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文言文阅读学案(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文言文阅读学案(3)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文言文阅读 学案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C.服除,指守丧期满。古制规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时间视亲疏而定,是为丁忧;丁忧期间不能为官,已为官者需停职守制。‎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解析 “拜”“除”只指任命官职,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B.“笞刑”,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 C.古代根据天色的变化将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称为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D.“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在父母或师长坟墓旁搭建的守护的房舍。‎ 解析 “黄昏”是现代时间的19点~21点,“人定”则是21点~23点,所以“人定”应在“黄昏”之后。‎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解析 “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 B.“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为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如赠官“金紫光禄大夫”。‎ C.《昌黎先生文集》是韩愈的作品集,这是以籍贯命名其文集。‎ 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解析 “以籍贯命名”错,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解析 “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 解析 “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羊和豕,没有牛。‎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泛指粮食。古代对其有多种不同说法。‎ 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C.“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 D.“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解析 “指国家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密,“国子监”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B.“齐宣王”,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 C.“斋戒”‎ ‎,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D.“皇天”,旧时常与“后土”并用,合称天地。李密《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即是此意。‎ 解析 “齐宣王”应为“齐桓公”。‎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B.枭首,古代酷刑,斩头并悬挂示众。古代酷刑种类众多,有车裂、腰斩等。‎ 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伯乐”,相传是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解析 “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而农历的每月十六则称为“既望”。如《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B.“车裂”,指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车马撕裂人的肢体。‎ C.“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D.古代以水南、山北为“阳”,以水北、山南为“阴”。‎ 解析 古代以水北、山南为“阳”,以水南、山北为“阴”。‎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月兔”,借指月亮。古神话中称月中有兔,故称月亮为“月兔”。‎ B.“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 C.“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D.“庠”和“序”,指的是地方开设的学校。如《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谨庠序之教。”‎ 解析 “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1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微服”,指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如“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间”。 ‎ B.“道”,唐代时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 C.“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 D.“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 解析 “师生”错,在“五常”中没有师生关系,应改为“朋友”。‎ ‎1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C.“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于明代。‎ D.“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 解析 “起于明代”错,应该是“起于隋朝”。‎ ‎1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B.“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如《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C.“晦”,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 D.“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 解析 “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错,应改为“指的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有了华盖星,运气就好。‎ B.“襁褓”,本义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现在以此借指婴儿。‎ C.“尚飨”,也作“尚享”,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 D.“中岳”,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我国“五岳”之一。‎ 解析 “运气就好”错,应该是“运气不好”。‎ ‎1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行祭,叫作“衅钟”。‎ D.“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一种尊称。‎ 解析 “黔首”并不是“尊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