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应用力学两大观点攻克多过程问题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应用力学两大观点攻克多过程问题学案

能力课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攻克多过程问题 ‎ 多种运动的组合问题 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有的运动过程只涉及分析力或求解力而不涉及能量转化问题,则常常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若该过程涉及能量转化问题,并且具有功能关系的特点,则往往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例1】 (2017·苏州一模)如图1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圆周的轨道,O点为圆心,B为轨道上的一点,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轨道的左侧与一固定光滑平台相连,在平台上一轻质弹簧左端与竖直挡板相连,弹簧原长时右端在A点。现用一质量为m的小球(与弹簧不连接)压缩弹簧至P点后释放。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图1‎ ‎(1)若小球恰能击中B点,求刚释放小球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2)试通过计算判断小球落到轨道时速度能否与圆弧垂直;‎ ‎(3)改变释放点的位置,求小球落到轨道时动能的最小值。‎ 解析 (1)小球离开O点做平抛运动,设初速度为v0,由 Rcos 37°=v0t Rsin 37°=gt2‎ 解得v0= 由机械能守恒Ep=mv=mgR ‎(2)设落点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小球做平抛运动,有 Rcos θ=v0t Rsin θ=gt2‎ 位移方向与圆弧垂直tan θ== 设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 tan α===2tan θ 所以小球不能垂直击中圆弧 ‎(3)设落点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小球做平抛运动 Rcos θ=v0t Rsin θ=gt2‎ 由动能定理mgRsin θ=Ek-mv 解得Ek=mgR(sin θ+)‎ 当sin θ=时,Ekmin=mgR 答案 (1)mgR (2)见解析 (3)mgR 多过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1)“合”——初步了解全过程,构建大致的运动图景。‎ ‎(2)“分”——将全过程进行分解,分析每个过程的规律。‎ ‎(3)“合”——找到子过程的联系,寻找解题方法。‎ ‎ 传送带、滑块—木板两模型中的功能关系 命题角度1 传送带模型中摩擦力做功问题 ‎【例2】 (2017·泰州中学)如图2所示,水平传送带在电动机带动下以速度v1=2 m/s匀速运动,小物体P、Q质量分别为0.2 kg和0.3 kg。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时刻P放在传送带中点处由静止释放。已知P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传送带水平部分两端点间的距离为4 m,不计定滑轮质量及摩擦,P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取g=10 m/s2。‎ 图2‎ ‎(1)判断P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方向并求其加速度大小;‎ ‎(2)求P从开始到离开传送带水平端点的过程中,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3)求P从开始到离开传送带水平端点的过程中,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解析 (1)P释放后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大小为Ff=μmPg=1 N,‎ 由mQg-FT=mQa,‎ FT-Ff=mPa,‎ 可得a=4 m/s2。‎ 物体P向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 m/s2。‎ ‎(2)P离传送带左端的距离x=2 m,‎ 由x=at2可得t==1 s。‎ 物体P相对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 s相=x+v1t=4 m,‎ 摩擦产生的热量Q=Ff·s相=4 J。‎ ‎(3)由功能关系可知,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等于传送带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E=Ff·v1t=2 J。‎ 答案 (1)P向左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 m/s2 (2)4 J (3)2 J 传送带模型问题的分析流程 ‎ 命题角度2 滑块—木板模型中摩擦力做功问题 ‎【例3】 (2017·南通模拟)如图3甲所示,质量M=1.0 kg的长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0 kg 的小铁块B,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对铁块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F 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4 s时撤去拉力。可认为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图3‎ ‎(1)0~1 s内,A、B的加速度大小aA、aB;‎ ‎(2)B相对A滑行的最大距离x;‎ ‎(3)0~4 s内,拉力做的功W;‎ ‎(4)0~4 s内系统产生的摩擦热Q。‎ 解析 (1)在0~1 s内,A、B两物体分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A F1-μmg=maB 代入数据得aA=2 m/s2,aB=4 m/s2。‎ ‎(2)t1=1 s后,拉力F2=μmg,铁块B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v1:木板A仍做匀加速运动,又经过时间t2,速度与铁块B相等。‎ v1=aBt1‎ 又v1=aA(t1+t2)‎ 解得t2=1 s 设A、B速度相等后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时间t3=2 s,加速度为a F2=(M+m)a a=1 m/s2‎ 木板A受到的静摩擦力f=Ma<μmg,A、B一起运动 x=aBt+v1t2-aA(t1+t2)2‎ 代入数据得x=2 m。‎ ‎(3)时间t1内拉力做的功W1=F1x1=F1·aBt=12 J 时间t2内拉力做的功W2=F2x2=F2v1t2=8 J 时间t3内拉力做的功 W3=F2x3=F2(v1t3+at)=20 J ‎4 s内拉力做的功W=W1+W2+W3=40 J。‎ ‎(4)系统的摩擦热Q只发生在t1+t2时间内,铁块与木板相对滑动阶段,此过程中系统的摩擦热Q= μmgx=4 J。‎ 答案 (1)2 m/s2  4 m/s2  (2)2 m  (3)40 J (4)4 J 滑块—木板模型问题的分析流程 ‎ ‎ 说明:公式Q=Ff·x相对中x相对为两接触物体间的相对位移,若物体在传送带上往复运动时,则x相对为总的相对路程。‎ 巧用图象法解决板块问题 板块问题在各地高考中出现频繁,除了常规的公式法解答外,有些定性选择问题用图象法解决快捷方便,值得推荐。‎ ‎【典例】 (2017·南京三模)(多选)将质量为2m的长木板静止地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4甲所示。第一次,质量为m的小铅块(可视为质点)在木板上以水平初速度v0由木板左端向右运动恰能滑至木板的右端与木板相对静止。第二次,将木板分成长度与质量均相等的两段1和2,两者紧挨着仍放在此水平面上,让小铅块以相同的初速度v0由木板1的左端开始滑动,如图乙所示。设铅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上述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4‎ A.铅块在木板1上滑动时,两段木板间的作用力为μmg B.铅块在木板1上滑动时,两段木板间的作用力为μmg C.小铅块第二次仍能到达木板2的右端 D.系统第一次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较多 解析 铅块在木板1上滑动时,木板1受滑动摩擦力为f=μmg,取木板1、2整体分析有f=μmg=2ma,得出a=μg。 隔离木板2分析,1对2木板的作用力提供加速度,有F=ma=μmg,选项A错误,B正确;对图甲分析当它们达到共同速度时有v共=v0-μgt=μgt,得出v共=v0,可画出此过程铅块和木板对应的v-t图象如图所示,同理可画出图乙对应的运动图象,需注意铅块滑上第2块木板时木板的加速度的变化,通过图象可以看出第二次铅块不能到达木板2的右端,选项C错误;第一次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移大于第二次的相对位移,第一次产生的热量较多,选项D正确。‎ 答案 BD ‎1.(2017·江苏泰州模拟)如图5所示,木块A放在木块B的左端上方,用水平恒力F将A拉到B的右端,第一次将B固定在地面上,F做功W1,生热Q1;第二次让B在光滑水平面上可自由滑动,F做功W2,生热Q2,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图5‎ A.W1<W2,Q1=Q2 B.W1=W2,Q1=Q2‎ C.W1<W2,Q1<Q2 D.W1=W2,Q1<Q2‎ 解析 在A、B分离过程中,第一次和第二次A相对于B的位移是相等的,而热量等于滑动摩擦力乘以相对位移,因此Q1=Q2;在A、B分离过程中,第一次A的对地位移要小于第二次A的对地位移,而功等于力乘以对地位移,因此W1<W2,所以选项A正确。‎ 答案 A ‎2.如图6所示,水平传送带两端点A、B间的距离为l,传送带开始时处于静止状态。把一个小物体放到右端的A点,某人用恒定的水平力F使小物体以速度v1匀速滑到左端的B点,拉力F所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这一过程物体和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Q1。随后让传送带以v2的速度匀速运动,此人仍然用相同的恒定的水平力F拉物体,使它以相对传送带为v1的速度匀速从A滑行到B,这一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物体和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Q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图6‎ A.W1=W2,P1<P2,Q1=Q2‎ B.W1=W2,P1<P2,Q1>Q2‎ C.W1>W2,P1=P2,Q1>Q2‎ D.W1>W2,P1=P2,Q1=Q2‎ 解析 因为两次的拉力和拉力方向的位移不变,由功的概念可知,两次拉力做功相等,所以W1=W2,当传送带不动时,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1=;当传送带以v2的速度匀速运动时,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2=,所以第二次用的时间短,功率大,即P1<P2;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绝对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路程的乘积,也等于转化的内能,第二次的相对路程Δs=(v1+v2)t2′-v2t2′=v1t2′,Δs变小,所以Q1>Q2,选项B正确。‎ 答案 B ‎3.如图7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是水平的,其距离d=0.50 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0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开始下滑(图中小物块未画出)。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  )‎ 图7‎ A.0.50 m B.0.25 m C.0.10 m D.0‎ 解析 设小物块在BC段通过的总路程为s,由于只有BC面上存在摩擦力做功为-μmgs,而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s=0-0,代入数据可解得s=3 m。由于d=0.50 m,所以小物块在BC面上经过3次往复运动后,又回到B点。选项D正确。‎ 答案 D ‎4.(2015·南京三模)如图8所示,半径可变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置于竖直平面内,轨道的末端B处切线水平。现将一小物体从轨道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若保持圆心的位置不变,改变圆弧轨道的半径(不超过圆心离地的高度)。半径越大,小物体(  )‎ 图8‎ A.落地时的速度越大 B.平抛的水平位移越大 C.到圆弧轨道最低点时加速度越大 D.落地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 解析 设轨道顶端离地面高度为H,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与轨道半径无关,选项A错误;设轨道半径为R,物体到轨道底端时速度为vx=,向心加速度为a==2g,与半径无关,选项C错误;平抛的水平位移x=vxt=·=2,当R=时,水平位移最大为H ‎,选项B错误;落地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满足sin θ==,R越大,θ越大,选项D正确。‎ 答案 D 活页作业 ‎(时间:30分钟)‎ ‎1.(2017·江苏省镇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1所示的装置由水平弹簧发射器及两个轨道组成:轨道Ⅰ是光滑轨道AB,AB间高度差h1=0.20 m;轨道Ⅱ由AE和螺旋圆形EFG两段光滑轨道和粗糙轨道GB平滑连接而成,且A点与F点等高。轨道最低点与AF所在直线的高度差h2=0.40 m。当弹簧压缩量为d时,恰能使质量m=0.05 kg的滑块沿轨道Ⅰ上升到B点,当弹簧压缩量为2d时,恰能使滑块沿轨道Ⅱ上升到B点,滑块两次到达B点处均被装置锁定不再运动。已知弹簧弹性势能Ep与弹簧压缩量x的平方成正比,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范围内,不考虑滑块与发射器之间的摩擦,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图1‎ ‎(1)当弹簧压缩量为d时,求弹簧的弹性势能及滑块离开弹簧瞬间的速度大小;‎ ‎(2)求滑块经过最高点F处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求滑块通过GB段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解析 (1)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 Ep1=mgh1‎ 解得Ep1=0.1 J 又Ep1=mv2‎ 解得v=2 m/s ‎(2) 根据题意,弹簧压缩量为2d时,弹簧弹性势能为 Ep2=0.4 J 根据题意,Ep2=mv′2,滑块到达F点处的速度 v′=4 m/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 可得mg+FN=m 解得FN=3.5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5 N ‎(3)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 Ep2=mgh1+W克 解得W克=0.3 J 答案 (1)2 m/s (2)3.5 N (3)0.3 J ‎2.(2017·扬州摸底)如图2所示,半径R=0.5 m的光滑圆弧面CDM分别与光滑斜面体ABC和斜面MN相切于C、M点,O为圆弧圆心,D为圆弧最低点。斜面体ABC固定在地面上,顶端B安装一定滑轮,一轻质软细绳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摩擦)分别连接小物块P、Q(两边细绳分别与对应斜面平行),并保持P、Q两物块静止。若P、C间距为L1=0.25 m,斜面MN足够长,物块P质量m1=3 kg,与MN间的动摩擦因数μ=。求:(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 图2‎ ‎(1)烧断细绳后,物块P第一次到达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物块P在MN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 解析 (1)根据几何关系,P、D间的高度差 h=L1sin 53°+R(1-cos 53°)=0.4 m 物块由P到D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1gh=m1v 在D点,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FD-m1g=m1 联立解得FD=78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块P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78 N。‎ ‎(2)物块P运动到M点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1gL1sin 53°=m1v 解得vM=2 m/s 物块最终在圆弧轨道上往复滑动,且到达M点时速度为零 全过程减少的机械能ΔE=m1gL1sin 53°‎ 产生的内能Q=μm1gcos 53°·s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ΔE=Q,即 m1gL1sin 53°=μm1gcos 53°·s 解得其在MN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s=1.0 m。‎ 答案 (1)78 N (2)1.0 m ‎3.(2017·苏北四市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调研)如图3所示,质量M=4 kg、长L=2 m的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1 kg的小滑块B置于A的左端。B在F=3 N 的水平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当B运动至A的中点时撤去力F。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求:‎ 图3‎ ‎(1)撤去F之前A、B的加速度大小a1、a2;‎ ‎(2)F对B做的功W;‎ ‎(3)整个运动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 解析 (1) 对A:μmg=Ma1,代入数据得a1=0.5 m/s2‎ 对B:F-μmg=ma2 ,代入数据得a2=1 m/s2‎ ‎(2)设F作用时间为t,由位移公式得 对B:xB=a2t2,对A:xA=a1t2‎ xB-xA=,代入数据得t=2 s,xB=2 m F做的功W=FxB=6 J ‎(3) 撤去F后 对B:-μmg=ma3‎ 代入数据得a3= -2 m/s2‎ 设从撤去F到A、B相对静止所需时间为t′,则 a2t+a3t′=a1t+a1t′‎ 代入数据得t′= s 由位移关系得x相=+a2tt′+a3t′2-(a1tt′+a1t′2)‎ 代入数据得x相=1.2 m ‎ 摩擦产生的热Q=μmg x相 ,代入解得Q =2.4 J。‎ 答案 (1)0.5 m/s2 1 m/s2 (2)6 J (3)2.4 J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