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据《史记·殷本纪》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以弟继兄观察下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甲骨文记载,商代对犯罪人员实行“天罚”,也就是对需要审判的人,先通过占卜求问天神,“兹人井(刑)不?”然后再依据上天的启示决定是否给予刑罚。这反映出商代 A.统治者没有主见 B.迷信思想很盛行 C.借助神权来统治 D.还没有刑法制度 ‎3.“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秦与齐并称东、西帝的提议。”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井田制逐步确立 B.宗法制日益强化 C.分封制趋向崩溃 D.礼乐制逐渐形成 ‎4.嬴政登上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他在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为此他设置了 A.御史大夫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5.秦统一六国后,郡县制最终推向全国。在郡县制基础上形成上计制度、选官制度、俸禄制度,郡县之下基层组织也有发展,上下一体,中国政治结构形成网状模式。这有利于 A.宗法关系意识逐渐淡出中国社会 B.中华政治文化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C.秦王朝对地方监察实现长治久安 D.察举的选官制度出现和逐步推行 ‎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①分工明确 ②互相配合 ③互相牵制 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8.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消除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9.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从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行省的主要职能是 A.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B.为了监视和管理地方 C.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 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支配之意 ‎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完善科举取士 B.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制约平衡,提高行政效率 D.整顿吏治,扩大统治基础 ‎11.下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 A.增加财政收入 B.巩固分封制度 ‎ C.加强中央集权 D.增强封国势力 ‎12.三司使是北宋皇帝心腹之臣,是主管盐铁、度支、户部的最高财政首脑,与宰相共同负责财政事务,有“计相”之称,皇帝控制三司使以掌握财权,其在权力中枢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这一官职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削弱了地方财权 D.调和了君相矛盾 ‎13.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分封制、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14.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更甚于唐朝。熹宗时宦官魏忠贤炙手可热,权倾朝野,“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 A.皇权被严重削弱 B.君主专制更趋强化 C.宦官凌驾于皇帝之上 D.内阁制名存实亡 ‎15.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皇帝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 A.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 B.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一些约束 C.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 D.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 ‎16.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 皇帝 军机大臣人数 乾隆 多则十人少则一人,70%的时间六至七人 嘉庆、道光、咸丰 ‎88%以上的时间四至六人 同治 五到六人 光绪 ‎76.5%的时间四至六人 A.精干高效 B.机构健全 C.权力稳固 D.保密性强 ‎17.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8.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学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度,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 A.主权在民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D.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19.下表是一组关于雅典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 ‎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产生方式 表决方式 程序 罪名 约40万 约4.2万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举手 一审制 慢神与蛊惑青年 ‎6000‎ ‎501‎ 抽签 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A.体现了广泛代表性的特点 B.明显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 C.调动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D.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20.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 A.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D.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 ‎21.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的是 A.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B.雅典的小国寡民形态 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22.古罗马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经历了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如“同态复仇”)到《十二铜表法》定额罚金、《阿奎利亚法》最高市价赔偿,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说明了 A.罗马法受益范围在扩大 B.侵权行为认识的理性化 C.罗马法律体系存在缺陷 D.奴隶主贵族地位在下降 ‎23.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 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C.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D.法律规范和调整人们的日常生活 ‎24.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是罗马的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25.从《十二铜表法》一直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古罗马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中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重视维护帝国统治 C.主动改善奴隶处境 D.力图缓和民族矛盾 ‎26.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27.宋太祖时期曾颁布诏令,要求科举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不得称呼考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而只能称“天子门生”。这些诏令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C.推进科举的制度化 D.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28.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是逐渐加强,下列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立 ‎②丞相制度废除 ‎③军机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29.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30.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A.扩大了政权基础 B.摧毁了门阀政治 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 二、材料题 ‎31.(15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 (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 (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的社会功能。(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价值。(3分)‎ ‎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材料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5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的具体措施指哪些?(3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分)‎ ‎33.(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材料二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商业方面引起进一步的结果,因为他们的整个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又立即得到恢复并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完善,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原则”。‎ ‎——以上均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6分)‎ ‎(2)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CCCAB 6—10:DDCBB 11—15:CABBB ‎16—20:ADABC 21—25:ABDCA 25—30:DBDCD 二、材料题 ‎31.(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32.(1)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 ‎(2)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3)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33.(1)条文明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习惯法的痕迹。‎ ‎(2)一是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 二是随着版图的扩大,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上升,财产纠纷增多。‎ ‎(3)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固帝国统治。‎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法的影响还远及亚洲。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