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有学者指出:“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 B. 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 C. 不利于维护宗族团结 D. 益于树立周王的权威 ‎2、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由此可知 A. 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 ‎ B. 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 C. 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顺 D. “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 ‎3、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 A. 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 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 C.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D. 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 ‎4、商鞅指出:现在治理国家,依靠官多吏众,官吏下又设辅佐和监察人员,这本来是为了禁止官员们谋私利。如果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这说明商鞅 A. 重点加强对在职官吏的监督 B. 认识到监察的模式尚有缺陷'‎ C. 建立起完善的官吏监督机制 D. 认为官吏贪渎严重危及政权 ‎5、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6、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7、‎ 唐朝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唐朝设立政事堂的主要功能是 A. 防止三省专权,加强皇权 B. 发挥集体智慧,做出集体决策 C. 政务公开,相互监督 D. 防止三省扯皮推诿,提高工作效率 ‎8、唐朝时“缙绅虽位极文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与此观念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9、关于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属于地方行政制度 ②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③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 ④所有地方都由其管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皇权的独尊 C. 等级的森严 D. 文化专制的扩展 ‎11、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 授予殿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12、清朝雍正帝在《御制朋党论》中说,“要根除朋党之源,那么全国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要统- 一思想,那么一切是与影的标准都必须啡我是从”。“你们各大臣如果将联之所好者好之,所悲者恶之,是非面一,则不敢结党实”。材料本质上反映了清朝( )‎ A.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B. 封建制度渐趋京落 C. 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13、雅典在公元前480年萨拉米海战凯旋后,废除了一切关于行政官员任选的财产限制,规定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废除了梭伦确立的财产原则 B. 打破了部落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C. 社会中下层公民进一步获益 D. 极大地推进了雅典民主化进程 ‎14、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古代雅典 B. 古代中国 C. 古代印度 D. 古代罗马 ‎15、史学家修昔底得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为确切的是 A. 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 B. 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C. 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D. 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利,承担社会义务 ‎16、“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 罗马法十分残酷野蛮 B. 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C. 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D. 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17、罗马的司法一般由高级行政官吏兼理,这些官吏多半不懂法律,所以罗马法学家的意见很受重视。逐渐地,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的解答意见与国家立法别无二致。这说明 A. 法学家的意见具有法律效力 B. 罗马法由法学家制订 C. 法学家的意见凌驾于法律之上 D. 罗马官吏无法行使司法权 ‎18、有位专家这样评价罗马法中的一种法律:“……(它)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限。”这种法律是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万民法 D. 公民法 ‎19、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这说明当时罗马 A. 法律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 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 法律具有平等的约束力 D. 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20、马克思曾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罗马帝国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 罗马帝国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法制社会 C. 罗马地方有自主权,不受罗马法的约束 D. 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护了帝国统治基础 ‎21、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第五条规定:“向国王请愿,乃国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这一条款主要有利于 A. 工业资产阶级维护自身权利 B. 通过限制王权保障议会权力 C. 英国国王走向“统而不治” D. 国民自由表达民意反映民情 ‎22、从1692年起,英国下院多次提出《任职法案》,力图将那些由国王任命并接受俸禄的官员排挤出下院,但结果几乎都是被听命于国王的上院所否决。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B. 国王完全控制了议会 C. 上院在议会有决定作用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3、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主要是指 A. 获得了欧洲贸易的中心地位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 大规模进行圈地运动 D. 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24、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度,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华盛顿的戏称主要是针对 A. 各邦联之间不团结,经常内讧 B. 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 C. 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乏控制 D. 美国人民享有高度的民主 ‎25、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的是 A. 英国《权利法案》 B. 德意志帝国宪法 C. 美国1787年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6、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这一裁定直接反映了美国 A. 三权分立制约平衡的机制 B. 总统不再是国家权力中心 C. 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 D. 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 ‎27、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 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勇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A. 邓世昌 B. 林则徐 C. 关天培 D. 陈化成 ‎28、1841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 质原因是 A. 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 B. 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 C. 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D. 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 ‎29、全国政协常委、澳门赌王何鸿燊博士以6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如图),并决定将铜像捐赠给国家。导致该国宝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A. 日本军队 B. 俄国军队 ‎ C. 八国联军 D. 英法联军 ‎30、当代著名史学家秦晖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无论作为民变还是作为西化,它都显得十分另类。”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 仍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 B. 旨在化解外来的民族危机 C. 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D. 是近代文明转型初期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 ‎31.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哀行需《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6分)‎ ‎(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 ‎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分)‎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英国 政治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材料二 1840—1900列强侵华战争及中国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侵华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 赔款 ‎2100万银元 白银2亿两 白银4.5亿两 开埠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苏州、杭州、沙市、重庆 ‎—‎ 其他条款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英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4分)‎ ‎(2)依据材料二,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在“开埠”方面出现的变化,指出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辛丑条约》的内容体现了此时清政府与列强之间是什么关系?(4分)‎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归纳1840—1900年列强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军民抗争起到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CBB 6—10 BDDBB 11—15 ADBAD 16—20 CACBD 21—25 DABCC 26—30 CBCDD 二、非选择题 ‎31.(1)选官原则:以德取人;(4分)‎ 发展表现: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 ‎(2)趋势:开放性;严密化。‎ 进步性:扩大官吏来源;追求公平公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素质。(6分)‎ ‎(3)特点:将课绩与监察紧密结合;考察方式多途并进。‎ 政治智慧:选贤任能注重德才兼备;鼓励官员积极治国理政;构建完善官员考察机制。(4分)‎ ‎32.(1)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2分)‎ ‎(2)变化:宰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2分)‎ ‎(3)清朝。‎ 特点:人员精干,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 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6分)‎ ‎(4)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分)‎ ‎33.(1)制度: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英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根本目的:为了从中国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4分)‎ ‎(2)趋势:经济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或从长江下游向中上游发展)关系: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分)‎ ‎(3)影响: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独立自主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作用: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