英国的倾销行为,不 能等同于重商主义,并且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逐渐盛行,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英 国商品大量涌入美国,不能反映美国是英国的经济附庸,排除 D 项。 34.【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 世纪初英国选邑(即选区)情况简表”,可知当时英国选区数与人口数不 相符,因此议会改革迫在眉睫,故选 A 项;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当时英国选区数与人口数不相符, 议会改革迫在眉睫,排除 B 项;材料说的是选区与人口数的比例,并不是君主立宪制,排除 C 项; 材料中只是 19 世纪初英国选区情况,无法体现出资产阶级壮大的过程,排除 D 项。 3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美国的实力地位无论就美苏对比还是资本主义集团内部来说,都是相对地削 弱。……但是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突变已在悄悄地酝酿。”可知多极化趋势出现是此时的重要特征, 它冲击了两极格局,故选 C 项;苏联解体加速了国际格局瓦解,并非“美国实力削弱”,排除 A 项; 根据材料“美国的实力地位无论就美苏对比还是资本主义集团内部来说,都是相对地削弱”可知欧 洲的联合改变了美国的地位,并非“改变了美苏关系走向”,排除 B 项;1962 年不结盟运动标志第 三世界崛起,与材料所述时间“1969—1985 年”不符,排除 D 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41.(25 分) 【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食用(出现时间较早或者历史悠久);开发出多种功能;影 响阶层广泛;同主流文化相互渗透。(每点 2 分,答出 4 点,给 8 分)作用: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 结构;推动了中国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每点 2 分,答出 3 点,给 6 分) (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茶叶是一种优良的饮品,符合大众需求; 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制茶技艺的传播。(每点 2 分,答出 3 点,给 6 分) (3)积极意义: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每点 2 分,答出 2 点以上,给 5 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可知出 现时间较早;据材料一“古人在食用茶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茶叶的药理功能……日常饮茶不仅已 成为民间的生活习俗,更逐渐进入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荼作为一种享受……转向精神层面” 可知开发出多种功能;影响阶层广泛;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 佛教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可知同主流文化相互渗透。第二小问作用, 据材料一“日常饮茶不仅已成为民间的生活习俗”可知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推动了中国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 (2)据材料二“1669 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 到欧洲市场”可知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据材料二“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 能量”可知茶叶是一种优良的饮品,符合大众需求;据材料二“1851 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 荼技艺带到印度,茶在印度和锡兰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逐渐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可知 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制茶技艺的传播。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茶叶作为一种商品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传播;同时丰富了人类的物 质文化生活;而且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2.(12 分) 【答案】示例 1 论题:专制主义的强化影响书院的发展(民办向官办发展)。(2 分) 阐述:唐代时期,民间书院尚能得到朝廷鼓励;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书院逐渐 成为宣扬儒家忠孝节义,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场所;元朝时期,书院负责人由官府任免、财权 也受到官府节制,民间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 大兴文字狱,政府屡次禁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书院日渐衰落。(8 分) 综上所述,唐宋以来,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政府日益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民间 书院发展由盛转衰,日益被官办书院所取代。(2 分) 示例 2 论题:民间书院开辟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2 分) 阐述:在培养目标上,书院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而不像官学那样以科 举入仕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师生之间注重质疑问难,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在学术氛围上, 书院倡导并推行“讲会”制度,注重学术研讨,倡导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争鸣与交流。(8 分) 综上所述,书院的教育实践,与汉代以来太学所形成的官办教育风格迥然不同,其丰富的教学 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2 分) (也可从“书院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与传播”等角度来回答。“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 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根据提示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然后根据它们之间存在的 共性提取观点,展开论证。如根据材料“唐代:民间书院,政府鼓励”,“宋代:书院与(政府推 崇的)理学的一体化,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元朝: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 朝:朝廷屡次禁毁书院”,“清朝:书院衰落”可知,一方面从唐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不断 强化,以致达到顶峰,另一方面书院的发展不断受到制约,以致最后衰落,两方结合起来,我们可 以提炼出观点:专制主义的强化影响书院的发展(或者说,书院经历了一个从民办到官办的发展过 程),然后依据上述材料以朝代为线索有序展开论证。又如,我们还可以提炼出以下相互关联的信 息:“唐代,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宋代)民间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 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明代……书院盛行 ‘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据此可知民间书院开辟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 又如根据材料“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宋代主要分布 在南方”可知,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书院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因此得出结论:经济发展为文 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5.(15 分) 【答案】(1)主要内容:分散并限制知贡举权力;实行考官锁宿;严禁公荐和结成座主、门生 关系;实行殿试和唱名制度;实行封弥、誊录制度;扩大科举录取名额,从优任命进士合格者。(8 分) (2)影响:积极影响:防止徇私舞弊;避免科举朋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正选才;促进了社 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宋代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的进步与繁荣(任答 3 点给 5 分)消极影响: 易导致冗官冗费和行政效率低下等。(2 分) 【解析】(1)据材料“宋初,改主试官固定由礼部侍郎出任为由皇帝临时任命,称权知贡举。 后又增设权同知贡举若干名”可得分散并限制知贡举权力;据材料“一经任命为主试官必须立即锁 宿,不得回家”可得实行考官锁宿;据材料“宋朝严禁更发公荐,严禁知贡举与所取进士结成座主、 门生关系”可得严禁公荐和结成座主、门生关系;据材料“皇帝亲自掌握取士之权,规定新进士殿 前唱名,皇帝亲赐及第之”可得实行殿试和唱名制度;据材料“试卷实行封弥,考官不能从中看出 举人姓名,后又推行试卷誊录制”可得实行封弥、誊录制度;据材料“宋太宗即位后,极大增加了 进士、诸科的录取名额。宋廷对进士出身者的投官和升迁也十分优渥”可得扩大科举录取名额,从 优任命进士合格者。 (2)据材料“宋初,改主试官固定由礼部侍郎出任为由皇帝临时任命,称权知贡举。后又增设 权同知贡举若干名”可知防止徇私舞弊;避免科举朋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正选才;结合所学可 知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宋代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的进步与繁荣;消极影响 易导致冗官冗费和行政效率低下等。 46.(15 分) 【答案】(1)原因:日本海军骄傲自大,狂妄轻敌;情报战的失败;作战计划的错误;作战指 挥的失误;与美国综合国力的差距;作战观念的落后。(一点 2 分,四点 8 分) (2)影响:①日本海军遭到严重打击;②鼓舞了美国战斗部队的士气;③制止了日本向东扩张; ④恢复了太平洋上美日海军实力的均势;⑤消除了日本对美国西海岸的威胁;⑥日本丧失太平洋战 场战略主动权/结束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⑦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太平洋战争 出现转折。((①-⑤每点 2 分,⑥、⑦每点 3 分;最多 7 分) 【解析】(1)根据材料“在偷袭珍珠港之后,日本海军上下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可知日本海 军骄傲自大,狂妄轻敌;根据材料“而在这次海战中爆发前,美军就了解了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和 作战部署”可知情报战的失败;根据材料“交战前日军把舰队分成 5 个相隔甚远的编队,分散了占 绝对优势的兵力”可知作战计划的错误;根据材料“山本五十六……自动放弃了对战役的指导”可 知作战指挥的失误;除去之外,日本与美国综合国力的差距,日本军官的作战观念落后。 (2)可以从对日本、对美国、对整个二战局势三个方面进行作答。对日本方面而言,根据材料 “日本方面四艘巨型航空母舰被美国舰载飞机击沉,主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可知日本海军遭到严 重打击,根据材料“从此,日本海军一蹶不振”可知日本丧失太平洋战场战略主动权;就美国方面 而言,鼓舞了美国战斗部队的士气,制止了日本向东扩张,恢复了太平洋上美日海军实力的均势, 消除了日本对美国西海岸的威胁;就整个二战局势来说,根据材料“日本海军一蹶不振,影响整个 太平洋战局”可知使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47.(15 分) 【答案】(1)措施:减免赋税;由官府开仓放粮,提供紧急的物资救助;国家有条件地赈贷灾 民,或贱粜粮食;节约开支。(6 分) (2)评价:唐德宗的赈济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民的负担使灾民得到了及时救济,保障了 灾民的基本生活;也推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但它完全是被动式赈济,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 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影响了唐朝政权的稳定和发展。(9 分) 【解析】(1)根据材料“实行两税法,其后,后蠲免以两税为主”可知,减免赋税进行赈济; 根据材料“借含嘉仓粟五万石,赈贷百姓……出太仓粟赈贷……出太仓粟十八万石于诸县贱粜”可 知,开仓放粮,提供紧急物资进行赈济;根据材料“以久旱岁饥,出太仓粟十八万石于诸县贱粜” 可知,降低粮价进行赈济;根据材料“(德宗)减膳”可知,节约开支进行赈济。 (2)根据材料中唐德宗采取的一系列赈济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减轻灾民的负担, 有利于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结合所学知识,通过政府赈济,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促进农业生产 的恢复;结合所学知识,唐德宗的赈济措施,均是出现灾情后临时做出的措施,属于被动式赈济, 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影响政权稳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