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作业)

课时作业(二十六)‎ 一、选择题 ‎1.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 C [根据材料中“眼镜传入中国……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重视实际应用,忽视理论研究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中国传统科技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是解题关键,不能说明中国传统科技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故B项错误;D项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宋朝统治者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大夫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  )‎ ‎                  ‎ A.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 B.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 C.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 D.理学禁锢思想功能缺失 A [材料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大夫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说明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受政治影响较大,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带来科技文化的繁荣,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和理学,排除B、D两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据此可以推知(  )‎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C [材料中技术的失传与周期性动乱无关,故A项错误。传统行业技术确实被严格保密,但是与材料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诸多先进技术失传的背后是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无重农抑商内容,故D项错误。]‎ ‎4.(2019·重庆八中月考)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  )‎ A.具有儒学化特征 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C.为封建统治服务 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 A [从“以‘经’命名”以及“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来看,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答案为A项。B、C两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儒学推动了古代科技发展,排除D项。]‎ ‎5.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  )‎ 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的发展方向 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 B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欧洲一些传教士来华传教,把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等知识传入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从而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谈的是西学东渐而不是东学西传,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6.(2019·广州南沙一中检测)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在《从诗经看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中指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C [根据材料可知,比奥认为《诗经》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即《诗经》具有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C项正确。]‎ ‎7.(2019·衡水金卷全国大联考)宋代兴起的话本、语录等文艺形式扩大了通俗文学的范围,连皇帝都愿意听话本。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A [由于市民阶层的扩大,宋代文学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材料中“话本、语录等文艺形式扩大了通俗文学的范围”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内容的过度解读,排除;C、D两项材料无从反映,排除。]‎ ‎8.(2018·甘肃兰州诊断)“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这表明(  )‎ 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 C.词的繁荣与商业的发展有关 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 C [解读材料可知,词的演唱是“佐欢侑酒的娱乐手段”,但不能以此说明词兴起于娱乐场所,A项错误。词是宋代文化发展繁荣的表现,B项错误。由材料中“词的演唱……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可知,词的繁荣与商业的发展有关,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9.(2019·湖南长郡中学检测)下图为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由此可知(  )‎ A.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 B.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 C.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 D.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 A [根据图示可知,直接读者通过阅读小说文本来接受小说内容,其获取文本的方式主要有购买、转借及租赁;间接读者则依靠听书、看戏等途径接受通俗小说的内容;直接读者与间接读者又分别确立了明清通俗小说两种基本的传播方式:版籍传播与曲艺传播。由此可知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直接阅读和间接阅读的比较,无法推断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上层阅读小说的方式,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排除D项。]‎ ‎10.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 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 D.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C [从图中可以看出“马”字写法逐渐走向简洁明快,适应了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需要,答案为C项。A、B、D三项对汉字演变也有影响,但不是汉字写法由繁到简的主要因素,排除。]‎ ‎11.《宣和画谱·墨竹叙论》说:“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 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这说明此类画作(  )‎ A.注重规范法度 B.突出生活实用 ‎ C.彰显文人意境 D.描绘民间风情 C [“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等字眼强调了文人画注重意境,C项符合题意;“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意在强调此类画作不注重规范法度,A项不符合题意;此类画作强调意境而非突出生活实用,B项不符合题意;描绘民间风情的是风俗画而非文人画,D项不符合题意。]‎ ‎12.‎ ‎《墨梅图》(右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D [该画是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故A项错误。该画是文人画,不是风俗画,故B项错误。从绘画和题诗中无法看出中西间文化交流,故C项错误。画中梅花自如绽放,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体现了画家清净自立的道德修养,深受理学影响,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科技奖励起源很早。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了对天文、水利方面的奖励。春秋战国时期以后,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奖励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天文学、医学、数学、农业、军事科技、建筑等领域都有获奖的记载。对科技的赏赐主要反映君主的个人意愿,赏赐频度最高的是对皇帝有功的人。君王、朝廷官员和一些社会显贵等采用不同形式的科技奖励,来激励创造者的热情,推动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奖励形式由授官赐爵、赏赐金钱和物质、树碑立传扩展到赐姓、赐名、赐诗文等。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清初顺治帝首开对外国人的科技奖励,他对德国传教士汤若望非常器重,任命他为钦天监监正。因为中国的科学技术活动往往是个人行为,没有形成科学共同体,对某一技术和产品的奖励难以找到相关技术人员来评定,所以往往通过其外观或以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效果来定。‎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科学救国”成为时代强音。洋务运动中,晚清政府不仅对中国的科技人才给予一定的鼓励,还对来华工作的技术人员采取激励手段和优惠办法,如给予高薪、授予官衔、金钱奖励等。为鼓励学成回国的留学生,清政府以赐予他们“翰林”“进士”“举人”的出身或“授官”的形式给予奖励。在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的同时,西方的专利和奖励制度也引入了中国。1882年,清政府批准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件专利,即郑观应等人创造的机器织布工艺,保护期10年。1898年,在康有为建议下,光绪帝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科技奖励法规。上海强学会、务农会等学会也在各自的章程中加入了科技创新的奖励内容。民国时期,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政府奖励、研究院所和学术团体的奖励互为补充,科技奖励体系已具雏形。‎ ‎——以上材料据姚昆仑《中国科学技术奖励 制度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科技奖励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科技奖励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内容逐条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不仅对中国的科技人才给予一定的鼓励,还对来华的技术人员采取激励手段和优惠办法”“为鼓励回国的留学生……出身或‘授官’的形式给予奖励”“西方的专利和奖励制度也引入了中国”“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科技奖励法规”“上海强学会……加入了科技创新的奖励内容”等信息可得出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国内等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 (1)科技奖励起源早;奖励范围逐步扩大;奖励形式逐步多样化;没有形成制度;开始不限国籍;缺乏科学性。(任答四点即可)‎ ‎(2)主要变化:加强对外国人的奖励;科技奖励日益制度化和法制化;政府奖励与学术团体奖励相结合。原因: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西方的专利和奖励制度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社会转型的影响等。(任答四点即可)‎ ‎14.(2019·云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应当观察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与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应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由此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星宿,比这三种发明对于人类发生过更大的力量与影响了!‎ ‎——弗朗西斯·培根 根据材料,就“技术发明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层次清楚。)‎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从“技术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提炼论题,论述可以结合技术发明对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来展开。以火药的发明为例,从发明的时间、西传过程以及对于西方社会转型的作用来论述。‎ 答案 示例 论题:火药的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论述: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火药至迟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发明。唐朝末年和宋元时期,火药和一些简单的火药武器开始运用于战争,火药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蒙古人西征,把火药及火药武器传播到阿拉伯国家和西欧,为近代资产阶级打破封建堡垒,推翻封建统治,夺取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武器。不仅如此,近代西方国家还发明了步枪和火炮,在全世界殖民扩张与掠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由此可知,火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居功至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