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练习: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测评A
第四章测评 A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 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 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 DNA 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储存大量遗传信息 解析:A、B、D 三项均是人们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的理由。C 项中蛋白质能够自我复制 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答案:C 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操作及结果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含 35S 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 B.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含 32P 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 C.用含 35S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含 35S 的噬菌体 D.用含 35S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解析: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含 35S 的放射性 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含 32P 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噬菌体 为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直接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而要通过活细胞来培养。 答案:D 3.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 S 元素 D.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 4 种脱氧核苷酸 解析:豌豆的遗传物质是 DN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线粒体中也有少 量;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无 S 元素;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其水解产生 4 种核糖核苷酸。 答案:B 4.病毒的核酸有的是双链 DNA,有的是单链 DNA,还有的是单链 RNA 或双链 RNA。现发现一种新 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哪一种类型,应该( )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例 B.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解析:DNA 的碱基组成是 A、T、G、C,RNA 的碱基组成是 A、U、G、C;含有 T 的一定是 DNA,含 有 U 的一定是 RNA;双链 DNA 的碱基 A=T,G=C;双链 RNA 的碱基 A=U,G=C;不同的核酸其碱基类 型和比例不同。 答案:A 5.某双链 DNA 分子中含有 200 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 A∶T∶G∶C=1∶2∶3∶4,则该 DNA 分子 ( ) A.四种含氮碱基 A∶T∶G∶C=3∶3∶7∶7 B.共含有 200 个氢键 C.碱基排列方式共有 4100 种 D.含有 4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解析: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 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 A∶T∶G∶C=2∶1∶4∶3, 整个 DNA 分子中 A∶T∶G∶C=3∶3∶7∶7,A 项正确;该 DNA 分子中含 30×2+70×3=270(个)氢键,B 项错误;由题意知该 DNA 分子含有 100 个碱基对,在不考虑每种碱基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可能的排列 方式共有 4100 种,但因碱基数量比例已确定,故排列方式肯定少于 4100 种,C 项错误;一个 DNA 分子由 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含有 2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 项错误。 答案:A 6.下列关于 DNA 分子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 分子复制时在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B.解旋后以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C.在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有模板、酶、原料和能量等 D.在解旋酶的作用下 DNA 分解成脱氧核苷酸 解析:DNA 分子复制时以两条链为模板,并且是边解旋边复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 DNA 解旋成为两 条单链。 答案:C 7.用 15N 标记含有 100 个碱基对的 DNA 分子,其中有胞嘧啶 60 个,该 DNA 分子在 14N 的培养基中连 续复制 4 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 A.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占 1/8 B.含有 14N 的 DNA 分子占 7/8 C.共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600 个 D.共产生 16 个 DNA 分子 解析:15N 标记的 DNA 分子在 14N 的培养基上复制 4 次后,产生 16 个 DNA 分子,其中含 15N 的 DNA 分子为 2 个,占 1/8,含 14N 的 DNA 分子为 16 个,占 DNA 总数的比例为 1,该 DNA 分子复制 4 次共需 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40=600(个)。 答案:B 8.在利用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成功表达的过程中,与“基因”的生理活动无关的酶是 ( ) A.RNA 聚合酶 B.DNA 聚合酶 C.DNA 连接酶 D.逆转录酶 解析: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要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而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组成 的重组 DNA 分子在受体细胞内复制并表达,会用到 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等,但不会用到逆转 录酶。 答案:D 9.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不同之处是( ) 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②能形成新基因 ③能形成新基因型 ④一般对个体生存有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诱变育种能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提高了突变频率,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的结果是能产生新基因。 答案:A 10.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 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解析:甲过程为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 分子只复制一次,所以甲所示过程在 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过程为 DNA 分子转录形成 mRNA 分子的过程,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进行 大量的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所以 DNA 分子转录形成 mRNA 的过程可起始多次。 答案:D 11.组氨酸的密码子是 CAU,则在 DNA 分子中不转录此密码子的链上,相应的碱基顺序是( ) A.GTA B.GUA C.CAU D.CAT 解析:由组氨酸的密码子 CAU 可知 DNA 模板链上转录出此密码子的碱基顺序为 GTA,与之互补的 DNA 非模板链上的碱基为 CAT。 答案:D 12.在其他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在试管中加入物质 X 和物质 Z,可得到相应产物 Y。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若 X 是 DNA,Y 是 RNA,则 Z 是逆转录酶 B.若 X 是 DNA,Y 是 mRNA,则 Z 是脱氧核苷酸 C.若 X 是 RNA,Y 是 DNA,则 Z 是 RNA 聚合酶 D.若 X 是 mRNA,Y 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大分子,则 Z 是氨基酸 解析:若 X 是 DNA,Y 是 RNA,则 Z 是 RNA 聚合酶,A 项错误;若 X 是 DNA,Y 是 mRNA,则 Z 是核糖 核苷酸,B 项错误;若 X 是 RNA,Y 是 DNA,则 Z 是逆转录酶,C 项错误;若 X 是 mRNA,Y 是在核糖体上 合成的大分子,即蛋白质,则 Z 是氨基酸,D 项正确。 答案:D 13.DNA 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表达遗传信息,下列关于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三个过程所需酶的种类相同 B.三个过程发生的场所都是细胞质 C.三个过程都要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来完成 D.复制和转录的模板相同,而与翻译的模板不同 解析:复制需要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而转录需要 RNA 聚合酶;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而 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复制时以 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而转录只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的模 板为 mRNA。 答案:C 14.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为染色体 DNA 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B.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C.图甲所示过程对应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D.图乙中涉及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为①②③④⑤ 解析:图甲所示的基因的转录、翻译是同时进行的,为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A 项错误;红霉素影响核 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即影响基因的翻译过程,B 项错误;图甲所示过程对应图乙中的②③过程,C 项错误;图乙中涉及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为①②③④⑤,D 项正确。 答案:D 15.下图为脉孢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物质的合成只受一个基因的控制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基因③不存在,则瓜氨酸仍可合成精氨酸琥珀酸 解析: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由题图可知,精氨酸的合成需 要酶①②③④的参与,而它们分别受基因①②③④的控制。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基因②不表达时, 基因③④仍可表达,只是无法合成精氨酸。若基因③不存在,则酶③不能合成,使瓜氨酸→精氨酸琥珀 酸的过程不能进行。 答案:B 16.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 DNA 复制过程中 B.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C.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D.基因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频率是很高的 解析:基因突变的频率在自然条件下很低。 答案:D 17.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 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解析:太空育种过程中,强辐射、微重力导致种子发生基因突变,所以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一致。 答案:D 18.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 213 对碱基,经过突变其碱基数变为 210 对(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 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差异可能为( ) A.少一个氨基酸,其余氨基酸顺序不变 B.少一个氨基酸,其余氨基酸顺序改变 C.氨基酸数目不变,但顺序改变 D.A、B 都有可能 解析:该基因突变后少了三个碱基对,则其转录的 mRNA 上少了三个碱基。若少的三个碱基正好编码 一个氨基酸,则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比原蛋白质少一个氨基酸,其余氨基酸顺序不变;若减少的三 个碱基正好对应着两个密码子中的碱基,则在减少一个氨基酸数目的基础上,还可能会改变一种氨基 酸的种类,从而引起氨基酸顺序改变;若减少的不是三个连续的碱基,则对氨基酸种类和顺序的影响将 更大。 答案:D 19.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 2 由基因 1 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 )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③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图④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图示的 4 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解析:图①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图②表示易位,A 项错误;图③ 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缺失,B 项错误;图④中,若染色体 3 正常,则染色体 4 发生了染色体 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若染色体 4 正常,则染色体 3 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 项正确;图示的 4 种变异原因都是遗传物质的改变,都能够遗传,D 项错误。 答案:C 20.原核生物的 mRNA 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但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 mRNA 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 A.原核生物的 tRNA 合成无须基因指导 B.真核生物 tRNA 呈三叶草结构 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进入细胞核 D.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 DNA 解析:原核细胞无核膜,核糖体能靠近 DNA,也就是能靠近未转录完的 RNA。 答案:D 21.根据下列有关图解,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发生基因重组的是过程③ B.图甲、乙的变化只会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图乙的变化属于基因重组 D.图中各个过程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非 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过程③中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图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也可 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答案:D 22.丈夫患下列哪种病,妻子(不含致病基因)在怀孕后进行产前诊断时有必要鉴定胎儿性别?( ) A.白化病 B.21 三体综合征 C.血友病 D.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解析: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由 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患者的女儿都患病,所以需鉴 定胎儿性别。 答案:D 2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根尖细胞内则不能 解析:基因重组是在生物体有性生殖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A 项正确。基因重组发 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减Ⅰ后期非同源染 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都会导致基因重组,B 项错误,C 项正确。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进行 减数分裂,可发生基因重组,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发生基因重组,D 项正确。 答案:B 24.测定某 mRNA 分子中尿嘧啶有 28%,腺嘌呤有 18%,以这个 mRNA 反转录合成的 DNA 分子中,鸟 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 A.18%、28% B.27%、23% C.23%、18% D.28%、27% 解析:设信使 RNA 链为 1 链,以其为模板反转录形成的 DNA 的一条链为 2 链,另一条链为 3 链,据题 意可知 U1+A1=28%+18%=46%,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T2=T3+A3=46%,在整个 DNA 分子 中,A=T,因此,T 的比例为 23%,则 G=C=(1-46%)/2=27%。 答案:B 25.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DNA 序列 B.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 24 条染色体上 DNA 的碱基序列 C.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已顺利完成,意味着人类已彻底了解自己的基因 D.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有利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8 分)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包括 4 步:①培养噬菌体;②用 35S 和 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下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 ,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能否含有 32P? 。 (3)如果让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 ( ) A.用含 35S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 32P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 35S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 32P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用被 32P 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这些放射性的 来源可能是 。 解析:(1)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首先是要标记噬菌体,排除 A、B 项;培养后应该先搅拌 离心再检测放射性,排除 D 项。(2)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培养大肠杆菌的,再用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 标记的大肠杆菌,故培养液的成分中不能含有放射性。(3)若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则亲代噬菌 体的蛋白质带有 35S,应该是用含 35S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使噬菌体带有放射性 35S。(4)32P 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射性应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有放 射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培养时间太短,一些标记了的噬菌体还未来得及侵入大肠杆菌内;二是培 养时间太长,增殖产生的含 32P 标记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裂解释放出来了。 答案:(1)C (2)大肠杆菌 不能 (3)C (4)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或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 27.(8 分)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 DNA 复制 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 别 1 组 2 组 3 组 4 组 培养液中唯一氮源 14NH4Cl 15NH4Cl 14NH4Cl 14NH4Cl 繁殖代数 多代 一代 两代 培养产物 A B B 的子Ⅰ代 B 的子Ⅱ代 操 作 提取 DNA 并离心 离心结果 仅为轻带(14N/14N) 仅为重带(15N/15N) 仅为中带(15N/14N) 1/2 轻带(14N/14N) 1/2 中带(15N/14N) (1)要得到 DNA 中的 N 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 B,必须经过 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 是唯一氮源。 (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 DNA 离心结果,第 组结果对得到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 组和第 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是 。 (3)分析讨论 ①若子Ⅰ代 DNA 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 来自于 ,据此可判断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 复制。 ②若将子Ⅰ代 DNA 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 DNA 的复制方式。 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子 n 代 DNA 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 置 ,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 带。 解析:(1)DNA 是半保留复制,若要 DNA 中的 N 全部为 15N,须在 15N 培养基中多代培养。 (2)第 3 组中双链为 15N 的 DNA(B)在 14N 原料中复制 1 次,子代 DNA 中一条链为 14N,一条链为 15N,说明 DNA 为半保留复制。 (3)子Ⅰ代 DNA 离心后仅为中带,说明 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否则不能说明。若将子Ⅰ代 DNA 双链分开后离心,会出现轻带和重带,不能判断 DNA 的复制方式。若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得到的 子代 DNA 仍是 14N/15N、14N/14N,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双链都是 14N 的 DNA 分子(14N/14N)增 多,14N/15NDNA 分子数不变。 答案:(1)多 15NH4Cl (2)3 1 2 半保留复制 (3)①B 半保留 ②不能 ③没有变化 轻 28. 导学号 75604062(10 分)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 3 种生物大分子的合 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 (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 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 嘌呤分别占 29%、19%,则与α链对应的 DNA 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 为 。 (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 8 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 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 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 情况是 。 (4)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 细胞是 。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 DNA 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 (在“都相 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 。 解析:(1)图中过程②为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2)α链中 G 和 U 占α链的 54%,G 在α链中占 29%, 则 DNA 模板链中 A 占比例与 U 在α链占比例相同,为 54%-29%=25%;DNA 模板链中 C+A 占 54%,G 占 19%,则 T 占 27%,另一条 DNA 链中 A 占 27%,因此可求出α链对应的 DNA 区段中 A 所占比例为 (25%+27%)/2=26%。(3)若一个碱基对发生突变,则密码子可能发生的改变是 AUU→ACU 或 AUC→ACC 或 AUA→ACA,即 mRNA 中 U→C,则基因中碱基对 A∥T 被 G∥C 替换。(4)人体成熟 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众多细胞器,过程①②③均不能发生;记忆细胞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过程①② ③均可发生;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不能增殖,不能发生过程①,但能通过过程②③合成生命活动所需蛋 白质,如浆细胞产生抗体。(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表达的基因不完 全相同,故转录(过程②)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答案:(1)细胞核 (2)26% (3)T∥A 替换为 C∥G(A∥T 替换为 G∥C) (4)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 (5)不完全相同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29.(12 分)以下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 DNA DNA RNA 氨基酸 B.普通小麦 AABBDD×黑麦 RR→不育杂种 ABDR 小黑麦 AABBDDRR C.高秆抗锈病 DDTT×矮秆易染锈病 ddtt→F1 F2→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 D.高秆抗锈病 DDTT×矮秆易染锈病 ddtt→F1 配子 幼苗 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品种 (1)在 A 方法中,由物种 P 突变为物种 P',在蛋白质合成时,②处的氨基酸由 变成了 (缬氨酸 GUC;谷氨酰胺 CAG;天冬氨酸 GAC)。 (2)B 表示的育种方法叫 ,该方法最常用的做法是在过程① 中 。 (3)C 表示的育种方法是 ,若要从 F2 中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 是 。 (4)D 育种方法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 。其与 C 育种方法相比,突出的 优点是 。 解析:A 方法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B 方法为多倍体育种,其原理为染色体变异。C 方法为杂 交育种,选出所需类型后需连续多次自交,直至不出现性状分离才能达到要求。D 方法为单倍体育种, 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幼苗,该育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1)天冬氨酸 缬氨酸 (2)多倍体育种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杂交育种 从 F1 中选择矮秆抗锈病类型连续自交,直至不出现性状分离 (4)花药离体培养 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0.(12 分)下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因,下图乙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 因为 B、b),请根据图完成问题。(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 GAA,GAG) 甲 乙 (1)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分别是 、 。①过程发生的时间 是 ,场所主要是 。 (2)α链碱基组成是 ,β链碱基组成是 。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病。 (4)Ⅱ-6 的基因型是 ,Ⅱ-6 和Ⅱ-7 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要保证Ⅱ-9 婚配后 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 。 (5)若正常基因片段中的 CTT 突变成 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 变。理由是 。 解析:基因通过复制来传递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来表达遗传信息,在 DNA 复制的过程中碱基对 发生增添、缺失或替换就可能导致基因突变,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都有 DNA 的复 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难得出α链和β链的碱基组成。由Ⅰ-3、Ⅰ-4、Ⅱ-9 的表现型可以得出 该病属于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正常基因片段中的 CTT 突变成 CTC,mRNA 上密码子编码的氨基 酸不变,所以生物的性状不变。 答案:(1)复制 转录 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细胞核 (2)CAT GUA (3)常 隐 (4)Bb 1/8 BB (5)不会 当基因中的 CTT 突变成 CTC 时,转录出的 mRNA 上的密码子由 GAA 变成 GAG,但由 于 GAG 编码的氨基酸也为谷氨酸,所以生物的性状不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