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或IS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Al:27 Mg:24 Na:23 Fe:56 Cu:64 S:32 Si:28 Cl:35.5 Ba:137‎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为达成“同呼吸,共奋斗”全国各地为治理雾霾广泛开展了系列活动。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机动车实行限行措施是减少雾霾的途径之一 B. 积极推广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的使用 C. 通过吸收空气中CO2并利用廉价能源合成汽油可推广“绿色自由”计划 D. 将秸秆焚烧可得富含钾肥的草木灰,焚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秸秆处理办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A.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烟尘、有毒气体等空气污染物;‎ B.风能、太阳能、氢能是清洁能源;‎ C.吸收空气中的CO2并利用廉价能源合成汽油,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 D.秸秆燃烧能生成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详解】A.机动车实行限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氮及其化合物及固体颗粒排放,则是防止酸雨的途径之一,也是减少雾霾的途径之一,A正确;‎ B.风能、太阳能、氢能是清洁能源,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B正确;‎ C.吸收空气中的CO2并利用廉价能源合成汽油,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C正确; ‎ D.秸秆燃烧能生成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容易导致雾霾的产生,不利于环境保护,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 酒精和水 B. 碘和四氯化碳 C. 汽油和植物油 D. 水和四氯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A错误;‎ B.碘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B错误;‎ C.汽油和植物油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C错误;‎ D.水和四氯化碳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D正确; ‎ 故合理选项是D。‎ ‎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78gNa2O2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时电子转移数为NA B. 2L1mol/LNa2SO4溶液中离子总数为3NA C. 25℃,101.3kPa时,11.2LH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D. 4℃,101.3kPa时,54mlH2O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NaOH和O2,1mol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转移1mol电子,则78gNa2O2物质的量为1mol,则1mol Na2O2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时电子转移数为NA,A正确;‎ B.2L 1mol/LNa2SO4溶液中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2L×1mol/L=2mol,其中含有4mol钠离子和2mol硫酸根离子,共含有离子总数为6NA,B错误;‎ C.25℃、101.3kPa时,Vm≠22.4L/mol,不能按22.4L/mol计算氢气的分子数及原子数,C错误;‎ D. 4℃、101.3kPa时,54mL H2O质量为54g,物质的量为n(H2O)==3mol,含有的水分子数为3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4.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①过滤试剂 ②分离固体NaCl和碘单质 ③稀释浓硫酸 ④定容 A. 只有② B. ②③ C. ③④ D. 全不对 ‎【答案】A ‎【解析】‎ ‎【详解】过滤时需要玻璃棒引流,①不正确;‎ 碘单质是易升华的,所以分离固体NaCl和碘单质可以采用升华的方法,②正确;‎ 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量筒不能稀释溶液,③不正确;‎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定容应该用胶头滴管,④不正确,‎ 答案选A。‎ ‎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B. CO2通入CaCl2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 C. Fe3+遇KSCN溶液会产生红色沉淀 D. 25 ℃,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HCO3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焰色反应是利用电子的跃迁放出能量产生不同颜色的光,不是化学变化,A错误;‎ B、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所以二氧化碳与氯化钙不反应,B错误;‎ C、铁离子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的络合物,不是沉淀,C错误;‎ D、常温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D正确,‎ 答案选D。‎ ‎6.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也是电中性的,故A错误;‎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若是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溶质若是非电解质,则不移向任何电极,故B错误;‎ 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在显微镜观察下呈现无规则运动,这就是胶体的布朗运动特性。溶液中的离子自由移动,其运动是无规律的。故C错误;‎ D.溶液没有丁达尔现象而胶体存在,故胶体出现明显的光带,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 氢气还原氧化铜 C. 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 一氧化碳的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要求; B、氢气还原氧化铜,不是离子反应,不符合要求;‎ C、铁置换出铜,该反应是离子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符合要求;‎ D、CO燃烧的反应都不是离子反应,不符合要求;‎ 答案选C。‎ ‎8.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 )‎ A. Al(OH)3→Al2O3 B. Al2O3→Al(OH)3 ‎ C. Al→AlO2- D. AlCl3→Al(OH)3‎ ‎【答案】B ‎【解析】‎ ‎【详解】A.Al(OH)3→Al2O3,氢氧化铝受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水,可以一步完成,A不符合题意;‎ B.Al2O3→Al(OH)3转化,Al2O3难溶于水,应先将Al2O3与酸反应变成Al3+或与强碱溶液反应AlO2-后,然后加入弱碱或弱酸反应生成Al(OH)3,不可以一步完成,B符合题意;‎ C.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可以一步完成,C不符合题意;‎ D.AlCl3→Al(OH)3,氯化铝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可以一步完成,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9. 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 A. NaHCO3 B. FeCl2 C. Fe(OH)3 D. H2Si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2CO3+H2O+CO2=2NaHCO3,不符合题意,故A不选;‎ B、2FeCl3+Fe=3FeCl2,不符合题意,故B不选;‎ C、4Fe (OH)2+O2+2H2O=4Fe (OH)3,不符合题意,故C不选;‎ D 、SiO2不溶于水,不能直接通过化学反应制备硅酸,符合题意,故D选 ‎10.某含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铁的混合溶液100 mL,已知溶液中各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7 mol·L-1。此溶液最多能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 A. 5.6 g B. 10.6 g C. 11.2 g D. 16.8 g ‎【答案】D ‎【解析】‎ ‎【详解】假设各种阳离子浓度为xmol/L,根据化学式分析硫酸根离子浓度为x+x+3x/2=7,解x=2mol/L,硫酸铜和铁可以反应,硫酸铁和铁可以反应,所以最多溶解铁的质量为(2×0.1+2×0.1/2)×56=16.8g,选D。‎ ‎11. 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的是( )‎ A. 陶瓷 B. 金刚石 C. 水晶 D. 大理石 ‎【答案】A ‎【解析】‎ ‎【详解】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所以选项A正确。金刚石是C,水晶是SiO2,大理石是CaCO3。‎ 答案选A。‎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KCl溶液 I2‎ CCl4,萃取 B KNO3‎ K2SO4‎ 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盐酸,过滤 D CaCO3‎ CaO 盐酸,过滤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萃取即可,选项A正确;‎ B. 硝酸钡能和硫酸钾分液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钾,过滤即可,选项B正确;‎ C. 铜和盐酸不反应,但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过滤即可,选项C正确;‎ D. 碳酸钙也能和盐酸反应,应该是溶于水过滤,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13.向Fe2O3和铁屑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至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而产生的Fe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原混合物中Fe2O3和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2:1 C. 1:2 D. 1:3‎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原混合物中含有xmolFe,ymolFe2O3,由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和Fe2(SO4)3+Fe=3FeSO4得到Fe2O3~Fe2(SO4)3~Fe~3FeSO4,可见ymol的Fe2O3参加反应转化为3ymolFeSO4‎ ‎,同时消耗ymol的Fe;又由Fe+H2SO4=FeSO4+H2↑可知,(x-y)mol的Fe与硫酸反应产生(x-y)mol的FeSO4和(x-y)mol H2;则有[3ymol+(x-y)mol]:(x-y)mol=4:1,整理得y:x=1:2,故合理选项是C。‎ ‎14.某水溶液中可能含有Na+、Al3+、Fe3+、Mg2+、Ba2+、NH4+、Cl-、SO42-离子中的若干种。某同学取200mL该溶液分成两等份依次进行如下实验:①向第一份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后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0.02mol气体(标况),无沉淀产生,同时得到溶液甲;②向溶液甲中通入过量的CO2,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得到1.02g固体;③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用盐酸充分洗涤、干燥,得到11.65g固体。据此,该同学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中产生的气体为氨气,并可得原溶液中c(NH4+)=0.02 mol/L B. 实验③中沉淀里一定有BaSO4,可能有Mg(OH)2‎ C. 若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无需另外再设计实验验证 D.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且c(Na+)≥0.2mol/L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第一份加过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到0.02mol气体,该气体为氨气,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物质的量为0.02mol,其浓度为:c(NH4+)=‎ 无沉淀生成,则一定不含有Fe3+、Mg2+;‎ ‎②向甲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即为Al(OH)3,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l3+,由于Al3+与CO32-不能大量共存,所以一定不含有CO32-,Al3+和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NaAlO2溶液,向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白色沉淀,即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后,得到1.02g固体即为氧化铝,根据铝元素守恒,得到铝离子的物质的量是n(Al3+)=2×=0.02mol;c(Al3+)=‎ ‎③第二份溶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则一定含有SO42-离子,无Ba2+。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得到11.65g固体即BaSO4的质量是11.65g,物质的量为:n(BaSO4)=11.65g÷233g/mol=0.05mol,根据S元素守恒,可知SO42-的物质的量是0.05mol,c(SO42-)=0.05mol÷0.1L=0.5mol/L。‎ 综上可知,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H4+、Al3+、SO42-,其浓度分别是:0.2mol/L;0.2mol/L;0.5mol/L,一定不含Fe3+、Mg2+、Ba2+、SO42,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氯离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NH4+)=0.2 mol/L,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③中的白色沉淀中一定有BaSO4,因溶液不存在镁离子,则没有生成氢氧化镁,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不能确定氯离子是否存在,C错误;‎ D.任何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NH4+、Al3+、SO42-,其浓度分别是:0.2mol/L;0.2mol/L;0.5mol/L,可知NH4+、Al3+的正电荷总量小于SO42-负电荷总量,依据溶液中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则一定有Na+存在,若无氯离子存在,则0.2×1+0.2×3+c(Na+)×1=0.5×2,解得c(Na+)=0.2mol/L,若含有氯离子,则c(Na+)>0.2mol/L,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5.向xmL2.0mol/L的盐酸中投入ag镁铝合金,金属完全溶解,再加入ymL1.0mol/L的NaOH 溶液沉淀达到最大值,且质量为(a+1.7)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的取值范围为0.9g<a<1.2g B. 镁铝合金与盐酸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A C. 镁铝合金与盐酸反应产生H2的体积在常温常压下大于1.12L D. x=2y ‎【答案】D ‎【解析】‎ ‎【分析】向Mg、Al合金与盐酸反应后的反应中加入NaOH溶液沉淀达到最大值,沉淀是Mg (OH)2和Al(OH)3的混合物,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 ‎【详解】A.当金属全为Al时,Al的物质的量为n(Al)=0.1mol÷3=0.1/3mol,所以a的极小值为0.1/3mol×27g/mol=0.9g;当全为Mg时,Mg的物质的量为0.1mol÷2=0.05mol,则a的极大值=0.05mol×24g/mol=1.2g,故ad取值范围为0.9g<a<1.2g,正确;‎ B.沉淀混合物含有的OH-的质量为(a+1.7g)-ag=1.7g,物质的量为1.7g÷17g/mol=0.1mol;镁铝合金提供的电子等于混合物中OH-所带的电量,镁铝合金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mol×NAmol-1=0.lNA,故B正确;‎ C.由B分析可知,金属提供电子为0.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 ÷2 = 0.05mol,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氢气的体积大于0.05mol×22.4L/mol= 1.12L,故C正确;‎ D.根据氯离子、钠离子守恒可知n(HCl)=n(NaCl)=n(NaOH),所以x ‎ mL×2mol/L=ymL×1mol/L,即y=2x,故D错误;‎ 答案选D。‎ ‎16.往 100 g FeCl3 和 Cu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 FeCl3会先与铁粉发生反应:2FeCl3 + Fe =3FeCl2。下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D 点对应纵坐标为 6.4‎ B. B 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C. 该 100 g 溶液中的 CuCl2质量分数为 13.5%‎ D. 取 DE 两点间(不含 D)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A、B点处与氯化铜反应铁的质量为11.2g-5.6g=5.6g,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氯化铜的质量为y Fe + CuCl2═FeCl2+Cu ‎56  135    64‎ ‎5.6g y     x ‎==,x=6.4g,y=13.5g,故此时生成铜为6.4g,也就是D点的坐标为6.4g,故A正确;‎ B、A点以前是铁与氯化铁反应,说明与氯化铁反应的铁为5.6g;A-B段是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B点后溶液中无氯化铜,故B错误;‎ C、由D点的坐标为6.4g,则DE间的固体质量为5.6g,而BC间的质量也为5.6g,则说明B点后铁粉再未参加反应,氯化铜已恰好反应完全,由B可知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为13.5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3.5%,故C正确;‎ D、由于由于DE两点间存在铁粉,所以加盐酸后一定能产生气泡,故D正确;‎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2分)‎ ‎17.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以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提示:黄緑色气体乙是氯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丙______,H______。‎ ‎(2)根据要求回答:‎ ‎①D溶液和F溶液在空气中混合的现象:_______;‎ ‎②反应③离子方程式________;‎ ‎③反应⑦离子方程式________;‎ ‎④反应⑥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1). Al (2). HCl (3). Fe(OH)2 (4). 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5). 2Al+2OH-+2H2O=2AlO2-+3H2↑ (6). 2Fe2++2Cl2=2Cl-+2Fe3+ (7). 4Fe(OH)2+ O2+2H2O=4Fe(OH)3‎ ‎【解析】‎ ‎【分析】金属单质A焰色反应为黄色证明为A是Na,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甲为H2,物质D为NaOH;金属B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说明B为Al,黄绿色气体乙为Cl2,气体甲和氯气反应生成丙为HCl,物质E为盐酸,物质D是氢氧化钠,D和物质G为反应H在空气中生成红褐色沉淀I为Fe(OH)3,则H是Fe(OH)2,Fe(OH)3与盐酸发生产生的G为FeCl3‎ ‎,物质F为FeCl2,可判断C为Fe,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由以上推断可知A是Na,B是Al,C是Fe,D是NaOH,E是盐酸,F是FeCl2,G是FeCl3,H是Fe(OH)2,I是Fe(OH)3。‎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为Al,丙为HCl,H为Fe(OH)2;‎ ‎(2)①D是NaOH,F是FeCl2,二者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因此在空气中混合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②反应③是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AlO2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③FeCl2具有还原性,Cl2具有强的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Cl3,所以反应⑦离子方程式为2Fe2++2Cl2=2Cl-+2Fe3+;‎ ‎④Fe(OH)2不稳定,容易被氧气氧化产生Fe(OH)3,所以反应⑥化学方程式4Fe(OH)2+ O2+2H2O=4Fe(OH)3。‎ ‎18.绿矾(FeSO4•7H2O)可用做净水剂、除草剂等。某研究小组测定了硫酸矿焙烧后的烧渣中主要成分(Fe2O3、Al2O3和SiO2,不考虑其它杂质)的含量并制备了绿矾,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有AlO2-、SiO32-和______。‎ ‎(2)试剂C是______。‎ ‎(3)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4)烧渣中Fe2O3、Al2O3和Si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答案】(1). OH- (2). 稀硫酸 (3). Fe+2Fe3+=3Fe2+ (4). Fe+2H+=Fe2++H2↑ (5). 5:5:1‎ ‎【解析】‎ ‎【分析】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Al2O3和SiO2,与过量NaOH溶液混合,Al2O3和SiO2‎ 反应产生NaAlO2、Na2SiO3进入溶液A中,Fe2O3不能反应进入滤渣,然后过滤得到的固体B为Fe2O3为8.0g,溶液A中含有Na+、AlO2-、SiO32-和OH-,加入过量盐酸,AlO2-转化为Al3+,SiO32-反应形成H2SiO3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OH-+H+=H2O、AlO2-+4H+=Al3++2H2O、SiO32-+2H+=H2SiO3↓,然后过滤得到的固体F为H2SiO3沉淀,灼烧H2SiO3脱水分解得SiO2为0.6g;固体B为Fe2O3,向其中加过量试剂C溶解,因为要制备FeSO4•7H2O,所以试剂C为稀硫酸,发生反应Fe2O3+6H+=2Fe3++3H2O,所得溶液D为硫酸铁和过量稀硫酸的混合溶液,再加试剂E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则试剂E为Fe单质,最后将硫酸亚铁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绿矾,据此分析。‎ ‎【详解】(1)通过以上分析知,溶液A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有AlO2-、SiO32-和OH-;‎ ‎(2)固体B为Fe2O3,向其中加入H2SO4反应产生Fe2(SO4)3,再向该溶液中加入Fe粉,还原得到FeSO4溶液,因此试剂C是稀硫酸;‎ ‎(3)③是Fe单质与Fe2(SO4)3反应产生FeSO4溶液,及与过量的H2SO4反应产生FeSO4和H2,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Fe3+=3Fe2+、Fe+2H+=Fe2++H2↑;‎ ‎(4)通过以上分析知Fe2O3为8.0g,,固体G是SiO2,由于在反应过程中Si元素没有损失,所以根据Si元素守恒,可知原混合物中含有SiO2为0.6g,则原混合物中Al2O3质量为m(Al2O3)=13.7g-8.0g-0.6g=5.1g,则烧渣中Fe2O3、Al2O3和SiO2的物质的量之比n(Fe2O3):n(Al2O3):n(SiO2)=::=0.05:0.05:0.01=5:5:1。‎ ‎19.(1)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气后制得浓度为12.0mol/L、密度为0.915g/cm3的氨水。试计算1体积水吸收________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水的密度以1.00g/cm3计)‎ ‎(2)硫铁矿高温下空气氧化产生二氧化硫:4FeS2+11O28SO2+2Fe2O3设空气中N2、O2的含量分别为0.800和0.200(体积分数),试完成下列各题:‎ ‎①1.00molFeS2完全氧化,需要空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L。‎ ‎②55L空气和足量FeS2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同温同压)变为_______L。‎ ‎【答案】(1). 378 (2). 308 (3). 52‎ ‎【解析】‎ ‎【分析】(1)假设溶液体积为1.00L,根据n(NH3)=c(NH3)×V,求出1L溶液中所含氨气的物质的量,求出标准状况下氨气的体积;根据水的质量=氨水的质量-氨气的质量,求出水的质量,进而求出水的体积;由求出1体积水所吸收氨气的体积;‎ ‎(2)①根据方程式计算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氧气的体积,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计算需要空气的体积;‎ ‎②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利用差量法计算反应后气体体积变化,据此解答。‎ ‎【详解】(1)假设溶液体积为1.00L,1.00L该氨水含氨的物质的量n(NH3)= 1.00L×12.0mol/L=12.0mol,V(NH3)=12.0mol×22.4L/mol=268.8L;1.00L该氨水中含水的质量m(H2O)=1.00L×0.915g/cm3×103mL/L-12.0mol×17.0g/mol=915g-204g=711g;V(H2O)==0.711L;==378;‎ ‎(2)①根据方程式4FeS2+11O28SO2+2Fe2O3可知,1.00molFeS2完全氧化需要氧气物质的量为mol,因此需要空气的体积=(mol×22.4L/mol)÷0.200=308L;‎ ‎②55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V(O2)=55L×0.200=11.0L,由化学方程式4FeS2+11O28SO2+2Fe2O3可知,11mol的O2参加反应变为8molSO2,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则11.0L的O2参加反应产生8LSO2,气体体积减少了3L,故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55L-3L=52L。‎ ‎20.已知Cl-、Br-、Fe2+、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现向FeBr2、FeI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a线分别代表溶液中____________的变化情况;‎ ‎(2)c线分别代表溶液中____________的变化情况;‎ ‎(3)原溶液中Br-与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答案】(1). I- (2). Fe3+ (3). 3∶2‎ ‎【解析】‎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根据还原性强弱为:I->Fe2+>Br->Cl-‎ 规律可知,氧化剂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离子,再氧化还原性弱的离子;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 在通入氯气的量为0-1mol的过程中,碘离子从最大量降到0,即得到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通入氯气的量为1-3mol的过程中,亚铁离子从4mol降到0,三价铁的量逐渐增大,所以含有亚铁离子共4mol;在通入氯气的量为3-6mol的过程中,溴离子从6mol降到0,所以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据以上分析回答。‎ ‎【详解】(1) Cl-、Br-、Fe2+、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氧化剂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离子,再氧化还原性弱的离子;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在通入氯气的量为0-1mol的过程中,碘离子从最大量降到0,所以a线代表溶液中的I-的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I-。‎ ‎(2)通入氯气的量为1-3mol的过程中,亚铁离子从4mol降到0,三价铁的量逐渐增大,所以c线代表溶液中的Fe3+的变化情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Fe3+。 (3) 通入氯气的量为1-3mol 的过程中,亚铁离子从4mol降到0,三价铁的量逐渐增大,所以含有亚铁离子共4mol;在通入氯气的量为3-6mol的过程中,溴离子从6mol降到0,所以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所以原溶液中Br-与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4=3∶2;‎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3∶2。‎ ‎21.一定质量的镁、铝混合物投到2 mol·L-1的盐酸中,待金属完全溶解后,向溶液中加入2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 ‎(1)80-90ml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2)金属铝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盐酸的体积是____________mL;‎ ‎(4)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Al(OH)3+ OH-=AlO2-+2H2O (2). 0.54g (3). 80mL (4). 0<a<50‎ ‎【解析】‎ ‎【分析】0~a段没有生成沉淀,说明盐酸过量,加入的氢氧化钠与氯化氢反应;a~80段开始生成沉淀,加入80mL氢氧化钠溶液后沉淀达到最大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80~90段氢氧化铝开始溶解,溶解氢氧化铝消耗了10mLNaOH,则氢氧化铝沉淀的物质的量为:2mol/L×0.01L=0.02mol;当加入90mLNaOH溶液后氢氧化铝完全溶解,此时沉淀只有氢氧化镁, (1)80~90ml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2)氢氧化钠的体积在80至90mL段内,所有的氢氧化钠用于溶解氢氧化铝,根据氢氧化钠的量确定氢氧化铝的量,根据原子守恒确定金属铝的量; (3)加入80mL氢氧化钠溶液时,溶质为NaCl,根据质量守恒可以计算出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计算出盐酸的体积; (4)合金的组成可以采用极限假设法,当金属全部是金属铝时剩余的酸最多,a的值最大来判断a得取值范围。‎ ‎【详解】(1)根据图可知,首先发生的反应是中和过量的酸:H++OH-=H2O,然后是沉淀两种金属离子:Mg2++2OH-=Mg(OH)2↓、Al3++3OH-=Al(OH)3↓,最后是Al(OH)3的溶解:Al(OH)3+ OH-=AlO2-+2H2O,即80~90ml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 OH-=AlO2-+2H2O;‎ ‎(2)从横坐标80mL到90mL这段可以求出n(Al(OH)3)=n(OH-)=2 mol·L-1×0.01L=0.02mol,则n(Al)=n(Al(OH)3)=0.02mol,即为0.54g;‎ ‎(3)镁、铝混合物投到盐酸中,生成氯化镁和氯化铝,并且从图上可知盐酸过量,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先与过量的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后氢氧化钠又与氯化镁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钠,当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80mL时,盐酸中的氯离子都与钠离子结合成氯化钠,根据原子守恒可知,n(HCl)=n(NaOH)=2 mol·L-1×0.08L=0.16mol,则盐酸的体积为V==0.16mol÷2mol/L=0.08L=80mL;‎ ‎(4)假设盐酸溶解金属后不剩,这种情况下,酸恰好与合金反应完全,即a=,通过极值法,当合金中完全是铝时,因为沉淀Al3+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为30mL,从图可知,中和过量的酸所消耗的碱液体积最大为50mL,但是假设不成立,最大值是不存在的,所以的取值范围为0<a<50。‎ ‎22.已知:2KMnO4K2MnO4+MnO2+O2↑,将0.1moKMn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molO2;向反应后残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又收集到bmolCl2,此时Mn元素全部以Mn2+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注:KMnO4和K2MnO4以及MnO2都能与浓盐酸反应并生成Mn2+)。‎ ‎(1)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 O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_____(填化学式),反应中若产生0.3mol的气体则有________mol的电子转移。‎ ‎(2)a+b的最大值为________,a+b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1). MnCl2 (2). 0.6 (3). 0.25 (4). 0.2‎ ‎【解析】‎ ‎【分析】(1)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根据Cl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转移电子;‎ ‎(2)KMn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mol氧气,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继续加热,收集到气体bmol氯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整个过程中,Mn元素得到电子数等于O元素、Cl元素失去的电子,则有:0.1×(7-2)=4a+2b,整理得a+b=0.25-a,当高氯酸钾没有分解时,(a+b)达最大值,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生成氧气时,生成氧气最多,生成氯气最少,根据方程式计算氧气最大值,进而确定(a+b)的最小值。‎ ‎【详解】(1)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MnCl2是还原产物;产生0.3mol的氯气时,转移电子为n(e-)=0.3mol×2×[0-(-1)]=0.6mol;‎ ‎(2)KMn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mol氧气,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继续加热,收集到bmol氯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整个过程中,Mn元素获得电子等于O元素、Cl元素失去的电子,则有:0.1×(7-2)=4a+2b,整理可得a+b=0.25-a,当高氯酸钾没有分解时,(a+b)达最大值,此时a=0,则(a+b)的最大值=0.25;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生成氧气时,生成氧气最多,生成氯气最少,由2KMnO4K2MnO4+MnO2+O2↑,可知生成氧气最大的物质的量为0.1mol×=0.05mol,则a+b≥0.25-0.05=0.2,故(a+b)的最小值为0.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