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甘肃省会宁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甘肃省会宁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会宁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共50分)‎ ‎1.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时那些充满稚气的认识表明 A. 哲学就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 B. 哲学通常从人们的头脑自发产生 C. 人们对生活的发问就是哲学 D. 哲学源自生活,始于追问和思考 ‎【答案】D ‎【解析】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时那些充满稚气的认识表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适合题意;哲学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A、B、C均是错误的认识,排除。‎ ‎2.有人说:你我一起看一棵被称之为“树”的植物,我看到的是我理解的树,你看到的是你理解的树,不管你我看到的树是多么相似,而“树”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A.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D.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树”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这体现的是不可知论。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思是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可见,这体现的是不可知论,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一致,A正确。 B:该选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B。 C:该选项体现的是脱离物质谈运动,犯了唯心主义错误,这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C。 D:该选项的说法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这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D。 故本题选A。‎ ‎3.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有人认为,有了“诗和远方”生活就幸福。这种观点是 ‎①错误的,它认为存在决定于思维 ②正确的,它肯定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正确的,它肯定了思维决定存在 ④错误的,它认为人的思维才是世界的本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有了“诗和远方”生活就幸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认为思维决定存在,认为人的思维是世界本原,属于唯心主义。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有了“诗和远方”生活就幸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且并未涉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4.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体系必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直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③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质基础 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步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能够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①④项符合题意;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能直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②项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行动指南而非物质基础,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5.“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变动的时光中,有时代的千变万化、生活的千滋百味,也有我们不变的梦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时光的变动是绝对的,但又具有不变的一面 ‎②不随时代变动而变动的梦想注定无法实现 ‎③时代的变与不变相互渗透,都是事物存在的具体方式 ‎④梦想的不变中蕴含着变的趋势,构成了事物的特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材料强调,时光如流,千变万化,但也有我们不变的梦想,这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时光的变动是绝对的,但又具有不变的一面,①正确。‎ ‎②:该选项的说法太绝对,②错误。‎ ‎③:材料强调,在变化的时光中也有不变的梦想,这表明时代的变与不变相互渗透,都是事物存在的具体方式,③正确。‎ ‎④: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事物的特质,④排除。‎ 故本题选B。‎ ‎6.从我国打赢每一次生物安全遭遇战的实践看,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统筹、长期的生物科技基础研究、完善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对危机时刻出现的信息“流行病”进行科普解惑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主要矛盾决定了次要矛盾的发展方向   ②认识和把握规律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把握事物的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②③: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统筹、长期的生物科技基础研究、完善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对危机时刻出现的信息“流行病”进行科普解惑等都是至关重要的。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发现规律,把握和利用规律,‎ ‎②③符合题意。‎ ‎①: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错误。‎ ‎④: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④错误。‎ 故本题选C。‎ ‎7.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来阐述问题,注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调查研究等。上述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A. 坚持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 坚持问题导向—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C. 坚持全面协调—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D. 坚持调查研究—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答案】A ‎【解析】A:实事求是的意思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A正确。‎ B:坚持问题导向,体现的是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排除B。‎ C:坚持全面协调,体现的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排除C。‎ D:坚持调查研究,体现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D排除。‎ 故本题选A。‎ ‎8.内蒙古计量院结合实际需要,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专家合作,于2020年5月成功研制出了两种人体红外测温计检定装置,其中1种是实验室标准型,另1种是便携式现场型,主要用于红外额温计、红外耳温计和医用电子体温计的检定或校准。材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制约性,需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②实践具有历史性,受历史发展条件的制约 ‎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其过程及结果均受到客观规律支配,‎ ‎④实践具有主体能动性,能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专家合作”体现实践具有社会制约性,需在--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①符合题意。‎ ‎②:“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专家合作”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没体现受历史发展条件的制约,②不合题意。‎ ‎③:题干材料不体现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均受到客观规律支配,③不符合题意。‎ ‎④:“主要用于红外额温计、红外耳温计和医用电子体温计的检定或校准”体现实践具有主体能动性,能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9.18世纪,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像钟表一样有序运转的世界观完全取代了混乱的世界观。该观点 ‎①肯定了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现真理的任务 ‎③否认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④否认了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该观点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现真理的任务,但是否认了真理具有上升性,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观点否认真理的发展,但并未肯定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排除①。‎ ‎③:材料观点否认真理的发展,但并未否认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排除③。‎ 故本题选C。‎ ‎10.我国一直重视养老问题,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形势,不断修改和完善相关决策。从出台推进养老服务业纲领性文件,到让老龄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愈加完备,再到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中国式”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我国应对老龄化的脚步积极而稳健。从这一进程中可以看出 ‎①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发展过程来说的 ②要坚持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人类认识发展过程受到不同立场的限制 ④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究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④:我国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形势,不断修改和完善相关决策,这说明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发展过程来说的,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究,①④正确。 ‎ ‎②: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 ‎③:人类认识发展过程是客观的,该选项的说法夸大了认识的作用,③排除。‎ 故本题选C。‎ ‎11.为了如期高质量打赢扶贫攻坚战,某地在扶贫工作中,吸取过去“输血式”、“单一式”、“被动式”收效甚微的传统扶贫模式创造性地探索出了“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新模式,既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又能让贫困户增收,成效显著。这表明 ‎①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②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③实践过程中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④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和谬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①②:改变传统扶贫模式创造性地探索出“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新模式,既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又能让贫困户增收,成效显著,这说明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也说明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反映真理和谬误的相伴而行,③不符合题意。‎ ‎④:实践是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2.有些同学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有研究表明,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越不熟悉背景音乐歌词的语言,背景音乐对学习的影响越小;当学习任务比较难时,越熟悉背景音乐歌词的语言,背景音乐对学习的影响越小。这启示我们 A.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B. 局部的变化制约整体功能 C. 事物的量变必然促成质变 D.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答案】D ‎【解析】A:有些同学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这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体现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不合题意。‎ B:本题强调联系的多样性,没有体现局部的变化制约整体功能,B不合题意。‎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会促成质变,C错误。‎ D: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越不熟悉背景音乐歌词的语言,背景音乐对学习的影响越小;当学习任务比较难时,越熟悉背景音乐歌词的语言,背景音乐对学习的影响越小。这说明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启示我们要注意分析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是城市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城市巧妙利用闲置的厂房和设备,精心打造文创产业园、时尚设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厂房变成博物馆,仓库改成音乐厅,厂区转为影视基地……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表明 ‎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意识无关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 ‎③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 ‎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的意识无关;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呈现着“人化”的特点,因此,不能说所有的联系都与人的意识无关,①排除。‎ ‎②④:许多城市巧妙利用闲置的厂房和设备,精心打造文创产业园、时尚设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对工业遗产的合理利用表明了,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也说明了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④正确。‎ ‎③:发展最终都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因此,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关键,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4.‎2019年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治理黄河,要坚持生态优先,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看,上述论断 ‎①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②强调了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③运用了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事物 ‎④体现了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D ‎【解析】①③:治理黄河要坚持生态优先,重在保护,但又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系统治理,说明治理黄河要处理好主次矛盾的关系,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哲学方法论角度。‎ ‎②④:选项②④说法正确,但不属于哲学方法论角度,不选。‎ 故本题选D。‎ ‎15.灯泡的发明曾被认为是骗局、外科消毒法曾被人们拒绝、疫苗刚出现时曾受到抵制……今天,它们不仅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还在不断更新。材料说明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B.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D ‎【解析】A:本题强调事物发展的前途与道路,没有涉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排除A。‎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B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 C:本题考查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没有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排除C。‎ D:灯泡的发明曾被认为是骗局、外科消毒法曾被人们拒绝、疫苗刚出现时曾受到抵制,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它们不仅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还在不断更新,这说明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故本题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6.习近平强调,城市发展和治理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规模的拓展过程中,只有实现人口与环境、生产与生活、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鱼与熊掌”兼得,才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联系的客观性和无条件性要求人们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关系 B. “鱼与熊掌”兼得是基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C. 建设宜居城市需要人们通过实践搭建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D. 宜居城市建设要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 ‎【答案】B ‎【解析】B: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一方面,二者有对立的一面;另一方面,如果在城市发展和治理中统筹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是能实现鱼与熊掌兼得的。因此“鱼与熊掌”兼得体现了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B符合题意。 A: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角关系。但联系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选项观点错误,排除A。 C:联系具有客观性。建设宜居城市需要我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通过实践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即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而不是搭建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C不符合题意。 D:宜居城市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人口与环境,生产与生活,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即处理好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之间(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坚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统一,而不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7.假如青春有颜色,它或许是志愿红、迷彩绿,又或许是医务白、工装蓝……青春的理想,铺就奋斗的底色。新时代,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担当有为的青年,他们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成就时代荣光,以胸怀大我的姿态绘就人生画卷。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③矛盾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②:由题意知,新时代的新青年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或是志愿红、迷彩绿,又或是医务白、工装蓝……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奉献实现人生价值,这表明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②观点符合题意。 ③:由题意知,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有为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虽各不相同(如有的是志愿者,有的当兵,有的从事医务工作,有的当普通工人,即矛盾的特殊性),但他们都崇尚奋斗、开拓进取、胸怀大我(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成就时代荣光,表明矛盾的普遍性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我们要以新时代的青年的新精神为榜样,③观点符合题意。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①观点错误。 ‎ ‎④:材料侧重强调充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生价值,没有强调尊重客观规律,④观点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C。‎ ‎18.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中国经济带来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空间充足,各类针对性政策的出台将为战胜疫情和恢复生产提供支撑,中国经济的前景依然光明,疫情缓解以后定会出现“补偿性恢复”。国家力量所在,正是战“疫”底气所在,制胜信心所在。这表明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以上材料表明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中国经济的前景依然光明,疫情缓解以后定会出现“补偿性恢复”。由此可看出中国经济前途是光明的,但当前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影响巨大,表明道路是曲折的,②③符合题意。 ‎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①说法错误。‎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材料中没有涉及到,④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C。‎ ‎19.从“能吃饱肚子”,到“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然后是“干活挑着金扁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 A.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 B. 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C.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D. 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 ‎【答案】D ‎【解析】D:由题意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D符合题意。 A: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材料无涉及经济基础的变化,也无涉及上层建筑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无体现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B不符合题意。 C:材料强调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受社会存在变化的制约,而不是强调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0.“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现实是结果,那么就可以说历史是条件。准确书写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正是为了确立前行的方向、标定进步的坐标,更好地走向未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历史中发现智慧和力量。下列符合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的有 ‎①用史实发言,用史实为证,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区 ‎②让历史说话,在历史中发现规律、涵养知识,才能走向未来 ‎③历史并非不能考证,但需要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之上 ‎④以史为鉴,在排除偶然联系之中把握历史事实的客观真相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②:更好地走向未来,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用史实发言,用史实为证,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区;让历史说话,在历史中发现规律、涵养知识。①②符合题意。‎ ‎③:历史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需要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之上,③说法错误。‎ ‎④:以史为鉴,偶然联系也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历史事实的客观真相不能排除偶然联系,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1.舌尖的一时“任性”,潜藏着巨大风险。从新冠病毒、SARS病毒到鼠疫、H7N9禽流感都与野生动物有关,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 ‎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启示我们 ‎①顺从自然是阻断病毒由动物向人类传播的根本出路 ‎ ‎②与自然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遵从自然法则 ‎③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就会推动社会进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顺从自然的说法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其也不是是阻断病毒由动物向人类传播的根本出路,①错误。‎ ‎②:材料强调,很多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这启示我们与自然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遵从自然法则,②正确。‎ ‎③:针对人类吃野生动物而感染疾病,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正确。 ‎ ‎④: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推动社会进步,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2.习近平主席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提出:撼人的中国奇迹,正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从唯物史观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奋斗者们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一致的 ‎③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劳动者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领导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依据题意,从唯物史观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奋斗者们是因为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不合题意,该项不是题意主旨的原因,与题干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④说法错误,“领导者”说法不妥,劳动者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主体。故选B。‎ ‎23.‎2019年12月23日,习近平IL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时,对新一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权机构提出殷切期望: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水平;坚持开拓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包容共济,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四点期望的哲学依据是 ‎①与时俱进—物质决定意识,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前提 ‎②开拓创新—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开拓创新要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③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动机和目的决定了历史的发展 ‎④包容共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向同一性转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前提,①正确。‎ ‎②: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要求开拓创新,要求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正确。‎ ‎③:“人民群众的动机和目的决定了历史的发展”属于唯心史观,③排除。‎ ‎④: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而不是并向同一性转化,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不能相互转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4.“软世代”是近年来出现的青年群体,意指在发达的消费社会,一些年轻人缺乏进取心和意志力,甚至宁愿宅在家里打游戏、啃老,也不愿意出去工作,整个人的身心都绵软无力。如果让你去劝导他们,下列道理比较合适的是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 ‎③走出自我的小天地,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④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价值的内涵、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软世代”缺乏进取心和意志力,宁愿宅在家里打游戏、啃老,也不愿意出去工作,整个人的身心软绵无力,说明他们不懂得为社会尽责任,做贡献,不懂得要想拥有真正的幸福,必须走出小我,通过劳动和奉献,创造价值,①③符合题意;“软世代”根本就不想奋斗,也就无所谓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②‎ 不符合题意;“软世代”不愿工作,不想创造价值,也就谈不上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实现人生价值,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钟南山集医生、院士、知识分子、技术官员、敢言者、全国人大代表、非典功臣等诸多身份于一体。17年前,他的名字在披露非典疫情瞒报情况时横空出世,为世人所熟知、所敬仰。积17年声望与风骨至今,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到来时,人们对他的情感,已经深厚到必须由沉甸甸的四个字来表达:国士无双。由此可见 ‎①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价值选择 ‎②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才能为创造价值拓展广阔空间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每个人只有在满足社会需要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①:“他的名字在披露非典疫情瞒报情况时横空出世,为世人所熟知、所敬仰”,说明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价值选择,①符合题意。‎ ‎②③:材料没有体现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也没有涉及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在个人实现人生价值中的作用,②③不符合题意。‎ ‎④:钟南山院士抗击非典,抗击新冠,一直战斗在医学前沿,获得“国士无双”的美誉,这说明每个人只有在满足社会需要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二、非选择题(4大题,总共50分)‎ ‎26.近年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雨果奖,国产科幻电影也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越来越多的“未来感”不断涌现。‎ 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等科幻作品中许多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源头活水。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频繁造访中国,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因为中国在许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亿万人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可以听到时代的脉动,看到潮水的方向。‎ ‎“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每个时代的意识都是对当时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在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推测未来;科幻作品基于现实感,在合理想象中创造幻想世界。‎ ‎【解析】本题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对“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的理解。考生在审题时,首先必须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明确“科幻作品”、“当下现实”与“物质”、“意识”的对应关系。“科幻作品”是由作家主观创作的,属于意识范畴。“当下现实”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属于物质范围。最后再根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来具体分析“科幻作品”与“当下现实”的关系即可。根据材料,科幻作品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找到其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材料“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频繁造访中国,踏上中国的土地,寻找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试图从在亿万中国人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听到时代的脉动、看到潮水的方向”,考生可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的决定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7.2020年,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从最初的简单扶贫到现在的精准扶贫.几十年间我国扶贫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扶贫的含义逐步深化、扩展。起初,政府为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给予贫困户资金和政策的帮扶,让不少贫困群众感受到了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这让我们开始反思:扶贫,造血比输血更重要,精准比粗放更重要。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考察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扶贫政策从简单到精准的变化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答案】①我国扶贫政策从简单到精准的变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在不同的时期,适应扶贫形势的变化,我国扶贫政策发生了从简单到精准的变化,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③几十年间我国扶贫的方式经历了由简单到精准的变化,扶贫的含义逐步深化、扩展,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解析】本题以精准扶贫为素材,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扶贫政策从简单到精准的变化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题目限定认识论。‎ 针对材料从最初的简单扶贫到现在的精准扶贫,考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几十年间我国扶贫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扶贫的含义逐步深化、扩展,考生可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角度作答。‎ ‎28.材料 改革开放初期,马路经济曾对S市的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后因负面影响凸里备受诺病,在中心城区甚至被取缔。新冠投情暴发后S市经济一度停摆,保就业保民生成为政府工作的优先任务。市税务、金融、交通和卫生等部门根据本市情况联合出台了让马路经济适度回归的政策: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符合防疫要求等前提下,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等。这一政策助力中心城区零售餐饮等店铺复工率超过98%,增加就业岗位约8万个,推动了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 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解析S市让马路经济适度回归的合理性。‎ ‎【答案】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马路经济既有阻碍交通、影响环境的不利一面,又有促进就业提振经济的有利一面。疫情发生后,经济形势差,马路经济有利的面凸显为主要方面,但不利的一面仍需克服,因此,5市政府让马路经济适度回归。‎ ‎【解析】本题以马路经济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设问范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设问要求是“解析S市让马路经济适度回归的合理性”,其次分析材料和设问,运用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结合“马路经济曾对S市的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后因负面影响凸里备受诺病,在中心城区甚至被取缔”,可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角度回答。‎ 结合材料“冠投情暴发后S市经济一度停摆,保就业保民生成为政府工作的优先任务。市税务、金融、交通和卫生等部门根据本市情况联合出台了让马路经济适度回归的政策”,可从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角度回答。‎ ‎【点睛】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四要素”: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错。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要正确运用政治术语答题;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防止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即“两张皮”现象。‎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事异时移,法随时变。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民法典的出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解决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法典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民法典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解析】本题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设问要求考生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设问属于理解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属于中观考查。考生要回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有关知识,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包括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接着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依据材料“事异时移,法随时变……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可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依据材料“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可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民法典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依据材料“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可得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点睛】群众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