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教案

第6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目标要求]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渗透作用 ‎(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②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 ‎①原理 ‎②现象 a.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植物细胞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逆(填“逆”或“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教材拾遗 (1)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P61思考与讨论):‎ 习惯上说的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微粒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其对不同物质的通过性不仅取决于分子大小,还与细胞的需求有关。因此细胞膜和半透膜类似,又有所不同。‎ ‎(2)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P63)‎ ‎(3)轮作的意义:防止长期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导致土壤肥力下降。(P64练习拓展题)‎ ‎(1)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 × )‎ ‎(2)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 )‎ ‎(3)将动物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 )‎ ‎(4)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 ‎(5)无机盐离子都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 × )‎ 易错警示 (1)水分子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是表观现象,实际上水分子是双向移动的,只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 ‎(2)渗透平衡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绝对相等,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考向一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分析 渗透作用实验装置的拓展应用 ‎(1)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2)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 比较项目 漏斗内 烧杯内 溶液浓度 M N 现象及结论 ‎①若漏斗内液面上升,则M>N ‎②若漏斗内液面不变,则M=N ‎③若漏斗内液面下降,则Mb>a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组细胞基本可以维持原状,b组细胞吸水膨胀,c组细胞失水皱缩。与a组相比,b组细胞吸水,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a组细胞失水量小于c组细胞失水量;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后,首先会使外界溶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失水皱缩,后来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液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恢复原状;细胞形态的改变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或吸水造成的,不消耗ATP。‎ ‎4.(2017·全国Ⅱ,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原生质体先失水发生质壁分离,1.5 h后又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说明物质A进入细胞,A错误;0~1 h内细胞失水,由于原生质层的收缩性大于细胞壁,因此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大于细胞体积的变化,B错误;2~3 h原生质体表现吸水,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C正确;0~1 h内原生质体表现失水,而水分移动的方向总是由渗透压小的液体移动到渗透压大的液体,因此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 方法总结 两种方法判断细胞的吸水、失水 ‎(1)通过比较细胞外溶液和细胞液的浓度大小来判断: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外溶液浓度与细胞液的浓度相等时,细胞失水量和吸水量相等,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根据重量或长度变化(如萝卜条)来判断:若重量增加或长度变长,则吸水;反之则失水。‎ ‎1.各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比较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图例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胞外→胞内 胞内→胞外 是否需要载体 否 是 是 否 是否消耗能量 否 否 是 是 举例 O2、CO2、甘油、乙醇、苯的跨膜运输 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胰岛素、消化酶、抗体的分泌 特别提醒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4点提醒 ‎(1)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则是主动运输。‎ ‎(2)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但也可通过协助扩散(神经元兴奋传递时)进出细胞。‎ ‎(3)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而不是通过胞吞、胞吐作用。‎ ‎(4)通过胞吐运输的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如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 ‎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分析 ‎(1)浓度差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浓度差主要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中,浓度差越大,运输速率越大;协助扩散中,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继续增加,原因是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2)载体蛋白数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载体蛋白主要影响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协助扩散中载体蛋白数量越多,运输速率越大;主动运输中载体蛋白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可能原因是受能量供应限制。自由扩散不受载体蛋白数量的影响。‎ ‎(3)氧气含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通过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 ‎①P点时:无氧呼吸为物质的运输提供能量。‎ ‎②PQ段: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越多,主动运输的速率越大。‎ ‎③Q点以后:当氧气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受载体蛋白数量以及其他限制因素的影响,运输速率不再增加。‎ ‎(4)温度 教材拾遗 (1)囊性纤维病:有的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了Na+和Cl-的跨膜运输,导致肺部细胞外侧Na+的聚积,使肺易受细菌伤害。(P73与社会的联系)‎ ‎(2)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分为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都与水通道有关;神经信息的传递与离子通道密切相关。(P74科学前沿)‎ ‎(1)细胞质中的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 )‎ ‎(2)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神经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 )‎ ‎(3)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 )‎ ‎(4)液泡中积累了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 )‎ ‎(5)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 ‎(6)人红细胞吸收胆固醇与吸收葡萄糖的相同点是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 )‎ ‎(7)新生儿从乳汁中获得抗体需要消耗能量( √ )‎ ‎(8)激素都必须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才能完成对细胞代谢的调节( × )‎ 易错警示 物质出入细胞的4个易错点 ‎(1)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一般,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这两种方式都具有选择性。‎ ‎(2)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但也可通过协助扩散(如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如神经细胞维持静息电位时的K+外流和形成动作电位时的Na+内流。‎ ‎(3)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可以说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物质跨膜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的胞吞、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考向一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 ‎1.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有关图像 ‎(1)图甲、乙所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样吗?为什么?‎ 提示 不一样。图甲中a点以后物质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为主动运输;图乙中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 ‎(2)图乙所示的运输方式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吗?‎ 提示 不能,逆浓度梯度运输一定消耗能量。‎ ‎(3)只要是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就是主动运输吗?‎ 提示 不是,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除了主动运输,还有胞吞和胞吐以及穿过核孔的运输方式。‎ ‎2.完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解 ‎5.(2019·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上学期一调)实验发现,某物质X进入细胞时,如果使用药物限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则该物质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抑制呼吸作用,却对运输速率没有影响。由此推断下列有关该物质进入细胞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自由扩散 B.它是主动运输 C.它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通常采用该法 答案 D 解析 该物质运输过程中抑制呼吸作用对运输速率没有影响,限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运输速率迅速下降,说明该物质的运输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强弱有关,即物质X的运输为需要载体协助而不需耗能的协助扩散,A、B错误;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C错误;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D正确。‎ ‎6.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不需耗能的主动运输 B.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 D.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 答案 A 解析 由题图可知,葡萄糖从肠腔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项错误;Na+‎ 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B项正确;从题图可看出,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共用一个载体,C项正确;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的方式也是协助扩散,均为被动运输,D项正确。‎ 考向二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分析 分析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图1、2表示物质浓度对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其中图1表示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图2表示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2中P点之后运输速率不变的原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或能量供应不足。‎ ‎(2)图3、4表示O2浓度对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其中图3表示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图4表示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图4中P点之后运输速率不变的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3)温度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都有影响,其原因是温度影响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影响膜的流动性;另外,温度也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能量的供应。‎ ‎7.(2019·连云港高三一模)人体细胞膜上存在一种蛋白质离子通道,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蛋白质通道的闸门开启或关闭,完成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运输。如图所示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多选)(  )‎ A.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时,Ca2+通道蛋白开启 B.影响途径①的因素只有物质的浓度差 C.温度只影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途径③的速率 D.甲物质是ATP,可为途径②和③提供能量 答案 BC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膜电位由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变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时,Ca2+通道蛋白开启,Ca2+内流,A正确;途径①是葡萄糖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且需要载体协助,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该运输方式不仅受物质的浓度差影响,还受载体蛋白的数量影响,B错误;温度可影响ATP的合成及膜上蛋白质的运动,途径③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途径①②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因此运输速率都与温度有关,C错误;甲物质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所产生的ATP,ATP为途径③胞吐提供能量,途径②依赖蛋白通道的开启,不消耗能量,D错误。‎ 考向三 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探究实验分析 ‎8.(2019·河北衡水中学二调)主动运输是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①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乙组和甲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探究HgCl2溶液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 (2)温度、pH、溶解氧、溶液的用量、胡萝卜片的数量等 (3)①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 ②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消耗能量 ③幼嫩组织供能少,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少 解析 (1)由题图可知,实验中的自变量为HgCl2溶液和细胞的成熟程度,最后测量了实验前后溶液中磷酸盐浓度差,所以本实验的名称是探究HgCl2溶液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2)实验中,应保证各组所处环境的温度、溶液的量、pH、溶氧量以及胡萝卜片的数量等一致,以免影响实验效果。(3)①由题图纵坐标可知,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②甲组中不含有HgCl2溶液,即ATP水解不受影响,细胞可进行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而乙组中加入了HgCl2溶液,抑制了ATP的水解,则能量供应不足,影响了主动运输,说明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消耗能量。③由于甲组和丙组的唯一变量为胡萝卜片的成熟程度,所以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幼嫩组织供能少,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少。‎ 拓展延伸 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设计思路 ‎(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1.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细胞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2.实验步骤 ‎3.现象与结论 归纳总结 (1)本实验存在两组对照实验 ‎(2)质壁分离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是浓度降低的外界溶液。这是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且有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渗出来。‎ ‎1.不同外界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变化分析 将成熟植物的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物质的量浓度为0.3 mol/L的蔗糖溶液和0.5 mol/L的尿素溶液中,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分析如下:‎ ‎(1)A曲线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细胞略膨胀,但是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原生质体的体积不能无限膨胀。‎ ‎(2)B曲线表示细胞在0.5 mol/L的尿素溶液中:细胞先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尿素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细胞在KNO3、甘油、乙二醇等溶液中也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 ‎(3)C曲线表示细胞在0.3 mol/L的蔗糖溶液中: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因此质壁分离后细胞不能发生自动复原。‎ ‎2.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 考向一 实验原理和基本步骤分析 ‎9.(2017·海南,9)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自由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 B 解析 具有大的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A项正确;由于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只能说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但不能确定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大小关系,B项错误;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项正确;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D项正确。‎ ‎10.(2019·无锡一模)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和两次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为低倍镜观察,后两次为高倍镜观察 B.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清水,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0.3 g/mL的蔗糖溶液 C.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 答案 D 解析 三次观察均为低倍镜观察,A错误;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0.3 ‎ g/mL的蔗糖溶液,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清水,B错误;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因内表皮细胞也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所以也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据此可推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D正确。‎ 考向二 实验的拓展和应用 ‎11.某研究小组用5种植物材料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记录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然后滴加蔗糖溶液,记录从滴加蔗糖溶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绘制成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图分析可知,5种植物材料中山茶细胞最小 B.该实验在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C.若在发生质壁分离后滴加清水,则5种材料复原时间都不同 D.5种材料中,红花檵木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快 答案 D 解析 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视野中山茶的细胞数目最少,说明其细胞最大,红花檵木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细胞最小,A错误;蔗糖溶液滴加之前和之后形成前后自身对照,B错误;若在发生质壁分离后滴加清水,则5种材料复原时间不能确定,C错误;5种材料中,红花檵木从滴加蔗糖溶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最短,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快,D正确。‎ ‎12.(2019·大连模拟)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植物材料均分成两组,分别置于A、B两种溶液中。图中曲线表示与实验初始含水量相比,两组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若适当增大B溶液的浓度,则曲线中a点下移 C.6~10 min两条曲线的差异仅是由于A、B溶液的浓度不同 D.10 min时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细胞,均可观察到质壁分离观象 答案 A 解析 该图应是探究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应用成熟植物的活细胞,可选用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故A正确;由图分析可知,B是发生了质壁分离的复原,如果适当增大B溶液的浓度,a点会上移,故B错误;6~10 min两条曲线的差异不仅是由于A、B溶液的浓度不同,而主要的是因为它们的溶质性质不同,B溶液中可以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故C错误;10 min时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细胞,只有A可观察到质壁分离观象,B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故D错误。‎ ‎1.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依赖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浓度差。‎ ‎2.动物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 ‎4.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它们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不消耗能量,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 ‎5.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6.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它是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某些小分子也可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靠ATP提供动力。‎ ‎1.(2018·全国Ⅰ,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 A 解析 小麦不能直接吸收土壤中的N2,N2必须被固定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A项错误;农田松土可增强农作物根的有氧呼吸,为矿质元素的吸收供能,有利于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项正确;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溶解在土壤溶液中,从而被根系吸收利用,C项正确;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从而使根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枯黄甚至死亡,造成“烧苗”现象,D项正确。‎ ‎2.(2018·全国Ⅱ,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 C 解析 吞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项错误;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项错误;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由通道蛋白协助的被动运输,C项正确;护肤品中的甘油属于小分子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皮肤细胞,D项错误。‎ ‎3.(2018·海南,6)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答案 A 解析 Mg2+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根细胞,A错误。‎ ‎4.(2017·海南,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答案 B 解析 由题目给出的信息“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 ‎,说明根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B项错误,C项正确;给营养液通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根细胞获得氧气,有氧呼吸能正常进行,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A、D项正确。‎ ‎5.(2016·全国Ⅰ,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 C 解析 离子泵通过消耗ATP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项错误;主动运输一般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B项错误;主动运输速率受ATP供能和具有活性的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供氧不足,进而导致细胞呼吸速率下降,ATP供能减少,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C项正确;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具有活性的载体蛋白的数量,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D项错误。‎ 作为因变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