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届 高考历史必刷试卷(新课标卷)02(考试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届 高考历史必刷试卷(新课标卷)02(考试版)

2020年高考历史必刷试卷(新课标卷)02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 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 术流往分封各地。这说明分封制 A.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导致诸侯国离心力的不断增强 C.推动国家由分散走向统一 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25.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 退出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 改用布帛。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中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 B.田庄经营影响了市场活力 C.滥发钱币引发通货膨胀 D.赋税征收改变了商业环境 26.《全唐诗》云:“浪没货鱼市,帆高卖酒楼”、“扬州喧喧卖药市,浮俗无由识仙子”、“锦江风散霏霏雨, 花市香飘漠漠尘”。上述诗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唐代 A.坊市界限打破 B.草市普遍出现 C.商税收入增加 D.专业市场形成 27.康熙帝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不 必禁止”。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反映了 A.专制统治阻碍西学东渐 B.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 C.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 D.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 2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 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 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C.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D.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29.由于中共旅欧党、团员的加入,国民党旅欧支部人数急增。为了更好地管理旅欧的国民党员,国民党 中央决定在巴黎成立通讯处,任命周恩来为通讯处筹备员。这一事件从侧面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B.国共两党共同反帝反封建 C.国民大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D.全民族抗战成为时代要求 30.如图漫画发表于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画报》1934年第三期。该漫画的寓意是 A.中共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 B.长征初期红军主要采取游击作战 C.党中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D.党支部在红军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应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 31.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 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 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圳特区的基建 A.揭开改革开放序幕 B.探索引入市场机制 C.带动内地同步发展 D.开创引进外资先河 32.在雅典历史上,失去民心的领导人,不论其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 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和政治家伯 里克利。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深入人心 B.军事将领更易受罚 C.民主政治存在缺陷 D.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33.18世纪中,因为党派政治的影响,英国内阁大臣更加听命于下院。所以,在国王任命大臣时,受议会 支持的大臣往往会提出一些前提条件。1746年和 1757年,乔治二世就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大臣。 这说明当时 A.英国国王失去行政大权 B.议会有权任命内阁大臣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大臣已是议会的代言人 34.1901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国家规划局,设有科学试验室,由政府拨款开展科学研究。到 1915年全国已 有 10多个工业研究所和试验站,大力开展研究工作。通过科研及实验,激励了发明,而发明反过来导 致了更高精的产品发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政府加强经济全面干预 B.垄断组织促进科学研究 C.政府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D.知识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35.拿破仑的侵略战争,复辟时期的反动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无情地打碎了人们对理想主义的 幻想;而获得了个性解放的知识分子,则需要一种自由表达个人情感的主观感受方式。在这样时代背 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等待戈多》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47 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拿唐的 750年与宋的 1050年做一个比较。 我们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 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 1/8—1/4的人口在 南方,而宋朝时则有 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 admini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 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 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 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 越大。宋朝 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 分。到了 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 45万人,但只有 500人得到进士。 ——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 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 材料二 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 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 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 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城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 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 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 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 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所做的准备。(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4—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 中国 西欧 作者 著作 成书时间 作者 著作 成书时间 李时珍 《本草纲目》 1578年 薄伽丘 《十日谈》 1353年 李贽 《焚书》 1590年 伊拉斯漠 《愚人颂》 15世纪末 宋应星 《天工开物》 1637年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1543年 徐光启 《农政全书》 1639年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1602年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1642年 塞万提斯 《堂古诃德》 1615年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1663年 哈维 《血液循环论》 1628年 顾炎武 《日知录》 1670年 伽利略 《两大体系的对话》 1632年 王夫之 《读通鉴论》 1692年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7年 材料反映了 14—17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些相似与不同之处。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 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5.(15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民国期间,教育部公布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各出版机构遵照标准自编课本;官方虽不断推行 统一教科书,但统一教科书编写科目残缺且没有形成专门发行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掀开了 我国教材编写事业的新篇章。以解放区的教材制度为依据,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将全国教材的编 写、审定、出版、发行权收归中央。1950年,作为教材编写专门机构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人教社 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的文化教育 方针和“各科教材必须保持完整的科学性和贯彻爱国主义的精神,参考苏联,编写完全适合于中国需 要的新教科书”的编辑方针,组织大批专家开始重新编写和修订中小学教材。 ——摘编自郭戈《我国统编教材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经验》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材编写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材编写改革的意义。(7分) 46.(15分)[历史——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末以来,围绕着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冲突不断,1947年,第二 届联合国大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未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决定在该地区建 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并将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视为“圣城”的耶路撒冷实行国际共管,由于决议对 土地的分割明显有利于犹太人,遭到了阿拉伯人强烈反对,1948年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的次日,阿拉伯 联盟国家埃及、叙利亚等 5国相继出兵巴勒斯坦,拉开了中东战争的序幕,美苏两国出于自身利益需 求介入,导致阿以矛盾复杂化,到 1973年,阿以双方先后爆发了四次大规模战争。 1978年经美国总统卡特从中斡旋,埃、以双方首脑在美国的戴维营进行长达半个月之久的谈判, 最后签署了“戴维营协议”,以色列将其占领的西奈半岛归还埃及,结束了阿以之间 30年的全面冲突 状态。1991年,在马德里召开了由美苏主持的中东和会,确立了以巴、以双边该判为核心的“马德里 框架”,依照这一框架,埃及、约旦与以色列先后签署和平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叙利亚,黎巴嫩与 以色列的双边谈判,因领土争议而中断;巴、以双方冲突焦点的耶路撒冷归属谈判,至今仍未能达成 一致协议。 ——摘编自青觉《阿以民族冲突的现状及解决前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阿以冲突及升级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特点及历史启示。(9分) 47.(15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守仁,绍兴余姚人。王守仁的青少年时代,兴趣广泛,中举人以前,已仰慕“圣学”。朱熹谓 一草一木,皆涵“天理”。守仁即取他父亲官署中的竹子“格”之,不但未得“理”,反而害了一场大 病。已而,攻佛、老之学,“遂有遗世八山之意”。正德朝政治败坏,时局动荡,尖锐的社会矛盾在意 识形态领域,向思想家们提出了“更新观念,改进儒学,为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提供思想武 器和哲学根据的任务”。此时,王守仁被贬谪贵州三年,百难备尝。据说,忽然在一天夜里,大叫起来: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嘉靖初,王守仁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心学”思想:“心生万物”说、“知行 合一”论和“致良知之教”。“所谓守仁学以致良知为本”,他主张要用所谓“良知”去代替“私欲”, 其“良知”,归根到底是指封建“三纲”“五常”、伦理观念和人的道德修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身上所体现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7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