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解析版)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下各自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选择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二、三、四周期元素的种类分别是( )‎ A. 2、8、8、18 B. 2、8、18、18‎ C. 2、18、18、18 D. 2、8、18、32‎ ‎【答案】A ‎【解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核外每层电子容纳电子数最多为2n2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则第一周期有2种元素,第二周期原子序数最大为10,则元素种类为10-2=8种,第三周期原子序数最大为18,则含有元素种类为‎18-2-8‎=8,第四周期原子序数最大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18、8,则原子序数为36,第四周期含有的元素种类为36-18=18,故选A。‎ ‎2.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互为同位素 B. 与的质量数相同 C. 与是同一种核素 D. 与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都为6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由稀土元素与 可知,该元素是含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所以两者互为同位素,A项正确; B. 的质量数为144,的质量数为150,所以这两种核素的质量数不同,B项错误; C. 与虽然质子数相同,但质量数不同,所以62144Sm与62150Sm是不同核素,C项错误; D. 的核外电子数为62,中子数为82,的核外电子数为62,中子数为88,D项错误;‎ 答案选A。‎ ‎3.下列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B. 原子半径:‎ C. 离子半径:‎ D. 第三周期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F与Cl属于同一主族元素,随着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故A错误;‎ B.、、属于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B正确;‎ C.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C错误;‎ D.第三周期元素简单阳离子的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但简单阴离子的半径大于简单阳离子的半径,故D错误;‎ 答案选B。‎ ‎4.某元素原子 M 层电子数比 K 层电子数多 5 个,该元素的最高正价为( )‎ A. +7 B. +‎5 ‎C. +3 D. 无最高正价 ‎【答案】A ‎【解析】‎ ‎【详解】原子核外M电子层上有电子时,则K层、L层上电子数分别为2、8,则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为7,则该元素最外层电子全部失去时,该元素处于最高价,即最高正价为+7,故答案为:A。‎ ‎5.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元素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 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故A错误;‎ B.元素的原子半径属于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B错误;‎ C.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故C正确;‎ D.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都属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C。‎ ‎6.在原子中,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 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 B. 原子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C. 质子数>中子数 D. 原子序数=中子数 ‎【答案】A ‎【解析】A. 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的电子数,故A正确;B. 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B错C. 同一原子质子数不一定大于中子数;D.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的电子数,故D错;答案:A。‎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 B. 硫化钠的电子式:‎ C. Mg2+的结构示意图:‎ D. HCl 的形成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质量数为18,因此原子符号为:O,A项错误;‎ B. 硫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B项错误;‎ C. Mg2+的结构示意图为,C项正确;‎ D. HCl为共价化合物,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因此形成过程为,D项错误;‎ 答案选C。‎ ‎8.下列各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M的原子序数为37,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ⅠA族。‎ A. 17号、53号元素为第ⅦA族元素,图中M为0族元素,故A错误;‎ B. 20号,56号元素处于第ⅡA族。20号元素为钙元素,处于第四周期第ⅡA族,则M为第五周期第ⅠA族,位置正确,故B正确;‎ C. 26号、28号元素为第Ⅷ族元素,图中M处于第Ⅷ族,故C错误;‎ D. 19号,55号元素处于第ⅠA族,图中M处于第ⅡA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铈的原子序数是58 B. 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 D.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根据示意图可知铈的原子序数是58,A正确;‎ B. 根据名称“铈”可判断属于金属元素,B错误;‎ C. 根据示意图可知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C正确;‎ D. 根据示意图可知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正确。‎ 答案选B。‎ ‎10.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2S的电子式为 B. HCl的电子式为 C. CaCl2的电子式为 D. Cl2的电子式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2S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A项错误;‎ B. HCl中只含共价键,其电子式为,B项错误;‎ C. CaCl2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C项错误;‎ D. Cl2为双原子分子,两个Cl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D项正确;‎ 答案选D。‎ ‎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可以用元素周期律加以解释的是( )‎ A. 酸性:H2SO4>H3PO4‎ B. 溶解度(‎25℃‎):BaCl2>BaSO4‎ C. 沸点:H2O>NH3‎ D.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所以酸性:H2SO4>H3PO4,可以用元素周期律加以解释,A符合题意;‎ B.BaCl2是可溶性盐,BaSO4是难溶性盐,其溶解度不可以用元素周期律加以解释,B不符合题意; ‎ C.常温下水为液态,氨气为气态,其沸点不可以用元素周期律加以解释,C不符合题意; ‎ D.Na2CO3的稳定性强于NaHCO3,其稳定性不可以用元素周期律加以解释,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12.下列各组中的每种物质内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 A. NaOH、K2SO4、H2SO4 B. HCl、Al2O3、MgCl2‎ C. Na2O2、NH4Cl、Na2SO4 D. MgO、Na2SO4、NH4HC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 H2SO4中含共价键,无离子键,A错误; ‎ B HCl中含共价键,无离子键、Al2O3、MgCl2中含离子键,无共价键,B错误;‎ C. Na2O2、NH4Cl、Na2SO4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C正确;‎ D. MgO中含离子键,无共价键,D错误;故答案为:C。‎ ‎13.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 MgCl2‎ B. KOH C. NH3‎ D. H2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MgCl2中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无共价键,故A不符合题意;‎ B.KOH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间存在共价键,故B符合题意;‎ C.NH3中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C不符合题意;‎ D.H2O2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氧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某元素R的阴离子R2-核外共有a个电子,核内有b个中子,则表示R原子组成符号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a-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2+b,所以该元素R原子为,故选B。‎ ‎15.下列粒子含有的电子数和质子数均与F— 的相同的是( )‎ A. OH- B. Na+ C. H2O D. NH4+‎ ‎【答案】A ‎【解析】‎ ‎【分析】F的原子序数为9,则F—具有9个质子,因原子变为阴离子要得到电子,则电子数为10,然后判断选项来分析解答。‎ ‎【详解】A.OH−中具有9个质子和10个电子,则与F—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故A正确;‎ B.Na+中具有11个质子和10个电子,则不与F—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故B错误;‎ C.H2O中有10个质子和10个电子,则不与F—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故C错误; ‎ D.NH4+中具有11个质子数和10个电子,则不与F—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故D错误; ‎ 故答案选A。‎ ‎16.下列电子式或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 Na2O2  B. CCl4  ‎ C. MgCl2 D. H2O ‎ ‎【答案】A ‎【解析】‎ ‎【详解】A. Na2O2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正确;‎ B.CCl4是共价化合物,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 ,故B错误;‎ C.MgCl2是离子化合物,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过程为:,故C错误; ‎ D.H2O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D错误;‎ 答案选A。‎ ‎17.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①酸性:HClO4>HBrO4>HIO4 ②碱性:Ba(OH)2>Ca(OH)2>Mg(OH)2‎ ‎③还原性:F->C1->Br- ④稳定性:HCl>H2S>PH3‎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都正确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 元素的非金属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越来越弱,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弱,所以酸性:HClO4>HBrO4>HIO4,故①正确;‎ ‎② 元素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越来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碱性:Ba(OH)2>Ca(OH)2>Mg(OH)2,故②正确;‎ ‎③ 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还原性:F-S>P,且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有稳定性:HCl>H2S>PH3,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A。‎ ‎18.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XO3,它的气态氢化物为( )‎ A. HX B. H2X C. XH3 D. XH4‎ ‎【答案】C ‎【解析】‎ ‎【详解】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XO3,则X的最高正价为+5价,说明X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最低化合价为-3价,形成的氢化物为XH3,C选项正确;‎ 答案选C。‎ ‎19.已知R2-的核内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mg R2-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A. mol B. mol ‎ C. mol D. 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R2-的核内有n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M,则质子数为M-n,故R2-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M-n+2,mg R2-的物质的量mol,所以mgR2-阴离子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M-n+2)=mol,故选D。‎ ‎20.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X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Y与W同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W与X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做供氧剂 B. 原子半径:r(Z)>r(Y)>r(X)>r(W)‎ C.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r(S)>r(Cl)>r(O),B选项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O>Cl>S,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HCl>H2S,C选项错误;‎ D.O、H可形成化合物H2O2,其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24分)‎ ‎21.现有下列物质:①Cl2 ②Na2O2 ③NaOH ④HCl ⑤H2O2 ⑥MgF2 ⑦NH4Cl ‎(1)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填编号,下同);‎ ‎(2)由离子键和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 ‎(3)属于共价化合物的物质是___;‎ ‎(4)⑤H2O2的电子式为:___;‎ ‎(5)用电子式表示⑥MgF2的形成过程:___。‎ ‎【答案】(1). ① (2). ③⑦ (3). ④⑤ (4). (5). ‎ ‎【解析】‎ ‎【详解】(1)同种元素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所以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①Cl2;‎ ‎(2)阴阳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不同种元素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所以由离子键和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③NaOH和⑦NH4Cl;‎ ‎(3)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所以共价化合物有:④HCl和⑤H2O2;‎ ‎(4)H2O2的电子式为;‎ ‎(5)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镁离子,两个氟原子各得一个电子形成氟离子,镁原子和氟离子构成MgF2,其形成过程为:。‎ ‎22.‎ ‎ A、B、C、D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前20号元素的单质。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G中,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部分产物未列出):‎ ‎(1)A是 ,C是 。‎ ‎(2)H与盐酸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 。‎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F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I和D的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1)碳、钠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2CO2+2Na2O2=2Na2CO3+O2‎ ‎(4)Na2O2+S2-+2H2O=4OH-+S↓+2Na+ ‎ ‎【解析】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则B、E可能为氧气和二氧化碳,B为单质,则B为氧气,A能与B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A可能为碳,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F中含有钠离子,不一定是钠盐,B和C反应能生成F,C为钠,在G中,非金属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则D为硫,G为硫化钠,易溶于水。E与F反应生成H和B,则H为碳酸钠。综上可知,(1)A是碳,C是钠;(2)H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E(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3)E与F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2Na2O2=2Na2CO3+O2;(4)F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I和D的离子方程式是Na2O2+S2-+2H2O=4OH-+S↓+2Na+。‎ ‎2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⑥‎ ‎⑦‎ ‎⑧‎ ‎3‎ ‎①‎ ‎③‎ ‎⑤‎ ‎⑨‎ ‎⑩‎ ‎4‎ ‎②‎ ‎④‎ ‎(1)在③~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⑦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生成盐M,M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元素①和⑧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 ‎(4)③、⑤、⑦、⑧所形成的离子,其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①~⑨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该化合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③与⑨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a (2). 离子键、共价键 (3). (4). r(Al3+)<r(Mg2+) <r(O2-)<r(N3-) (5). HClO4 (6). Al(OH)3 (7). Al(OH) 3+OH-=AlO2-+2H2O (8). ‎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①为Na、②为K、③为Mg、④为Ca、⑤为Al、⑥为C、⑦为N、⑧为O、⑨为Cl、⑩为Ar。‎ ‎【详解】(1)③为Mg、④为Ca、⑤为Al、⑥为C、⑦为N,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r(Ca)>r(Mg)>r(Al)r(C)>r(N),最大的是Ca,故答案为:Ca。‎ ‎(2)⑦为N,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式HNO3,其氢化物是NH3,二者反应生成NH4NO3,NH4NO3为离子化合物,NH4+与NO3-之间是离子键,NH4+与NO3-之内是共价键,所以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 ‎(3)①为Na、⑧为O,其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Na2O2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4)③为Mg、⑤为Al、⑦为N、⑧为O,形成Mg2+、Al3+、N3-、O2-,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其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r(Al3+)<r(Mg2+) <r(O ‎2-)<r(N3-),故答案为:r(Al3+)<r(Mg2+) <r(O2-)<r(N3-)。‎ ‎(5)①为Na、②为K、③为Mg、④为Ca、⑤为Al、⑥为C、⑦为N、⑧为O、⑨为Cl,同周期,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减弱,所以酸性最强的是HClO4;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Al(OH)3;Al(OH)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Al(OH) 3+OH-=AlO2-+2H2O,故答案为:HClO4;Al(OH)3;Al(OH) 3+OH-=AlO2-+2H2O。‎ ‎(6)③为Mg、⑨为Cl,Mg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去2个电子,Cl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二者形成MgCl2,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为:,故答案为:。‎ 三、实验题(共10分)‎ ‎24.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______;A中使用KMnO4可以在不加热的情况下与浓盐酸发生反应。如果改用二氧化锰,则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______。‎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 ‎(6)实验结论: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 ______ ,原因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______ ,得电子能力逐渐 ______ 。‎ ‎【答案】(1). (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4). Cl2+2Br-=2Cl-+Br2 (5). 关闭弹簧夹,打开活塞b,使C中液体流入D中,振荡,CCl4层变成紫色 (6). 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7). 减弱 (8).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9). 减弱 ‎【解析】‎ ‎【详解】(1)黄绿色气体为Cl2,其电子式为;MnO2为氧化剂,将浓盐酸氧化成Cl2,其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Cl2将I-氧化成I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3)Cl2的氧化性强于Br2,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4)Cl2将分液漏斗中Br-氧化成Br2,IV的操作是关闭弹簧夹,打开活塞b,使C中液体流入D中,振荡,CCl4层变成紫色;‎ ‎(5)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因此过程Ⅲ的实验目的是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根据上述分析,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四、计算题(共6分)‎ ‎25.1 mol 2H216O分子的中子数N=______,1 mol 2H216O的质量为_________;2 mol 2H216O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消耗钠的物质的量为____,放出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转移电子数为_____。‎ ‎【答案】(1). 10NA (2). ‎20g (3). 2mol (4). ‎22.4L (5). 2NA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以及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分析计算。‎ ‎【详解】1 mol 2H216O分子中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2×1+16-8)=10mol,因此中子数N=10NA,1 mol 2H216O的质量为1mol×(2×2+16)g/mol=‎20g;根据2Na+2H2O=2NaOH+H2↑可知2 mol 2H216‎ O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消耗钠的物质的量为2mol,生成1mol氢气,则放出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1mol×‎22.4L/mol=‎22.4L,转移电子数为2NA。‎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