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某思想家强调:“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一思想家主张 A. 无为而治 B. 道德教化 ‎ C. 兼爱非攻 D. 中央集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材料“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指的是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没有体现道德教化的内容,故B选项错误;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墨家思想,故C选项错误;中央集权是法家思想,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法家的中央集权的思想,故D选项错误。‎ ‎2.据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问道于老子。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前写成《道德经》后不知所终。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被尊为神仙。汉代起,历代帝王开始祭拜老子。这说明 A. 老子博学多才 B. 政治统治借助于神权 C. 道教备受推崇 D. 汉代儒学并未古主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思想。依据材料“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老子被尊为神仙”“汉代起,历代帝王开始祭拜老子”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兴起后,老子被尊为神仙,汉代开始尊崇老子,体现了汉代统治者借助神权维护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老子的学问,故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利用道家和老子神化皇权,没有强调道教备受推崇的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是正统思想,故D项错误。‎ ‎3.有学者说,汉代儒学虽背离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转而与专制统治妥协;但汉儒做出妥协是必要的,否则不可能得到当政者承认并在实际政治中居于主导地位。事实上,汉儒取得统治思想地位之前和之后,仍在致力于继承先秦儒学的社会批判精神。这主要体现在 A. 春秋大一统 B. 君权神授 C. 克己复礼 D. 天人感应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董仲舒思想主张的背景和内容以及影响分析。依据材料“汉儒做出妥协是必要的,否则不可能得到当政者承认并在实际政治中居于主导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儒学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统治者的认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君权神授”是神化皇权,不是得到统治者承认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故C选项错误;“天人感应”对君主权力起了一定制约作用,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错误。‎ ‎4.以朱熹思想为核心的南宋理学,其重点在向内寻找“内圣”,然后在向“外王”延伸。儒生既然没有足够的政治权力,“外王”终究落空,仅剩下“内圣”。这一境界及过程为明代继承,正宗阳明之学当然更是向内寄托于心性。据此可以推知 A. 程朱理学不符合专制统治的需要 B. 陆王心学取代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陆王心学相比程朱理学更加科学 D.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究理的方法有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这一境界及过程为明代继承,正宗阳明之学当然更是向内寄托于心性”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朱熹在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因此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究理的方法有异,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在南宋成为官方哲学,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究理方法的不同,没有强调陆王心学取代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都属于唯心主义,均不科学,故C选项错误。‎ ‎5.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从而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这说明顾炎武 A. 已具有了初步分权的思想 B. 主张实行郡国并行制 C. 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D. 践行积极入世的态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根据材料“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等信息可知,表明顾炎武反对过于中央集权,也反对地方权力过于大,主张分权,故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顾炎武主张分权的思想,没有体现实行郡国并行制,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其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顾炎武主张分权的思想,没有体现其积极入世的态度,故D选项错误。‎ ‎6.公元前5世纪,智者运动在古希腊兴起。智者学派代表们把人置于社会和世界的中心,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指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这说明智者学派 A. 对世界认识仍处原始蒙昧之中 B. 忽视道德不利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C. 没有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東缚 D. 崇尚理性对后世启蒙运动影响深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智者学派。依据材料“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可知,智者学派虽对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但并没有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東缚,故C项正确;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方面的信息,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崇尚理性成为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源头,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理性主义,故D项错误。‎ ‎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的许多思想主张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对其思想主张叙述无误的是 A.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党醒 B. 提出“认识你自己”,把思考重点从自我引向自然 C. 提出“美德即知识”,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 D. 提出“人生而自由”,第一次论证了西方“天赋人权”这一核心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根据所学知识,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重视道德,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故C选项正确;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思想,故A选项错误;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把思考重点从自然引向社会和个人,故B选项错误;提出“人生而自由”,第一次论证了西方“天赋人权”这一核心思想的是斯多亚学派思想,故D选项错误。‎ ‎8.狄德罗曾受邀将英国百科全书译成法文时发现其内容支离破碎、观点陈日。于是,狄德罗自行组织编撰了一部全新《百科全书》。成书后遭到当局的公诉,理由是该书“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这说明 A. 理性思想冲击了法国旧社会 B. 百科全书派都是唯物主义者 C. 科技推动了启蒙运动开展 D. 百科全书集启蒙运动之大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依据材料“狄德罗自行组织编撰了一部全新的《百科全书》。成书后遭到当局的公诉,理由是该书‘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结合所学可知,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提倡理性,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因此遭到封建势力的压迫,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百科全书派是否是唯物主义者的内容,并且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技对启蒙运动的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启蒙运动中的理性思想冲击了法国旧社会,没有强调百科全书是否集启蒙运动之大成的问题,故D项错误。‎ ‎9.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并非全能和完美,他们从长相来看与人无异,也有婚配生活并育有儿女。如主管天空的万神之王宙斯是克洛诺斯之子,在母亲蕾亚的支持下,杀了父亲克洛诺斯,成为了第三代神王,其妻子就是希腊婚育女神赫拉。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 人是自然界之主宰 B. 人文思想源于传统文化 C. 道德伦理意识崩溃 D. 宗教信仰意识趋向淡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根据材料“诸神并非全能和完美,他们从长相来看与人无异,也有婚配生活并育有儿女”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神话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由此可以推断,古代雅典的人文主义思想源自于他们的传统文化,故B选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神话故事,而不是现实中的雅典,无法得出道德伦理意识崩溃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宗教信仰意识的状况,故D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10.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内容丰富风格迥异,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宝贵的艺术遗产。下面三幅壁画呈现的变化说明 A. 佛教思想的中国化 B.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 市民生活的世俗化 D. 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依据三幅敦煌壁画的宣传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传善行悲苦体现了是魏晋的社会动荡,宣传幸福祥和体现了盛唐的强大繁荣,世俗场景渗入佛界体现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的活跃,这些变化突出体现了佛教艺术内容具有其时代性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融合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在研究佛教艺术,不是市民生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出中外在“艺术”方面的交流和融合,故D 项错误。‎ ‎11.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诗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宋代诗人苏东坡(号东坡居士)诗云:“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这两首诗都体现了 A. 理学对唐宋诗歌的深刻影响 B. 道家自然主义哲学深入人心 C. 士大夫援禅入诗的审美意趣 D. 尊古祟雅的创作追求和风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诗宋词发展的相关知识。材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是著名的山水诗;题干“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是有名的禅诗;二者均与山水或寺庙有关,体现了士大夫援禅入诗的审美意趣,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在宋代产生,对唐诗没有影响,故A选项错误;题干主要体现的是士大夫援禅入诗的审美意趣,并未突出道家思想的影响,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士大夫援禅入诗的审美意趣,没有强调尊古祟雅的创作追求和风气,故D选项错误。‎ ‎12.1726年,伏尔泰评价牛顿是整个17世纪最伟大的人,因为“他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的头脑,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们”。伏尔泰如此评价牛顿是源于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 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B.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 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D. 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在天文学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创建微积分,在力学上创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故B选项正确;确立太阳中心说理论是哥白尼的贡献,故A选项错误;揭示基本的宇宙法则是笛卡尔科技成就的意义,并且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牛顿在力学上创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故C选项错误;阐明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是相对论的意义,故D选项错误。‎ ‎13.1861年,马克思向朋友推介某本书时说:“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虽然存在许多缺点,但在这里不仅第一次给了自然科学中的‘目的论’以致命的打击,而且也根据经验阐明了它的合理的意义。”这本书 A. 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B. 彻底地否定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C. 为《共产党宣言》的创作提供了理论来源 D. 揭示了生物界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普遍规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生物学的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并由材料“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第一次给了自然科学中的‘目的论’以致命的打击”等可知,材料中的“这本书”是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它揭示了生物界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普遍规律,故D项正确;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基础是细胞学说,而不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故A项错误;《物种起源》颠覆了封建神学的上帝创世说,但并没有彻底地否定宗教神学世界观,故B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物种起源》则出现于1859年,故C项错误。‎ ‎14.这一表格可以说明 发明者 发明成果 说明 纽可门 纽可门蒸汽机 建立在17世纪罗伯特波义耳和丹尼斯帕潘的科学发现基础上 瓦特 科学仪器的设计与维修 有赖于新温度测量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 约翰凯伊 纺纱机的滚轴 在阿克菜特资助下,成功地合作制造出了机器中最重要的滚轴部分 A. 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动力领域的创新 B. 工业革命是科学与社会大生产的结合 C. 工业革命开展得益于各领域独立发展 D. 科技发展与合作有助于工业革命开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根据材料“建立在17世纪罗伯特波义耳和丹尼斯帕潘的科学发现基础上”“有赖于新的温度测量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在阿克菜特资助下,成功地合作制造出了机器中最重要的滚轴部分”等信息可知,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即科技发展与合作有助于工业革命开展,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科学技术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没有体现科学与社会大生产的结合,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工业革命开展得益于各领域独立发展,并且表述过于绝对,故C选项错误。‎ ‎15.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一认识主要基于当时 A. 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 迈出了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 C.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 器物学习逐步走向政治实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材料“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故C选项正确;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和迈出了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都是19世纪4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B选项错误;器物学习逐步走向政治实践是在19世纪末,故D选项错误。‎ ‎16.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孔子不但是儒教的先知般的创立者还是建制之王。其意在 A. 树立孔子的权威 B. 塑造孔子为改革先师 C. 利用宗教反封建 D. 借传统权威宣扬变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思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利用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康有为借传统权威宣扬变法,而不是为树立孔子的权威,故A选项错误;康有为借孔子名义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为减少变法的阻力,而不是为塑造孔子为改革先师,故B选项错误;康有为利用孔子名义进行变法,没有利用宗教反封建,故C选项错误。‎ ‎17.1915年陈独秀说:“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1917年6月又说:“吾人理想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以求夫最低限度之希望。”这表明 A. 民主与科学已经深入人心 B. 孔教与西方文明不可调和 C. 陈独秀积极探索救国道路 D. 陈独秀开始转向“以俄为师 ‎【答案】C ‎【解析】本题以1915年陈独秀对等东西方文化观点切入,考查了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其指导思想前期为“民主”“科学”,后期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根据题干中1915年和1917年陈独秀态度的变化可看出其积极探索救国道路,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陈独秀积极探索救国道路,民主与科学已经深入人心与陈独秀态度转变无关系,故A选项错误;孔教与西方文明不可调和是陈独秀在1915年态度,1917年未涉及,故B选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俄为师”应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与题干中时间“1917年6月”不符,故D选项错误。‎ ‎18.对东西文化的关系的论述,不同时期的阐述标准不尽相同。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思想界一般习惯采用“体”“用”来解释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打破了东西方文化截然划分,开始采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不同文化的高下之分。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A. 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B.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C. 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D. 中外民族矛盾趋向缓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的影响。根据材料“开始采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不同文化的高下之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标准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衡量标准,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故B选项正确;A选项中“彻底”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体现的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未体现出中西文化融合的特征,故C选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到中外民族矛盾问题,故D选项错误。‎ ‎19.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曾多次实现思想认识上的“华丽转身”。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他力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他以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为国旗。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了当时中国 A. 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 B. 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C. 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 D. 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具有强烈的“排满”意识,而以“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为国旗”则意味着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从材料中的“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因此民主革命性质也没有变化,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没有实现民族统一,故C选项错误;建立人民民主国家是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而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故D选项错误。‎ ‎20.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是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毛泽东在文中主要调强中国 A. 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 B. 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 C.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必要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表明无产阶级不能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我国国情决定的,故答案为C。AB不符合我国国情,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D错误。‎ ‎21.如表是某学生对邓小平经典论断的部分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当时主要致力于 A. 解决中国革命道路 B.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D.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根据材料“必须要杀出一条血路来”“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等信息可以看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新时期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B选项正确;解决中国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做的,故A选项错误;调整国民经济比例也是毛泽东时期做的,而不是邓小平时期,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致力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没有体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 ‎22.人称”娃娃博士”的邓稼先,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从事两弹研究数十年。时人总好奇邓稼先研究两弹得到了多少奖金,1986年邓老病危时说: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邓稼先的这一事例反映了 A. 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投入的不足 B. 新中国科技事业进展缓慢 C. 中美在国防上的巨大差距 D. 科技人员为国奉献的精神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根据材料“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邓稼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从事两弹研究数十年的奉献精神,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邓稼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没有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投入不足的现象,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新中国科技事业的进度问题,无法得出新中国科技事业进展缓慢的结论,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对中美的国防进行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在国防上的差距,故C选项错误。‎ ‎23.如表是1949—2008年中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1949‎ ‎1957‎ ‎1965‎ ‎1978‎ ‎1985‎ ‎1990‎ ‎2000‎ ‎2008‎ 人数(万)‎ ‎11‎ ‎44‎ ‎67‎ ‎86‎ ‎170‎ ‎206‎ ‎556‎ ‎2021‎ A. 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B. 新中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 C. 中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D. 科教兴国战略提升了教育的质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78年以后,中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上升速度很快,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是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故B选项错误;材料表格主要体现了1949—2008年中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的变化,无法得出中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并且不符合史实,故C选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在校学生人数”,体现不出教育的“质量”,故D选项错误。‎ ‎24.“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较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基于材料所述,欧洲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A. 人文主义文学 B. 浪漫主义文学 C.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D. 现代主义文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依据材料“‘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可知,该流派兴起的原因是对启蒙运动提出的理想王国的失望,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出现的原因,故B项正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其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C选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原因是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世界大战等,故D选项错误。‎ ‎25.法国画家库贝尔所说:“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下列与库贝尔所同属一种创作流派的美术作品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西方的美术成就。材料中的“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库贝尔更注重刻画现实的东西,这体现了一种现实主义风格,而《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美术,故A选项错误;《星月夜》属于印象画派,不符合题意,故C选项错误;《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美术,故D选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以来,西方现代性的挑战导致了中国文明深刻的秩序危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从科技层面逐渐向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层面深化。戊戌变法期间,青年士子们展开了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纲常伦理的批判,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ロ号,要求将国民从传统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東缚中解放出来,重建具有自主性和独立人格的新国民。辛亥革命后,一个延续千年的专制制度划上了句号,但革命的希望和光明很快就被黑暗的现实粉碎了。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专制时代的国民缺乏西方民族所具备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以及科学的精神在此前提下,任何政治革命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通过启蒙手段除去国民的劣根性,推动中国“人”的解放。‎ ‎——摘编自谢毓洁《试论近代中国人的觉醒”》‎ 材料二 ‎ ‎ (启蒙)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过去是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只是到了他们的时代,人类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他们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接照这一设想,他们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严格管制,要求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寻找一种与理智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而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刁俗。‎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觉醒”的原因并简要分析近代中国“人的觉醒”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实现“人的解放”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对“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破坏作用。‎ ‎【答案】(1)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西方思想传入中国;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中国先进人士的推动。‎ 影响:促进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推动中国政治、思想近代化,促进中国社会转型。‎ ‎(2)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宗教信仰自由;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作用:冲击了神学思想,促进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理论武器。‎ ‎【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西方现代性的挑战导致了中国文明深刻的秩序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是导致近代中国人觉醒的重要原因;根据材料“青年士子们展开了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纲常伦理的批判”可得出中国先进人士的推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传播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也是推动近代中国人觉醒的重要因素。影响,根据材料“戊戌变法期间,青年士子们展开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口号”“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专制时代的国民缺乏西方民族所具备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等信息可知,近代中国人“觉醒”促进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利于推动近代救亡图存运动;根据材料“必须通过启蒙手段除去国民的劣根性,推动中国‘人’的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人的思想,促进近代中国人“觉醒”,推动中国政治、思想近代化,促进中国社会转型。‎ ‎(2)主张,根据材料“他们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严格管制,要求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可知,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自由、平等;根据材料“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可知,主张宗教信仰自由;根据材料“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等信息可知,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作用,根据材料“过去是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要求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冲击了神学思想,促进思想解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理论武器。‎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学家和史学家都非常重视“历史时刻”这一概念,“三晚”就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时刻,是研究中国思想、文化、社会、历史的最关键的历史时期。“晚周”是中国的思想源头,也是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晩明”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再没有比剃发易服更令一个有上千年文化传统的民族更难堪的了。“晩清”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折点东方和西方的撞击点和交江点,是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大转变时期。延续几千年的统制秩序、文化传统和固有的社会结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摘编自刘梦溪《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提炼其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明确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所。)‎ ‎【答案】示例一:晚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的源头。‎ 晚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中国社会发生了大变革。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的重心逐渐下移。“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各种流派争芳斗艳,精彩纷呈,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并形成了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史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头。‎ 示例二:晚清﹣﹣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折点,中西方文化的撞击点和交汇点,是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大转折时期。‎ 鸦片战争之后,即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再到后来提倡民主和科学;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互撞击,相互交汇,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转变时期。‎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转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提炼其中的一个观点,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从“晚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的源头”“晚明﹣﹣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晚清﹣﹣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折点、东方和西方的撞击点和交汇点”中得出一个观点,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来分析自己的观点。要求明确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世宗即位后,致力于扭转内外交因的局面。针对官府乱征赋税的现象,世宗制定了统一的征税标准,“两税之外,一无横敛”,对隐瞒土地、财产逃税的女真贵族严厉打击。1162年,下令释放被掠为奴的汉人、契丹人为平民,允许女真贵族召集汉人、契丹人“租佃”土地,经营农业生产。与南宋修好,重签和议,在金宋边境开设贸易市场。同时,打破重用皇室子弟的旧例,破格重用北方的汉人和契丹人。大定四年,为抑制女真族民“骄纵奢侈”之风,金世宗下令以女真字译经史,陆续译出《史记》《孟子》等多部古书。金世宗在位29年,躬行改革,励精图治,史称“大定之治”。‎ ‎——摘编自吴风霞《金代兴学与教育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世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金世宗改革影响。‎ ‎【答案】(1)背景:民族战争,破坏生产;民族压迫,激化民族矛盾;战事失利,引发内部冲突;征税制度的混乱。‎ ‎(2)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促进金的封建化和社会转型;出现了盛世局面 ‎【解析】(1)依据材料“致力于扭转内外交因的局面。针对官府乱征赋税的现象”“隐瞒土地、财产逃税”等信息可知,民族战争,破坏生产;根据材料“被掠为奴的汉人、契丹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民族压迫,激化民族矛盾;根据材料“与南宋修好,重签和议,在金宋边境开设贸易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事失利,引发内部冲突;根据材料“针对官府乱征赋税的现象”“制定了统一的征税标准”等信息可知,这时期征税制度的混乱。‎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世宗制定了统一的征税标准,对隐瞒土地、财产逃税的女真贵族严厉打击,这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商业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根据材料“打破重用皇室子弟的旧例,破格重用北方的汉人和契丹人”等信息可知,这些措施不仅缓和了社会矛盾,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根据材料“陆续译出《史记》《孟子》等多部古书”可知,金世宗改革促进金的封建化和社会转型;根据材料“躬行改革,励精图治,史称‘大定之治’”可知,金世宗改革后出现了盛世局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