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新概括。这一思想根源于党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这一新概括一经党的十九大提出,就立刻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引起热烈反响和高度认同,并被写进党章,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 ‎ ‎②哲学智慧源于时代,改造时代 ‎③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要求,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 ‎④时代孕育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前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的社会作用、意识活动的特点。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新概括。”这反映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①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哲学智慧源于时代,但不能改造时代,哲学改造时代夸大了哲学的作用,②错误。‎ ‎③: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要求,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但不是支配社会的发展,支配社会的发展夸大了哲学的作用,③错误。‎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源于党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这说明时代孕育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前进,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2.学与时代:(1)真正的哲学为什么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来源于时代(即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即真正的哲学为什么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符合唯物主义发展顺序的是 ‎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 ‎③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若从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A. ①→②→③ B. ②→①→④ C. ③→①→④ D. ④→②→①‎ ‎【答案】B ‎【解析】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符合唯物主义发展顺序的是②→①→④。‎ ‎③: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若从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③与题意不符。 ‎ 故本题选B。‎ ‎【点睛】唯物主义分为三种,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局限性)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3.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发言人称,最近韩国等敌对势力一直炒作朝鲜发射人工地球卫星的费用问题,美国也妄言朝鲜应该放弃核开发与火箭发射,解决民生问题,这是对朝鲜尊严和自主权的亵渎。朝与韩美的不同态度 ‎①反映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说明立场是影响人们认识的重要因素 ‎③再次证明了意识实际上就是人脑的产物 ④佐证了对同一事物人们无法达成统一的认识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题中针对朝鲜发射人工地球卫星的费用问题,朝与韩美的不同态度反映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说明立场是影响人们认识的重要因素;‎ ‎③错误,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错误,对同一事物人们能够达成统一的认识。‎ 故选:B。‎ ‎4.2019年春节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火了!影片幻想了由于人类破坏自然导致气候恶化,地表已经无法住人,为了人类的生存,全球科学家们共同努力为地球安装了行星发动机,让地球逃离太阳系泊入比邻星轨道。从哲学角度看,影片中的这个情节 ‎①展示了人类的伟大,人定胜天 ②表明人在规律面前能有所作为 ‎③启示人类可趋利避害创造联系 ④警示人类要敬畏世界的物质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从哲学角度看,影片中的这个情节警示人类要敬畏世界的物质性,保护自然环境。同时表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具体联系,②④项符合题意;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人定胜天”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①项说法错误;让地球逃离太阳系进入相邻星系轨道,启示人类可趋利避害建立联系的具体形式,但不能创造联系本身,因为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因此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2019年4月,来自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的科技人员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开发出一种“基因剪刀”工具的新型载体,可以实现基因编辑可控,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研究成果证明 ‎①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②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③人们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的科技人员开发出一种“基因剪刀”工具的新型载体,可以实现基因编辑可控,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研究成果证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们可以通过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把握为人类服务,③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强调的是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不体现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①与题意不符。‎ ‎②: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人的意识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因此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2019年4月10日北京时间21时07分,人类首张黑洞真实影像在全球六地同步发布。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团队共同发布了这一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专家表示,此次发布的黑洞图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essier87(简称“M87”)中心的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专家介绍,该图像的许多特征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完全一致,在强引力极端环境下进一步验证了广义相对论。通过研究这个图像,人类将揭示出黑洞这类天体更多本质。这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认识外太空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工具和手段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就能验证过去的预言和猜想 ‎④实践活动水平是发展的,人类完成了对黑洞从假想到本质的认识飞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A:黑洞图像的许多特征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完全一致,通过研究这个图像,人类将揭示出黑洞这类天体更多本质。这说明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的发展为人们认识外太空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工具和手段,①②符合题意,A入选。‎ B:③说法错误,实践才可以检验预言和猜想(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不选。‎ C、D:④说法错误,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人类对黑洞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CD不选。‎ 故本题选A。‎ ‎7.牛顿经典力学把运动归结为确定轨道的机械运动,但它只能精确描述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物质高速运动的问题,这一领域的物体运动是确定、可观察、可预知的;而量子力学认为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两个地方,甚至可以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运动,量子测量的“测不准原理”让微观领域的粒子运动显的不确定、不可观察、不可预知。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②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 ‎④真理和谬误之间的转化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牛顿经典力学只能精确描述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相对论解决了物质高速运动问题,而量子测量的“测不准原理”让微观领域的粒子运动显的不确定、不可观察、不可预知,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②符合题意;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认识具有反复性,③‎ 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真理和谬误之间的转化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8.2019年4月18日13时01分,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6.7级地震。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这告诉我们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运动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③运动是物质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④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不存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这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不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观点强调运动的绝对性,不强调运动的概念,②项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关于运动:‎ ‎①什么是哲学上的运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②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9.生姜是一味常用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来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从认识论角度看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唯一来源 ‎②李时珍对生姜的认识颠覆了以往的认识 ‎③认识主体对获得真理性认识有重要影响 ‎ ‎④实践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①③‎ ‎:生姜是一味常用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来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主体对获得真理性认识有重要影响,①③符合题意。‎ ‎②:李时珍对生姜的认识是认识的深化发展,没有颠覆以往的认识,②错误。‎ ‎④: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10.抑郁症是影响人类生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目前较难医治。近日,某科学实验团队通过对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的全新神经机制的研究,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新的方法。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研究快速抗抑郁的全新神经机制产生于治疗抑郁症的需要 ‎②发现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是该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③治好疗抑郁症是发现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的价值所在 ‎④掌握发病机制和创新抑郁症的医治规律是治愈抑郁症的关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抑郁症是影响人类生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目前较难医治。某科学实验团队通过对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的全新神经机制的研究,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新的方法。由此可知,研究快速抗抑郁的全新神经机制产生于治疗抑郁症的需要,而治好抑郁症是发现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的价值所在,①③符合题意。‎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发现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最终目的是为治疗抑郁症服务,②说法错误。‎ ‎④:抑郁症的医治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新,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其根源来看,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此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11.梅拉宾提出: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约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辅助表达的方法如手势、语气等占38%,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梅拉宾法则”体现的哲理是 ‎①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 ‎④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梅拉宾法则”说明,要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考察,形成对于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体现了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①④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关键部分的作用,②与题意无关;③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本题选D。‎ ‎12.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是新一代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整体架构中心。该中心集合“报、网、端、微”各个部门的精干力量组成工作团队,进行全媒体采、编、播,然后向全球 500 家新闻网站供稿。这一做法 ‎①运用了系统优化方法,统筹规划新闻产品的生产加工 ‎②推进各种媒体资源融合,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整体效能 ‎③表明不同媒体具有相互贯通的属性,没有本质的区别 ‎④能促进新兴媒体取代传统媒体,实现传媒业质的飞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是新一代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整体架构中心。该中心集合“报、网、端、微”各个部门的精干力量组成工作团队,进行全媒体采、编、播,然后向全球 500 家新闻网站供稿。这一做法运用了系统优化方法,统筹规划新闻产品的生产加工,有利于整合各种媒体资源,提高新闻传播的整体效能,①②符合题意。‎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媒体具有相互贯通的属性,但存在本质的区别,③错误。‎ ‎④: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新兴媒体不会取代传统媒体,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3.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小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大到人类的生存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我们想有“平衡的大智慧”,要把握好 ‎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③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我们想有“平衡的大智慧”,就要把握好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度,处理好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强调“平衡的大智慧”,不涉及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②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4.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标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筷子的文化内涵不断得到丰富。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都不动,就夹不住。这里面有中国的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中含二,合二为一。下列对筷子的文化内涵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 ‎①筷子代表的七情六欲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殊本质 ‎②筷子讲究一静一动的配合和协调体现对立中把握统一 ‎③筷子两动或两不动都夹不住体现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④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说明矛盾的对立性与同一性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都不动,就夹不住,体现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②③两项符合题意。‎ ‎①: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①观点错误。‎ ‎④:太极和阴阳的理念是: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不是对立性与同一性相互转化,④项错误。‎ 故本题选C。‎ ‎15.细胞时刻从外界环境摄入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把它们转化为自身的原生质或贮存于原生质中的食物。同时细胞又不断把原生质和贮存的食物大分子降解成小分子,释放出能量,以维持细胞的生命过程。细胞的上述新陈代谢过程蕴含的哲理是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细胞时刻从外界环境摄入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把它们转化为自身的原生质或贮存于原生质中的食物。同时细胞又不断把原生质和贮存的食物大分子降解成小分子,释放出能量,以维持细胞的生命过程。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说明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①错误。‎ ‎②: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②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6.2019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指出“团结是党的生命,但是没有批评,党的生命就会停止。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要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其中“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的成功是根源于唯物辩证法的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和发展自己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②④:团结是党的生命,但是没有批评,党的生命就会停止。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要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其中“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的成功是根源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和发展自己,②④符合题意。‎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不是这个公式成功的根源,①不合题意。‎ ‎③:规律的客观性不是“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成功的根源,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7.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律二次全会上总结了管党治党的“八条经验”,“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好‘绝大多数’相统一”是其中一条。这条经验,既抓住了重头,也管住了大头;既看到了“树木”,也看到了“森林”,必须“长期坚持、不断深化以上经验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有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②部分和整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④“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好‘绝大多数’相统一的这一经验,既抓住了重头,也管住了大头;既看到了“树木”,也看到了“森林”,这一经验体现了部分和整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主、次矛盾的关系,①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与题意不符;③强调的是事物的性质的决定因素,材料没涉及到,与题意无关。所以本题选D。‎ ‎【点睛】本题易错选①。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场合(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8.2019年3月,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一组文物表情包在网上走红,将严肃的文物和大众娱乐混搭在一起,勾画出一种别致的画风,深受网民喜爱。从哲学的角度看,对于这种“不着调”的搭配,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契合了文化审美上的“冲突美”‎ ‎②寓历史文化于网络流行之中,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历史文化与网络流行实现完美统一 ‎④要把握文物与网络流行的内在联系,实现严肃性与娱乐性的平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材料中,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一组文物表情包在网上走红,将严肃的文物和大众娱乐混搭在一起,勾画出一种别致的画风,深受网民喜爱,这在对立中把握住了统一,契合了文化审美上的“冲突美”,但同时也要把握文物与网络流行的内在联系,实现严肃性与娱乐性的平衡,①④符合题意。‎ ‎②:“历史文化”与“网络流行”不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②表述错误。‎ ‎③:选项表述错误,错在“完美统一”,③排除。‎ 故本题选C。‎ ‎19.丰子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大师,他将西方绘画技巧与中国传统艺术修养融为一体,兼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漫画艺术风格。从效仿到创新,丰子恺走出一条漫画创作的成功之路。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创新要敢于破除传统的思想观念 ②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④创新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创新要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而不是破除传统的思想观念; ②③符合题意,“从效仿到创新,丰子恺走出一条漫画创作的成功之路”,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④说法错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错误的。 故选:B。‎ ‎【点睛】正确认识辩证否定观 ‎ ‎(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事物内部存在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当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时,事物就被肯定。当否定方面上升为支配地位时,事物就转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因此辩证否定是这样一种否定,它通过事物的内在的矛盾而进行的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身的发展。‎ ‎(2)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即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就不会发展和前进。‎ ‎(3)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即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生长出来的,并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内容,是事物发展中连续与非连续的对立统一。‎ ‎20.20世纪初,有诗人曾歌颂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将其誉为“盛开的黑牡丹”,赢得当时读者的喝彩。但这一热情比喻在今天只能招致反对,因为“盛开的黑牡丹”正带来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体现了 ‎①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 ‎②事物的价值变化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变化 ‎③矛盾的主次方面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相互转化 ‎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的差异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受当时特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限制,人们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①可选。‎ ‎③:材料表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弊端越来越大,成为了主流,③可选。‎ ‎②:事物的价值变化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变化说法错误,②错误。‎ ‎④:材料没有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的差异性,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其价值判断和选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21.下边漫画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A.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B.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 人要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 ‎【答案】D ‎【解析】据漫画及文字可知,木桶的价值在于装东西,如果不装东西,就不能体现其价值,有此类推,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满足主体的需要,所以人要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A项不合题意;漫画主旨没有体现怎样实现人生价值,B、C两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22.“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清·万斯大《周官辨非天官》)。下列与该名言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意思是圣人治理天下所用之道,但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一丝一发也要推行;于民有害之事,一毫一末也必须革除,这说明群众事无小事,体现了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体现了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项符合题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体现的哲理也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项符合题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的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②项不合题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的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2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 ‎①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的引导于知识传授中 ‎②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敢于挑战权威、突破理论束缚 ‎③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导学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学生要在实践中坚持理论第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的引导于知识传授中。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导学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要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而不是突破理论束缚,②说法错误。‎ ‎④:要坚持实践第一,而不是在实践中坚持理论第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是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二是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价值观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中遭到失败。‎ ‎(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4.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改革。“三权分置”改革实施的重点是在法律和实施办法上清晰界定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之间的权利关系,建立健全土地产权制度和利用制度。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①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三权分置”是人民利益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内在统一的要求 ‎④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改革的先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改革,是在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①项符合题意;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农民的利益,是人民利益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内在统一的要求,③项符合题意;农村土地改革不属于上层建筑范畴,②项不合题意;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改革的先导,而不是制度创新,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25.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范围,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改革。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上述要求 ‎①旨在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状况 ‎②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强调了改革是推动当前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遵循了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②:要扩大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范围,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改革。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上述要求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旨在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状况,①②符合题意。‎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不是根本动力,③错误。‎ ‎④:上述要求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④错误。‎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就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四个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习近平主席此番讲话,语重情长,惠及百姓民生;言之切切,汇聚人心民意;谆谆嘱托,描绘绿水青山。从“重视GDP”到“持续协调发展",再到“绿色"理念的提出,说明党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一定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绿色发展”的认识。‎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党提出“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重视GDP”到“持续协调发展",再到“绿色发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从“重视GDP”到“待续协调发展”,再到“绿色发展”,说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与发展。‎ ‎【解析】本题以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一定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求索真理的历程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绿色发展”的认识,要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求索真理的历程”主要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绿色发展”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27.材料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必定要爬坡过坎,但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在新时代条件下,媒体融合要主动适应变革,讲究策略、优化布局,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积极发展微博、微信、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坚持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加强国际传播增强国际话语权。‎ 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一紧迫课题。‎ ‎【答案】①‎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媒体融合发展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必定要爬坡过坎,但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我们要看到其光明前景,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验。②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用总和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在新时代条件下,媒体融合要主动适应变革,讲究策略、优化战略布局,才能迎来新的发展。③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媒体融合发展,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媒体融合发展需要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解析】本题以媒体融合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从事物发展的途径、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要求等方面,说明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一紧迫课题。‎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一紧迫课题。‎ 从材料可以看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必定要爬坡过坎,但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我们要看到其光明前景,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验。在新时代条件下,媒体融合要主动适应变革,讲究策略、优化战略布局,才能迎来新的发展。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要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可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从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要求等方面,说明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需要我们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点睛】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途径):‎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方法论)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28.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一条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运用唯物史观有关改革知识分析坚持改革创新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依据。‎ ‎【答案】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改革开放40年来,通过改革实践,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各项经济制度日益完善,促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政治、法律、文化、军事等制度日益健全,促使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为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⑤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促进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史观有关改革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运用唯物史观有关改革知识分析坚持改革创新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依据,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改革的知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改革创新分析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记》有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中央电视总台创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引发全社会热情点赞,好评如潮。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精心设计“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以生动的形式、易懂的表达,为“高大上”的精神赋予接地气的载体,推动了先进精神的广泛传播。节目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使用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典故,解读了“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等重要论述,显示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人民”这两个字的分量,展现了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对古代仁政思想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的哲学依据。‎ ‎【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习总书记心中牵挂“人民”,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习总书记心中牵挂“人民”,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习总书记心中牵挂“人民”,是对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践行,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解析】本题设问结构为结合材料+运用xx知识+分析某主体某一行为的依据,一般从与试题情境(材料)相关联的核心理论观点的角度结合材料作答。本题试题的指向是为什么(依据),知识逻辑是哲学模块中关于“人民”的教材知识体系,因此考生围绕哲学中“人民”的相关知识点并结合材料作答。‎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取信息和阐释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材料与知识要点的逻辑联系,可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方法论及与之相关联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的内容作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益。概括习总书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思想,对“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理解,对“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等重要论述的解读,落实到知识逻辑上,运用核心观点分析联系材料。‎ ‎【点睛】本题属于典型的材料分析题,解答此种题目要结合试题设问,明确知识限定,本题的答题范围是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根据材料呈现的前后阐释、概括材料,根据核心知识之间的关联描述知识逻辑。根据材料逻辑和知识逻辑进行取舍与结合,精准答题。解答时可以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和方法论分开作为两个层次,也可并在一起作为一个层次,再加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个层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