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创新设计》(中图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11-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设计》(中图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11-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情概览 · 备考定向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命题趋势 考试内容 核心知识点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014 课标 Ⅰ , 36(2) 、 (3) 、 (4) 题, 18 分 2013 课标 Ⅱ , 36(1) 、 (3) 题, 14 分 综合题 内容探究: 1. 以 区域图为载体,利用图中经纬网定位,结合图中降水量等信息,考查区域荒漠化、湿地问题及其原因。 湿地的类型及功能,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及保护 2013 课标 Ⅱ , 37(1) 、 (2) 题, 14 分 综合题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流域综合开发的背景分析;流域的综合开发;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 - 2. 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图中城镇、绿洲等的变迁,考查荒漠化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湿地保护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区域农业发展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措施 2014 课标 Ⅱ , 37 题, 24 分 综合题 3. 河流特征、开发、利用及综合治理,资源型区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重点关注河流特征的描述、利用,资源型区域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治理。 综合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 - 4. 分析区域工、农业的生产条件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化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及途径。重点关注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区域城市化背景,区域工业化进程特点,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 - 形式探究: 多 以综合题形式考查。难度系数在 0.6 左右,分值为 8 ~ 12 分。 热点探究: “ 一带一路 ” 沿线地区,湄公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开发,国家级新区规划。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 理解荒漠化的形成过程,能够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3. 应用:能结合某一具体区域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措施。 考点一 荒漠化的含义   [ 知 识 整 合 ] 1 . 内涵 (1) 荒 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 。 (2) 土地退化: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 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 。 土地退化 生产能力下降 【 点拨 】 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 2 .全球荒漠化现状: 全 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 24% ,我国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28% 。 【 点睛 】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退化和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原 因的异同:气候、地表物质组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共 同的影响因素,但前者是水蚀作用,后者是风蚀作用。 什么是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 提示  次生盐渍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蒸发旺盛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 深 度 解 读 ] 荒漠化的成因 (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 我 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 特别提醒 】 荒漠与荒漠化 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是指在非荒漠地区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使本来的耕地、林地、草地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 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判断 1 . ( 高考经典 ) 目 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下题。 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    ) A .森林锐减 B .土地沙漠化 C .土地盐渍化 D .物种灭绝 【 审题突破 】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答案  B 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 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四个沙漠带中。 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 400 mm 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 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 四看地形,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 “ 石漠化 ” 。 2 . ( 高考经典 ) 读 下图,完成 (1) ~ (2) 题。 (1) 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 A .河流水量更大 B .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 .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 .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2) 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 .森林破坏 B .土地荒漠化 C .水土流失 D .地面沉降 解析  第 (1) 题,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第 (2) 题,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  (1)B   (2)B 3 . [ 2012· 重庆文综, 36(1) , 8 分 ] 依 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 ( 下图中阴影所示区域 ) 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8 分 ) 解析  本小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开垦耕地的过程中,灌溉不当易引起土壤盐渍化;植被破坏,造成土地荒漠化;生态系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扩大耕地会加剧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答案  ① 土 壤盐渍化; ② 土地荒漠化; ③ 水资源短缺加剧; ④ 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 考点二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 知 识 整 合 ] 1 . 荒漠化的危害 荒 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其主要危害有下列方面: 2 . 荒漠化的防治 (1) 全 球性行动: 1994 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 《 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 (2) 我国对荒漠化的防治 ① 方针: “ ” 。 ② 措施。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  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 深 度 解 读 ] 分析荒漠化问题成因及防治的一般思路 1 . 生态环境问题可建立如下的思维模式 问 题表现 — 危害 — 产生原因 — 治理措施 — 产生效益 2 .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 【 点拨 】 生态移民可有效减轻荒漠化严重地区的人口压力。人类活动加剧了西北地区生态的退化,可采取自然修复的办法,将一些地区的居民移往他处。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 . (2015· 山东文综, 5 ~ 6)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 “ 生态裂谷 ” 。下图为 “ 生态裂谷 ” 分布示意图。 完成 (1) ~ (2) 题。 (1) “ 生态裂谷 ” 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 A .自然植被改善 B .风力侵蚀减弱 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 “ 生态裂谷 ” 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  第 (1) 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 “ 生态裂谷 ” 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 C 项正确。 “ 生态裂谷 ” 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 (2) 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 “ 生态裂谷 ” 的出现是由于 “ 过量开采地下水 ” 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1)C   (2)D 命题角度二 土地荒漠化危害与防治措施 2 . [2014· 课标 Ⅰ , 36(2)(3)(4) , 18 分 ] 阅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 ( ≥ 8 级 ) 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 ~ 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1) 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 5 分 ) (2) 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 7 分 ) (3) 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 6 分 ) 【 审题突破 】 1 . 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 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 “ 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 ”“ 冬春季盛行 ① ”“ 大风日数 157 天 ”“ 10 月至次 4 月 ”“ 桑曲和巴索曲之间 ”“ 风沙灾害较为严重 ”“ 就地起沙 ” 等。 (2) 第 (1) 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 “ 说明 ”“ 沙源 ”“ 易起沙的原因 ” 等。 (3) 第 (2) 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 “ 简述 ”“ 风沙 ”“ 铁路及运行列车 ”“ 危害 ” 等。 (4) 第 (3) 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 “ 风沙灾害 ”“ 提出防治措施 ” 等。 西风 2 . 审图像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答案  (1) 冬 春季气候干燥 ( 降水少 ) ,地表缺乏植被 ( 草 ) 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2)( 铁路路基较高 ) 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 ( 和路肩 ) ;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3)( 阻沙措施 ) 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 ( 高立式沙障 ) 。 ( 固沙措施 ) 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 ( 草 ) 方格沙障。 3 . [2015· 江苏地理, 27(5) , 3 分 ] 阅 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图 1 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图 2 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图 1 图 2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 。 ( 3 分 ) 解析  该区域气候干燥,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植被破坏导致的土地荒漠化等,因而我国绿洲地区在发展时要注意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注意生态保护等。 答案   合 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控制人口数量 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 ( 任答 3 点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