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重庆市北碚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北碚区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人能产生各种创意,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 A.主体差异性 B.社会历史性 C.主动创造性 【答案】C 【解析】A:材料中强调“产生各种创意”,并未体现出主体差异性,且这并不属于意识活动的特点。A错误。B:社会历史性是实践的特征,而不是意识活动的特点,B错误。C:人能产生各种创意,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正确。故本题选C。 2.高中生小王非常想了解乔布斯的一生和事迹,特意在书店用68元人民币买了一本《史夫·乔布斯传》。下列选项中货币所执行的职能与此相同的是 A.小张要买的iPhone6手机标价5488元 B.小李五月份领到了3550元工资 C.小赵向某零售商支付了1500元买了一块手表 D.小孙为了买一本轻薄笔记本电脑,用半年时间储存了6650元 【答案】C 【解析】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标价、值多少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最终支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流通手段职能;随着赊账买卖出现的是支付手段;在国际上购买商品是世界货币。在书店用68元人民币买了一本《史夫•乔布斯传》,这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故C选项符合题意;A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不符合题意,排除;B、D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生猪价格上涨--母猪存栏量增加--生猪供应量增加--生猪价格下跌--大量母猪淘汰--生猪供应量减少--生猪价格上涨……”这是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一直难以跳出的周期性规律。要破解“猪周期”,需要 A.根据国内消费量调节生猪养殖量 B.不断扩大生猪规模化专业化养殖 C.在猪肉位于高价时扩大生猪养殖量 【答案】A 【解析】A:“猪周期”现象主要是由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导致的,所以破解“猪周期”问题需要根据国内消费量调节生猪养殖量,A正确。B:不断扩大生猪规模化专业化养殖会导致供过于求,出现“猪周期”现象,B错误。C:如果在猪肉位于高价时扩大生猪养殖量,那么等生猪出栏后就可能面对着猪肉价格下降的风险,C错误。故本题选A。 4.“作秀”是群众对一些官员行为的讽刺。媒体曝料某县领导在凌晨“扫大街”,她的“形象照”发布在网上引起网民的强烈质疑。这要求政府及工作人员必须 A.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答案】B 【解析】A:题中探讨话题是政府工作不应作秀,应该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而不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A不符合题意。B:“扫大街”的“形象照”发布在网上引起网民的强烈质疑,要求政府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B说法正确。C:题中并没有涉及工作方法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5.为应对棉花价格上涨,不少纺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在主动减少棉纺织品使用量的同时,增加了粘胶纤维、涤纶纤维的使用量。这主要说明价格的变动会促使企业 A.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C.以消费为导向安排生产 【答案】B 【解析】A:棉花价格上涨会促使纺织企业缩小生产规模,A错误。B: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表现为: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寻找替代品,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降价空间,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所以当棉花价格上涨时,纺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在主动减少棉纺织品使用量的同时,增加了粘胶纤维、涤纶纤维的使用量,体现了价格的变动会促使企业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B正确。C:题意主旨强调的是“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而不是“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6.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试客的购买行为 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 C.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答案】C 【解析】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通常没有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承受范围而盲目地从众,特点是带有仿效性、盲目性,A不符合题意。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表现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代价较大,往往社会不认可,B不符合题意。C:试客的消费行为符合实际、讲究实惠,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利,属于理智健康的消费行为,是求是心理主导的消费,值得提倡,C符合题意且正确。故本题选C。 7.洪崖洞、长江索道、磁器口等在抖音上的火爆,在不经意间捧火了重庆。有重庆自媒体报道,如今洪崖洞已被外地游客挤爆,因此有人大发感慨:“中国游客喜欢扎堆游”,“扎堆游”反映了消费者的____________消费心理 A.从众 B.攀比 C.求异 【答案】A 【解析】A:“扎堆游”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具有仿效性、盲目性和从众性,属于从众心理,A符合题意。B:材料未涉及消费攀比或消费向谁看齐,B不符合题意。C:材料没提到显示个性、标新立异等内容,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8.“劳动工资无保证、劳动超时无报酬、劳动安全无保障”,这经常成为劳动争议的焦点。在我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是 A.依法取得劳动报酬 B.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权利义务意识 C.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答案】C 【解析】A:依法取得劳动报酬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不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A不合题意。B:“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不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B不合题意。C:“劳动工资无保证、劳动超时无报酬、劳动安全无保障”表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是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9.微博的发展给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公民通过微博,可以自由表达个人对某件事情的态度和主张。这表明 A.微博使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受任何限制 B.微博为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提供了新渠道 C.公民的言论自由权需要通过微博来实现 【答案】B 【解析】A:公民行使不是不受任何限制,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A说法错误。B:材料中“微博的发展给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公民通过微博,可以自由表达个人对某件事情的态度和主张”,这表明微博为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提供了新渠道,B符合题意。C:微博只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的一个渠道,而不是说公民的言论自由权要通过微博来实现,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0.习近平总书记在连续5年的新年贺词中,困难群众是习近平自始至终的牵挂,“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他持之以恒的坚守。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这是因为,在我国 ①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②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④人民享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答案】C 【解析】①:社会主义民主并不具有全民性,①错误。②③:习近平总书记在连续5年的新年贺词中,困难群众是习近平自始至终的牵挂,“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他持之以恒的坚守。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这是因为,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③正确。④:在我国人民并不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④错误。故本题选C。 11.在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镇居民委员会是 A.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B.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答案】C 【解析】A: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是地方政府,A错误。B: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B错误。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镇居民委员会,C正确。故本题选C。 12.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2900多名人大代表,包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等。这表明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 A.真实性 B.广泛性 C.阶级性 【答案】B 【解析】A:材料内容与真实性的特点为符,A不符合题意。B:人大代表的组成包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等,体现了人民民主主体的广泛性,B符合题意。C:这些代表没有阶级差别,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等,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3.《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化望的代表作,被为誉传世国宝。将万千山水收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一特点表明 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③意识的形式和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④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答案】B 【解析】①③:将万千山水收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一特点表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的形式和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的统一。①③正确。②:意识通过实践改造物质世界,②错误。④: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具有独立性,④错误。故本题选B。 1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哲学含义的不同回答 B.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 C.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 【答案】C 【解析】A:“对哲学含义的不同回答”说法错误,A错误。B: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对其的回答并非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错误。C: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C正确。故本题选C。 15.下列四句名言:“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不拘常例,不违常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的哲理依次为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④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规律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① 【答案】C 【解析】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文诗词、成语、俗语等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古文诗词命题,考查的不仅是同学们的文学功底,更是考查大家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运,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交融。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阅读理解题好题干中古文诗词、成语、俗语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强调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不拘常例,不违常情”强调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两者的统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明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体现发展的前进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体现的哲理依次为②-④-③-①。故本题选C。 16.“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下列与爱尔兰这句谚语所体现的生活与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答案】B 【解析】题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该选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符合题意。②:该选项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②不合题意。③:该选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③不合题意。④:该选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二、判断题 17.2019年我国政府推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该政策的落实将减轻企业经济负担。 【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为判断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对教材知识点有正确的把握,特别是对于知识点中的具体内容或者细节要有准确的理解,对细节的理解偏差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政府推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使得企业税负降低,这将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故题中观点正确。 18.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后,对知识产权保护将有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 【答案】正确 【解析】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后,我国不断建立健全符合发展规律要求的法律制度,完善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创造条件,使各类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故题中观点正确。 19.政府提倡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这体现了绿色发展的新理念。 【答案】正确 【解析】垃圾分类能有效节约原生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带动绿色发展,引领绿色生活,这体现了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故题中观点正确。 20.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通常与其他国家无关。 【答案】错误 【解析】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一国经济波动会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故题中观点错误。 21.直接选举绝对优于间接选举。 【答案】错误 【解析】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各有利弊,不能说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故题中观点错误。 22.2019年我国将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这是我国丰富民主监督形式的重要体现。 【答案】正确 【解析】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有利于公民更好地监督政府的工作,促使政府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倒逼政府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这是我国丰富民主监督形式的重要体。故题中观点正确。 23.国家监察委员会依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这说明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司法机关。 【答案】错误 【解析】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故题中观点错误。 24.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这是我国最广泛的民主的具体体现。 【答案】正确 【解析】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这反映了我国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权利,我国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故题中观点正确。 25.古语云“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因此我们要时时处处忍让,以求和谐。 【答案】错误 【解析】“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要求我们和气待人、谦恭忍让,但并非要时时处处忍让。故题中观点错误。 26.只有中国的圆明园等文化遗产才需要我们尊重和保护。 【答案】错误 【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但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并不能只尊重圆明园等文化遗产。故题中观点错误。 27.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 【答案】正确 【解析】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故题中观点正确。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这说明对事物的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答案】错误 【解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意思是说,尺和比他长的度量工具相比是短的,寸和比他短的度量工具相比是长的,任何物品都有不足之处,再聪明的人也有不明白的时候。这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全面看待自己,扬长避短。也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材料并不表明对事物的评价没有客观标准。故题中观点错误。 29.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通过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答案】正确 【解析】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要通过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故题中观点正确。 30.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答案】正确 【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故题中观点正确。 三、综合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占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只有4.7%,占总人口的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则高达50%。鉴于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明确提出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则和政策,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材料中反映的收入差距问题? 【答案】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缩小收入差距,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总量。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制度保障。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④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解析】本题属于措施类的主观题型,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不明确,但根据题目内容可作出考点定位。“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在经济生活第七课,是热点问题,也是高频考点,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相关知识,并能从根本途径、重要举措、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多角度思考,答题时要结合课本知识分点写出。 本题题目类型措施类主观试题,答题范围经济生活,要求说明应如何解决材料中反映的收入差距问题。材料中强调了我国贫富之间的差距,据此我们把考点定位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结合材料内容可用知识点有:制度保证;增加居民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贵州黔南州贵定县甘溪林场,实地考察生态建设和保护情况时强调,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国家和各级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不断健全,补偿规模还要加大。总的来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上述举措的依据。 (2)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我们为什么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 【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②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 (2)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追求林业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追求林业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解析】(1)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依据类型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需要明确题干的主体是什么,围绕题干主体确定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回答即可,同时为避免在回答的过程中漏答误答,学生可以采用先罗列教材知识点后跟随材料相关信息的方式回答。 (2)纵观近年政治高考哲学主观题,原因类试题考查频率相当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背景材料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一贯特色;设问角度灵活多变,设问一般以“为何”、“原因”、“依据”、“理由”等关键词为题眼,侧重考查同学们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1)本题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举措的依据。由材料中“总书记深入考察林场”,可体现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关系,国家要健全制度”体现党坚持依法行政,同时也表明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为原因类试题,根据知识限定,句号设问要求,可以运用的知识点主要有: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运用以上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