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解析版)
www.ks5u.com 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19-2020学年 高一12月月考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6)页。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涂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答题卡不要折叠。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收回。 1月31日晚间,2018年第一场天文大戏如约登场,“超级月亮”“血月”“蓝月亮”三合一亮相夜空,而上一次见到如此奇景还是152年前的1866年。血月是发生月全食时,呈现暗红色或古铜色的月亮,也叫“红月亮"。下图为月全食形成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关于图示天体表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质量最大 B. 均位于地月系 C. 均位于太阳系 D. 血月自身发光 2. 图中包括( )天体系统。 A. 一级 B. 两级 C. 三级 D. 四级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A.图中太阳质量最大,A错误; B.图中只有地球和月亮位于地月系,B错误; C.图中太阳、地球和月亮均位于太阳系,C正确; D.图中月亮自身不发光,D错误。 【2题详解】 图中包括地月系和太阳系两级天体系统。故选B。 2017年9月6日19点53分,太阳爆发超级大耀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该太阳活动会导致地球上( ) A. 地表温度明显提高 B. 磁场受到扰动 C. 水循环减弱 D. 太阳辐射作用增强 4. 该太阳活动爆发之后数天,是观看和拍摄极光的最佳时机,较佳的观看地点是( ) A. 赤道附近 B. 北冰洋附近 C. 青藏高原 D. 撒哈拉沙漠 【答案】3. B 4. B 【解析】 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题详解】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对地球磁场造成扰动,引起“磁暴”现象,B正确;太阳活动中的黑子活动与地球的气候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正相关,也可能是负相关,也可能二者都有,A错;太阳黑子增多太阳活动强烈使地区降水量年季变化增大,进而影响气候,水循环不一定减弱也有可能增强,C错;太阳活动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不大,D错。故选B。 【4题详解】 极光的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所以观看和拍摄极光的最佳的观看地点北冰洋附近。故选B。 2019年4月17日,科学家宣布在阿根廷西部发现了至少有10只恐龙的化石,这些化石将近有2.2亿年的历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 推测这些恐龙死亡的时期是( ) A. 古生代末期 B. 中生代早期 C. 中生代末期 D. 新生代早期 6. 下列关于恐龙生存时代表述正确的是( ) A. 被子植物繁盛 B. 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C. 脊椎动物大发展 D. 金属矿产富集这一地层 【答案】5. B 6. B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这些恐龙化石距有2.2亿年历史。结合地质年代表判断,这些恐龙化石应形成于中生代早期,即这些恐龙死亡的时期最可能为中生代早期。故B正确,A、C、D错误。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存于中生代,该时期小型哺乳动物出现,B正确;被子植物繁盛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A错误;脊椎动物大发展的地质时代是晚古生代,C错误;金属矿产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D错误。故选B。 2019年12月22日,东戴河迎来了今年冬天第一场雪,当日气温-1℃~-10℃。次日,天气转晴,气温-2℃~-13℃。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 多云的夜晚气温不太低,是因为( ) A. 太阳辐射强 B. 地面辐射强 C. 地面辐射弱 D. 大气逆辐射强 8. 天气转晴后,部分积雪融化下渗,东戴河的融雪主要参与了( )循环。 A. 海上内循环 B. 海陆间循环 C. 陆地内循环 D. 大气循环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多云的夜晚,大气中云量较多,大气逆辐射强,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所以多云的夜晚气温不是太低。故D正确,A、B、C错误。 【8题详解】 东戴河河水最终注入海洋,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故B正确,A、C、D错误。 2018年12月13日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千米的高度,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开启了商业太空遨游。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9. 飞船升空过程中气温随高度变化可能是( ) A. 递增→递减→递增 B. 递减→递增→递减 C.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 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10. 对图中①层、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层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 ①、②层划分的依据是气压的变化 C. 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D. ②层复杂的天气不利于飞机飞行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飞船最终到达的海拔高度是82.7千米。结合图像判断,飞船升空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平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增,中间层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故B正确,A、C、D错误。 【10题详解】 A.①为对流层,随纬度的增加而变薄,A错误; B.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划分依据为气温的垂直分布和大气扰动程度,B错误; C.①为对流层,人类生活在其底部,联系密切,C正确; D.②为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飞行,D错误。 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主产区位于我国云南文山州。下面左图为小明同学暑假去云南文山拍摄的三七种植照片,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 ) A. a B. b C. c D. d 12. 形成“露重见晴天”的说法,主要是由于夜间( ) A. a减弱 B. b增强 C. d减弱 D. c减弱 13. 左图中尼龙网的用途是( ) A. 削弱a B. 削弱b C. 增强c D. 增强d 14. 推测三七的生长习性是( ) A. 耐高温 B. 喜强光 C. 耐干旱 D. 喜温湿 【答案】11. D 12. D 13. B 14. D 【解析】 由图可知,a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地面辐射。 【11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地面以地面辐射(图中d)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能量。故选D。 【12题详解】 露是水汽凝结所成,因此夜间温度低有利于露的形成。若夜间大气逆辐射(图中c)减弱,地面散热快,地面附近温度低,易形成露。故D正确,A、B、C错误。 【13题详解】 尼龙网覆盖在三七种植园顶,透气但透光差,可有效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中b)。故B正确,A、C、D错误。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三七主产区位于我国云南,该地纬度低,水热条件好,排除C。但三七种植过程中使用尼龙网阻挡部分太阳辐射,说明三七不耐高温、不喜光,排除A、B。因此,其生长习性为喜湿热。故选D。 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某气压场中受力平衡的风向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5. 图中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图中数字②代表的是( ) A. 影响风力大小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B. 使风向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 C. 使风力增强的摩擦力 D. 自由运动的近地面风向 17. 若图中④减小为零,则产生的影响是( ) A. 风力大小保持不变 B. 风力大小明显降低 C.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D. 风向将会保持不变 【答案】15. A 16. D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即图中的①。故选A。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③是地转偏向力,④是摩擦力,②是在前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近地面风向。故D正确,A、B、C错误。 【17题详解】 当图中④,即摩擦力减小为零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风向将与等压线平行,风力大小明显增加。故C正确,A、B、D错误。 下图为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8. 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海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流水溶蚀 D. 流水侵蚀 19. 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 岩洞 B. 岩礁 C. 沙滩 D. 海岸 【答案】18. A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潮涨潮落”、“海浪拍打”等,易知鼓浪石主要受海水侵蚀作用形成。故A正确,B、C、D错误。 【19题详解】 A.岩洞是海水侵蚀地貌,A错误; B.岩礁是隐现于水面上下的岩石及由珊瑚虫的遗骸堆积成的岩石状物质,主要受海水侵蚀和生物沉积作用,B错误; C.沙滩为海水堆积作用所成,为海水堆积地貌,C正确; D.海岸是海面与陆地的交界处,既受海水侵蚀作用,又受海水堆积作用,故D错误。 浙江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潮汐能电站,是潮汐发电的试验基地。总装机容量3200千瓦,规模居于世界第四,亚洲第一,被称为“月球使者”。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0. 该电站被称为“月球使者”的原因是潮汐的能量来源为( ) A. 太阳的万有引力 B. 月球的引潮力 C. 月球的重力 D. 地月惯性离心力 21. 潮汐能未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 ) ①为清洁能源,无污染 ②单位千瓦的造价较常规水电站高 ③存在周期性间歇 ④能源集中度差,密度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20. B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潮汐形成的主要动力是月球的引潮力。故B正确,A、C、D错误。 【21题详解】 潮汐能为清洁能源,无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应用前景好,①不符合题意;潮汐电站建于海上,受潮汐的周期性影响,能量集中度小,密度小,且潮汐电站的建设难度大,单位千瓦的造价较常规水电站高,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2.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 A. 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 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 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 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3. 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 a减弱 B. b增强 C. c增强 D. d减弱 24.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 A. 年径流量增大 B. 流速加快 C. 丰水期水位上升 D. 枯水期水位上升 【答案】22. B 23. C 24. D 【解析】 【22题详解】 A.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A错误; B.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代替不透水地面,增强下渗能力,以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B 正确; C.城市地势较为平坦,硬化地面面积大,雨水的冲刷作用较轻,水土流失问题较小,C错误; D.植物浅沟对优化水生环境的作用不大,D错误。 【2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植被浅沟代替不透水地面,可以增加地表涵养水源的能力,使下渗作用增强,即c增强;下渗的增多,使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即b减弱,d增强;同时,也使植物蒸腾作用增强,即a增强。故C正确,A、B、D错误。 【24题详解】 A.根据上题分析,河流年径流量将减少,A错误; B.对河流流速的影响不大,B错误; C.丰水期河流水位将下降,C错误; D.枯水期河流水位将上升,D正确。 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 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 B. 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 C. 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 D. 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 26. 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 A. 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 B. 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 C. 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D. 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答案】25. C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可知,随着农业的发展,东北地区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故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C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对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影响较小,A错误;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主要造成土壤污染,不是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B错误;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导致耕地减少,与黑土肥力下降无关,D错误。 【26题详解】 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有利于保护土壤,恢复黑土肥力,A项正确;农业发展要做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在黑土地上发展畜牧业,不利于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B错误;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对恢复黑土肥力作用不大,C错误;黑土肥力下降主要与人类过度垦殖有关,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对恢复黑土肥力作用不大,D错误。 自救和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自救和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7. 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 旱灾 B. 泥石流 C. 洪涝 D. 寒潮 28. 在自然灾害中,逃生方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山坡转移 B. 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C. 若洪水来袭,应尽量逃向地势高的地方 D. 地震发生后,应立即返回家中抢救财产 29. 北京市在太阳宫公园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该应急避难场所( ) A. 专为市民躲避地震提供避难空间 B. 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 C. 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 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使用 【答案】27. C 28. D 29. B 【解析】 【27题详解】 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为水灾。故C正确,A、B、D错误。 【28题详解】 A.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山坡转移,A正确; B.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B正确; C.若洪水来袭,应尽量逃向地势高的地方,C正确; D.地震发生后,不可返回家中抢救财产,D 不正确。 故选D。 【29题详解】 A.应急避难场所是人类躲避灾害而提供的避难空间,这里的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A错误; B.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措施、应急水电设施、应急厕所等基础设施配置,故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B正确; C.应急避难场所可设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和室内公共的场、馆、交通便利的地区,而不是远郊区县,C错误; D.应急避难场所平常不可用作大型停车场,D错误。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灾害。 如果想快速及时地获取森林火灾的受灾面积,最应该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 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 数字地球 【答案】B 【解析】 【详解】快速及时地获取森林火灾的受灾面积,应借助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等优势的遥感技术。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图,A、B为地球表面两点,A’,B’分别是其对应的高空点,四点间的物质流动方向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东戴河滨海地区晴朗白天的热力环流,请在图中用两条实线绘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 (2)若该图表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A为______(填城市或郊区)。为降低城郊热力环流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通常在 (填城市或郊区)建设绿化带。 (3)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图中水循环环节名称是① ② 。在水循环各环节中,受人类影响程度最大的是 (填文字)。 【答案】(1)如下图: (2)城市;郊区 (3)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表径流 【解析】 【详解】(1)读图可知,A地气流上升,为低气压,等压面向下倾斜;B地气流下沉,为高气压,等压面向上倾斜。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故A′为高气压,等压面向上倾斜;B′为低气压,等压面向下倾斜。具体作图参见答案。 (2)由图可知,A地气流上升,气压较低,气温较高,应为城市。为避免城市污浊空气随城市热力环流返回城市、郊区工业废气进入城市,绿化带应在处于城市热力环流的郊区建设。 (3)若该图表示海陆间循环,则A为海洋,B为陆地。①箭头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应为水汽输送;②箭头由陆地表面指向海洋表面,应为地表径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 32.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丙是聚落,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有一陡崖M,其海拔至少为 米,乙村位于甲村 方向。 (2)有人计划在甲村前河流a、b两处修建一码头,你认为哪处更合理?说明理由。 (3)计划在甲村和丙村间修一公路,1、2方案哪个更合理?理由是什么? 【答案】(1)100 东北 (2)a处 a处为凹岸,受河水侵蚀,水深,航行条件好,b处为凸岸,泥沙易堆积,河水较浅,不利于航行和停泊。 (3)1方案 基本沿等高线修筑,坡度小,修筑难度低,修筑成本低。 【解析】 【详解】(1)图中有一陡崖M,有三条等高线相交,图中等高距是50米,根据高差公式,(n-1)•d≦H﹤(n+1)•d,其海拔范围是100-200米之间,至少为100米。结合指向标,乙村位于甲村东北方向。 (2)有人计划在甲村前河流a、b两处修建一码头,码头应利于船舶停靠,河道水位应较深。a处为凹岸,受河水侵蚀,水深,航行条件好。b处为凸岸,泥沙易堆积,河水较浅,不利于航行和停泊。所以a处更合理。 (3)计划在甲村和丙村间修一公路,山区修路原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1方案基本沿等高线修筑,坡度小,修筑难度低,修筑成本低,更合理。2方案穿越等高线多,坡度大,开凿隧道多,工程难度大,不合理。 33.2019年6月17日晚,四川长宁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上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②为________,E的物质状态为________,经过②界面时地震波中_________波完全消失,F层为____________。 (2)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水圈 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C.地震波在①、②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3)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岩石圈是上地幔的一部分 B.岩石圈即地壳的表层由岩石组成的部分 C.位于软流层以上 D.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面是图中的①界面 (4)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图中__________层中。 A.C B.D C.E D.F 【答案】 (1)古登堡界面 液态(熔融态) 横波 内核 (2) B (3)C (4) A 【解析】 【详解】(1)读图,②界面深度约为2900km,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中的横波,在穿过该界面后突然消失,说明E的物质为液态(熔融态)。F层为地球内部最内层,为内核。 (2)图中,A为大气圈,B为水圈,C为地壳,D为下地幔,A错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B正确;只有地震波中的横波,在通过②界面,即古登堡界面时,速度降为0,C错误。故选B。 (3)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A、B、D错误;位于软流层以上,C正确。故选C。 (4)由材料可知,此次震源位于大陆部分地壳,震源深度为16千米,在莫霍界面之上,震源位于地壳,即图中C层。故选A。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