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卷(选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卷(选修)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卷(选修) 一、选择题(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 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 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 1~3 题。 1.以上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按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2.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3.这种划分主要体现的区域特点是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我国从 2008 年 9 月 1 日起提高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 这一政策调整,将有利于降低汽柴油消耗,减小空气污染,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实现。据 此回答 4~5 题。 4.这一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在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①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资源短缺 ③经济增长过 快,资源全面枯竭 ④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小生产规模 B.倡导循环经济 C.减少资源开发 D.控制人口数量 6.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正确叙述是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完全由人类的不合理垦殖造成 ②目前加强黄土高原宜农荒地垦殖可以缓 解这里的人地矛盾 ③黄土高原宜退耕还林还草、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 ④传统的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是造成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 7~8 题。 7.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增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下图,回答 9~11 题。 9.下列对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各地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B.甲地区的土壤是由“水冲来”的 C.戊地河流水量多于乙地河流水量 D.甲地比戊地更有利于植树造林 10.下列对图示地区地形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乙地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堑 B.戊地目前以外力作用为主 C.甲地地形特点是由风力作用的结果 D.丙地水的溶蚀作用明显 11.有关图示地区的开发方式,正确的是 A.①地区地形开阔,应大力发展种植业 B.②地区降水较多,水利工程要考虑结冰期的影响 C.②地区应改良小麦品种,增加优质小麦产量 D.①地区应大力植树种草,搞好环境保护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德国鲁尔区以其能源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据此回答 12~13 题。 12.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或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酸雨蔓延 B.市场收缩 C.资源枯竭 D.运输量大 13.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两地可以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 A.调整工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D.进行产业转移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 1 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4~15 题。 14.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偏北,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 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 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 D.位于高气压中心 15.限制该地农业生产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B.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D.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 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读图回答 16~17 题。 16.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17.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A.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D.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18.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那么,西气 东输工程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环境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例 D.促使地方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 3 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9.有关区域发展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B.集中力量发展传统工业 C.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D.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 20~21 题。 20.下列属于该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的是 ①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 ③便利的水陆运输 ④雄厚的科技力量 ⑤离铁矿区较近 ⑥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③④⑤ 21.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该区经济趋于衰落,有关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以煤炭、钢铁、电力、化工、机械为主,产业结构复杂,不够专业 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 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各国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 D.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22.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那么,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 条件是 A.劳动力充足 B.机械化程度高 C.土地广而肥沃 D.市场广大、交通运输便利 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 回答 23~24 题。 23.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 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 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 c.衰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 D.衰退期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 24.资源型城市一般要经历 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下列关于促进资源型城 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做法合理的是 A.将资源型企业外迁,恢复改善生态环境 B.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 C.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 下图 为华北某城市2003 年和2013 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25 —26 题。 25. 读上图 与2003 年相比,2013 年 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 供水总量增大 C. 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6. 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 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 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 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二、综合题:本大题(第27 题—— 第31 题),共计60 分。 27.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 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 分)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什么? 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 材料二 上图中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人口统计表 国家 美国 巴西 俄罗斯 日本 中国 人口(亿) 3.01 1.69 1.45 1.27 13.00 国家 印度 印度尼西亚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墨西哥 人口(亿) 10.00 2.03 1.30 1.24 1.06 (1)读图分析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2)图中所示国家中,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居首位的是____________;该国目前仍拒绝批准《京都议定 书》,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中所示国家中,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居第二位的是____________;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该 国今后能源利用中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4)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两个国家,原因是( ) ①俄罗斯以重工业为主 ②俄罗斯煤炭和石油丰富 ③我国能源利用率低 ④我国是一个工业生产 大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材料二 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 (1)材料一图中,字母 A 表示 工业,B 表示 工业。试分析材料二所示产业结构 调整模式的优点。 (2)根据材料二判断,1954 年至 2000 年三江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当地自 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30.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天然气需求呈爆炸式增加,平均增速达 11%至 13%,到 2020 年,中国天 然气需求将超过 2 000 亿立方米,50%将依赖进口。2005 年 10 月,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第一条天然 气管道已全线贯通,并正式投入运营。在一份公开的天然气网络布局计划中,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将 天然气输往中国设想了 3 条路径,其中,两条从中国东北的黑龙江进入,一条从中国的新疆进入。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第三大能源生产国,但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存 在着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且目前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严重。新世纪的四大工程中就包 含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两大能源工程。 材料三 我国常规能源调动方向示意图(下图) (1)能源是制约国民经济的命脉,根据上述材料,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应确立什么样的能源 战略? (2)依据材料,分析我国天然气进口的主要渠道及原因。 (3)读图分析 A、B、C 3 条线路输送的主要能源各是什么? (4)试分析图中 B 线路能源输送对我国东部地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1.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 20 世纪 80 年代,珠江三角洲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 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 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步入 21 世纪后, 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 年珠三角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 7 361 亿元,2004 年为 13 394 亿元。这时,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 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 ”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图。 材料三 珠三角工业产值比重变化图、珠三角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图 (1) 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 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其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 (2) 20 世纪 80 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 门为________工业。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 了以________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部门最为突出。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 GDP 迅速增长,2004 年 GDP 约是 2000 年的________倍。同时,珠三 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4)就如何实现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卷(选修)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36 分。 1.C 2.A 3.B 4.C 5.B 6.B 7.D 8.A 9.C 10.B 11.D 12.D 13.A 14.C 15.B 16.D 17.D 18.D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24 分。 19.CD 20.BD 21.AD 22. BD 23.AC 24. BC 25.AC 26.AD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 题—— 第31 题),共计60 分。 27 答案 (9 分) (1)矿产资源(煤炭)丰富 工业化(2 分) (2)资源过度开采; 环境污染加剧; 湿地破坏(3 分)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企业数量减少; 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传统工业向城市东 北的河流下游方向迁移,并趋于集中; 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 合理规划交通和 城 市功能区等(答对 4 点得 4 分) (4 分)。 28 答案 (13 分) (1)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多,两者呈正相关。(2 分) 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交通发达,生活水平高,人均能耗多,需要燃 烧 大量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答题合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得全分,3 分)(3 分) (2)美国(1 分) 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社会利益;拒绝承担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义务。(2 分) (3)中国(1 分)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②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 源利 用效率。(2 分) (4) B(2 分) 29 答案(12 分) (1)A 钢铁(工业) B 森林(工业) (2 分) 优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 ;提高经济 效益; 增加就业机会; (4 分) (2)变化:耕地面积不断增多;湿地面积不断减少(2 分) 影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减弱;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调节局部地区气候能力下降,气候变干;降解污染能力下降(4 分) 30 答案 (13 分) (1)①应树立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观; ②应节约能源; ③应积极寻求新的能源替代品(或积极开 发 新能源)。(3 分) (2)①渠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②原因:两国天然气储量丰富,且出口量大;为我国陆上邻国, 输 送方便。(4 分) (3)A:煤炭(答火电亦可);B:天然气;C:水电。(3 分) (4)缓减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可使东部地区逐渐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 源 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答对 3 点得 3 分)(3 分) 31 答案(13 分) (1)政策优惠;临海位置;水陆交通便利 (3 分) (2)劳动 轻纺 技术(或知识) 电子电器(或高新技术产业)(4 分) (3)1.8(1 分) 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 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有上升,尤以第二产业更为明显(2 分) (4)建议:①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珠江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 ②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③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④加强环境保护, 改 善生态环境;⑤促进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答对 3 点即 3 分)(3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