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三第一学期化学笔记整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初三第一学期化学笔记整理

‎ 2020年初三第一学期化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化学: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制法的自然科学。‎ 一、化学促进社会发展 古代:火药、造纸、冶炼青铜(商)、冶炼刚体(春秋战国)、瓷器、酿酒、制药 近代:炼钢、炼铝、建筑、联合制碱法(侯德榜)、人工合成蛋白质 现代:塑料、合成纤维(光纤)、半导体(电脑)、药物 未来:绿色化学、多学科应用 二、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形状、状态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折纸)‎ ‎2、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呼吸作用、食物的变质、燃烧)‎ ‎3、两种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区别(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生成 判断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吹制玻璃器皿、蜡烛燃烧、铁在2000摄氏度时化成铁水、铁生锈、电灯通电变亮、煤气燃烧、火药爆炸、轮胎爆炸、植物的光合作用、橡胶老化 物理变化:1、3、5、8‎ 化学变化:2、4、6、7、9、10‎ 爆炸可为物理/化学变化 三、体验化学变化 实验一 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1~2mL)的澄清石灰水,通过吸管向石灰水吹气。‎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产生了白色的沉淀)‎ 化学反应式 注解: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碳酸钙俗称大理石、石灰石 实验二 步骤: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逐滴滴入盐酸溶液。‎ 现象:大理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溶解。‎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盐酸→二氧化碳+水+氯化钙 化学反应式(复分解反应)‎ 实验三 步骤: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亮,再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现耀眼白光,产生白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氧气→氧化镁 化学反应式 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 e.g.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 等 ‎2、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的性质 e.g. 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不)稳定性 等 ‎3.18.2010‎ ‎1.2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实验室守则 二、实验室安全要求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点燃气体前先要验纯 着小火用湿布/沙土覆盖 滴瓶内胶头滴管不可洗 三、伤害处理 割伤:酒精棉球→红药水 烫烧伤:75%酒精→蓝油烃 化学灼伤 浓酸:干抹布轻轻拭干→大量水冲洗→涂上3%~5%小苏打(碱性)‎ 碱:大量水冲洗→2%硼酸、醋酸(弱酸性)‎ 眼:蒸馏水→5%小苏打 四、实验操作 ‎1、仪器加热 直接: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垫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 ‎2、过滤 原理: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液面低于滤纸 三靠:小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三层滤纸、漏斗尖嘴靠大烧杯壁 ‎3、气密性检查 五、药品取用 ‎1、固体 粉末:药匙、纸槽 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送至管底,块状送在管口即可 ‎2、液体 倾倒法 ‎(1)瓶塞倒放 ‎(2)标签对手心 滴加法:滴管竖直悬空 如没有说明具体用量 液体:1——2ml 块状、颗粒状:1——2粒 粉末: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六、实验器材 ‎1、量筒 无零刻度 用法、操作 ‎(1)放水平 ‎(2)用倾倒法倒入液体至接近刻度(标签对手心、瓶塞倒放)‎ ‎(3)改用滴加法 误差分析 读数 仰视:V偏小 俯视:V偏大 量取:V偏大 俯视:V偏小 七、体验实验操作 实验一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结论:酚酞遇碱变红。酸碱中和,酚酞在中性溶液呈无色。‎ 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钠+水 化学反应式:NaOH+HCl→NaCl+H2O 实验二 现象:产生蓝色沉淀。沉淀消失,溶液变回蓝色。‎ 文字表达式 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氢氧化铜+硫酸→硫酸铜+水 化学反应式 CuSO4+NaOH→Cu(OH)2↓+Na2SO4‎ ‎ Cu(OH)2+H2SO4→CuSO4+H2O 实验三 现象:固体变为黑褐色,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化学反应式:2KMnO4(△→)K2MnO4+MnO2+O2↑‎ 锰酸钾可溶,二氧化锰难溶 实验四 现象:固体溶解,放出大量热 文字表达式: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化学反应式:CaO+H2O→Ca(OH)2‎ ‎1.3 物质的提纯 一、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体系(例如:空气、海水)‎ ‎2、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的物质体系(例如:蒸馏水、氧气)‎ 身边绝大多数的物质处于混合状态中 判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有哪些 消毒酒精、石油、汽水、蒸馏水、矿泉水、洁净的空气、冰水混合物、液氧、牛奶、碘酒、澄清石灰水、镁带燃烧后的残留物(填编号)‎ 纯净物:4、7、8、12 (关于镁带燃烧后的残留物可能含有C,2Mg+CO2(点燃)→2MgO + C <2008年上海高考倒数第3题中考查了这一知识点>)‎ ‎3、纯净物的相对性:世界上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 二、物质的纯度 ‎1、定义:混合物中某一成份的含量的高低 ‎2、公式:纯度=某一成份的质量/总物质的质量ⅹ100%‎ ‎3、常用化学试剂的纯度: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实验试剂 三、物质的提纯 ‎1、分离提纯方法:过滤、蒸发、蒸馏、洗气、结晶、分液 等 ‎2、过滤 ‎3、蒸发 作用:分离溶剂和不挥发的可溶性固体 仪器: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要点 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液体过热引起飞溅。‎ 加热至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蒸发皿内液体蒸干。‎ 用坩埚钳拿下蒸发皿并放在石棉网上 ‎4、蒸馏 作用: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粗盐提纯 粗盐成份:食盐等可溶性物质,泥沙等不可溶的物质 提纯过程 ‎1.4 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一、原子结构 ‎1、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2、对于任意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二、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的种类和分布 地壳:氧,硅,铝,铁 人体:氧,碳,氢,氮,钙 大气:氮,氧 宇宙:氢,氦 有毒:铅,镉,汞 缺铁性贫血,缺碘甲状腺肿大,缺钙骨殖疏松,缺锌智力低下,缺磷大脑发育不良 三、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 定义: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游离态)‎ ‎2、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态)‎ 四、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1、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当某物质由原子构直接成时,可以表示该物质 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指金属、稀有气体 ‎2、化合价 定义: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指元素)‎ 特点 正价和负价(一般金属元素显正价)‎ 某些元素有多个化合价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3、原子团: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4、化学式 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意义: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客观反映 表示某物质的元素组成 表示某物质一个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这种物质 ‎4、分子式的读法(中文命名)‎ 基本用语:“化”“合”“正”“亚”“过”“高”‎ 命名方法 第二章 浩瀚的大气 ‎2.1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 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 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 普利斯特里,舍勒最早发现了氧气 ‎1、实验:红磷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白烟 文字表达式: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化学反应式:4P+5O2(点燃→)2P2O5‎ 原理:反应后集气瓶内气体减小少,压强减小 分析 若烧杯中的水不倒流:气密性不好 若烧杯中的水倒流但不足五分之一:红磷量过少/未等到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二、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 N2 78%‎ ‎ O2 21%‎ ‎ 稀有气体 0.94%‎ ‎ 水蒸气、二氧化碳 0.06%‎ ‎1、稀有气体 He,Ne,Ar,Kr,Xe (惰性气体)‎ 性质很稳定,在一般情况下几乎不与其它物质反应 用途 He代替H2填充气球、飞艇 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作霓虹灯 Ne通电发红光,用作指示灯 用作保护气 ‎2、氮气 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常温下性质较稳定 用途:保护气(防腐),制硝酸和化肥、医疗冷冻剂(液氮)‎ 三、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 ‎1、大气污染来源:汽车尾气、工业废气 ‎2、空气质量预报指数:可吸入颗粒(飘尘)、SO2、氮氧化物 ‎3、防止大气污染:工业原料脱硫处理 四、构成物质的微粒 ‎ ‎1、分子 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 特点 分子很小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分子在不断运动 物质的三态变化,实质是分子间隙的变化 ‎2、原子 定义: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道尔顿——原子论 特点 原子很小 原子之间有间隙 原子在不断运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稀有气体 金属:Cu、Fe、Ca 等 非金属:P、S、Si、C 不可以说原子比分子小 原子构成分子再构成物质,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e.g. H2O)‎ ‎ 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相对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真实)质量/(C原子的质量的12分之一)‎ 相对分子质量(式量)=各原子相对质量ⅹ原子数量 无单位 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 ‎2.2 神奇的氧气 一、人类离不开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微溶于水,熔沸点低(液氧:淡蓝色;固氧:雪花状淡蓝色)‎ ‎2、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助燃性)‎ 高压氧舱抢救病人 富氧炼钢 氧炔焰用于焊接、切割金属 ‎3、臭氧 二、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实验一:氧气与木炭反应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2、实验二:硫与氧气反应(硫磺:黄色固体粉末)‎ 现象: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化学方程式 ‎3、实验三:铁丝和氧气反应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4、实验四:氢气与氧气反应 化学方程式 注意点 铁丝绕成螺旋状,使热量更集中 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柴杆:引燃铁丝 集气瓶底留少许水:防止灼热的Fe3O4直接掉落瓶底导致集气瓶破裂 纯净的H2会安静地燃烧 ‎5、氧化反应:有氧元素参与的反应这个定义有严重的错误,有氧元素参与的反应很多不是氧化反应,比如水和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钙,有氧元素参与,但是不是氧化反应。关键在于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在初中阶段可以简单说成是“有得氧失氧现象的反应”‎ ‎6、氧化物:物质由2中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 c.f. 含氧化合物 ‎7、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物质以上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A+B+C → D)‎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A → B+C+D)‎ 三、氧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空气(降温、加压→)液态空气(升温→)N2先逸出,留下液氧(升温 ‎→)氧气 电解水: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法 加热高锰酸钾:化学方程式 加热氯酸钾 化学方程式 催化剂:改变(加快)反应速度,以循环方式参与反应 特点:选择性、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变)‎ 实验装置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铁夹夹在离管口三分之一处 药品尽可能平铺在管底,增大受热面积 导管伸入橡皮塞少许,防止药品粉末阻塞导管 获取KCl:溶解、过滤、蒸发 获取MnO2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对于涉及气体的反应,要将开放体系转换为封闭体系 操作步骤 ‎(1)检验装置气密性 ‎(2)加药品(m氯酸钾:m二氧化锰 = 1:3,此时催化效果最好)‎ ‎(3)搭建装置 ‎(4)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 ‎(5)收集氧气:有均匀、迅速的气泡冒出时收集,排水集气法更优(发生装置中的 空气先逸出,氧气为生成物,将空气挤出瓶)‎ ‎(6)移出水槽中的导管:防止气体收缩使水槽中的水倒流,导致试管破裂 ‎(7)熄灭酒精灯 氧气的检验 检验这是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验满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气体收集装置 排气法 向上排气法: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向下排气法: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排水集气法:难溶、微溶的气体 ‎ 将集气瓶装满水,用毛玻璃片盖住倒扣在水槽中。‎ ‎ 开始的气体不收集(空气),待气体均匀快速冒出,开始收集。‎ ‎ 气体溢出集气瓶,说明已经收集满 ‎3、双氧水制氧气 分液漏斗的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开始、停止(液封)‎ 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2.3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一、物质的量(n)‎ ‎1、定义:用来描述微粒的集合形式的物理量。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微粒;这个数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A ‎2、符号:n,单位:摩尔mol 二、摩尔质量(M)‎ ‎1、定义 ‎2、摩尔质量与式量在数值上相等,摩尔质量有单位,式量无单位 计算:微粒个数(N)/ 阿伏加德罗常数 = 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 实际质量(m)‎ 三、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反应的实质 改变:分子的种类、个数,物质的种类 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元素的种类 ‎2、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化学反应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和(包括气体、沉淀)‎ ‎3、化学方程式 定义:用元素符号和分子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原则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遵循客观事实 生成物标气体↑和沉淀↓(如果反应物有气体,则不用标↑)‎ 配平方法 观察法 最小公倍数法:某原子左右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较大 奇数配偶法:出现了好几次,且一边为奇一边偶 第三章 走进溶液世界 ‎3.1 水 一、天然水与自来水 ‎1、自然界中的水:四分之三,淡水资源占总量的26%,每1kg水含盐不过1g ‎2、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印刷业 农业废水:农药 生活污水 ‎3、水体的自净:蒸发、挥发、过滤、氧化 ‎4、人工净水(自来水加工)‎ 物理变化 ‎(1)挥发(曝气):除去挥发性杂质 ‎(2)沉降:除去大颗粒杂质 ‎(3)吸附:加入明矾,起凝聚作用(KAl(SO4)2·10H2O)‎ ‎(4)过滤 ‎(3)(4)去除悬浮小颗粒 化学变化 ‎(5)杀菌消毒:通入Cl2(液氯,挥发性极强)Cl2+H2O → HCl+HClO(次氯酸)‎ ‎3.22 世界水日 ‎3.22——3.28 全国水法宣传周 二、水的组成 ‎1、实验:2H2O (通电→) 2H2↑+O2↑‎ 现象:正负极都产生大量气泡 ‎ V+:V- = 1:2 正极:氧气 负极:氢气(不助燃,可燃)‎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V-:V+ ≻ 2:1 (氧气微溶,氢气难溶)‎ 加快水的电解:加少许酸/碱 点燃可燃物前要验纯(爆鸣实验):纯度高,发出轻微爆鸣声 ‎ 纯度低,发出尖锐爆鸣声 三、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液体,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摄氏度,熔点0摄氏度。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为1g/cm3。纯水的导电性很差。‎ ‎2、水的特性(物理性质)‎ 缔合性 熔点、沸点较高 反常膨胀 比热容较大 分散性:水有极高的溶解、分散物质的能力 分散体系 浊液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久置会沉降 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久置会分层 溶液:均一、稳定 ‎ ‎3、水的化学性质 CO2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CaO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Ca(OH)2水溶液:澄清石灰水 Ca(OH)2悬浊液:石灰乳、石灰浆 硫酸铜粉末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用来检验有无水)‎ 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晶体(纯净物) ‎ CuSO4⠄5H2O:蓝矾 Na2CO3⠄10H2O:石碱 CaSO4⠄2H2O:石膏 ‎2CaSO4⠄H2O:熟石膏 FeSO4⠄7H2O:绿矾 ‎ Na2CO3⠄10H2O (风化→)Na2CO3+10H2O (干燥环境)‎ 晶体:具有空间点阵结构的固体 ‎3.2 溶液 一、溶液 ‎1、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判断溶质、溶剂 固、气体与液体混合,液体为溶剂,固、气体为溶质 两种液体混合时,一般量多的作为溶剂 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98%浓硫酸)‎ ‎3、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溶液各处密度相等)‎ ‎4、物质的溶解性 定义: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溶解的能力 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本身性质 外因:温度(对大多数固体而言,升高温度,物质的溶解性提高)‎ 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2、转换 饱和→不饱和:加溶剂、改变温度 不饱和→饱和:加溶质、蒸发水、改变温度 三、溶解度 ‎1、定义:在定温下,物质在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符号:S 单位:g/100g水 气体的溶解度:在标准大气压、一定温度下,溶解在一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数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溶质(剂)本身性质 外因 固体: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气体:压强、温度(大多数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气压升高而增大)‎ 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NaCl 极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Ca(OH)2‎ 夏日夜晚鱼、虾浮在水面换气 煮沸的水冷却后不可再养鱼 ‎3、物质溶解能力大小分类(20摄氏度时每一百克水中)‎ ‎0—0.01g:难溶 ‎0.01—1g:微溶 ‎1—10g:可(能)溶 ‎10g以上:易溶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CO2溶于水:制汽水时必须加压并保持低温 ‎4、根据溶解度的计算 原则 ‎ 温度一定 饱和状态 公式 s/100 = m质/m剂 s/100+s = m质/m液 ‎ 四、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 结晶:形成晶体的过程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 降温结晶( (点燃→ 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 五、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 ‎1、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m液=m质+m剂 (体积不可加减)‎ ‎2、溶质的浓度:溶质的量与溶液的量的比值 质量百分比浓度:c%=m质/m液 ⅹ 100%‎ 体积比浓度:1:4的硫酸溶液(1——V质;4——V剂)‎ 对于饱和溶液:c%=s/s+100 ⅹ 100%‎ ‎3、配置一定浓度的溶液 ‎ (1)计算 ‎ (2)称量、量取 ‎ (3)溶解 稀释浓溶液则只需量取不称量 ‎3.3 溶液的酸碱性 一、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1、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酸红碱蓝 五色酚酞:酸无碱红 石蕊试纸 红色:只检验碱性溶液 蓝色:只检验酸性溶液 PH试纸 使用: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再与比色卡对照检验酸碱度 酸碱性与浓度有关 二、常见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的联系 血液 7.35—7.45‎ 胃液 0.8—1.5 (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 治疗胃酸过多:Al(OH)2,Mg(OH)2‎ 三、常见溶液的酸碱性 酸 H2SO4,HCl,HNO3,H2CO3‎ 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例如:NH4Cl,CuSO4,FeCl3溶液(溶质均不为酸)‎ 碱 Na(OH)2,Ca(OH)2,Cu(OH)2‎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如:Na2CO3,NaHCO3溶液(溶质均不为碱)‎ 盐 NaCl,NaNO3,KCl 大多数盐溶液呈中性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通常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该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温度 可燃物与氧气/空气充分接触 ‎(一)二氧化碳与镁带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Mg+CO2 (点燃→) C+2MgO 现象 结论:具有剧烈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是燃烧 ‎(二)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Na+Cl2 (点燃→) 2NaCl 现象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反应 即 A+BC → B+AC 火柴杆竖直之后为何会逐渐熄灭?‎ 答:因为火柴杆的温度会达不到着火点 ‎3、特殊的燃烧 自燃 白磷:少量白磷保存在冷水中(隔绝氧气)‎ 缓慢氧化:积聚热量引发自然(缓慢氧化,不一定引发自燃例如:铁生锈、食物变质、人类衰老、橡胶老化)‎ 爆炸:可燃性气体、液体的蒸发或粉尘在空气中(必定有氧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点火或遇火星会爆炸 ‎ H2,CO,CH4,C2H5OH,面粉 二、灭火与防火 ‎1、灭火原理 降低火场温度 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 ‎2、常用灭火器 水 酸碱灭火器:化学方程式 干粉灭火器:化学方程式 STOP30灭火器:价格昂贵 ‎ 附:STOP30有多项优点胜过传统灭火器,它能彻底扑灭不同类型的火灾(例如因纸、油、溶剂和 燃料引起的火灾),且可以安全地使用在最高达380伏特的电器用品上。它是高度耐热的。‎ ‎ STOP30尺寸小巧,重量只725公克,高26公分(厘米),直径73公厘(毫米)。‎ ‎ STOP30于数秒内立即生效,使用者只需要摇晃罐子,取下卡笋,再按下去喷出泡沫。STOP30 ‎ 主要由含多价添加剂(阴离子及酸硷性兼备的张力活性剂、甘油及防腐剂)的水组成,以氮气推进, 该成分会形成快速覆盖火焰的泡沫。泡沫产生一层薄膜,阻绝氧气,防止死灰复燃,令火焰在几秒 钟内熄灭。‎ ‎ STOP30不危害健康,不刺激眼睛或皮肤,不含毒性,符合环保原则,它百分之90的成份可于 5天后作生物分解。‎ 三、燃料的充分燃烧 煤的主要成分:CO,会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1、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 节约资源 减少有毒有害气体 ‎2、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 ‎ 供应充足氧气:使用鼓风机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矿石捣碎,液体制成喷雾状 ‎4.1 碳 一、碳 同素异形体 ‎1、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 金刚石:自然界中最硬,不导电,用于饰品、切割玻璃和金属 石墨:质的柔软,导电性好,用作铅笔芯或电极 C60(富勒烯):书P107页 同素异形体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原子排列组合不同)‎ 常见的几种同素异形体:氧气与臭氧,红磷与白磷 木炭、炭黑、活性炭统称为无定形碳 活性炭有较强吸附性,用于除色除味,表面疏松多孔 ‎2、碳的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性质非常稳定 可燃性:2个点燃炭的化学方程式 问:12g炭粉与20g氧气充分混合反应后,容器中的组成?‎ 注意有2个反应:C+O2 (点燃→) CO ‎ 2CO+O2 (点燃→) CO2‎ 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 现象:黑色粉末部分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原理:化学方程式(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改变的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反应 ‎ ‎ ‎4.2 炭 一、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 CO2‎ ‎ 温室气体,俗称碳酸气,固态CO2为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O2升华使周围空气降温水汽凝结, 空气尘埃作为凝结核,于是降雨)‎ ‎1、CO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可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2、CO2的化学性质:‎ CO2不可燃,不助燃(大部分情况下)‎ CO2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CO2与炭反应:化学方程式(工业上制焦炉煤气)‎ CO2与Ca(OH)2反应:化学方程式 CO2与NaOH反应:化学方程式(吸收CO2)‎ ‎3、CO2的用途 灭火 制冷剂、人工降雨 温室肥料(促进农作物光和作用)‎ ‎(二)一氧化碳 CO ‎1、CO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2、CO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点燃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产生淡蓝色火焰)‎ 还原性:CO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及现象(加热)‎ 操作要点 (1)先通入CO再加热(防止CO与空气供热导致爆炸)‎ ‎ (2)尾气处理:CO有毒须点燃,防止大气污染 ‎ (3)结束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直到冷却(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的化学 方程式)‎ ‎4.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稀盐酸(因为必须非纯净所以只能用中文)‎ ‎2、原理:化学方程式 注意点(1)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生成物CaSO4微溶,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 进一步发生 ‎ (2)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因为反应相当剧烈,不易收集 ‎ (3)稀盐酸浓度不宜过高: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必须避免二氧化碳中存在大量HCl气体 杂质 ‎3、装置:启普发生器(书P116页)‎ 原理(优点):利用压强差控制反应开始、停止(参见:http://xzc.2000y.net/mb/1/ReadNews.asp?NewsID=147179‎ http://www.aqyz.net/zhuye/teaweb/chemfly/kj/qpfsq.swf)‎ 适用范围: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生成的气体难溶或仅仅可溶(MnO2与H2O2的反应不可使用此装置,因为MnO2为粉末)‎ 组成:球形漏斗 + 容器 + 导管 ‎4、操作步骤 ‎ (1)检验气密性:往球形漏斗中加液体发现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2)加药品,搭装置 ‎ (3)收集二氧化碳:向上排气法 二、气体的净化 洗气装置:广口瓶+木塞(长进短出,最后出去水汽,防止气体浸入溶液再次沾上水)‎ ‎1、CO2(H2O、HCl)‎ 除HCl: ‎ AgNO3+HCl → HNO3+AgCl 加水 滴加饱和的NaHCO3溶液 除H2O: 滴加浓硫酸(有吸水性)‎ ‎2、CO2(CO)‎ 除CO: CO+CuO (∆→) Cu+CO2 (氧化还原方法,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3、其它例子 CO(CO2): NaOH溶液 O2(H2O): 浓硫酸 CaCl2(CaCO3): ‎ 溶解、过滤(蒸发)‎ 滴加稀盐酸 ‎4、常用干燥剂 CaO:可干燥H2、O2、N2(酸性气体除外,例如:HCl,CO2,SO2)‎ 浓H2SO4:具有很强吸水性,可干燥H2、O2、N2、CO2、HCl(碱性气体除外,例如:NH3)‎ 碱石灰(CaO、NaOH固体):可吸收水、酸性气体 ‎4.4 化石燃料 一、化石燃料 ‎1、3种重要的化石燃料 名称 主要成分 加工方式 煤 C 干馏(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石油 C、H 分馏 天然气 CH4‎ ‎2、天然气 CH4俗称:沼气、坑气、瓦斯 CH4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H4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制炭黑:化学方程式 ‎3、常用家用燃料(p121)‎ 焦炉煤气:H2,CH4,CO 水煤气:CO,H2,化学方程式 液化气:由多种低沸点化合物组成 二、绿色能源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 ‎1、氢气 H2‎ 物理性质:密度极小,难溶于水,无色无味气体 化学性质 可燃性:化学方程式 还原性:还原氧化铜方程式(先通氢气再加热)‎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锌粒+稀硫酸/稀盐酸,化学方程式 多功能瓶 ‎ 洗气:A进B出 收集气体 排气法 密度大于空气:A进B出 密度小于空气:B进A出 排水法:先装水,B进A出 测气体体积:A处接量筒 补充1:盐 NaCl KCl 盐酸盐 Na2SO4‎ K2SO4‎ 硫酸盐 Na2CO3‎ K2CO3‎ 碳酸盐 NaNO3‎ KNO3‎ 硝酸盐 钠盐 钾盐 检验碳酸盐的方法 ‎ 向固体滴加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成清石灰水边混浊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5.1 生活中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和碱 酸:H2SO4、HNO3、HCL(胃酸)、H2CO3、H2S(氢硫酸)、H3PO4、CH3COOH(HAc,乙酸、醋酸)‎ ‎ :工业三大强酸 碱:Ca(OH)2、NaOH、KOH、NH3.H2O(易分解,易挥发)‎ 二、酸的组成和分类 组成: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分类 物质类别:无机酸、有机酸 是否含有氧元素:含氧酸(某酸)、无氧酸(某化氢/氢某酸)‎ 氧原子个数:一元酸(HCL)、二元酸(H2S)、三元酸(H3PO4)‎ 可结合(如:HCL一元无氧无机酸)‎ 三、碱的组成和分类 组成:金属元素(或铵根)与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分类 可溶性 可溶:KOH、NaOH、Ba(OH)2、NH3.H2O 微溶:Ca(OH)2‎ 难溶:其余 Fe(OH)3 红褐色,Cu(OH)2 蓝色,Mg(OH)2 白色 ‎5.2酸碱的性质研究 一、酸的性质研究 酸的溶液才有酸性 H2SiO3硅酸难溶 盐酸 物理性质 为混合物:HCL气体+水 纯净的盐酸为无色液体 工业盐酸不纯净,黄色,含铁的化合物 ‎3、有很强挥发性 浓盐酸(36%--37%),有刺激性气味 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产生白雾。挥发出的HCL气体与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浓HNO3类比)‎ 一瓶浓盐酸敞口放置一会后,M质、M液、浓度均变小 化学性质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与金属反应(方程式)‎ 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一律生成亚铁,亚铁溶液呈浅绿色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化学性质越稳定—————————————‎ ‎ 能与水反应,H前能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HCL+NaOH==NaCL+H2O 放热 中和反应 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并放热的反应 实质:碱中的OH与酸中的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生成的水越多,放出热量越多。‎ ‎3化学方程式 应用 处理废水废气 改良酸性土壤:Ca(OH)2‎ 治疗胃酸过多:Al(OH)3、Mg(OH)2、NaHCO3、轻质CaCO3‎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定义: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 ‎3化学方程式 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稀盐酸中,会有何反应发生?有何现象?‎ ‎2化学方程式(铁、三氧化二铁分别与盐酸反应)‎ CuO只有一个(金属铜活动性在氢后)‎ 与某些盐反应 ‎6化学方程式(包括检验盐酸)‎ 复分解反应 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形式:AB+CD==AD+BC(酸碱中和反应必为复分解反应)‎ 条件:至少满足一条 ‎(1)有气体生成 ‎(2)有水生成 ‎(3)有沉淀生成 物质的溶解性 酸:除H2SiO3微溶,其余均可溶 HNO3、HCL易挥发,H2SO4、H3PO4难挥发,H2CO3易分解 碱:K、Na、Ba、NH4均可溶,Ca微溶,其余都不 盐 Na、K、NH4、NO3盐均可溶 盐酸盐中,AgCl难溶水、酸 硫酸盐中,BaSO4难溶水、酸,CaSO4、AgSO4微溶(CaSO3难溶)‎ 碳酸盐中,Na、K、NH4、均可溶,MgCO3微溶,其余均难溶。‎ ‎4化学方程式 用途 制药、制氧化物 除铁锈:1化学方程式 制食品,帮助消化 硫酸(H2SO4)‎ 浓:H2SO4(浓) 稀:H2SO4‎ 物理性质 纯净H2SO4是无色、粘稠状液体,难混发(纯H3PO4是无色晶体)‎ 特性 吸水性(物理性质):用于干燥O2、H2、CO2(碱性气体除外,如:NH3)‎ 敞口放置:M质不变,M液增加,浓度减小 脱水性(化学性质):使物质碳化 浓盐酸、浓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前者变红,后者变黑 强氧化性(化学性质):与不活泼金属反应 ‎1化学方程式 化学性质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PH< 7)‎ 与某些金属反应 ‎4化学反应式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3化学方程式 与碱反应 ‎4化学方程式 与某些盐反应 ‎4化学方程式 检验 H2SO4:酸化的硝酸钡溶液(碳酸钡遇酸溶解)‎ HCL:酸化的硝酸银(碳酸银遇酸溶解)‎ H2SO4(HCL):Ba(NO3)2‎ 加入足量Ba(NO3)2,过滤(不用BaCL2,会生成HCL)‎ 往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 AgNO3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H2SO4):Ba(NO3)2‎ 酸的通性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酸+碱==盐+水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酸+金属==盐+氢气(HNO3除外)‎ 酸+盐==酸’+盐’‎ 金属氧化物不全是酸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ZnO、Al2O3‎ 酸性氧化物 Mn2O7‎ 二、碱的性质探究 氢氧化钠 NaOH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物理性质 纯净的NaOH是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易潮解 固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其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 NaOH固体用于干燥H2、O2、NH3(CO2、SO2、HCL等酸性气体除外)‎ 化学性质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石蕊变蓝(PH>7)遇难溶性碱不变色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CO、NO、H2O为不成盐氧化物 CO2+2NaOH==Na2CO3(碱性)+H2O 如何证明反应发生 ‎(1)证明新物质生成: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用于证明放在空气中的固体NaOH潮解、变质)‎ ‎(2)反应前后的压强差:书P19、试管水上升、书P15‎ SO2+2NaOH==Na2SO3+H2O :工业上用碱性溶液吸收SO2‎ SO3+2NaOH==Na2SO4+H2O SiO2+NaOH==Na2SiO3(硅酸钠,水玻璃)+H2O 存放NaOH试剂瓶不用玻璃塞,用橡皮塞 与酸反应 ‎3化学方程式 与盐溶液反应(盐、碱必须都可溶)‎ ‎3化学方程式 判断依据 是否均溶解 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 用途 用于化工原料,制肥皂,纺织工业 用于干燥气体 氢氧化钙 Ca(OH)2‎ 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物理性质 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 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 Ca(OH)2悬浊液:石灰乳,石灰浆 化学性质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4化学方程式 与酸反应 ‎4化学方程式 与盐溶液反应 ‎3化学方程式 用途 用作建筑材料 配置农药:波尔多液(蓝色悬浊液)‎ 化学方程式 调节酸性土壤 制漂白粉,制烧碱 ‎2化学方程式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通入CO2,变浑浊的是Ca(OH)2,无明显现象的是NaOH 滴加Na2CO3溶液,变浑浊的是Ca(OH)2, 无明显现象的是NaOH 碱的通性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2化学方程式)‎ 碱+酸==盐+水 碱溶液+盐溶液==碱’+盐’‎ 可溶性碱对应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Na2O,K2O,BaO,CaO)‎ ‎2化学方程式 难溶性碱受热分解成相对应(价态一致)的氧化物和水 ‎3化学方程式 鉴别NaOH 5%H2SO4 10%H2SO4‎ 酚酞 滴加酚酞,变色者为NaOH 取等量滴有酚酞的NaOH 滴入2种酸,先褪色者为10%H2SO4‎ 鉴别Ca(OH)2 KNO3 HCL 石蕊 酚酞 CO2(CaCO3沉淀分两份加入另外2中溶液,产生气泡者为HCL)‎ Na2CO3‎ 六、常见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一、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二、金属的分类和共性 分类 密度:重金属(密度>4.5g/cm3 Cu、Zn)、轻金属(密度<4.5g/cm3 Mg、Na)‎ 颜色:黑色金属(Fe、Cr铬、Mn)、有色金属 共性 导电性、导热性良好(Ag导电性最好)‎ 具有延展性(Au延展性最好)‎ 具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的(Cu红色,Au金色)‎ 金属之最 三、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反应(O2、CL2、S)‎ ‎5化学方程式 金属与酸反应 ‎1化学方程式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条件 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反应必须在盐溶液中进行 ‎4化学方程式 探究Fe、Cu活动性 H2SO4 Fe Cu CuSO4 Fe FeSO4 Cu 探究Fe、Cu、Ag活动性 Fe、Cu、Ag+酸 Cu+AgNO3‎ CuSO4‎ FeSO4 Cu AgNO3‎ Fe Cu(NO3)2 Ag 探究Zn、Fe活动性 Zn FeSO4‎ Fe ZnSO4‎ 随堂练P128(12)分析 Cu(NO3)2+Mg==Mg(NO3)2+Cu ‎2AgNO3+Mg==Mg(NO3)2+2Ag Mg过量 滤渣Mg、Ag、Cu 滤液Mg(NO3)2‎ Mg少量 滤渣Ag(可能有Cu)最不活泼的金属最先被置换出 滤液Mg(NO3)2【可能有Cu(NO3)2、AgNO3】‎ 四、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1化学方程式(点燃CO、CH4、H2均会有淡蓝色火焰,点燃前须先验纯)‎ 还原性:2化学方程式 制法 工业法:电解水 实验室 药材:锌粒+稀盐酸/稀硫酸 装置 H2O2制O2装置 启普发生器 用途 高能燃料 冶炼金属 五、金属的锈蚀与冶炼 锈蚀 原理: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 原因:O2、H2O 防护:油漆、电镀、搪瓷 ‎1化学方程式 Cu生锈:Cu(OH)2CO3 铜绿,碱式碳酸铜 冶炼:化合态转变为游离态 不活泼:加热分解法 ‎1、2化学方程式 较活泼:还原剂法 ‎1、4化学方程式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关系 例子:点解水,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6.2 盐和化肥 一、中和反应的产物——盐 盐的定义:金属元素(或铵根)与酸根组成的一类化合物 盐的分类 正盐 ‎ 含氧酸盐:Na2SO4、NH4NO3、K2CO3‎ 无盐酸盐:NaCL、KCL、Na2S 酸式盐 NaHCO3、Ca(HCO3)2、NH4HCO3‎ 碱式盐 Cu2(OH)2CO3 碱式碳酸铜(铜锈,俗称铜绿)‎ 复盐 KAL(SO4)2.12H2O 十二水硫酸铝钾 常见的结晶水合物:CuSO4.5H2O、Na2CO3.10H2O、FeSO4.7H2O 二、盐的化学性质 盐(溶液)+碱(可溶)==碱’+盐’(3化学方程式)‎ 盐+酸==酸’+盐’(4化学方程式)‎ 碳酸盐检验:取样滴加酸溶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有可能是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盐(溶液)+金属==金属’+盐’ (2化学方程式)‎ 盐(溶液)+盐(溶液)==盐’+盐’(2化学方程式)‎ 鉴别Na2CO3、Na2SO4、NaCL 滴加H2SO4/酚酞(Na2CO3),滴加Ba(OH)2(H2SO4)‎ 滴加BaCL2(Na2CO3、Na2SO4),滴加酸(硫酸不可,Na2SO4)‎ ‎:H2SO4+BaCO3==BaSO4(沉淀)+CO2(气体)+H2O 三、盐的用途 食盐 制取Na:1化学方程式 制取烧碱:1化学方程式 H2+CL2=点燃=2HCL 四、焰色反应: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书P38实验)‎ 五、化肥 氮(N)肥:促进茎叶生长,促进叶色浓绿 铵态氮肥 酸性:NH4CL 、NH4NO3(硝铵)、(NH4)2SO4(硫铵/肥田粉)‎ NH4HCO3:碳铵(受热易分解) 1化学方程式 酸性铵态氮肥与碱反应:2化学方程式 氨水(液态氮肥):NH3.H2O(易分解,易挥发)‎ 有机氨肥:尿素CO(NH2)2(N%量最高46.7%)‎ 磷(P)肥:促进作物根系发达 ‎1、Ca3(PO4)2:重过磷酸钙,磷矿粉中(难溶,须粉碎,吸收困难)‎ ‎2、Ca(H2PO4)2:过磷酸钙,重磷矿粉中(可溶)‎ 钾(K)肥:促使果实饱满 草木灰:K2CO3(溶液呈碱性)‎ 复合化肥 定义:含有2种或2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 如:KNO3、(NH3)3PO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