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广东省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广东省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Ca:4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56分。)‎ ‎1.下列物质组合中,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的化合物是(  )‎ ‎①Al    ②Al2O3       ③Al(OH)3    ④NaHCO3‎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金属铝与酸反应生成Al3+和氢气,与碱反应生成AlO2-和氢气,但铝是单质,故错误;‎ ‎②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能和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正确;‎ ‎③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和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正确;‎ ‎④NaHCO3属于弱酸酸式盐,能与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故正确;‎ 正确的有②③④,故选B。‎ ‎2.下列物质,受热后不能分解的是(   )‎ A. NaOH B. Fe(OH)3 C. Al(OH)3 D. NaH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受热不易分解,故A正确;‎ B.氢氧化铁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故B错误;‎ C,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反应方程式为:,故C错误;‎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以及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如果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 Na与O2 B. Na2O2与CO2 ‎ C. Fe与O2 D. AlCl3溶液与NaOH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与O2在不加热时生成Na2O,加热时生成Na2O2,则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故A错误;‎ B.Na2O2与CO2反应只生成Na2CO3和O2,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故B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故C错误;‎ D.NaOH不足时生成氢氧化铝,NaOH足量时生成偏铝酸钠,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能使FeSO4与KSCN混合溶液变为红色的试剂是(  )‎ A. 稀硫酸 B. 新制氯水 ‎ C. 硝酸银溶液 D. 澄清石灰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能使FeSO4与KSCN混合溶液变为红色的试剂应该具有氧化性,能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稀硫酸、硝酸银和澄清石灰水均不能氧化硫酸亚铁,新制氯水具有氧化性,能把硫酸亚铁氧化为硫酸铁,故答案为:B。‎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铝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Al + 2OH-=AlO2-+ H2↑‎ B. 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 3OH- ══ Al(OH)3↓‎ C. FeCl3溶液跟NaOH反应:Fe3++3OH-=Fe(OH)3↓‎ D. 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Fe3+ = Cu2+ +Fe2+‎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铝投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故A错误;‎ B.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 O=Al(OH)3↓+3NH4+,故B错误;‎ C. FeCl3溶液跟NaOH反应:Fe3++3OH-=Fe(OH)3↓,故C正确;‎ D. 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Cu2++2Fe2+,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 A. 所用NaOH已吸潮 B. 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中残留少量蒸馏水 C. 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内 D. 向容量瓶加水时眼睛一直俯视液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所用NaOH已吸潮,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A不符题意;‎ B.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中残留少量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B不符题意;‎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内,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C不符题意;‎ D.向容量瓶加水时眼睛一直俯视液面,导致溶剂体积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高,D符合题意;‎ 故选D。‎ ‎7. 通过对金属钠与水反应现象的观察,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金属钠导电性强 B. 金属钠密度比水小 C. 金属钠熔点低 D. 金属钠化学性质活泼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不能证明金属钠的导电性强,故A选;‎ B、金属钠与水反应时,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故B不选;‎ C、金属钠与水反应时,钠熔化成小球,说明金属钠的熔点低,故C不选;‎ D、金属钠与水反应时,反应非常剧烈,说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故D不选;‎ 答案选A。‎ ‎8.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Mg2+、H+、OH- B. H+、Al3+、AlO2-、CO32-‎ C. H+、Fe3+、Cl-、SiO32- D. K+、Ca2+、NO3-、H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镁离子和氢氧根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离子与氢氧根生成水,故A错误;‎ B.氢离子与偏铝酸根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离子足够多时沉淀溶解生成铝离子;氢离子与碳酸根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B错误;‎ C. Fe3+显淡黄色,题目要求无色;氢离子和硅酸根不能共存,故C错误;‎ D.各离子之间相互不反应,碳酸氢钙可溶于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下列溶液的c(Cl-)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c(Cl-)相等的是( )‎ A. 150 mL 1 mol·L-1的NaCl B. 75 mL 3 mol·L-1的NH4Cl C. 75 mL 2 mol·L-1的MgCl2 D. 100 mL 2mol·L-1的FeCl3‎ ‎【答案】B ‎【解析】‎ ‎【分析】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为3mol/L,根据溶质化学式计算各选项中的Cl-物质的量浓度,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A.150mL 1mol•L-1氯化钠溶液中c(Cl-)=1 mol•L-1×1=1mol/L,故A错误;‎ B.75ml 3mol•L-1NH4Cl溶液中c(Cl-)=3mol/L,故B正确;‎ C.150 mL 2 mol•L-1的MgCl2溶液中c(Cl-)=2mol•L-1×2=4mol/L,故C错误;‎ D.100 mL 2mol•L-1的FeCl3溶液中c(Cl-)=2mol•L-1×3=6mol/L,故D错误。‎ 故选B。‎ ‎10.根据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① I2 + SO2 + 2H2O = H2SO4 + 2HI;‎ ‎② 2FeCl2 + Cl2 = 2FeCl3;‎ ‎③ 2FeCl3 + 2HI = 2FeCl2 + 2HCl +I2‎ A. SO2>I->Fe2+>Cl- B. Cl->Fe2+>SO2>I-‎ C. Fe2+>I->Cl->SO2 D. I->Fe2+>Cl->SO2‎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I2+SO2+2H2O═2HI+H2SO4中还原剂是SO2、还原产物是I-,所以还原性SO2>I ‎-;‎ ‎②2FeCl2+Cl2═2FeCl3中还原剂是Fe2+、还原产物是Cl-,所以还原性Fe2+>Cl-;‎ ‎③2FeCl3+2HI═2FeCl2+2HCl+I2中还原剂是I-、还原产物是Fe2+,所以还原性I->Fe2+;‎ 通过以上分析知,还原性强弱顺序是SO2>I->Fe2+>Cl-;故答案为A。‎ ‎【点睛】同一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11.要将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FeCl3、AlCl3杂质除去,合理的方案是(  )‎ A.加入过量氨水后过滤 B. 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过滤 C. 先加过量NaOH溶液后过滤,取滤液再通入足量CO2再过滤 D. 先加过量NaOH溶液后过滤,取滤液通入足量CO2再过滤,往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离子、铝离子均与氨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氨水的沉淀,然后过滤除去,但会引入杂质NH4+,A错误;‎ B、铝离子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所以所含铝元素的杂质不能除去,B错误;‎ C、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除去铁离子,然后再通入过量二氧化碳,铝元素以氢氧化铝沉淀过滤除去,但溶液中又引入碳酸氢钠杂质,C错误;‎ D、先加过量NaOH溶液后过滤,除去铁离子,取滤液通入足量CO2再过滤,铝元素以氢氧化铝沉淀过滤除去,往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除去碳酸氢根离子,D正确;‎ 答案选D。‎ ‎12.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NA个氮原子的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B. 标准状况下,11.2L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 L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 和的混合物,所含氧原子数为0.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含有NA个氮原子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在标准状况下0.5mol氮气的体积约为:22.4L/mol×0.5mol=11.2L,故A错误;‎ B.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Vm未知,无法计算二氧化碳分子的物质的量和分子数,故C错误;‎ D.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原子构成,3.2g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含氧原子数是0.2NA,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将某份铁铝合金样品均分为两份,一份加入足量稀硫酸,另一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3∶2,则样品中铁、铝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3∶2 B. 2∶1 C. 3∶4 D. 4∶3‎ ‎【答案】C ‎【解析】‎ ‎【分析】铁、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两过程中Al生成的氢气相等,故两过程中体积之差为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再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Fe、Al之比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铁、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两过程中Al生成的氢气相等,故两过程中体积之差为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故Fe、Al与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体积之比为(3-2):2=1:2,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Fe、Al之比物质的量之比为:=3:4;‎ 故答案为C。‎ ‎14.有一镁、铝合金,用适量稀硫酸恰好完全溶解,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析出沉淀的物质的量随氢氧化钠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合金中镁、铝物质的量比为( )‎ A. 2∶1 B. 4∶1 C. 1∶1 D. 1∶2‎ ‎【答案】D ‎【解析】‎ ‎【详解】假设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mol·L-1,消耗氢氧化钠体积4~5之间,发生的反应是Al(OH)3+OH-=AlO2-+2H2O,根据铝元素守恒:n(Al)=[Al(OH)3]=1×1mol=1mol,0~4发生的反应:Al3++3OH-=Al(OH)3↓,Mg2++2OH-=Mg(OH)2↓,求得n(Mg)=n(Mg2+)=0.5mol,则两者物质的量比为0.5∶1=1∶2,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5.(1)金属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通常保存________中。把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O2可作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其供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 ‎(3)有一透明溶液,可能含有Al3+、Fe3+、K+、Mg2+和Cu2+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加入Na2O2粉末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同时析出白色沉淀。假设溶液中的水足量,加入Na2O2的量与生成白色沉淀的量之间的关系用下图来表示。试推断:‎ ‎①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可能含有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该离子,可增加焰色反应的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的火焰的颜色为_______色。‎ ‎【答案】(1). 煤油 (2). 2Na+2H2O=2Na++2OH-+H2↑ (3). Cu2++2OH-=Cu(OH)2↓ (4). 2Na2O2+2CO2=2Na2CO3+O2 (5). 2Na2O2+2H2O=4NaOH+O2 ↑ (6). Mg2+、Al3+ (7). Fe3+、Cu2+ (8). K+ (9). 紫 ‎【解析】‎ ‎【详解】(1)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通常保存在煤油中;把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继而氢氧化钠会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水,‎ 故答案为:煤油; 2Na+2H2O=2Na++2OH-+H2↑;Cu2++2OH-=Cu(OH)2↓;‎ ‎(2)过氧化钠作供氧剂因为其和二氧化碳、水都能反应生成氧气,‎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 ‎(3)加入Na2O2粉末,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并同时析出白色沉淀,故可推断不含有铁离子和铜离子;当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时,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部分溶解,推断一定有Mg2+、Al3+,可能含有K+;K+的检验: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K+;‎ 故答案为:Al3+、Mg2+;Fe3+、Cu2+;K+;紫。‎ ‎16.某班几个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甲组:两同学利用下列试剂:铁粉、0.1mol/L FeCl3溶液、0.1mol/L 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探究Fe2+、Fe3+ 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完成下列表格。‎ 探究内容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探究Fe2+具有还原性 取少FeCl2溶液,加入少量KSCN溶液后,再往溶液中加入少量________。‎ 溶液先不变红,后变血红色。‎ Fe2+发生的反应:‎ ‎_____________‎ ‎②探究Fe3+具有氧化性 取少量FeCl3溶液,加入足 量______后,振荡,静置,再往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 溶液不变为血红色。‎ Fe3+发生的反应:________‎ 乙组:两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继续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部分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欲确定反应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实验过程如下:‎ ‎①待硬质试管冷却后,取少许其中的固体物质溶于足量稀硫酸得溶液B;‎ ‎②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a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没有变红色,则溶液B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3)另取少量溶液B,使其与NaOH溶液反应(按图所示),在胶头滴管挤出NaOH溶液的瞬间可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请写出与上述现象中白色沉淀转化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发现a中未变红的溶液变成红色,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新制氯水 (2). Cl2 + 2Fe2+ = 2Fe3++ 2 Cl- (3). 铁粉 (4). Fe + 2Fe3+ = 3Fe2+ (5). 3Fe + 4H2O(g) Fe3O4 + 4H2 (6). H+和Fe2+ (7). Fe ,Fe3O4 (8).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9). 空气中的氧气将Fe2+氧化为Fe3+‎ ‎【解析】‎ ‎【分析】甲组:探究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依据图表中实验步骤,加入硫氰酸钾溶液不变红色,证明无铁离子,加入氧化剂氯水会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结合硫氰酸根离子形成血红色溶液分析;探究铁离子具有氧化性依据步骤可知加入过量铁粉和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加入硫氰酸钾溶液无红色出现;‎ 乙组:(1)该反应为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2)滴加KSCN溶液,溶液没有变红色,说明没有Fe3+,据此分析;‎ ‎(3)氢氧化亚铁容易被空气氧化。‎ ‎(4)变红说明生成了Fe3+;‎ ‎【详解】甲组:探究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依据图表中实验步骤,加入硫氰酸钾溶液不变红色,证明无铁离子,加入氧化剂氯水会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结合硫氰酸根离子形成血红色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故答案为:新制氯水,2Fe2++Cl2=2Fe3++2Cl-;‎ 探究铁离子具有氧化性依据步骤可知加入过量铁粉和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加入硫氰酸钾溶液无红色出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答案为:铁粉,2Fe3++Fe=3Fe2+;‎ 乙组:(1)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答案为: ;‎ ‎(2)滴加KSCN溶液,溶液没有变红色,说明没有Fe3+,而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产物中有四氧化三铁,加足量稀硫酸发生反应:;此时溶液中一定有Fe3+,价KSCN溶液没有变红,说明三价铁被还原,综合分析还原剂只能是未反应完的铁单质,发生反应:Fe + 2Fe3+=3Fe2+,因为加了足量酸,所以阳离子还有氢离子,故答案为:H+和Fe2+; Fe ,Fe3O4;‎ ‎(3)氢氧化亚铁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答案为: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4)未变红的溶液变成红色说明Fe2+被氧化成Fe3+,氧化剂为氧气,‎ 故答案为:空气中的氧气将Fe2+氧化为Fe3+;‎ 三.计算题 ‎17.把含少量Na2CO3和水分的NaHCO3样品20克,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把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10克。则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的过程)_____________‎ ‎【答案】84%‎ ‎【解析】‎ ‎【分析】加热碳酸氢钠分解: ,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CO2+Ca(OH)2═CaCO3↓+H2O,得到白色沉淀10g为CaCO3,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 ‎【详解】设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y,加热样品生成CO2的质量为x,则:‎ ‎ ‎ x=44×10g/100=4.4g ‎ ‎ y=168×4.4g/44=16.8g则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4%,故答案为84%。‎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