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教案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3.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4.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些新要求。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难点:正确区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基础·初探]‎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1)标志: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2)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4)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全面小康:到2020年全面建成且惠及十几亿人口。‎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预习·提升]‎ ‎1.判断 ‎(1)到20世纪末,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基本完成。(×)‎ ‎(2)实现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表明我国已达到总体小康。(×)‎ ‎(3)我们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4)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想一想 你了解“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吗?‎ ‎【提示】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战略构想。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 1.教材P85探究问题 ‎【提示】  (1)人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2)略。‎ ‎2.教材P86探究问题 ‎【提示】  (1)约10%。‎ ‎(2)略。‎ 学生分组探究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第二步目标的达成意味着我国实现了什么样的小康社会?它有什么特点?‎ ‎【提示】 总体小康。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第三步目标中包含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小康社会?它有哪些要求?‎ 提示:是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项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从社会民生方面描绘一下第三步目标中包含的小康社会的景象。‎ ‎【提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全面小康≠消除差距 全面小康强调发展比较平衡,但并不意味着就消除了地区、城乡以及各阶层之间的差距,只是缩小了差距。‎ ‎2.全面小康≠同时同步小康 ‎(1)不同地区的建设进程是不同的,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快些,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3)同时,国家要做好“五个统筹”,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第4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1.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认识正确的是(  )‎ A.只是在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 B.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比较低 D.是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态 ‎【解析】 现阶段的小康水平是总体小康,‎ 其特点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B符合题意,A、C、D说法错误。‎ ‎【答案】 B ‎2.下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温饱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共同发展 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正确理解。①错误,解决温饱问题已于20世纪末实现;②③④都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准确把握。‎ ‎【答案】 C ‎3.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  )‎ ‎①坚持全面推进,实现同步富裕 ②放慢东部发展步伐,促进西部开发 ③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④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中的“同步富裕”表述错误;②中的“放慢”表述错误。‎ ‎【答案】 B 苏南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到2020年,该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万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4万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城镇化率达到75%;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成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地区。‎ ‎——————————————[先对接知识]————————————‎ 材料信息 知识对接 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人均收入、生产总值大幅提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成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地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再演练应用]————————————‎ ‎1.苏南地区到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区域现代化。这表明(  )‎ A.全面小康的目标在贫困地区是难以实现的 B.我国应着力确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C.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D.解决贫困地区的小康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和帮助 ‎【解析】 努力推动苏南地区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积累经验、提出示范,这表明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故应选C。A、B、D认识错误。‎ ‎【答案】 C ‎2.到2020年,苏南地区实现人均生产总值18万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4万元的目标。这(  )‎ ‎①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②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③降低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可以更好地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生产总值大幅提升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更高要求,故③错误,排除。‎ ‎【答案】 B ‎3.简要描述2020年苏南地区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后人民的生活状况。‎ ‎【答案】 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体实现。②就业更加充分。③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④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