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江苏)(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江苏)(1)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江苏)‎ ‎ 文言虚词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3分)‎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 ‎1.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解析 B项,与例句均解释为介词“拿”。A项,目的连词“来”。C项,“凭”。D项,连词“而”。‎ 答案 B ‎【参考译文】‎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晚上,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挥手让妇人离去,给诸生讲《兑》《谦》二卦。问现在是夜里什么时候?诸生回答说是半夜,于是就过世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6分)‎ 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 ‎[北齐]颜之推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 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民,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2.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老而弥笃 B.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C.幼而学者 D.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解析 C项,“而”表承接关系,其他三项表转折关系。‎ 答案 C ‎3.下列“因”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B.或因家世余绪 C.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D.因人之力而敝之 解析 C项,“因”为动词,与“循”一起是“沿袭”意;其他三项为介词,凭借。‎ 答案 C ‎【参考译文】‎ 自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呢!这类事情遍 布于经籍史书中,姑且只举近代一些重要的事,来启发提醒你们。士大夫的子弟,数岁以上的,没有不受教育的,多数读到了《礼》《传》,少数起码也读了《诗》《论》。到了加冠成婚的年龄,身体性情稍稍定型;凭着这天赋的灵性,应该加倍教诲诱导。有志向的,就能受到磨炼,来成就先世所遗之业;没有志向操守的,从此怠惰,就成了庸人。人生在世,应当有所成就;农民则谋划种庄稼,商人则讨论财货,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于从事工技,射箭则不能穿过铠甲上的叶片,握笔则只能写下姓名,饱食醉酒,恍恍惚惚,无所事事,以此来打发日子,以此来终尽余年。有的凭祖上余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我满足,全然忘了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会打呵欠伸懒腰。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地自容。为什么舍不得用几年时间勤学,以致一辈子都受羞辱呢?‎ 人在童稚之时,心神专注而敏锐,长成以后,心思分散,所以一定要早早地接受教育,不要错过时机。我七岁的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没有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搁置一个月就生疏了。而人总会有困顿不得志的时候,在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在晚年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己放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老了却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仍不厌倦的人。曾子七十岁才开始学习,最后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开始游学,还成为了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了丞相;朱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他们最终都成了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惑而晚年醒悟的人。世上的人认为到了加冠成婚的年龄还没有开始学习,那么就太晚了,怠惰不学而致学识浅薄,也太愚蠢了。从小就开始学习的人,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拿着蜡烛在夜间行走,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要强。‎ 二、综合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与李翱书【注】‎ 韩 愈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 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 ‎【注】 与李翱书: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799),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之言意皆是也      是:正确的。‎ B.其安能有以合乎 合:遇合。‎ C.所贵乎京师者 贵:崇尚。‎ D.离违久,乍还侍左右 违:背离。‎ 解析 违:离开,离别。‎ 答案 D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家本来就穷困,最近又遭劫难,面对一家三十口的生计问题,韩愈陷入极其艰难尴尬的处境之中。‎ B.韩愈在京城度过的八九年里,生活没有来源,只能每天靠求人打发日子,这些过往,如今想来令他痛定思痛。‎ C.韩愈感叹自从尧舜以来,读书人就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而唯独自己能不受玷污,找到快乐之所。‎ D.韩愈认为颜回因为有孔圣人做他的靠山,而又有饭吃有水喝可以不死,不忧食而乐道是很容易做到的。‎ 解析 “唯独自己能不受玷污,找到快乐之所”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答案 C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舍弃他们进入京城,不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去,也不行,您将怎样来替我谋划呢?‎ ‎(2)我本身没有什么资质,外部也没有什么靠山,究竟能做什么呢? ‎ ‎(3)我之所以逗留于此而不离去,是因为那人确有爱我之心。‎ ‎7. 李翱在来信中希望韩愈做什么?韩愈为什么感到“欢愧来并”?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李翱希望韩愈能离开幕府,回京城谋求官职。②高兴是因为在自己沉沦下僚时还有这样一位朋友关爱自己;惭愧是因为韩愈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形势不方便,羞于重回伤心地。‎ ‎【参考译文】‎ 信使到了(我处),您不嫌弃我给我写信,高兴和惭愧同时涌上来,心里都容不下了。啊!您的话都很对。我虽然善于辩解,怎么能够逃避责任呢?这都是你赏识我,关心我,我不考虑现在人们对待我的态度,只凭你对我的情义,就使我寄希望于入世(为官)。‎ 我家里本来很贫穷,又遭遇了劫难,衣服也得不到,生活用品也没有,家里仅三十口人,带着他们把他们安置在哪儿呢?舍弃他们进入京城,不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去,也不行,您将如何替我谋划呢?这是一件事,您认为我进入京城,有什么好处吗?我有儿子,其中还有不认识我的,现在的人能了解我吗?保持着我的信仰操守,让我辅佐公卿,在大臣之间奔走,提供建议,能有跟我看法一致的吗?我在京城八九年,没有挣钱的地方,每天求人来生活,当时没有注意到,今天想起来,就像痛刚好了的人回想当初疼痛的时候,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如今年龄又长了,再让我去老地方干这些事,也很让我为难。京师被人看重的,不是上有贤明的天子,下有贤明的大臣,光是谈论道义的普通读书人就有多少吗?我在其中匆匆忙忙,能够使社会上层下层的人知道我吗?了解我的人本来就少,了解我并赏识我却不嫉妒我的人更少。我本身没有什么资质,外部也没有什么靠山,究竟能做什么呢?‎ 唉!您责怪我的话很对,很关爱我,如今天下的人,有像您这样的吗?从尧舜以来,读书人有怀才不遇的吗?没有吗?您偏偏就能使我的品德保持清洁不被玷污,并生活在快乐中吗?并不是我不愿意做你说的那些事,是因为我的力量不够,形势不方便。我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有人(指韩愈现在投靠的人)是我的知己吗?其实他是跟在别人后面做事,盲目地追求潮流,饿了就吃饭,饱了就游戏。我之所以留在这里没有离开,是因为他诚心诚意的关爱我。但是关心我的少,不了解我的地方更多,我难道在这个地方很高兴吗?也是有所担心才暂时安定在这里。‎ 唉!您是很关心我,您责备我的话确实很对,但是恐怕您有时候没空责备我却为我悲伤,没空为我悲哀却自责、自悲。靠近它就能够理解,但是实际去做就很难了。孔子称赞颜回说:“吃一碗干饭,喝一瓢白水,别人忍受不了这种贫苦生活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心中的快乐。”人,如果能依靠圣贤的人,并能有一碗饭吃一瓢水喝足以活下去,他不感到忧愁却很快乐,岂不是很容易!如果我没有依靠,没有饭吃,没有水喝,没有挣钱的地方,就会饿死,这也不难呀?您听了我的话也感到悲伤。‎ 啊,你也要小心谨慎这些道理!我们分别得太久,如果还能回到您的身边侍奉您,我会非常高兴,所以专门派人骑马到这里,等候您的回信,并通过这些自我开导。韩愈再拜(书信用语,表谦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常不自释 释:宽解。‎ B.贫穷而不知恤 恤:救济。‎ C.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责备。‎ D.不录于有司 于:表被动。‎ 解析 责:要求。‎ 答案 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 的人。‎ 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D.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解析 B项,“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意思是祭祀活动混乱不堪,几乎等同于没有祭祀活动,而不是不举行祭祀活动。‎ 答案 B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 ‎(2)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间相待的情感。‎ ‎1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凝聚族人;②扭转世风。‎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 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的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殃及到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 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