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练习:分层训练·进阶冲关 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分层训练·进阶冲关 A 组 基础练 1.育种专家用高秆抗锈病水稻与矮秆不抗锈病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 秆抗锈病水稻,这种水稻出现的原因是 ( B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条件的改变 2.下列不属于诱变育种特点的是 ( D ) A.具有不定向性 B.突变频率较高 C.多数有害 D.多数有利 3.对下列有关育种方法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C ) A.培育无子西瓜利用了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B.杂交育种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 C.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过程中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D.四倍体番茄的培育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 4.下列关于几种育种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 A.杂交育种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 B.诱变育种可大幅度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 C.单倍体育种可迅速获得纯合品系 D.多倍体育种能得到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品种 5.如图所示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为 BbTt)进行 实验的流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株 A 的体细胞内最多有 4 个染色体组,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 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前期和中期 。 (2)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 纺锤体 的形 成。 (3)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 ② (填编号)过程。 (4)利用幼苗 2 培育出植株 B 的育种过程的最大优点是 明显缩短育 种年限 ,植株 B 纯合的概率为 100% 。 (5)植株 C 属于单倍体是因为 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其培育成功说 明花药细胞具有 全能性 。 B 组 提升练 1.如图表示某农作物的两种育种方法,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D ) A.④过程中 E 幼苗的获得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 B.过程④⑤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 异 C.若 C 品种的基因型为 AaBbdd,则 D 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 数的 1/4 D.若 C 品种为水稻,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经过③过程形成 的花粉粒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花粉有一半是蓝黑色,一半是 橙红色,实验结果验证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 VC 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是 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 桃无籽新品种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C ) A.该培育过程中不可使用花药离体培养 B.③⑦过程必须使用秋水仙素 C.⑤的亲本不是同一物种 D.⑥过程得到的个体是四倍体 3.下列关于育种原理或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品种,这是 利用了分离定律 B.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这里只利用了染色 体变异原理 C.二倍体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并经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成为纯合子, 这体现了基因重组原理 D.乘宇宙飞船上过太空的辣椒种子结出的果实较平常的大一倍以上, 这是诱变育种 4.(2017·江苏高考)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 变异株,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 遗传 物质是否 发生了变化。 (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 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①,使早熟基因逐渐 纯 合 ,培育成新品种 1。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的 花 药 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 2,这种方法称 为 单倍体 育种。 (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分 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由此造成不规则的 染色体分离 ,产 生染色体数目不等、 生活力很低的 配子 ,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 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状也很难稳定遗传。这种情况下,可 考虑选择育种方法③,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制备 组培苗 ,成本 较高。 (4)新品种 1 与新品种 3 均具有早熟性状,但其他性状有差异,这是 因为新品种 1 选育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多次 重组 ,产生的多种基因 型中只有一部分在选育过程中保留下来。 C 组 培优练 1.已知有两株玉米甲(aabb)与乙(aabb)分别发生了基因突变,甲植株 为 Aabb,乙植株为 aaBb,已知 A、B 基因控制着优良性状,回答下列 问题: (1)若想获得优良性状纯合个体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吗?(写出思路 即可) (2)若为了达到培育(AaBb)杂交种的目的,设计育种方案。(写出思路 即可) (1)可以,思路如左下图所示。 (2)思路如右下图所示。 2.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 EMS 诱发水稻 D11 基因突变,选育出一种 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F2 表现 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D11 基因的作用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BR 与 BR 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 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 功能。 (2)EMS 诱发 D11 基因发生 隐性 (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从而 抑制 (填“促进”或“抑制”)CYP724B1 酶的合成,水稻植 株内 BR 含量 减少 ,导致产生矮秆性状。 (3)研究发现,EMS 也会诱发 D61 基因发生突变使 BR 受体合成受阻。 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随机性 特点。 (4)科研人员利用 EMS 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 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 水稻相同(仅由 D11 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 D61 基因发生显性或 隐性突变引起的(其他情况不考虑)。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 D61 基 因发生 隐性 (填“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 因。请进一步设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幼苗期喷施 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 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 正常 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 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 矮秆 植株,则乙水稻矮 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 D61 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