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王权至上 D. 王位世袭制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夏朝和商朝均是将王位传给有相同血缘关系的人,二者均体现了王位世袭制度。D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封邦建国的分封制,A错误;宗法制是处理贵族之间权力、继承矛盾的制度,不符合题意,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夏商实行王位继承制,王权至上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故选D。 2. 根据中国古代宗法制,能够继承周王王位的人首先是 A. 周王最聪明的儿子 B. 周王王后所生的大儿子 C. 周王最宠爱的儿子 D. 周王妃子所生的大儿子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王王后所生的大儿子是嫡长子,故选B;ACD都不是嫡长子,排除。 3. 秦朝的中央官制 ①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②最高官职是百官之首的丞相 ③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④服务于皇帝掌握大权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秦朝设有丞相,是百官之首;②秦朝中央设三公和诸公卿,习惯上我们称为三公九卿;③秦朝中央官制以皇权为核心,目的是为了巩固君主专制;④秦朝三公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制约作用,彼此牵制,但又有一定的分工,最终权力都集中于皇帝。①②③④均符合所学和题意,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 4.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最可能反映的朝代是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元代 【答案】B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可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始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汉朝沿袭秦朝的这一中央制度,东汉时政务均归尚书台,其主官尚书令实际直接对皇帝负责,南北朝时,尚书台改称尚书省,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5. 下列机构,属于监察体制的有 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御史台④都察院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御史大夫是秦朝的负责监察的官员,刺史是西汉的监察地方的官员,御史台是东汉至元朝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都察院是明清两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督察各道的最高监察机构,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ABC都不全面,排除。 6.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 龙生龙,凤生凤 D. 举孝廉,父别居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是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沿袭了隋朝的科举制,故选A;B是九品中正制,C是世袭制,D是察举制,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7. 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 唐朝 B. 北宋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C 【解析】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会专权乱政,故废除丞相,C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排除A;北宋实行二府三省司制,众设宰相,排除B;清朝没有丞相,但晚于明朝,排除D。故选C。 8. 下列关于内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B. 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的文渊阁当值 C.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 D. 内阁统率六部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不能统率六部,D符合题意,故选D;ABC均是内阁制的正确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9. 清代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 统领百官 B. 决定军国大事 C. 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意旨 D. 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代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意旨,故选C;军机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不能统领百官,排除A;军机大臣没有决策权,排除B;D不符合军机处的职责,排除。 10.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开始,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D. 丞相权力日益被分割 【答案】C 【解析】从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来看,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君主权力的不断加强,是君臣关系;B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讲的并非仅仅是内阁制度,而是中国古代行政体制演变的特点;D项材料中未体现。 1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 割占中国领土 B. 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C. 保护鸦片贸易 D. 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中国拥有丰富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因此英国需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发动了鸦片战争。D正确;割占中国领土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不符合主要目的的说法,A错误;争取外交礼仪平等是鸦片战争的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维护其在中国销售鸦片的合法权益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之一,不符合题意,C错误。故选D。 12.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正确;《北京条约》是1860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排除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 13. 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上述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 A. 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 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 C.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英国人在华犯罪要按照英国法律处置,而不是逃避制裁,故A项错误;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英国人在华犯罪适用于英国法律,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C项正确;领事裁判权对英国有利,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对中国不利,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领事裁判权 14.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A. 邓世昌 B. 林则徐 C. 关天培 D. 左宗棠 【答案】B 【解析】楹联中的“焚毒冲云霄”指的是虎门销烟,领导虎门销烟运动、抗击英国侵略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A、C、D都与“焚毒”不合,故选B。 15.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农民阶级”“扶清灭洋”、“瓜分豆剖”,可以看出这是对义和团运动的描述。ACD三项都没有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也不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期。故选B项。 16. 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 支付高额赔款 B. 划定使馆区 C. 承诺禁止中国人民反帝 D. 外务部列六部之首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政府承诺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符合题意。C正确;支付高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的勒索,不符合题意,A错误;使馆区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不符合题意,B错误;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的规定便于清政府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图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 1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C. 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D.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主要是因为日本不断侵华,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结合所学,容易判断选A。 18. 下列有关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会战,态度是积极的 ②其主战场地位一直维系到抗战结束 ③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 ④丧失领土,作用极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国民党正面战场是织了淞沪会战等四次大规模的会战,态度也是积极的,并且淞沪会战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但主战场地位并未一直维系到抗战结束,尽管丧失领土,但作用极大,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19.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武汉义旗”是指下列的什么历史事件 A. 兴中会成立 B. 同盟会成立 C. 中华民国成立 D. 武昌起义 【答案】D 【解析】根据“武汉义旗”,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即辛亥革命,故选D;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1912年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ABC均不符合“武汉义旗”,排除。 20. 下列哪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取消二十一条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内容之一,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①;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取消二十一条、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都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故②③④B正确,排除ACD。 21.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中所指会议确定党今后的中心工作是 A.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B. 制定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C. 将通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决定 D. 讨论改组国民党的问题 【答案】A 【解析】根据“南湖泛舟”可知该会议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确定党今后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故选A;中共二大制定共产党的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决定,排除C;国民党一大讨论改组国民党的问题,排除D。 22. 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 A. 1905年同盟会 B. 中国共产党一大 C. 中国共产党二大 D. 中国国民党的一大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选C;1905年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反帝反封建都不彻底,排除A;中国共产党一大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不符合题意,排除B;中国国民党的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D。 23. 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国民党一大 D. 国民党二大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故选C;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1926年国民党二大召开,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24. 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在兴安红军长征烈士园,你会给旅游的朋友介绍红军突破湘江战役的哪些人文知识 ①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②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③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左”倾错误④红军在突破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这是其思想方面的原因;②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这是其直接原因;③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左”倾错误,这是其军事方面的原因;④红军在突破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这是其结果。①②③④均符合所学,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 25.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A. 抗日战争胜利 B. 解放战争胜利 C. 三大战役胜利 D. 新中国成立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选D;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1949年1月三大战役胜利,ABC都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排除。 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廷尉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说说西周受封为诸侯的人应具有怎样的身份条件?分封诸侯对周王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李斯认为分封制有哪些弊端?分封制下的诸侯和秦朝的郡守、县令职位的获得方式各是怎样的? (3)材料三元朝疆域图中反映出元朝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名称是什么?它与分封制相比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1)身份:贵族的后代、功臣、周王子弟 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2)弊端:导致诸侯混战、削弱了王权。 获得方式:前者由皇帝任免,后者世袭。 (3)名称:行省 积极作用: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1)根据“封神农之后”“封功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得出贵族的后代、功臣、周王子弟。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2)弊端:根据“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得出导致诸侯混战、削弱了王权。获得方式:结合所学可知,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诸侯世袭。 (3)名称:结合所学可知,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机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制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侵华日军第16师团步兵19旅团第9联队第3大队野田毅、向井敏明两个少尉军官,在从上海向南京进攻的途中展开了杀人比赛。当时《东京日日新闻》(即现在的《每日新闻》),连续刊登该报随军记者浅海、光本、安田、铃木等4人分别从江苏常州、丹阳、句容、南京发回的现场报道,详细报道了向井、野田两人在无锡横林镇,常州车站,丹阳奔牛镇、吕城镇、陵口镇,句容县城,南京紫金山等地刀劈百人的经过。这些报道不仅时间、地点明确,杀人过程及其数字清楚,而且还配发了图片。 材料二……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民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年4月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材料三……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报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 材料四(1938年武汉会战)10月初,27师团占领了箬溪一带,检查缴获敌军官兵致其亲友的信件,内容几乎都是有关我军情况以及他们誓死保国的决心,极少掺杂私事。同一时期,101师团检查反攻我军阵地而战死的敌军官兵遗体,发现死者父母的来信中,也都是鼓励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奋勇献身的言辞。 ——冈村宁次日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日军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主要罪行? (2)材料二、材料三这两段材料的相同主张是什么? (3)材料四能说明什么? 【答案】(1)罪行:军事侵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烧杀抢掠:实施细菌战、毒气战,制造南京大屠杀 殖民统治:以华制华;经济掠夺;奴化教育 (2)相同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3)说明:中国军民誓死抗战,保家卫国。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可列举军事侵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等;列举烧杀抢掠:实施细菌战、毒气战,制造南京大屠杀等;列举殖民统治:以华制华;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 (2)根据“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报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得出实行全民族抗战。 (3)说明:根据“内容几乎都是有关我军情况以及他们誓死保国的决心”“发现死者父母的来信中,也都是鼓励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奋勇献身的言辞”概括得出中国军民誓死抗战,保家卫国。 28. 按时间顺序列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历史事件。 【答案】历史事件: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二大、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的五四运动、1921年7月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的中共二大、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1927年开始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1946-1949年的解放战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