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 A. 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 B. 突破了政府管理 C. 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 D. 部门间联系减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只是起到协调和配合作用,不能说明在隋唐时期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故A项错误;根据“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可知隋唐时期的手工业要受到政府的监管,没有突破政府的管理,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可知手工业中的行会的产生的作用对外是协调行业之间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说明行会注重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故C项正确;根据“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说明行会的出现加强了行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故D项错误。 2.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 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 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 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 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答案】C 【解析】材料“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表明当时宋朝地方官员比较重视耕织,阻碍了商业的 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对茶利垄断,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农副产品和货币的使用情况,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农民不种粮食的呵斥,没有体现出商人地位的变化,也没有与以往进行比较,故D项排除。 3.明初实行的工匠制度下,由政府采取强制手段,征集有工艺技术的人到官府从事繁重的无偿劳动。明代中后期,政府允许工匠们缴银代役,即向政府上交一定的银钱,可以免去劳役。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B. 官营手工业的衰退 C.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D. 商品货币经济的发达 【答案】D 【解析】明后期政府允许工匠缴银代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商品货币经济发达,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有所降低,故选D项;A项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工匠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并不能表明官营手工业的衰退和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BC。故选D。 4.英国工业革命中,诸多工业巨头并未将资金完全投入企业运营之中,而是用大量资金购买地产,建立了土地家族。大型钢铁企业主约翰巴克购买了奥尔布莱顿豪尔地产,凭借这块地产在1851年当上斯塔福德郡郡守。此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 土地具有巨大经济价值 B. 获得权力和名望的需要 C.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 分散投资风险的需要 【答案】B 【解析】根据“凭借这块地产在1851年当上斯塔福德郡郡守”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现象的出现主要和谋取权力与名望有关,故选B项;购买土地的目的是谋取权力和名望,并非由于土地本身的经济价值和分散投资风险,排除AD;材料内容并不能表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排除C。故选B。 5.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A 【解析】李鸿章努力将开平煤矿的产品出口税从原来的每吨一两以上减为一钱,降低了与外国商品竞争的成本,增强了洋务派办矿业的信心,A项正确;减少税务负担与加强管理无关,B项错误;减少开平煤矿的税收压力不等于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也没能保证中国煤矿业的稳健发展,CD两项错误。 6.《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 实行察举制度 B. 独尊儒家学说 C. 实行郡国并行制 D. 全面推行郡县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可知汉代出现了诸侯威胁中央的状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的,故选C项;察举制度属于选官制度,不会造成此类现象,故A项排除;独尊儒家学说有助于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B项;全面推行郡县制度不符合汉初的实际情况,故排除D项。 7.在古代罗马法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不同的公权和私权,其评判根据是法律人格。而要成为具有完整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这表明罗马法 A. 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 界定了公法和私法的范围 C. 明确了身份和权利继承的关系 D. 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只有贵族才有显赫的家族身份,因此材料“要成为具有完整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表明罗马法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公法和私法的范围,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权利继承,故C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材料体现不出平民的利益,故D项错误。 8.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三权分立 B. 君主立宪 C. 人民主权 D. 法律至上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又是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由平民大众组成,代表人民,而它同时又是权威机关,又是法庭可知,人民享有极大主权,C项符合题意;三权分立是美国最早实行,建立起联邦制政府;由题干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可知,没有君主,所以不是君主立宪;题干没有体现法律至上的观点。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9.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声明》:“我们始终相信,暴力是不能打垮我们的……敌人进攻南京,我们就保卫南京。敌人进攻四川,我们就保卫四川。只要敌人继续侵略,我们就继续抵抗!”该材料说明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是 A. 依赖外援 B. 避战自保 C. 坚持抵抗 D. 妥协退让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只要敌人继续侵略,我们就继续抵抗!”可知,看出国民党当时的抗战态度是坚持抵抗到底.,故C选项正确;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国民政府准备进行迁都,要抗战到底,材料没有体现出依赖外援的信息,故A选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迁都不是为了避战自保,而是为了继续坚持抗战,故B选项错误;材料信息明显是要继续抵抗,而不是妥协退让,迁都是因为战场形势所决定的,故D选项错误。 10.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文告》中提到: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毛泽东意在强调 A. 解放战争已胜利结束 B. 政治斗争比军事斗争更加重要 C. 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D. 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政策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可知毛泽东强调敌人不会自行消灭,还会继续存在,因此还应该将革命进行到底,C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比较,因此得不出两种斗争方式的地位高低,B不正确;D与史实和材料不符。 11.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评价。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其 A. 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B. 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支持 C. 表现出的民族精神 D. 改造旧世界的理想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法国人对巴黎公社的正面评价是因为公社的这些理想斗士敢于斗争,在第二帝国遭遇外国入侵、新政府妥协投降的情况下敢于奋起反抗,体现了积极的民族精神,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巴黎公社的斗争驱逐了资产阶级的新政府,没有推动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B选项错误,材料说明法国主流并不认可巴黎公社的社会主义,所以巴黎公社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支持不是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的原因;D选项错误,巴黎公社改造旧世界的主要手段是推翻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2.1949年春,毛泽东在同有关人士谈话时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加新政协并在新中国参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起担负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据此可知 A. 民主党派自愿接受中共的领导 B. 民主党派的地位将发生根本变化 C. 民主党派仍具有在野党的特性 D.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已正式确立 【答案】B 【解析】根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起担负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可知在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将要建立的政治制度中,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的地位发生根本变化,故选B;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的领导人李济深、沈钧儒等和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它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排除A;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并非是在野党,排除C;根据“1949年春”可知此时中国政协制度尚未正式确立,排除D。故选B。 13.1973年,毛泽东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基辛格表示赞同。由此可知,此次会谈中美两国 A. 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改变 C. 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 D. 达成了遏制苏联的共识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条横线”是指抗衡苏联的阵线,故D项正确;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期,故A项错误;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仍然是两极格局,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一条横线”也不是牢固的政治联盟,故C项错误。故选D。 14.朝鲜战争爆发伊始,美法均提出武装西德的计划。1952年欧洲六国还决定签订《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但随着苏联在朝鲜战争后外交政策的转变和日内瓦公议的召开,法国国民议会最终否决了该条约。由此可知 A. 世界局势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 B. 欧洲的防务计划受挫促使北约建立 C. 法国实行不结盟政策以维护独立 D. 欧洲国家的联合从军事领域开始 【答案】A 【解析】材料“《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但随着苏联在朝鲜战争后外交政策的转变和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法国国民议会最终否决了该条约”可以得出,欧洲一体化受世界局势的影响较大,A正确;北约建立于1949年,B说法不正确;C材料所述不符;欧洲的联合从经济领域开始的,D不正确。 15.1959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社员私养家禽、家畜和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指出社员可经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的5%的自留地;鼓励社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这一举措 A. 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问题 B. 停止了“三面红旗”错误指导 C. 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贯彻了党的“八字方针”精神 【答案】C 【解析】允许社员经营自留地、鼓励社员充分利用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且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有利于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这一措施对粮食供应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停止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且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党的“八字方针”是从1960年冬开始实施,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作反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未来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有三点值得一提。……第二点与第一点不同但有关联,那就是中国更愿意与它的邻国——哪怕是对它怀有疑虑的邻国保持和平关系。……中国在当前(和将来)的国际体系中作为真正独立的角色的重要性,由于它在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风格”而大大增强了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的原因。 (2)结合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答案】(1)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需要;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国内建设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2)说明: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如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解析】(1)“原因”主要从中国的角度分析促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因素,如改善国际地位、解决台湾问题、应对苏联的威胁和为国内经济建设营造外部条件等。 (2)根据材料中信息“与……邻国保持和平关系”、“国际体系”、“真正独立的角色”、“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等结合新时期中国外交的表现作答即可。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监察体系初步建立。魏晋至隋朝,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沿袭店制,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实现了高度的严密统一。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监察权力来源于皇权。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也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 ——摘编自高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教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监察制度效能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监察从属于皇权;监察体系渐进式发展;监察与进谏并行等。 (2)差异:依附于皇权的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监察效能十分有限;近代英国监察制度对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遏制腐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原因:①中国:君主专制下是垂直单线式的监察体制,不能体现民意且缺乏舆论监督;为君主统治服务的儒家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致使监察缺乏相关的理论探索及支持;集权、专制更能适应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②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机构的监察权来自于法律和制度,且“多管齐下”;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为其提供物质基础;启蒙思想影响深远,且近代英国监督网络健全,工作效率高。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说明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史悠久的特点,材料中的“监察权力来源于皇权、高度的严密统一”等也是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的。 (2)导致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监察制度效能差异的主要原因要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思想文化因素等多方面分析,例如,政治方面来讲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监察的目的是加强皇权、维护的是专制统治而英国却是民主制度的国家,思想的方面来看英国人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上获得解放,而中国仍然是忠君思想致使监察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