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1-8-1两极世界的形成(作业)
第八单元 两极对峙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第一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18·江西赣州一模)这场全面的东方与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场“战争” ( ) A. 双方是北约国家和华约国家 B. 双方斗争的实质和方式基本不变 C. 双方都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D. 根本原因都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 2. (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测试)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1947年继任的杜鲁门以“企业的自由”取代了“免于匮乏和恐惧的自由”,并宣称这“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杜鲁门的“三大自由” ( ) A.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B. 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回归 C. 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D. 表明美国建成“福利国家” 3. (2018·福建三明二模)1948年,德国西占区(合并后的美英法占领区)开始币制改革,使用“B”记马克代替旧马克,而苏联为了表示抗议,同样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 A. 德国的正式分裂 B. 两个占领区形成默契 C. 美苏争霸的形成 D. 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4. (2018·河南中原名校二模)美国副总统亨利·华莱士曾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的商品输出资本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为东西两极的催化剂。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 “冷战”政策在经济领域的运用 B. 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 C. 马歇尔计划侧重于遏制苏联 D. 美国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 5. (2018·河北承德期末)1954年,美国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东南亚条约组织,其中包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华盛顿还与汉城(1953年今首尔)和中国台北(1954年)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表明 ( ) A. 美国强化亚洲“冷战”政策 B. 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 C. “冷战”的焦点转移至亚洲 D. 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激烈 6. (2018·广州一模)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1963年时,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2%;到了20世纪80年代,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4%17%。上述变化反映了 ( ) A. 东西方关系逐步缓和 B. 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 C.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 D. 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 7. (2018·湖南郴州二模)下图是创作于1957年的时政漫画《祝君晚安》。画面上,三位“病人”躺在病床上,他们盖的被子上有“北大西洋集团”的字样,床头的小牌上写着“美国导弹基地”,他们的头上高悬着写有“US”字样的美国巨型导弹。对此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 美国成立北约对苏联进行核威慑 B. 北约集团内部对美国的“冷战”政策有所不满 C.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欧洲“冷战”对峙加剧 D. 美国大力发展核力量以扶植西欧盟友 8. (2018·广东揭阳二模)1956~1961年,印度“二五”计划时期,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8.3亿美元,是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援助规模的一倍以上,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苏联对印度援助的主要目的是 ( ) A. 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B. 联合印度夹击中国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 9. (2019·湖北重点中学期初)1989年7月,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唐纳后来在与莫斯科讨论1962年古巴导弹事件时得出结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无核的世界。”这表明 ( ) A.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误会产生的偶然事件 B. 美国寻求解决古巴导弹危机带来美苏关系僵局 C. 古巴导弹危机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无核和平运动 D. 美苏在古巴危机事件中错误行为已经达成谅解 10. (2018·山东潍坊二模)1970年,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把只是针对亚洲的“关岛主义”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提出了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为“三个支柱”的“新和平战略”。这说明美国 ( ) A. 放弃了与苏联争霸 B. 对外战略由亚洲转向全球 C. 力图维护世界和平 D. 争取对外关系的主动权 11. (2018·湖北襄阳一模)19451971年间,美国政府的科研拨款主要用于国防部、原子能委员会和国家宇航局三个部门,其他部门只占总数的7.4%15%,这直接是受到了 ( ) A.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 美苏“冷战”思维的影响 C. 激烈而广泛的国际竞争 D. 垄断资本对超额利润的追求 12. (2018·广东汕头一模)战后,美国加强了广播宣传。据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1946年有58%的美国人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48年有 83%的美国人主张停止同苏联贸易,而到了1950年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的美国人已达81%。美国此举 ( ) A. 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对立 B. 遏制了苏联向东欧的扩张 C. 冲击了苏联的意识形态 D. 维护了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二、非选择题 13. (2018·湖南师大附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俄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就意识形态而言,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这两个事件的全部影响。 ——摘编自[英]约翰·W.梅森《冷战》 材料二 在外交政策的制定上,苏联缺乏安全感,相反,美国很有安全感。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他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自[英]约翰·W.梅森《冷战》 材料三 美国当代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文明与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分裂和冲突。 “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不过,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1) 运用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一画线观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美两国具有不同安全感的原因,并举例说明苏美两国是如何维护其自身“安全”的。 (3) 分析材料三中亨廷顿观点的实质。举例说明“‘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 14. (2018·广东汕头毕业班质量监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1967年世界大事年表 1945年 旧金山会议上建立联合国 1947年 国务卿马歇尔宣布美国对欧洲重建予以援助的计划;中国内战 19481949年 美国在苏联封锁西柏林期间对该城市空运给养 1949年 苏联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 1949年 美国和西欧建立北约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年 朝鲜战争显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新政策;中国参战 1953年 斯大林之死开启苏联和东欧历史的新时代;中国的工业建设 1956年 波兰和匈牙利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起义并以失败告终 1957年 六个西欧国家建立新的贸易共同市场 1957年 “大跃进”;其后中国发生大饥荒 1958年 法国建立第五共和国,戴高乐任总统 1962年 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战争结束;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61967年 “文化大革命”在全中国范围内导致混乱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对上述世界大事年表进行探讨。(说明:可以任意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加以阐述;也可以对上述世界大事年表提出评价、修改、补充或否定意见;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第一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1. B 【解析】 北约和华约,仅是两大阵营在军事领域对峙的体现,故A项错误;斗争是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反映,基本手段就是除“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故B项正确;从目的上讲,美国是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标,故C项错误;这场战争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故D项错误。 2. 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对“企业自由”的强调,将其连同“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确立为“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这一做法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针对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故C项正确;“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A项不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3.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正式分裂的标志是民主德国的成立而非苏占区和西占区不同货币的发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苏联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是对西占区发行“B”记新马克的被迫回应,而非二者之间的默契,故B项错误;美苏争霸格局初步形成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正式确立于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苏占区和西占区发行不同的货币,完全是在苏美两国的操纵和默许之下完成的,故D项正确。 4. A 【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运用,通过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巩固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蔓延。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为马歇尔计划对形成两极格局的影响,排除B项;C项说法不全面,还有扶持和控制西欧的目的,排除;D项结论与材料无关,排除。 5.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在亚洲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和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目的是针对和牵制亚洲的共产主义势力,强化亚洲“冷战”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而是强调美国强化亚洲“冷战”政策,排除B。20世纪50年代初,美苏“冷战”的焦点在欧洲,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的信息,无法推断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激烈,排除D。 6. A 【解析】 根据材料“1963年时……20世纪80年代,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6%33%”,东西方两大阵营贸易量不断上升,说明关系有缓和迹象,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该时间段的主题是美苏两极对峙,故B项错误;经互会与西方工业国属于“冷战”的表现,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是经互会与西方工业国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7. B 【解析】 本题考查北约组织,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材料中“三位病人躺在病床上,他们盖的被子上有北大西洋集团的字样”表明病人不是苏联,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集团,与“1957年的时政”不符,A项错误;材料中“三位病人……被子上有北大西洋集团的字样”表明病人属于北约集团内部,材料中“头上高悬着写有US字样的美国巨型导弹”不是治病而可能要命,表明对美国的“冷战”政策有所不满,B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中只有“北大西洋集团”,没有涉及两大阵营,C项错误;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扶植和控制西欧盟友,D项错误。故选B。 8. D 【解析】 依所学知识,印度为资本主义国家,并非扩大社会主义阵营,故A项错误;据材料“1956~1961年”,此时中国采取“一边倒”的政策,中苏关系良好,尚未恶化,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联对印度进行援助,而不是强调不结盟运动,故C项错误;据材料“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8.3亿美元,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可知苏联极力拉拢印度,与美国、英国争夺中间地带,故D项正确。 9. C 【解析】 根据材料“这必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无核的世界”可知古巴导弹危机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无核和平运动,故C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产物,故A项错误。美国寻求解决古巴导弹危机带来美苏关系的缓和,故B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0. D 【解析】 由材料“全球战略”可知美国仍在与苏联争霸,故A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二战后与苏联就在全球争霸,故B项错误;据材料“实力”是美国战略的支柱之一,可推断美国意图凭借实力影响他国而不是世界和平,故C项错误;据材料“伙伴关系”“谈判”可知美国在对外过程中改变以往的直接影响方式,其目的是争取对外关系的主动权,故D项正确。 11. B 【解析】 据材料“19451971年、国防部、原子能委员会和国家宇航局三个部门”可知,强调的是美苏军备竞赛的项目,而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故A项错误;19451971年,此时处在两极格局中,依材料“国防部、原子能委员会和国家宇航局”是美苏对抗的项目,故B项正确;材料突出强调的是美苏“冷战”军备竞赛而不是激烈而广泛的国际竞争,故C项错误;据材料“科研拨款主要用于国防部、原子能委员会和国家宇航局三个部门”,未必获得超额利润,故D项错误。 12.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得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宣传主要针对苏联,通过对苏联宣传使美国人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从而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对立,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宣传,不能遏制了苏联向东欧的扩张,故B项错误;通过对苏联宣传使美国人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无法冲击苏联的意识形态,故C项错误;材料更多的是政治宣传,维护了世界贸易中心地位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13. (1) 观点: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冷战”实际上开始于1917年。 论述:“冷战”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1917年4月,美国向德国宣战,正式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旨在结束欧洲的国家体系,重建新的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正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一统天下的局面。从1917年开始,美苏两国之间就已经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对抗,所以说,“冷战”实际上开始于1917年。 (2) 原因:美苏两国经济发展程度与综合国力不同。苏联经济发展程度相比美国较弱,且之前沙皇俄国时常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侵扰。 措施:苏联: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成立“情报局”;1949年1月,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0月,苏联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说明苏联通过与周边邻国积极改善关系来维护其自身的“安全”。 美国:1947年6月,马歇尔提出了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1945年成立由美国所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1947年23国签署《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 (3) 实质: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实际上是在为美国寻找“冷战”后的对手,重新形成西方对抗非西方的战略格局,实质上是在为美国谋取霸权。 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为了遏制苏联,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打破了意识形态的阵营。 14. 示例一:论题:朝鲜战争使“冷战”扩大到亚洲。 阐释:二战结束后形成两极格局,美国为争夺霸权采取了 “冷战”政策。朝鲜战争是美国为保持在东亚的反共优势而介入的战争,显示了美国在亚洲对共产主义进行遏制的新政策。新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进行抗美援朝。新中国的参战迫使美国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对新中国、朝鲜采取了除直接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遏制行动,包括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使得“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示例二:论题: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快速发展。 阐释:二战结束后,中国发生了19461949年的内战,内战的结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独立。受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鼓舞,1962年阿尔及利亚反抗法国的战争结束,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表明二战以来民族独立运动进一步发展。 示例三:论题:该年表忽略了一些重大事件。 理由:19501953年应增加西欧六国建立煤钢共同体开启欧洲一体化进程一事。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煤钢共同体条约》,成立煤钢共同体并实现煤钢联营,这是当时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推动了之后西欧六国为建立新的共同贸易市场而建立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因此,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与大事年表中1957年六个西欧国家建立新的贸易共同市场有重要的历史关联,是欧洲一体化的开端,故应在大事年表中增加这一事件。 示例四:论题:该年表具有个人的主观偏见。 理由:①该年表主要介绍美、苏、中、法等几个大国以及与这几个大国相关的事件,带有明显的大国主义倾向,忽视了规模较小的国家发生的大事。例如当时日本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该年表无法完全体现其“世界”性。②该年表列举的大事,主要涉及政治领域、而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科技领域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但未被作为大事而记录,带有明显的个人偏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