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知识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知识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知识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知识划重点★‎ 词语的运用主要考虑三个层次的问题:①准确把握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内涵;②仔细了解词语语义轻重、范围大小、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特定指向;③辨析词语在语境中的语法搭配、整体语义等方面的问题。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主要包括成语(水落石出、叶公好 龙)、惯用语(乱弹琴、开绿灯)、歇后语(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芝麻开花———节节高)、谚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格言(知识就是力量)等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同时,熟语源远流长,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 考点1 实词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要理解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同中求异,能够精细地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1)抓词义的轻重。“激动”比“感动”更强烈。“蔑视’比“轻视”词义重。‎ ‎(2)抓词义的侧重点。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3)把握词义的范围大小。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1)感情色彩: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中性词,既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鼓舞”是个褒义词,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煽动”则是个贬义词,有挑唆、怂恿人干坏事之意。(2)语体色彩:语体色彩主要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上,如“调解”和“斡旋”都有消除纠纷的意思,但前者用于日常口语中,指劝说双方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纠纷的活动;后者是外交辞令,常用于重大的国际争端,是书面语体。(3)谦敬色彩:如“令尊”是敬辞,称对方的父亲。“家父”是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从语法方面来辨析。(1)搭配对象:如“爱戴”适用于对上,“爱护”适用于对下。(2)语法功 能:看词性、句法等。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考点2 虚词 辨析虚词的方法如下:‎ ‎1.从虚词语法功能辨析。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写诗。”句中的“偶然”是形容词,用来形容“写写诗”显然不妥,应换用表示“间或”“有时”之意的副词“偶尔”。即便词性一样,有些词在句法上仍有区别,如“何况”“况.且”都是副词,但“何况”多用于问句中 ‎2.从虚词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如:小黄对我笑了笑。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对”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3.从虚词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并列关系的有“也……也……”“不是……而是……”“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表递进关系的有“不……而且……”“不仅……还……”“连……也……”“尚且……何况……”等;表选择关系的有“不是……就是……”“宁可也不……”“与其……不如……”“是……还是……”等;表转折关系的有“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表条件关系的有“只要……”“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是……等;表假设关系的有“如果……”“即使……也……”等等。‎ ‎4.从虚词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前者表示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一般表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5.从虚词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考点3 成语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准确理解成语意义应做到三点:一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二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三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避免望文生义。‎ 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成语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有其原始的语境,如果不了解成语的出处,不了解成语的古义,就不能准确把握词的含义,单从表面上去作肤浅的理解,甚至胡乱猜测,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巷”的古义是“住宅”,“万人空巷”就是“万人空宅”的意思。形容很多人走出来聚集在一起,场面热烈。‎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成语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使用错误,它多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成语在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如: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4.颠倒尊卑,谦敬不分。谦词,表示谦虚,只能对己;敬辞,表示尊敬或者感激,只能对别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指当别人给自己大力帮助时的敬辞,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这里错用。‎ ‎5.语义重复,叠床架屋。如:看到他这种滑稽的样子,我忍俊不禁地笑了。“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笑”的意思,与“笑了”重复。‎ ‎6.功能误用,不合语法。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不能带宾语;有的只用于否定句中;有的词性不分。如:①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带了宾语,使用不对。‎ ‎7.不知大小,轻重失当。有些成语词义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具体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 间。“义无反顾”指“高度的正义感或责任心不容许回溯到以前的时间或地点”或“从道义上讲只能勇往直前,不能回顾、退缩”,这里大词小用。‎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少多义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9.自相矛盾,不合情理。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是“众多”的意思,与“一位”矛盾。‎ ‎10.形近混淆,一字之差。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不胜其烦”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的意思,这里应该用“不厌其烦”,形容很有耐心。‎ 考点4 俗语 俗语即因通俗、形象而流行于民间、保持着口语特点的固定用语。俗语又包括谚语、格言、惯用语和歇后语。‎ ‎1.谚语。谚语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定型化的语句。谚语一般都能揭示一个客观规律或反映一个事理使人从中受到启示。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谚语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结构整齐,音节匀称,音调和谐。‎ ‎2.格言。格言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如:知识就是力量”(培根)、“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成伟大的发现”(牛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3.惯用语。惯用语是口头上常用的习惯用语。如“钻空子”“吹牛皮”“扣帽子”“半瓶子醋”等。惯用语一般是人们比较熟知的,来自于生活,跟成语一样具有简明、生动、形象的特点,尤其要注意区分相近义和弄清感情色彩。如“磨洋工”和“泡蘑菇”意思很相近,一个偏重指工作时拖延时间,懒散拖沓;一个指故意纠缠而拖延时间。在“你快说去不去,别泡蘑菇了”这句话里,就不能把“泡蘑菇”换成“磨洋工”。惯用语带有贬义的比较多,讽刺意味比较浓,使用时要分清对象。“放冷箭”、“顺竿爬”之类的词,只能用在反面事物或否定的事物上;“打头阵”、“唱主角”就不一定有贬义意味。此外,一些方言色彩过浓、不为多数人接受的最好少用或不用。另外,成语和惯用语也有不同之处。如“无孔不入”是 成语,“钻空子”是惯用语。我们可以把“钻空子”拆开说钻了一个空子、钻了我们的空子;却不能把“无孔不入”说成无一孔不入,更不能说成无我们的孔不入。‎ ‎4.歇后语。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的基本义。歇后语分为两大类:(1)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一两 头受气”、“水中捞月一场空”;(2)谐音型,如:“老虎驾车一 谁赶(敢)”、“孔夫子搬家一尽是书(输)”‎ ‎★练习划重点★‎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与众多欧西事物的“迁地弗良”不同,文学史这一著述形式进入中国以后,很快便________,而今已经变得枝繁叶茂。欧洲十九世纪兴盛一时的文学史,十九世纪末遭遇了来自审美主义的________;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学院占据主流的“新批评”更是公然拒绝文学史;尽管后来随着文学社会学、接受美学、新历史主义等研究路径的展开,文学史一度有复兴之势,但对这一学科进行理论反思的声音,一直________。‎ A.落地生根 置疑 不绝如缕 B.入乡随俗 质疑 若隐若现 C.落地生根 质疑 不绝如缕 D.入乡随俗 置疑 若隐若现 ‎【答案】C ‎【解析】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入乡随俗:是指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这个成语常形容外乡人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风俗文化。本题所给文段说文学史进入中国,如今已经“枝繁叶茂”,用“落地生根”恰当。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句。文中不是否定句,用“质疑”正确。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形容形势危急或者声音细微悠长。若隐若现,强调的是模糊、不清楚。文中用“不绝如缕”恰当。故此题答案应为A项。‎ ‎2.下列各组词语中,对加点的词在本课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方遒(强劲) 指点(指责) 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携来(到来)‎ C.恰(正值)同学少年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粪土(浇粪的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要实词意义的把握。A项,指点:评论。B项,来:衬字,无义。‎ D项,粪土:视……如粪土。故选C。‎ ‎3.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可以活到100岁 ① 更长, ② 单个体细胞往往没有那么长的寿命。机体成熟体细胞会因衰 ③ 受伤死亡,需要随时产生它们的替代品,而干细胞 ④ 是这些替代品的来源。它们在人体发育过程中,会长期保持自己的幼稚状态和分化潜能, ⑤ 受到一些特殊的理化刺激时, ⑥ 会活跃起来,开始增殖和分化,变成机体需要的细胞类型,发挥应有的作用。‎ A.或者 可 和 可能 在 于是 B.甚至 而 或 就 当 才 C.甚至 但是 与 也许 只有 才 D.或者 然而 及 便 只要 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具体涉及关联词语的使用。首先应注意关联词语的搭配,然后分析句间的关系。①空前后为递进关系,排除A.D。③空,“衰老”和“受伤”均会导致细胞死亡,故前后应为选择关系,用“或”。④空,本句为肯定语气,故用“就”或“便”。⑤空,宜填介词,与“……时”构成固定搭配。⑥空,前后为条 件关系,故填“才”(前句的“只有”省略了)。综合考虑,答案选B。解答关联词语,首先要准确掌握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然后准确把握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同时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本题考生可以采取排除的办法,可以先利用第一空的递进关系排除AD两项,再利用第四空的肯定语气排除C项。‎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① 他们从你身边走过,‎ ‎② 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③ 你还不引人注目。而④ 当你长成一株大树时,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⑤ 会看到你,⑥ 欣赏你。‎ A.虽然 或者 因为 / / 并且 B.虽然 / 除非 / / 并且 C.即使 / 除非 / 也 并且 D.即使 甚至 因为 / 也 并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关联词语的能力。本题可从前后照应性和顺序的合理性两个角度考虑。“虽然”表转折,“即使”表假设:“他们从你身边走过”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应选“即使”。“甚至”表递进,“或者”表选择,②空前后的分句是递进关系,所以选择“甚至”。所以本题选D。故选D。‎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白居易与琵琶女都有起伏的生活经历,一番交谈,一曲曲内涵丰富的琵琶乐音后,诗人与琵琶女彼此都有相见恨晚的慨叹。‎ ‎②家风是读懂中国文化密码的一本书,良好的家风是无声的教诲。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家风对于我们来说从来没有情随事迁的陌生感,始终在人们的精神血脉中绵延流淌。‎ ‎③电视剧《大宅门》里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号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跪献灵前的动作。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场戏很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④你我都出门在外辛苦打工,虽然咱俩的家乡隔着几座山、几条河,以前也没有见过面,可是相逢何必曾相识。‎ ‎⑤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⑥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城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③⑥ D.②⑤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熟语在语境中的词义。①相见恨晚:为认识得太晚而感到遗憾,形容一见如故,意气相投,此处用于白居易与琵琶女,不符合语境。②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望文生义,可改为“时移世易”。③此时无声胜有声: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此处用来形容动作,符合语境。④相逢何必曾相识:虽不曾相识,但却像朋友一样相知。由“以前也没有见过面”可知,符合语境。⑤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用错对象。⑥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谦敬错位。故选D。‎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大概会令人错愕。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二处是针 对前一处而言的,故使用指示代词“这”。第三处是表示假设,第四处和第三处构成递进关系,第五处与第三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依据这样的方式分析即可。故选A。‎ ‎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解玺璋推出的新作《君主立宪之殇:梁启超与他的“自改革”》,聚焦梁启超主张“自改革”的这段历史,让我们重回那个波谲云诡的年代。‎ ‎②提到贪官,老百姓心里往往出现这样一个形象:大腹便便的肚子,油光锃亮的脑门儿,穿着扣不上扣子的西装,还架着一副显得很诚善的黑框眼镜。‎ ‎③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④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⑤2015年钢铁行业利润率虽悄然反弹,但日渐式微,仍创近年次低点,预计在行业整合的背景下,2016年将会继续好转,且机遇与风险并存。‎ ‎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人口越来越少,有些山区甚至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象。‎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本题,①波谲云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也说“云谲波诡”。符合语境。②大腹便便:本义就指肚子大,与“肚子”语义重复。③管见所及:指自己的见识不广,看法未必正确。用作谦辞,用在此处不当。④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增添一句话。此处合适。⑤日渐式微:逐渐没落,销声匿迹。泛指事物或人逐步地衰落。此处合适。⑥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不合语境。故选C。‎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参观的这座宫殿于1917年建成,原本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为其皇太子夫妇修建的宫邸,遂以王储妃切齐琳的名字命名。( ),走近看,并没有看到的奢华,而是赭墙红瓦的质朴,宫殿周边林木葱郁、碧草如茵,静雅恬适。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清水澹澹,_________。‎ 切齐琳宫中间正厅装潢高雅又颇具历史韵味,展示了欧洲当时最高水准的工匠技艺,波茨坦会议就在这里召开。走进四方形大厅,__________。大厅面积约40平方米,中央摆放着一张栎木大圆桌,这张桌子是原件,上面插着与会的苏、美、英三国国旗。会议厅内设有楼廊,还有供各国记者采访用的新闻席。‎ 大厅两侧原本是王储伉俪的卧室、书房、会客厅、育儿房等,不过波茨坦会议期间,已被改为三国领导人的工作室和会客室。这些对外开放参观的房间布置,基本按照当年会议原样保存着,历史就这样活生生地躺在我们眼前。穿行在廊道里,洁白的墙壁上悬挂着波茨坦会议的现场照片,还有装裱的《波茨坦公告》全文。在中文手抄本前驻足细读,第六条写着“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杈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我不由得陷入沉思,___________啊!‎ ‎(1)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基本按照当年会议原样,历史就这样活生生地在我们眼前。‎ B.基本按照当年会议原样复古,历史就这样活生生地躺在我们眼前。‎ C.基本按照当年会议原样保存着,历史就这样活生生地展示在我们眼前。‎ D.基本按照原样保存着当年会议历史,就这样活生生地展示在我们眼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承接前面内容“我们参观的这座宫殿于1917年建成”可知,下面要接的内容肯定是“宫殿”在前,排除B项;从语气上看,此处用较委婉的说法来介绍这座宫殿比较合适,而D过于肯定,故排除;AC比较,可知,用“与其……还不如”这个关联词,更能使前后文联系紧密,故排除C。故选A。‎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与其说是宫殿,还不如说是英式的官邸 B.与其说是英式的官邸,还不如说是宫殿 C.与其说是宫殿、英式的官邸 D.说是宫殿,实际就是英式的官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A项,成分残缺导致不合逻辑,缺少谓语动词“保存”“展示”等;B项,用词不当,“复古”“躺”用词不当,“按照原样复古”的表述不恰当;D项,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基本按照当年会议原样保存着,历史就这样活生生地展示在我们眼前”。故选C。‎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雕梁画栋 山清水秀 茅塞顿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雕梁画栋 风光旖旎 豁然开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绫罗绸缎 风光旖旎 茅塞顿开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D.绫罗绸缎 山清水秀 豁然开朗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绫罗绸缎: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与后文“赭墙红瓦”对应,应用“雕梁画栋”。‎ 第二处,山清水秀:形容风景山水优美。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风光美丽动人。此处形容小河,应用“风光旖旎”。第三处,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领会。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豁然开朗”的原意符合此处语境。第四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住过去的教训,可以作为后来的借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比喻以往的失败,应该拿来当作教训。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故选B。‎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些年,一些精品国剧走出国门,为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荧屏带去了一股_____的中国风尚。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走出去,是机遇,是更大的市场,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海外观众的增多与国际市场的扩大,要求国产影视行业_____掌握更先进的制作技术、选取更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创作更新颖的主题内容、制定更全面的传播策略,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影视剧市场走得更远。此次《长安十二时辰》在海外广受欢迎,( )。该剧主创人员前前后后看了3遍小说,针对第一集写了23个版本,花费4个月时间抓住人物和故事核心,富于质感的画面、多样的制作拍摄手法、富有层次的场景设置,让外国观众对_____的中国影视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充分展现了当今国产电视剧制作水平的日益_____。可见,国产剧要想赢得很好的海外口碑,扩大全球市场,必须在提升制作水平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浓郁 必须 精雕细刻 国际化 B.浓重 必需 精雕细刻 全球化 C.浓重 必须 雕章琢句 全球化 D.浓郁 必需 雕章琢句 国际化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浓郁”,指香气、色彩、气氛等浓厚;“浓重”,有强烈、鲜明、深厚的意思,也形容炯雾、气味、色彩等很浓很重。根据语意,此处意指浓厚的中国风尚,“浓郁”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一处应该选择“浓郁”。第二处,“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必需”,意思是一定要有,不可少。根据语境“海外观众的增多与国际市场的扩大,要求国产影视行业_____掌握更先进的制作技术、选取更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创作更新颖的主题内容、制定更全面的传播策略,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影视剧市场走得更远”,可知此处指有必要掌握更先进的制作技术等,“必须”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二处应该选择“必须”。第三处,“精雕细刻”,多用于比喻做事认真细致;“雕章琢句”,指刻意修饰词句。此处修饰中国影视剧,强调中国影视剧认真 细致,“精雕细刻”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三处应该选择“精雕细刻”。第四处,“国际化”,是指设计和制造容易适应不同区域要求的产品的一种方式,进而达到世界各国的要求;“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根据语境“也充分展现了当今国产电视剧制作水平的日益_____”,可知此处强调当今国产电视剧制作日益符合世界各国的要求,“国际化”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四处应该选择“国际化”。故选A。‎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B.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C.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满足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D.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很好地满足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该把“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改为“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二是搭配不当,“实现了”与“双重需求”搭配不当,应该将“实现了”改为“满足了”,据此可以排除B项。故选D。‎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因为有精良的制作,还因为有精心打磨的故事 B.不仅因为有精心打磨的故事,还因为有精良的制作 C.不是因为精心打磨的故事,而是因为有精良的制作 D.不是因为精良的制作,而是因为精心打磨的故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第一,根据上下文语意,可知此处强渊的是“精心打磨的故事”“精良的制作”两者皆有,据此可以排除C、D两项。第二,下文“该剧主创人员前前后后看了3遍小说,针对第一集写了23个版本,花费4个月时间抓住人物和故事核心,富于质感的画面、多样的制作拍摄手法、富有层次的场景设置”先说“人物和故事核心”,后说“画面、拍摄手法、场景设置”。为了和下文保持对应关系,括号内的语句应该先说“精心打磨的故事”,再说“精良的制作”,据此可以排除A项。故选B。‎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美贸易战形势可谓 ,双方是处在相互冲突愈演愈烈的路上,还是打得越历害越接近达成协议,真是很难说。中美贸易战打成今天的规模肯定是当初双方都没有想到的。或者说是当初双方预期的“最坏情况”。这样的贸易战持续下去,严重的负面效果 。实际上中美都有珍惜即将到来的第十三轮高级别经贸磋商的充分理由。在上一轮和这一轮 间,中美经历了很动荡的交锋和沟通重启,进一步检检了双方的意志和实力,同时也垒高了贸易战的爆炸当量。‎ 把贸易战作为国际战略清算,绝不会有一个国家的人民真正欢迎它。(  )。中美社会中都有一些针对对方很冲动的想法。因为中美鉴于都是有力量的大国,也不真正具有为实施它们而承受巨大代价的决心,双方都缺少那些极端念头加以实现的能力。加上这是一个越来越现实、世俗的世界。喊一喊可以,真正进行大国战略对撞肯定不受大多数社会成员欢迎。硬撑着要推动中美打“史诗级”贸易战注定是对历史大势的“顶风作案”。结束贸易战无论在当前有多难,历史地看,它一定会被视为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扑朔迷离 一目了然 商讨 从善如流 B.扑朔迷离 不言而喻 磋商 从善如流 C.错综复杂 不言而喻 商讨 见机行事 D.错综复杂 一目了然 磋商 见机行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积累和使用,同时也考查学生依据上下文语意对词语进行排除和判断的选择能力。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错综复杂: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语境是“中美贸易战形势”,应为“扑朔迷离”。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语境说“严重的负面效果”,应是不用说就明白,应为“不言而喻”。磋商:意思是仔细商量、研究;互相商议。商讨:指商量讨论。“磋商”比“商讨”更具外交辞令色彩。应用“磋商”。从善如流: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语境是“结束贸易战”是正确选择,是大众的意见,应为“从善如流”。故选B。‎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而如何对应真实的民意,实现它的软着陆或者贸易战的退出,却是富有挑战的工作,比开打和升级贸易战要复杂得多。‎ B.然而如何实现贸易战的退出或者它的软着陆,对应真实的民意,却是富有挑战的工作,比开打和升级贸易战要复杂得多。‎ C.然而如何对应真实的民意,实现贸易战的退出或者它的软着陆,却是富有挑战的工作,比开打和升级贸易战要复杂得多。‎ D.因而如何对应真实的民意,实现易战的退出或者它的软着陆,却是比开打和升级贸易战要复杂多,是富有挑战的工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然而”具有转折意味,和前文及后文“却是”街接更有力度;“应对民意”与前文“决不会有一个国家的人民真正欢迎它”衔接紧密;“退出”和“软着陆”语序也应连贯。据此可以排除A、B、D三项。故选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鉴于中美都是有力量的大国,也不真正具有将那些极端念头加以实现的能力,且双方都缺少为实施 它们而承受巨大代价的决心。‎ B.因为中美鉴于都是有力量的大国,双方都缺少将那些极端念头加以实现的能力,也不真正具有为实施它们而承受巨大代价的决心。‎ C.但是鉴于中美都是有力量的大国,也不真正具有将那些极端念头加以实现的能力,且双方都缺少为实施它们而承受巨大代价的决心。‎ D.但是鉴于中美都是有力量的大国,双方都缺少将那些极端念头加以实现的能力,也不真正具有为实施它们而承受巨大代价的决心。‎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本题,画线句子与前句是转折关系,排除A、B两项;“都缺少”与“也不真正缺少”是递进关系,排除C项。‎ 故选D。‎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是20世纪以来最为深刻、最有影响的技术革命。阿尔法狗战胜围棋冠军李世石,象征着计算机技术已进入人工智能的新信息技术,其特征是大数据、大计算、大决策,三位一体。人工智能的智慧已能和人类相提并论。2010年左右,大数据时代____________到来,超级运算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式算法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让人应接不暇,甚至始料不及。‎ 虽然当前的人工智能还不具备自我升级、自主创造的能力,但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未来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无视人工智能的作用和功能,这意味着,新一轮的创新运动必被强势_____________,人们可能面对新的冲击和挑战_____________。‎ 人工智能对于国家治理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的早期发展,需要国家在治理上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强力的支持,而当技术蓄势待发并逐渐成熟且准备在人类社会运用时,治理主体的缺位、治理能力的强弱就可能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权责不清、道德忧虑等。如何建立人工智能时代精准治理的原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难题。在当下,人类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对于人工智能,( )。‎ 未雨绸缪、总是对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宣告 激励 不知所措 防微杜渐 B.公布 激发 莫衷一是 防微杜渐 C.宣告 激发 不知所措 防患未然 D.公布 激励 莫衷一是 防患未然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宣告:宣布,告知。书面语言和礼仪性语言常用,在日常口语中不多用。公布:公开宣布,布告,告示,告知,通知,上榜等。或者法律、命令,或以某事公告于众。此处“大数据时代”是作为一个信息,应该选择“宣告”。激发:激之使奋起。激励:激发鼓励,对人精神勉励。根据语境应该选择“激发”。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根据语境,这里应用“不知所措”。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根据语境,这里应为“防患未然”。故选C。‎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技术逐渐成熟并蓄势待发且准备在人类社会应用时,治理主体的缺位、治理能力的低弱就可能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权责不清、道德忧虑等后果。‎ B.当技术逐渐成熟并蓄势待发且准备在人类社会应用时,治理主体的缺位、治理能力的强弱就可能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权责不清、道德忧虑等后果。‎ C.当技术蓄势待发并逐渐成熟且准备在人类社会应用时,治理主体的缺位、治理能力的低弱就可能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权责不清、道德忧虑等。‎ D.当技术蓄势待发并逐渐成熟且准备在人类社会应用时,治理主体的缺位、治理能力的强弱就可能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权责不清、道德忧虑等。‎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这句话有三处错误,一是“蓄势待发并逐渐成熟”语序不当,按逻辑顺序,技术应先“逐渐成熟”,再“蓄势待发”。二是两面对一面,“强弱”改为“低弱”。‎ 三是宾语缺失,“导致”应该有宾语“后果”。故选A。‎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要低估它的风险与威胁,也不要高估它的能力和发展 B.不要低估它的风险和发展,也不要高估它的能力与威胁 C.不要低估它的能力和威胁,也不要高估它的风险与发展 D.不要低估它的能力和发展,也不要高估它的风险与威胁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从前文看,前文在语意上是先谈优势再谈挑战,故而应注重延续前文的表达逻辑,同时归类清晰。“能力和发展”“风险与威胁”应该归为一类。分析选项内容,D项正确。故选D。‎ ‎12.生活是语言的源泉,留心观察,趣味无穷。请根据语境填空,或写带有“打”字的熟语,或解释熟语含义。要求所填的内容,与原材料协调一致。‎ ‎“打”是一个“一专多能”的字,其基本意义是“击”,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意思来。如:从旁帮人说话,叫“打边鼓”;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凑合,叫(1)__________;从中说和,调解纠纷,叫“打圆场”;(2)__________,叫“打草惊蛇”;打击失去威势的人,叫“打老虎”;(3)_________,叫“打退堂鼓”;为避免出错事先忠告,叫“打预防针”;心无集体或大局,只为人或局部利益打算,叫(4)__________;形容人或物非常稀少或优秀,很难找得到,叫“打着灯笼没处找”;学习、做事断断续续,缺乏恒心,叫(5)_________。‎ ‎【答案】(1)“打游击” (2)事先惊动了对手 (3)做事中途退缩或撒手不干 (4)“打小 算盘” (5)“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解答本题,要理解“打游击”“打草惊蛇”“打退堂鼓”“打小算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熟语的含义并且加以正确地运用。“打游击”,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凑合。“打草惊蛇”,事先惊动了对手。“打退堂鼓”,做事中途退缩或撒手不干。“打小算盘”,心无集体或大局,只为人或局部利益打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做事断断续续,缺乏恒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