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课件5 人教版必修4
第 8 课 拿来主义 鲁迅 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最初发表在 6 月 7 日的 《 中华时报 》 副刊 《 动向 》 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 《 且介亭杂文 》 。 当时国民党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军事围剿。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 ( 礼、义、廉、耻 ) 和 背景链接 “八德” (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 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 “ 媚外 ” 与 “ 复古 ” 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作者写下这篇 《 拿来主义 》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 “ 拿来主义 ” 的正确主张。 文脉梳理 1. 第一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 提示: 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文段研读 2. 第一段最后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其中“进步”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 这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 这一句同样是运用了反语中的寓贬于褒的修辞手法。“进步”原本是人或事物向前发展,比原来好。而这里却说“活人代替了古董”是一种“进步”,可见,鲁迅先生的这个“进步”是用来讽刺当时政府“活人代替古董”这种腐败、虚伪的行为的。 3. 分析“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本质区别。 提示: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这就是闭关主义,实质就是清朝后期实行的闭关锁国主义。 认为自己是“巨豪”,只给予,不索取。送去主义,实质就是一种卖国行径。 4. 为了证明“送去主义”的危害,文章采用什么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 提示: 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尼采:自诩是太阳 ——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 他发了疯;中国:自诩地大物博 —— 只送去,不拿来 —— 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 5. 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怎样理解? 提示: (1)“ 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既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强,而故意毁灭遗产的“昏蛋”。 (2)“ 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在“拿来”之后,要进行细致的鉴别,严格的挑选,从而决定弃取:“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而不是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3) 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都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新文艺的创造,为了推陈出新。但是,要想很好地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因此鲁迅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6. 本文的“孱头”“昏蛋”“废物”各比喻哪种人?联系本文具体分析比喻论证的作用。 提示: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尤其是以一个穷青年得到的一所旧 宅子比喻文化遗产,讲了这个穷青年可能的三种做法,以讥讽“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可笑,肯定“拿来主义”的理智。这种近似调侃的笔法,非常幽默风趣。但又很见批驳的力度。既为文章增加了瑰奇动人的色彩,又给了读者深刻的印象。 7. 重新阅读第八、九两段,想想作者为了更清楚地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除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 提示: 对比论证。 作者的目的是要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然而还要分析“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目的是要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从而更明显地证明“拿来主义”的正确。 ◎名家视角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雷: 《 拿来主义 》 是鲁迅于 1934 年写的一篇杂文,主要是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发的。文章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也就是“拿来主义”。这是一个论述跨文化交流与文化继承的经典文本。 归纳探究 ◎上下求索 作者要论说的是 “ 拿来主义 ” ,为什么前半部分写 “ 闭关主义 ” 和 “ 送去主义 ” ? [ 探究思路 ] [ 探究结论 ] 答案: “ 拿来主义 ” 这一观点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 “ 闭关主义 ” 必然导致国家发展滞后,发展滞后必然挨打,然后就什么都成了 “ 现在 ” 的 “ 送去主义 ” 。当然, “ 送去主义 ” 固是想 “ 发扬国光 ” ,但毕竟多是有去无来,于此发展依然滞后。因此,采取与 “ 送去主义 ” 针锋相对的 “ 拿来主义 ” 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 送去主义 ” 和 “ 拿来主义 ”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 送去 ” 行不通了,当然得 “ 拿来 ” , “ 破 ” 正是为了 “ 立 ” , “ 破 ” 得彻底, “ 立 ” 得才牢靠。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如何看待我国每年引进外国大片这一现象? 观点一:进口大片对国产片的生产、创作有误导。进口大片的特点是:大投资,大制作,注重感官刺激,迎合观众口味,是完全按商业规律制作出来的影片。由于它的引进使得国产片面临生死挑战,所以不得不模仿大片模式。从经济上看,这是我国经 拓展思维 济发展水平所不能承受的,它只能导致一种扭曲的生产方式。从电影创作上看,它使得电影向商业方向发展,迎合市场,弱化艺术价值。这对于国产片是一种极不利的误导。 观点二:进口大片占领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份额。中国的电影市场是有限的,因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据统计,进口的大片约占中国电影市场 70% 的份额,而剩下的 30% 的残羹冷饭归各路国产片,这 30% 还不够收回国产片的投资,所以许多电影企业面临倒闭,如此,进口大片的引进就是国产电影的末路。 观点示例: 进口大片对国产电影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过去的国产影片是:缺乏竞争、市场观念淡薄、技术手段落后、表现手法单一、文化底蕴贫瘠、电影体系运转效率不高。而国外大片带给我们的是:竞争观念、市场的反思、文化的思考、科技的追求、价值的体现。引进大片 ,对国产电影的打击是一定的,但对国产电影的促进也是巨大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