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涂黑。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山西商报2014年9月11日报道,山西省政府发布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意见,将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意见提出,从今年起,我省投资类公益工程将全面执行绿色标准。办公建筑、体育设施、工业厂房等建筑屋顶安装的太阳能设施发电的电量,既可自用,也可进入电网,电价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山西省的年均太阳总辐射量高于英国,是由于( ) A. 地势高,空气稀薄 B. 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 C. 地面裸露,比热容小 D.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2. 山西省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是( ) A. 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 B.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有效减轻大气污染 D. 太阳能发电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太阳辐射较少;而山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而且距海洋较远,降水较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能较为丰富,故B正确。 【2题详解】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因此这里的常规能源丰富,故A不符合题意;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地区,故B不符合题意;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再生,能够有效的缓解山西省的环境问题,故C正确;太阳能易受到天气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地表水的蒸发 B. 煤炭和石油的形成 C. 风能的形成 D. 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4. 结合所学知识猜想造成雷达的干扰,其原因可能是( ) A. 太阳活动的影响 B. 雷达本身出现的故障 C. 气候的干扰 D. 德军使用了一种秘密武器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表水的蒸发与太阳辐射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煤炭、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能,故B不符合题意;大气运动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因此风能主要能量也来源于太阳辐射,故C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可引起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中断,与太阳辐射无关,故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这种干扰方向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现在白天,由此推断该干扰与太阳有关。太阳活动可引起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中断,对雷达产生干扰。A正确。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高气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赤道低气压带 6. 一条河流沿北纬35°度自西向东流,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及关联正确的是( ) A. 南岸沉积作用强烈 B. 北岸受冲刷严重 C. 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D. 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高气压”是亚洲高压(冷高压),出现在北半球冬季,此季节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南移,60°N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移至北半球中纬度,图中显示,亚洲高压(冷高压)位于中纬度地区,因此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一条河流沿北纬35°度自西向东流,河中有一沙坝。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向右偏转,河水偏向南岸,则南岸侵蚀作用强烈,北岸以沉积为主,A、B错误;由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向沙坝南侧偏移,则北侧河水流速慢,沉积作用明显,因此沙坝将与北岸相连,C正确、D错误。故选C。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上图中所反映的季节是北半球的( ) A. 冬季 B. 秋季 C. 夏季 D. 春季 8. 上图中F风向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西风带形成的风向 B. 热带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风向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季风环流。读图,图示东亚盛行东南风,说明海洋为高压,气温低于陆地,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故答案选C项。 【8题详解】 图示F为南亚的夏季西南风,其成因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作用而形成西南季风。故答案选D项。 9. (新华社2013年8月11日发)西湖龙井损失惨重,杭州茶农奋力抗旱。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浙江省农作物受旱面积已达312千公顷,41.7万人出现因旱饮水困难。酷热干旱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杭州市区持续40℃以上高温天气所造成的干旱,给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一、二级保护基地的大批龙井茶树带来了“灭顶之灾”,茶农们虽夜以继日地采用人工浇水等方式奋力抗旱,但仍难以挽回巨大损失。下列反映材料中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根据材料分析,此天气是伏旱,是副高影响形成的,且处于北半球,为北半球的高压系统,A选项中,此图是南半球的高压,A错误;B选项中,反气旋是高气压,气流运动方向是北半球呈顺时针辐散下沉,B图正确,C选项中,此图是南半球的低压,故C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此图是北半球的低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下列现象中,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是( ) ①两极冰川面积增加 ②高纬度地区能耗下降 ③沿海低地或岛屿面积减小 ④全球各地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 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 B. 禁止滥伐森林,坚持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 C. 禁止燃烧矿物燃料 D. 加强国际间合作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两极冰川融化,面积减少,①错误;由于气温升高,故高纬度地区采暖耗能减少,②正确;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岛屿和低地被淹没,沿海低地或岛屿面积减小,③正确;由于全球变暖对全球降水量的影响,低纬度地区农作物的产量一般呈下降趋势,④错误。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B项。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合作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禁止滥伐森林,坚持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主要是保护森林资源,增加对二氧化碳的而吸收,也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是禁止燃烧化石燃料虽然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是会影响经济发展,因此不可取,故答案选 C项。 12. 下列四幅图,表示地中海气候特点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根据四图的气温、降水量分布信息判断,A 图终年高温多雨,可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A错误。B图最冷月均温在0°C以上,雨热不同期,可判断为地中海气候,B正确。C图终年高温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可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C错误。D图最冷月均温在0°C以下,终年少雨,可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错误。故选B。 13. 在欧洲,市中心很少见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原因是( ) A. 地质不稳定,不能建高楼 B. 人口少,功能单一,不必建高楼大厦 C. 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 D. 宗教信仰的差异不允许建高楼 【答案】C 【解析】欧洲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历史悠久,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少见现代化建筑,也就很少见现代化的高大建筑,C正确。与地质、人口、城市功能、宗教信仰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14. 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基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下列能提高黑土肥力的方法是( ) A. 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 B. 多施化肥,提高产量 C. 将粘杆燃烧在田中 D. 清除黑土上的草甸植物 【答案】A 【解析】黑土肥力不断下降,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能提高黑土肥力,A对。多施化肥,可能破坏土壤结构,不符合生态农业措施,B错。将秸秆燃烧在田中破坏土壤结构,C错。清除黑土上的草甸植物,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D错。故选A。 15.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B. 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C. 在暖流流经的海域,往往形成大渔场 D. 轮船顺洋流航行,会导致航行速度加快 【答案】C 【解析】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A正确。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B正确,在暖流流经的海域,营养物质难以上泛,难以形成大渔场,C错误。轮船顺洋流航行,会导致航行速度加快,D正确,故选C。 下图中A、B、C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级别城市,R1、R2和R3分别代表其服务半径,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关于三类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市数量A> B>C B. 城市之间的距离A>B>C C. 服务范围A>B>C D. 服务种类A>B>C 17. 在一般情况下,关于三类城市提供的教育服务级别,对应正确的是( ) A. A-中学B-一- 大学C一小学 B. A- -大学B-- -小学C一一中学 C. A-小学B--- 中学C一大学 D. A--小学B-大学C-中 学 18. 珠江三角洲的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东北平原只能一年一熟,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水分 D. 土壤 【答案】16. A 17. C 18. A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中心地理论可知,城市等级越高,服务半径越长,服务范围越大,职能种类越多,数量越少。由图可知,A、B、C三个服务半径依次增大,因而城市等级依次升高,服务范围依次变大,提供职能种类依次增加,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7题详解】 由中心地理论知,城市的等级越高,其服务半径越大,其服务越高级,种类更多。由图可知,A、B、 C的服务半径依次变大,所以对应的城市等级越高,小学、中学、大学的服务依次越高级,因而对应的城市等级越高级,所以A对应小学、B对应中学、C对应大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B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的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东北平原只能一年一熟,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的差异,原因是珠江三角洲位于南方,纬度低,热量高,东北平原位于我国高纬,热量不足,故造成作物熟制不同。故选A。 19. 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人地关系是( ) A. 基本协调 B. 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C. 全面呈现不协调 D. 逐渐由紧张走 【答案】B 【解析】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即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而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重化工工业的发展,大量消耗资源,排放废弃物,故导致了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 “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0.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 保持水土 B. 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C. 改良土壤 D. 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21. 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甲处通常用作耕地 B. 乙处适宜修筑水平梯田 C. 丙处应植树种草 D. 丁处平整土地 【答案】20. A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A对。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改良土壤、解决农村燃料不足不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B、C、D错。 【21题详解】 甲处位于高原顶部,地形平坦,通常用作耕地,A正确。乙处位于较缓坡地,适宜修筑水平梯田,B正确。丙处坡度较陡,应植树种草,保持水土,C正确。丁处位于沟口,宜打坝淤地,D不正确,选D。 22. 跨国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各地销售支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同一座办公楼里一样方便,这赖于高效快捷的( ) A. 交通运输网 B. 邮政通信网络 C. 电信通信网络 D. 商业网点 【答案】C 【解析】电信网络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信息,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信息传递速度快,给跨国企业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各销售支部分设在世界各地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C正确。故选C。 23.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 A. 光热和降水 B. 市场 C. 交通运输 D. 国家政策 【答案】B 【解析】市场需求量是决定一地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决定性因素。所以选B。 恩格斯曾有一段论述“美索不迭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竞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4. 上述人类做法反映了哪种环境观( ) A. 天命论 B. 地理环境决定论 C. 人类中心论 D. 人地伙伴论 25. 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 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24. C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 “人地关系”。材料中的做法是将森林砍光、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反映了人类中心论,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人可以征服、利用和统治自然界。由于他忽视自然界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当前人类面临世界环境退化的严重形势是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的一种后果。为了摆脱这种生态危机的后果,必须否定人类中心论的价值观念,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观。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考查城市功能区变化的影响。①工业区布局本身就在城市的外围、交通便利的地方,故靠近交通干道不是向市外移动的目的,①错误;②城市范围的拓展不仅取决于工业区不断向外移动,更取决于商业区和住宅区的不断扩大,②错误;③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远离市中心,工业区向外移动可降低生产成本,③正确;④工业生产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保护城市环境,④正确;故选B。 26. 下图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白天多云,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多云,云层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故夜晚气温高,所以昼夜温差小,图B、D白天和黑夜均多云,因此昼夜温差较小,排除B、D。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较小,升温快、降温快,故气温日较差较大,图A表示陆地晴天时,图B表示海洋晴天时,因此图A所示情况日较差更大,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选A。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和付租能力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 据图判断,①区域最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 A. 商业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文教区 28. 在商业曲线中③区域比②区域地租水平高的原因是( ) A. 离市中心近 B. 环境条件好 C. 交通通达度高 D. 科技水平高 【答案】27. A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区域位于市中心,人流量最大,交通通达度高,商业付租能力高,所以最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商业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主要为距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城市地租由市中心向周围逐渐降低,但在城市主干道和城市环线交汇处等交通条件好的地区地租会高于周围地区。本题中在总体上城市地租由市中心向周围逐渐降低的情况下,③区域比②区域地租水平高的原因主要为其交通通达性较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9. 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的主要策略是( ) A. 扩大传统产业规模 B. 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C. 加大矿产资源开发 D. 重点开发林业资源 【答案】B 【解析】 德国鲁尔区重新振兴的主要措施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加强交通建设;发展科技;美化环境等。东北老工业区借鉴鲁尔区的经验应大力扶持新兴产业,B正确。传统产业已经失去竞争力,应进行结构调整,A错误。东北资源基本枯竭,C错误。东北林业资源丰富,过度开发会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B。 30. 下列属于南水北调给华北地区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 A. 利于社会安定 B. 缓解地面沉降 C. 促进经济发展 D. 吸引外商投资 【答案】B 【解析】利于社会安定,是社会效益,A错误。南水北调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缓解地面沉降,是生态效益,B正确。吸引外商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是经济效益,CD错误。故选B。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建立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工业园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1. 在当地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 A. 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B. 改善环境质量 C. 促进工业分散 D. 促进当地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32.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 原料指向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C. 高新技术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 D. 动力指向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31. D 32. B 【解析】 【31题详解】 在当地建立产业转移园区,提供大量非农业产业就业岗位,将有利于吸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而不是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A错误;在当地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增加了当地环境压力,有可能不利当地环境质量改善,B错误;在当地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大量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促进工业集中,而不是分散,C错误;在当地建立产业转移园区,直接促进当地的工业化进程,同时带动城市化发展,D正确。故选D。 【32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夯实基础阶段,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二是稳步发展阶段,工业发展更注重质量和效益,更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3. 读图“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可知总人口数量最多出现在( )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四阶段 【答案】D 【解析】某地区的人口总数的极值往往出现在人口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总数最大值应出现在人口增长率由正转负的转转折处。读图“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可知,该地人口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曲线交叉相等,自然增长率由长期为正转为负值的时期出现在第四阶段,即总人口数量最多出现在第四阶段,从图中总人口变化趋势也可看出这一结论,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下图为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图中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 A. 整体性 B. 阶段性 C. 开放性 D. 稳定性 35. 发达区域向落后区域调配的主要是( ) A. 资金、廉价劳动力等 B. 资金、技术、工业品 C. 劳动力、自然资源等 D. 矿产品、粮食、技术等 36. 当某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时,它处于区域发展的( ) A. 初期阶段 B. 成长阶段 C. 转型阶段 D. 再生阶段 【答案】34. C 35. B 36. C 【解析】 【34题详解】 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区域的开放性特征便于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图示表示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落后地区提高资金、技术和人才,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发展地区提高资源、劳动力等,这反映了区域的开放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5题详解】 图中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落户区域,经济落后,资金不足能源资源丰富,廉价劳动力丰富。因此,发达区域向落后区域往往提供资金、技术、信息、产品等,落后区域向发达区域往往提供劳动力、自然资源、粮食等,据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6题详解】 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成长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三次产业状况: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当某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时,它处于区域发展转型阶段。再生阶段,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第三产业占比大,区域发展重新平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7. 在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承担的责任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有明显的差异,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阶段性原则 【答案】D 【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涉及资源分配上的“代际”和“代内”公平的关系;持续性原则涉及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中的“度”或“承载力”的关系;共同性原则涉及跨国界的环境问题解决中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或“协议”;阶段性原则涉及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目标或责任的差别。因此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发达国家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原则,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为( ) A. 商品谷物农业 B. 水稻种植业 C. 混合农业 D. 乳畜业 39. 该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旱涝灾害频发,其主要原因是( ) A. 台风活动频繁 B. 锋面活动频繁 C. 气温变化大 D. 季风的不稳定性 【答案】38. B 39. D 【解析】 【38题详解】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图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因此为水稻种植业。故B项正确。商品谷物农业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故A项错误。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故C项错误。乳畜业是城郊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和美国东北。故D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季风气候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季风有不稳定的特征,如果季风势力强,则容易发生洪涝;如果势力弱,则容易发生旱灾。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故选D。 40. 下列城市与其成因搭配正确的是( ) A. 格尔木——矿产开发 B. 苏州——科技发展 C. 华盛顿——旅游活动 D. 耶路撒冷——宗教活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因素。格尔木是因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的修建发展起来的,A错误;苏州是旅游胜地,B错误;华盛顿是政治中心,C错误;耶路撒冷是宗教活动基地,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共6题,共40分) 41.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别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b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城市建设中,提倡使用透水砖铺设地面,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增加或减少)下渗环节的水量,进而 ______________(增加或减少)城市内涝。 (3)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南多,_________少;时间分布特点是夏秋多,__________少。 【答案】 (1)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2)增加 减少 (3)西北 冬春 【解析】(1)图中字母b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应表示水汽输送;图中字母d由陆地地表指向海洋,应表示地表径流。 (2)在城市建设中,提倡使用透水砖铺设地面,主要是为了增加下渗环节的水量,使得地表水容量通过下渗排解,从而减少城市内涝。 (3)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主要受降水量的区域差异影响,我国降水量主要由夏季风带来,我国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强、影响时间长,降水多,径流丰富,水资源多,向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渐弱,降水渐少,径流量变小,水资源减少,因此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我国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因此径流量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因此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 4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乙表示_____________(风带),其中序号⑤地全年受乙控制,⑤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序号①表示________气候,其成因是全年受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 (3)图中甲表示_________气压带,由其位置可判断北半球正值________季(冬或夏)。 (4)图中序号④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盛行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2)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 (3)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 (4).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解析】(1)乙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盛行西风带,序号⑤地位于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 (2)序号①表示的气候位于南北纬10°之间,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 (3)图中甲表示的气压带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图中的位置位于北纬30°以北,说明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了,判断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处于北移状态。 (4)序号④分布在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43. 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符号①②③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符号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作用。 (3)夜间云层增厚时,②将_______ (增强或减弱);白天云层增厚时,④将_______ (增强或减弱);白天云层增厚时,④将弱)。 【答案】 (1)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2) 削弱(或吸收、散射、反射作用) (3) 增强 增强 【解析】(1)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可以看出,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可以看出,图中序号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散射、反射作用。 (3)夜间云层增厚时,②大气逆辐射将增强;白天云层增厚时,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将增强。 44. 下图为“A.B两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儿童比重较高的是_______国,平均寿命较短的是_______国。 (2)B国存在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和_______,解决该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和_______。 【答案】 (1)A A (2)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 推迟退休年龄(或接纳外来移民和外籍劳工) 【解析】(1)A国人口金字塔图底部较宽,说明人口的出生率较高,属于“高低高”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儿童比重较高的是A国。 而B国人口金字塔图底部收缩,顶部较宽,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属于“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一般属于发达国家。因此平均寿命较短的是发展中国家,即A国。 (2)由上题分析可知,B国属于“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为发达国家,存在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缓解该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鼓励生育和推迟退休年龄(或接纳外来移民和外籍劳工)等。 45. 下图为“长江流域图”,长江以宜昌和湖口为界分为上、中、下游。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_______、_______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3)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污染和_______污染严重。 【答案】(1)水量大 落差大 (2)防洪 发电(航运、供水、旅游、水产养殖等) (3) 水 大气(或土壤) 【解析】 (1)长江上游地区属于来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径流大,流经我国第一、二阶梯,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 (3)长江下游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所以其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和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严重。 46. 下图是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D地受_________ 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C地区气流运动以_______ _______为主(上升或下沉)。 (2)近日将有_________锋从A地过境,锋面过境后,A地气温怎样变化____。 (3)此时,E地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_风。E地与F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高 晴朗 上升 (2) 冷 温度下降 (3) 偏北/西北 E E处等压线更加密集 【解析】 (1) D处中心气压较周围高,为高压中心;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故天气晴朗; C处为低压中心,故盛行上升气流。 (2)从图上看,A地将有冷锋经过, 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 (3) E处的风向可利用等压线分布,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并向右偏,而形成西北风。E处等压线较密,则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故风力较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