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测试: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作业(湘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测试: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作业(湘教版)

限时规范特训17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广东梅州模拟,6~7]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代号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显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不明显 ‎1~2.解析:第1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化,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荒漠、草原、苔原、热带雨林,则D正确。第2题,读图,根据气温变化趋势,图中丁、戊、己植被类型更替是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的,表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则A表述正确。图中丙、乙、己植被类型变化是以水分差异为基础的,表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则B表述正确。图中降水变化不能显示出迎风坡、背风坡以及海拔差异,故不能反映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则C表述错误。图示区域跨温度带、干湿地区的范围广,没能体现非地带性规律,则D表述正确。‎ 答案:1.D 2.C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行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4.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海拔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3~4.解析:第3题,从北京至哈萨克斯坦沿途的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土耳其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发育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德国柏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发育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选C。第4题,该旅游线路位于中纬度,经历了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过程,沿途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受水分的影响,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选D。‎ 答案:3.C 4.D ‎5.[2017·北京卷,8]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下题。‎ 该山地(  )‎ A.海拔3 ‎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解析: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变化、板块构造学说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可知,海拔3 ‎000米左右月均温都在‎0 ℃‎以上,故没有终年积雪,A项错误;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项错误;该山地基带月均温在‎15 ℃‎以上,且山麓海拔低,低于‎500米,应该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为消亡边界,D项错误。‎ 答案:C ‎[2019·安徽安庆模拟]有学者据我国古代《管子·地员篇》里描述,按照现代华北地区的海拔,顺次绘制出树木分布图。读下图完成6~7题。‎ ‎6.枢榆植被类型为(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解析:由“按照现代华北地区”,图示枢榆位于海拔‎500米以下(为基带)等信息,结合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可判断枢榆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答案:B ‎7.不同高度树种不同,主要是由于(  )‎ A.光照的差异 B.降水的差异 C.热量的差异 D.土壤的差异 解析:图示不同高度树种不同,而不同高度热量必然有差异,同时影响树种类型最主要的因素是热量,故C正确。光照对植被种类影响不大;土壤影响树木生长速度,对树种影响不大。‎ 答案:C ‎[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8~9题。‎ ‎8.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9.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8~9.解析:第8题,根据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9题,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生成天然白桦林。‎ 答案:8.C 9.D ‎[2015·江苏单科,15~16]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11.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10~11.解析:第10题,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水热条件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森林分布范围广,所以选D。第11题,森林分布主要受水分影响,地势较高区域,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河谷和平地有冻土发育不利于树木生长,所以选C。‎ 答案:10.D 11.C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7·全国卷Ⅰ,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解析:(1)按照材料中揭示的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规律。可发现阴坡符合这一规律,而阳坡在2 000~2 ‎300米范围内,植物多样性出现异常,未按规律呈现多样性增加的特点。‎ ‎(2)材料揭示该苔原带仅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这“部分地区”是指阳坡苔原带下部。而中部和上部并未受干扰的情况下,植物多样性明显少于阴坡。‎ ‎(3)阳坡太阳辐射强,热量足,气温高于阴坡,蒸发量大。材料中告知阴、阳坡降水量差别不大,而湿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多少,所以阳坡湿度小于阴坡。‎ ‎(4)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随海拔升高缩小,说明自然条件的差别变小。主要原因在于,海拔越高,阴、阳坡面积减小,阴、阳坡水热差异变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6分)‎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6分)‎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6分,每点2分)‎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6分,每点3分)‎ ‎13.[2019·山东临沂模拟,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 ‎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 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 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 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6分)‎ ‎(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8分)‎ 解析:(1)图示狐猴分布区为热带雨林区,该处热带雨林成因是“地形+迎风坡+暖流”。(2)注意是两个问题:丰富和独特。丰富可从环境多样角度分析,独特可从地域孤立而进化慢、人为干扰少角度分析。(3)可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角度分析。‎ 答案:(1)热带雨林;(2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2分)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2分)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2分)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 ‎(2)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2分)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2分)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2分)‎ ‎(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 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共8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4个要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